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东西上都表现出“六”,比如法冠高度,车轨宽度,在长生殿中布置六口青铜棺大概依据也是源自五德学说的水德。
就连刑法也与五德学说密切相关,水德主刑杀,所以政治统治力求严酷,或许这也是导致秦皇残暴执政的根本原因。
“要不我们四下找找,或许会有奇出现。”张仲亮试探性地与张伯通说。
盗墓本来就是探险,既然探险就有许许多多的不确定,当张仲亮提出再次寻找,期望奇迹出现时,我并不阻拦。
此时在达成合作的情况下,我们这队人马又壮大了些,共有十六七人。
张伯通支会大胡子,大胡子挥手让自己的兄弟行动起来,我们自然也要一起出动。
第一次进入长生殿时很匆忙,我几乎没有对宫殿内的陈设进行仔细的观察,就连六口青铜棺也是粗略地看过而已。
尤为特殊的是长生殿内没有次间,整个殿堂就是一个极大的空间,六口青铜棺摆放在宫殿的正中央,非常显眼,与六口青铜棺对应的位置,靠近正对殿门的里面墙下,放置着一张铜案,铜案上与青铜棺对应摆放着六块灵位,这也是我们可以断定六口青铜棺是六位妃子的根据之一。
青铜供案两侧起,一直延伸到殿门两侧,都摆满了陪葬明器。
长生殿内所有一切东西都落满了尘土,尘土已经沉积得足有几厘米厚,特别是地面上,尘土更厚些,脚踩在上面,就留下一个深深的脚印,像是踩在冬日里的积雪上一样。
腐朽的气息充斥着整个长生殿,只是所有人都戴着防毒口罩,才会感觉这种腐朽的气息稍淡些,不过也不好受,好在都是盗墓探险来的,否则一般人是顶不住地宫里腐朽的气息。
在青铜棺的前头,向殿门的一端,每口青铜棺前都放置着一只直径约为三十厘米的青铜鼎,无耳,却不像鼎,应该叫“炉”合适些,圆形三足。!!!
第一百零四章 长明灯
其他人在寻找可能存在的玉玺,而我却在观看殿中布罩,我更好奇眼见的东西。
我蹲下,用手指弹了弹铜炉,确是青铜无疑。铜炉里装满了尘土,中央有一个高出尘土的圆柱物。
放置在棺前的铜炉,让我即刻想起史料中记载的神奇事物,不禁惊讶叫道:“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长明灯?”
我不置可否,打算一探究竟。
相传秦陵中的长明灯是用人鱼膏做灯油永远不灭的灯,人鱼膏是何物,至今没有定论,所以我不敢贸然直接把手伸进厚厚的尘土之下,万一有毒我就死定了。
我戴上手套,不是那种胶手套,而是把玩古董的纯棉手套,但愿它能起到保护作用。
把炉中尘土抹了去,炉中央的凸出物先露出真面目,黑漆漆的,顶部显然有炭化的痕迹,自然就是灯芯了。
此时,我愈发的确定,眼前青铜炉就是灯,至于是不是长明灯,有待我继续的发现。
尘土基本上被我抹去掏掉了,掏掉了尘土,露出来的是乌漆抹黑的东西,用手一划,拿起手指观看,棉布上黑乎乎的,像是已经霉变的蜡。
我整只手按在结块的黑乎乎的炉中之物上,它在动弹,很轻微,下面是液体或者油脂物,否则不会有重压之下的浮沉。
我从身上摸出打火机,打着,把打火机慢慢靠向灯芯,灯芯被打火机的火苗灼烤着,发出噼里啪啦响声,伴随着飞溅出星星点点的油脂。
有了之前点火槽的经验,我没有急着把打火机移开,而是感觉到灯芯被引燃,火苗渐渐大了起来,我才移开打火机。
打火机因打着火时间长正发热,灯芯在移开打火机时,火苗忽然变小,淡蓝色的火焰跳跃了数下,险些要灭,我大气不敢喘,害怕引动气流熄灭火苗,而是双手护住火苗。
渐渐地,淡蓝色的火苗变成橙黄色的火苗,也变得大了许多倍,灯终于点燃了。
这是非常奇特的事情,和灯槽一样,都用灯芯为引的引燃方式,灯芯不知道用什么东西制作的,居然历经两千多年的时光,依然可以发挥其作用,没有腐朽,吸起油来,燃烧自己。
长生殿里被人翻动着明器,发出阵阵声响,这些人犹如进家的贼一样,冲着玉玺翻找。
铜炉里黑乎乎的,已经看不出来到底是什么东西,既然点燃了灯,我不打算熄灭它,把注意力放到另一只铜炉上,好奇心驱使我去探知铜炉中的秘密。
“不对,如若这个炉中灯现在都还可以点燃,那当初它又是如何熄灭的?”我刚想站起来,忽然想到这个问题,于是又继续蹲着观察眼前燃烧中的灯火。
引燃的灯芯火势已经很大了,犹如一支特大号的蜡烛,灯芯有尾指那么大,此刻处于正常燃烧之中,已经把灯芯边上黑乎乎的东西熔化了,被灯芯吸掉,火苗又往没有灯油浸泡的灯芯下燃烧下去,所以火势又大了些,继续熔化周边凝固的灯油。
已知的是已经发掘的bj明定陵中出土的长明灯,处于正殿,一口大青瓷大缸,缸内盛放蜡质灯油,中有一支灯芯,可惜它放入地宫中没多久就因封闭的墓室中缺氧而熄灭,此时我面前的长明灯或许也正因地宫密封,氧气耗尽而熄灭的。
如此又有一个问题,既然当初密封缺氧长明灯熄灭,那为什么现在又可以重新燃起,难道就是因为我们打通了墓道,地宫中此时十余人活动,四处都有火槽在燃烧,氧气居然足够用,不影响我们呼吸与火苗燃烧。
我们选择的盗洞打法,是从半山腰上向下倾斜打入,直到打到了墓道口封土才是沿着墓道水平进来的,氧气真的够吗?
如果这个假设成立,氧气不够,那这个地宫在这之前肯定已经遭到了其他摸金者的破坏。
如果这个假设也成立,地宫中的拿钱明器似乎不见有动过的,与地宫密封时间不同的尸骸也未有发现,那摸金者进来后是马上走了,还是取了他想要的东西之后,不顾其他径直离开了?
重重疑问同时涌来,我的脑袋已然不够用了,我只有暂时放弃叹息一声:“唉,算了!”
选择性的不考虑,这是很有效的办法,我果断站了起来去琢磨旁边的“长明灯”,先弄弄清楚长明灯到底是怎么回事。
到了旁边的疑似长明灯前,我如旧法,除尽了尘土,只是这次我没打算点燃长明灯,为其主效力,用墓中得到的青铜匕首撬铜炉上面的一层黑乎乎的东西,那黑东西要比蜡硬些,但在金属利器之下,也不值得一提,很容易就撬动了,我整块,连同灯芯都拔了出来。
灯芯很长,古人想得很周到,在炉底的那一假是盘着的,拔出的灯芯上带出一些像猪油一样的油脂,颜色偏黄,看起来像黄油(机械润滑油脂)。
拿在我手里的一层变质的油脂有约两厘米厚,剩下的都保持着油脂状。
“我去,我们在找宝贝,你在玩!”老k一拍我肩膀,弯着腰盯着我手里的东西笑道,“这什么东西?长明灯?”
我回答不了老k的问题,摇头不说话。
“这个就是长明灯,只是盛装灯油的器具属于小号而已。”杨刚是伤员,本来就没有加入寻找玉玺的行列中,只是四处观看,看到青铜棺前亮起了火光,这才走过来。
“太简单了吧?”老k疑惑,不太相信眼前所见就是传说中不来的长明灯,并且实际上它已经灭了。
“简单,那是看起来简单,其实制作起来相当复杂,而且非一般能工巧匠可制作出来的。”杨刚轻笑解释说,然后又对我说,“秦柒,敲一下炉壁。”
我依杨刚所言,手匕首敲击了一下铜炉壁,发出一声沉闷的声音,是炉内盛装液体时所发出的声音。
我皱眉,因为第一个铜炉我也敲过,声音好像不是这样的声音,我回到旁边的铜炉旁,用匕首轻轻敲击了一下,声音一样,于是我问杨刚:“怎么回事?”
杨刚说:“炉壁是空的,也就是说铜炉是双层的,和现在的双层防烫的不锈钢制作的碗是一样的。”+
第一百零五章 人鱼膏(求首订)
“太神奇了,原来中国古人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掌握了制作两层青铜器的技术了,但为什么要花费那么些精力制作双层壁的青铜炉呢?毕竟它只是一只盛装灯油的器具?”老k问杨刚说,这也是我想知道的。
于是杨刚继续解释说:“长明灯是相当有讲究的,传说是用于防鬼神的天宫之火,制作过程凝聚了古人的智慧,盛装灯油的器具是双层的,夹层之间装着冷却水,用于冷却灯油,器具中央置一根灯芯,灯芯事先用醋浸泡过,用以保持灯芯的低温,减少对灯油的消耗,而像这些铜炉制作得更特别,它的双层壁完全是密封的,把水之类的降温液体永久性密封在里面,这样就不会蒸发掉,可以让长明灯使用得更持久。”
杨刚说了一大串,我总算是明白了:“的确,这就是古人智慧,超前的智慧。”
“而长明灯为什么在没有燃烧完灯油就熄灭了,这就应该是缺氧的缘故。”杨刚看了一眼燃烧中的长明灯说。
“这个是长明灯,那这些灯油就是用人鱼膏做的,史书上有明确记载。”我把匕首伸入如黄油般的灯油中挑起一点凑近观看,并移至鼻前闻味道。
灯油有股淡淡的腥味,或许是年代久远,如若当初估计腥味扑鼻。
“就连《史记》也记载着用人鱼膏作长明灯的史实,但却没有说明人鱼膏是什么东西?”杨刚点头肯定我的说法,之后又叹息人鱼膏不知为何物。
“人鱼膏,说法很多,从字面意思理解,自然就是用人鱼熬制的油膏,但人鱼是什么东西,没有人知道,猜测也无法确定。”此时张伯通也凑了过来说道。
“其中有鲵(娃娃鱼)提炼而成的,鲸鱼脑制作而成的……尽管争辩不休,结论却难定,甚至有人说是尸油。”杨刚看着我挑起来的一坨油脂,不禁皱眉,一副恶心的表情。
“尸油?”杨刚的话一提到尸油,不禁让所有人都毛骨悚然,我不禁惊叫站了起来瞪着他,希望他解释清楚一些。
杨刚沉思了一下,于是给我们讲起了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