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的诗歌表现出智识上的丰饶,而非身体和自然的丰饶,与聂鲁达、惠特曼的诗歌相反。后者代表着人间热气腾腾的原欲、葳蕤的生命力,用叶嘉莹的话叫做〃直接感发的力量〃,而狄金森的诗歌却需要思索、细细体味,常读常新。那么多的破折号是她在沉吟,是我们在思索,是中国画里的〃留白〃。
像一道禅,像一杯苦茶。
她无疑是赞同雨果的那句话的: 比陆地更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
她的一首诗与雨果的想法如出一辙:
头脑,比天空辽阔
头脑,比天空辽阔
因为,把他们放在一起
一个能包含另一个
轻易,而且,还能容你
头脑,比海洋更深
因为,对比他们,蓝对蓝
一个能吸收另一个
像水桶,也像,海绵
头脑,和上帝相等
因为,称一称,一磅对一磅
他们,如果有区别
就像音节,不同于音响
她比雨果更有胆识的地方在于认为人的心灵甚至可以和万能的上帝抗衡。因为他们都能创造属于自己的伊甸园。
我想起伟大的米开朗琪罗,1508年,教皇朱利奥二世要求米开朗琪罗为梵蒂冈西斯廷教堂绘制穹顶画《创世纪》,他花了4年零5个月,终于完成了这一传世巨作。他长期躺在一个18米高的架子上,仰着头,夜以继日地工作。完工的时候,37岁的他已经累得像一个老者。由于长期仰视,他的头不能低下,看信都要举到头顶。他用自己的健康,自己的生命,自己的坚韧,创造出了不朽的《创世纪》。
狄金森也是一样,几十年如一日,抵挡住尘世幸福的诱惑,用她的笔,用她的诗歌,筑起一个巨大的穹顶,上面星光灿烂。
读她的诗,你会发现原来在一袭缁衣的里面,还可以有着这样的流光溢彩,深入她的心灵,你会发现一个凡·高绘出的群星璀璨的天空。星星都被热情熔化了,变成了流体。整个天空成了熠熠生辉的河流。像坟墓一样的幽闭中,居然别有洞天。
第26节:狄金森:我说爱情如苦修(3)
在生活上她和普鲁斯特很像。普鲁斯特早年是上流社会的宠儿,沙龙中的娇子。可是他患有致命的哮喘病和花粉过敏症,随着病情的加重,他不能见到任何光线,不能听到声音,不能闻到植物的香味。差不多从35岁起,他就生活在一间四周钉有软木、窗户上挂有厚毯子的黑房间里,用了生命最后的16年时间,完成了长篇巨著《追忆似水年华》。在一个无声无息、无色无味的世界里,他能依靠的只有对往昔的回忆。回忆在黑暗和寂静的背景下显得格外的缤纷。在回忆和再造回忆上,他和狄金森都是高手。
突然想起杜甫的诗来: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从一扇小小的窗户向外看去,千秋积雪,其心晶莹;门外,是要远航万里的船只,其心也雄伟。不知道为什么,又由这首诗想到了狄金森。
1886年一个初夏的黄昏,狄金森因肾病而昏迷,再也没有醒来。不知道在弥留之际,死亡是不是像她在诗歌《我听到苍蝇的嗡嗡声当我死时》里写的那样?
蓝色的微妙起伏的嗡嗡声
在我和光之间
然后窗户关闭然后
我眼前漆黑一片
Emily Dickinson
艾米莉·狄金森(1830~1886),1830年12月10日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当时还是个小镇的艾默斯特;从25岁开始,弃绝社交,在家务劳动之余埋头写诗;到1886年5月15日,由于肾脏疾患而在昏迷中离去时,已给人间留下了自成一格、独放异彩、数量可观的诗篇。她诗风独特,以文字细腻、观察敏锐、意象突出著称。题材方面多半是自然、死亡,和永生。她终身未嫁,被人称为〃艾默斯特的修女〃。
第27节:拜伦:活过爱过痛饮过(1)
10。 拜伦:活过爱过痛饮过
Es tan corto el amor; y es tan largo el olvido。
雅典的少女啊,我们分了手;
想着我吧,当你孤独的时候。
虽然我向着伊斯坦堡驰奔,
雅典却抓住我的心和灵魂:
我能够不爱你吗?不会的!
你是我的生命,我爱你。
拜伦《雅典的少女》
读拜伦的《雅典的少女》,脑海里却浮现出张震岳的那首歌:
如果说你真的要走,把我的相片还给我,在你身上也没有用。同样是分手,一个想要回照片,一个却想要回自己的心。谈何容易。
这个3岁丧父、23岁丧母的男人,追逐到了自己的理想爱人吗?
理想爱人,理想爱人,也许,这个词近乎奢侈。他可以执你之手寻找他童年栽种的树苗,可以在寒霜初降的原野和你静静散步,可以在你号啕大哭的时候抱着你轻轻地拍你的背,可以分享你的成长你的悲哀。
1803年的夏夜。纽斯台德的古堡,水莲花开、城楼矗立。幽暗的森林,15岁的少年这场景,仿佛一个童话的布景。
少年走进森林,寻找他6年前种的橡树。
橡树已经亭亭如盖。橡树长出嫩芽了,这表示我会有好运气。
好运气降临了吗?
他默默地爱恋玛丽·安·查沃思。那晚,这个小姑娘却对女仆说:
〃你以为我会喜欢那个瘸子吗?多几个崇拜者有什么不好的?〃闻言,拜伦转身跑过那片森林,倏忽间就不见了。
这个早熟的少年,8岁时得过猩红热,几乎丧命,9岁时就开始恋爱了。
父亲出身贵族,他与母亲结婚,只是为了那笔丰厚的遗产。婚后除了挥霍,还是挥霍。拜伦又不幸跛足。丈夫抛妻别子,浪迹欧洲。不久就撒手人寰。在这样的重压下,母亲有些歇斯底里了。她干涉拜伦与所有女性的交往。于是,他也变得敏感、暴躁和抑郁,仿佛一只骄傲的公鸡。青春期的我们,谁不是这样的呢?问题是,拜伦一辈子都是这样的。因此,他太累了。在他短暂的一生当中,女人、诗歌和革命,每一样都让他不得安生。
不到18岁,他的心已经被接踵而来的失恋咬噬得千疮百孔了。
谁能想到,中学时代,跛足的他却是闻名全校的游泳健将,棒球打得也不赖。
17岁的时候,他求学剑桥,还继承了伯祖父的爵位和一笔遗产。每年五百英镑津贴,可以骑马了,还可以有仆人。
五百英镑!突然有钱了!他开始像纨绔子弟一样生活,打骨牌,沉浸于拳击和击剑。为和同学抢风头,他从伦敦买来四种上等葡萄酒,每种48瓶。
穿银灰上衣,戴纯白帽子。他打扮自己,装扮自己的房间,和姑娘们喝酒调笑,找情人。
园丁在花园挖到了僧侣的头盖骨,拜伦把它送到珠宝店磨成琥珀色,配上底座,当做酒杯。琥珀骷髅、葡萄琼浆、美人在侧,吟诗作赋:
我活过,爱过,痛饮过,和你一样;
到头来是死了,把骸骨交给土壤;
把我斟满吧这对我毫无损伤
……
那些日子,多么荒唐,多么快乐呀!
他也曾欢欣雀跃过: 〃从此我可以完全离开母亲独立了。对于长久地蹂躏了我、扰乱了所有爱情的母亲,我决心以后绝对不去看她,也不再继续维持什么亲善关系。〃
然而,他骨子里不是纨绔子弟的料儿。他的狂歌痛饮只是为了报复。作为代价,几年后,他不得不卖掉了祖上的一处产业纽斯台德寺院。
不久,一本诗体游记,使他成了名人。那时候,在伦敦社交界,开谈必说《恰尔德·哈罗德》。
白皙皮肤,栗色鬈发,长睫毛薄嘴唇,连跛脚都那么惹人怜爱。那诗篇里,他游历了阿尔巴尼亚的群山、赫勒斯旁海峡,半夜泛舟地中海。贵妇们被他迷住了。为靠近他坐而争风吃醋,一个姑娘甚至女扮男装,想做他的仆人。
詹姆斯街8号,拜伦的居所。
慕名求见的人络绎不绝,他们的马车把交通都阻塞了。
与名声一起来的,还有风情万种的贵妇人。卡罗琳·兰姆夫人本是有名的交际花,张扬有力、明艳骄傲。在跛足的拜伦面前,她成了一个争宠的奴隶。拜伦呢,面目忧郁,惹人怜爱。左右逢源的他,受邀住到另一位贵妇人的山庄里。比起卡罗琳来,她温和得多。水鸟幽鸣的小溪边、阳光细碎的林阴道上,到处都是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他鬼使神差,爱上了这位贵妇的女儿,17岁的夏洛特,还幻想着和她结婚生子。
卡罗琳也非等闲之辈。她燃起篝火,用草扎了一个拜伦,以火焚之,并把甜蜜时期拜伦的书信也投进去了。烈火熊熊,她却载歌载舞。她,多么像《妻妾成群》里的姨太太、《金枝欲孽》里的妃嫔。争风吃醋的女人们,就是用这种方式来明争暗斗的。针扎布偶、以火焚信的举动,不过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妒忌与怨怼。这哪里是焚信,分明是焚心。
再见面时,她向拜伦描述了焚信的痛快淋漓,以胜利者的姿态。哪知拜伦无动于衷。她缓缓拿起了水果刀,拜伦却面无表情地说:
〃请对准你自己的胸膛!我的心胸早已被你毁坏了!〃
卡罗琳大叫一声冲了出去。随后,宾客们发现她倒在血泊里。是跌倒了受伤的吗,还是不堪折磨、自己刺伤自己的?
太极端的女人,不适合做情人,更不适合做老婆。累了,倦了,他却和安娜贝拉·米尔班克订婚了。这个女孩竟然还是卡罗琳的侄女。
米尔班克比他有钱多了。这一点上,拜伦多么像他的父亲呀。有其父,必有其子吗?
与安娜贝拉·米尔班克订婚那年,拿破仑被流放于厄尔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