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当代-2004年第6期-第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了两省交界处,由两省公安厅长押运过境并办理安全交接手续;铁路沿线检查专列的铁锤一律换成了铜锤,以防产生火花;机车用煤都要用筛子过滤,防止从煤矿带出来雷管之类的爆炸物;专列经过地区,所有的车辆都要让路,高压线路暂停供电等等。专列进抵终点站后,新疆军区派了三层警卫,内层30米左右一岗,保卫部长李子香和副部长都在夜间亲自查岗,自治区公安厅长危良夜间亲自守车。从火车站到机场的运输也是一段不近的路程,他们连续几夜不睡觉,查看从火车站到机场这条公路上的夜间行车规律,选择汽车运输的时机。最后选择在凌晨2至4点这段时间进行,因为白天公路上各种车辆多,行动目标太大,又不能戒严,一戒严就等于告诉别人有重大行动,反而不安全。 
  徐邦安说,第一次考察回到青海以后,院里派我到郑州,去跟空军研究改装运送产品的飞机。改装什么呢,要有一点保温措施,地板上要能放产品箱,要有固定的地方,货仓里要有保温措施。有一些部件用飞机运输,用221专列运到西宁,装上小飞机,起飞后经过兰州、酒泉,最后飞到核基地的开屏机场。那地方有一个前进指挥部,是个简易机场,再用直升飞机运到塔底下的装配工号。但有些东西还是通过火车运,炸药啊雷管啊,由专列拉到吐鲁番火车站,由那儿换乘汽车再运进去。还有一路是备用产品,开始先运到乌鲁木齐,在那儿待命,快试验的时候又运到东风基地。 
  原子弹里边有两个十分关键的部件,即核裂变部件和中子源,由221厂的副厂长田子钦押运火车至西宁,胡仁宇负责技术安全监测,公安部四局副局长高仑和张世昌负责押运,经过保温改装的伊尔-14运输机运送这两个最贵重也是最娇气的部分。那时对这些东西认识不够,又是第一次运输,原本不大的东西,包装之后,连上飞机都困难了。 
  胡仁宇说,本来就那么一点点大的东西,先用一个东西包起来装个容器,把氩气充起来。然后用这么大一个鸟笼吊起来。为什么叫鸟笼呢?除了底和顶以外,四面都是铁丝网,然后用弹簧把那个东西悬起来,以免震动,一震就怕把它震出什么毛病来。然后再把这个东西用一个大木箱子装起来。当时也没更好的保温措施,就怕在温度很剧烈的变化底下,使它的几何尺寸和性能有所改变,所以搞到最后,东西很大很重。那时候从西宁到马兰,直飞是到不了的,可能走的是武威、清水。飞机中途停过,一架运输机,边上的座位是铁板的。上面除了机组人员,我记得就是高仑和我两个人。运去以前,在西宁的北站吧,现在听说是北站,当时根本不是,是一段废弃的铁路,在那里停了三天三夜。从飞机上卸下来之后就撂那个角上了,也不知道上那去,天天就在那儿呆着,人家送饭吃、送水喝。突然一个命令,大概是清晨,实际上天还没亮,来到机场运出去了。到马兰已经是傍晚。中途高仑老让我测那个东西,我认为是不必要测量的,可是高仑非要我测不可,我也没办法。我那时候晕机晕得厉害,我认为不会出任何事情,在飞机运输中,那个次临界不会出现问题的,这点我还是知道。但高仑他是领导,他叫我测,我也不跟他辩论,辩论也没用,他叫测我就测吧。 
  在严密组织和保护下,核装置安全地运到了试验基地。10月4日,两枚原子弹装置的运输工作完成,其中正式试验用的596-1全部运至试验基地主控站装配工房,作为备份的596-2和专列在乌鲁木齐待命。随后,张爱萍命令运输组立即离开场区,想办法隐蔽运输核弹的专列。这样做是考虑到苏联对罗布泊试验场区相当熟悉,最早的规划设计就是他们帮助搞的。另外这一个时期以来,场区人来车往,成千上万的人员和车辆昼夜不停地布置各种效应物,有飞机、大炮、坦克、舰艇、楼房、火车、马、猴子、老鼠、假人和各种布料、民防工事、导弹竖井等等,加上一百多米高的铁塔,谁都看出来将会发生什么重大事件。临试验前,又考虑到乌鲁木齐的政治形势相对来说不如东风导弹基地,所以就将专列拉到了内蒙古额济纳境内的东风基地,在基地东部的古日乃苏木(碱厂)掩蔽起来。 
  9月29日,美国国务卿腊斯克发表了一项特别声明:中国将在最近进行一次核爆炸试验。 
  9月下旬至10月初,开始进行原子弹的整体装配。徐邦安说,两个原子弹装置进去以后,总的来说还算顺利,接下来就是把几个部分装配起来。产品的装配要编一个程序表,由我来编,那个要求非常细,前十几天负13天吧就要进入这个程序,整个基地的工作都要按产品装配的进度安排。装配的程序我了解得还是非常细的,最后两个程序要按小时安排,对每一个人都要定时间、定任务,重要的环节还要有监督。当时装配人员所用的工具都要事先登记,你带进去多少,完了以后都要清点,看有没有丢到原子弹里边的。做一步记录一步,测试一步,很严很细。装配工号面积大概有三百多平米。产品进出当时想得很巧妙,半地下室你要进去的话会有一个斜坡,人推推不动,容易出事故,所以就在房子的一侧建了一口井,露天的。产品推到井这个地方,用吊车再吊到铁轨上边的一个容器里,这样就很顺利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负责整个原子弹装配的分队,是蔡抱真领导的12个人。装配间距离铁塔只有150米,是一间温度相对较低的地下室。蔡抱真说,我们主控站工作队共12人,由我和装配车间副主任吴文明带队。我们的任务是在基地现场最终装配好596。到了基地,先搞预演,然后停下来待命,无所事事将近一个月的时光。九月底,上面布置要做好10月5日打响的准备。我们又高兴又紧张,终于要真枪实弹地干了,不再玩假的了。原子弹除了它点火要同步,而且所有的部件密度要均匀以外,主要就靠你装配的精度了。这个产品本身是在221厂事先预装过的,整个装好了,前前后后看有没有问题。然后再拆开,分别装箱,装了二十几箱,运过去了。箱子都有很厚的保温层,里面垫上毛毡还有棉花。怕不保险,那时候运两发,一发是正式打的,一发是备用的,不合适的话再装第二发,产品本身都是好的。这些东西是比较早去的,五号球是最后才到。去了以后,我们马上把它弄好以后,整个测试一遍,测试完了以后自己先装一次,合适了放一边。到正式装配了,马上再装上。前面试装配的时候,因为我们那个屋子比较小,堆得很满,所以我说那样吧,一边东西往下吊的时候,底下我们就开箱,要不放不下。箱子打开以后,零件不大,我们那儿有架子,元件、零件就往架子上放,这样多余的箱子可以拿出去。元件箱子一套就十几个,两套就几十个,这几十个大箱把我这都堆满了。这个我一开始没有请示队里头,没请示陈能宽他们我们就那么干了。外面就奇怪了,你怎么箱子刚往里吊就吊出来,什么意思啊?就有点儿怀疑了。我说了这个意思以后呢,他们觉得可能有问题,你那么慌张,一边接产品,一边又要开箱,会不会出什么问题?紧跟着收拾完以后,他们就下来检查。本来他事先有个想法,好像你们太慌张,肯定会出事。检查的结果还真发现有问题了,一个元件上面有一个压坑,这下可不得了了。你看这不是碰了嘛,这么慌怎么行?不行,不能那么干,停下来,要整顿。我们当时就查了半天,说谁碰了?谁碰了我的原子弹?谁也没碰。那就整顿呗。到处查问题,主要是安全方面的、质量方面的,主要看你措施够不够,有没有隐患。主要是在思想上重视,不能慌,这样整顿了两三天。到最后的时候才发现,这是冤枉我们了。因为我们每个产品都是有质量记录单的,因为产品先来,产品是飞机运来的,人带着记录单是坐着火车来的,所以它这个产品质量记录单就来得稍晚一些。等到资料带过来的时候,我们一查,那个坑是原来就有的,它有记录的,不是我们碰的。不过当然喽,领导说要查查,要小心,这也没错,万无一失嘛,总理反复讲这个事情。当然后来那个碰了的件也没有用,不是有两套嘛。 
  核试验的时间一天天临近,试验场也越来越沉静下来。对爆炸那一刻的焦急等待,让大家非常难受。 
  张蕴钰说,我说人世间最长的时间就是等,就是这个等字。这世界上什么最长?等。你等你的爱人要来,她不来,你等,那个时间最长了。你等那个试验爆炸什么时间会来,因为都准备好了,就一天一天地这么熬。所以我说这人世间最长的时间就是等,到现在想起来也还是,那个等真叫心焦。到了12日那天,张爱萍他是总指挥嘛,召集开会,确定试验的时间。按我早些时候的想法,能在国庆节之前爆响原子弹最好,可以大大宣传一下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我几次这样说,张爱萍都一言不发。后来我才听说是周总理的指示,要等国庆邀请来的国宾离开后再试验。 
  张英说,那天的会议我没有参加,因为这事已反复多次。那时核试验牵涉到一些政治问题,只有国家下决心,让什么时候响就什么时候响。总理还打算过,不行就准备过冬。但原子弹已经在那放着,这么等着总不是个办法啊。这样再拖下去,说不定要出什么问题。那时工作紧张,精神也紧张。当时我负责所有部队的行动,工兵、实验、防护、机关等等都归我管,防护工作都做好了,到时候按名单检查,保证安全。安全是个大问题,光、冲击波、核辐射都要计算好,仪器、设备放置好。当时按计划定了,主控站地下室里有个控制台,当时是张震寰、忻贤杰负责。当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