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春闺记事 作者:15端木景晨(起点首页热点封推vip2014-09-20正文完结)-第40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咣当一声脆响。皇帝把案前的墨盒重重摔到了地上。
  皇帝脸色白皙,此刻已经气得通红。
  服侍的太监们,个个敛声屏气,都吓得腿发颤。
  皇帝用摔东西,打断了太子的话,目光就投向了另一个儿子晋王。
  “彦善,你怎么跟太子爷说的?”皇帝声音更低沉。
  他现在,极力忍着咆哮的众怒,故而声音比往常还要低。
  晋王哇的一声,大哭不止:“……儿臣……儿臣不知道。是太子哥哥害儿臣……”
  太子气得差点一口血吐出来。
  晋王攀咬太子。看似是没有逻辑的。
  皇帝却从中听出了一个真相:是太子逼着晋王来告状的……
  晋王从小就是被宠着长大的。
  比起太子,皇帝对晋王从未寄予厚望,所以更加疼爱他。皇帝没有苛责晋王此刻的攀咬,只觉得晋王只是孩子。
  孩子不懂事。
  晋王才六岁。皇帝都未请老师给他启蒙。他所知道的道理。都是来自禁宫的女人。
  他一有事就哭得不知所措。甚至把责任推荐太子,并非他人格的缺陷,仅仅是不谙世事。
  晋王此刻的孱弱无能。也能让皇帝看到后妃们的影子。
  皇帝痛心疾首。
  这两个儿子,一个弱,一个蠢。
  “父皇,儿臣没有。”太子见晋王攀咬他,立马跪下道,“父皇,儿臣只有三弟一个兄弟,儿臣怎么会害他?就是他自己说,他的玉佩被偷了的……”
  可晋王的哭声,响彻了整个大殿,掩盖了太子的狡辩声。
  彦颖被他们吓住了,让朱仲钧身后躲。
  朱仲钧轻轻护住了儿子,默默立在一旁。
  “不许哭!”太子厉声呵斥晋王,“你这个没用的东西,动不动就哭得像个娘们!你把对我讲的话,原原本本告诉父皇,否则……”
  “否则如何?”皇帝接口。
  太子被晋王哭得心烦意乱,说话就口不择言,有点狗急跳墙的失态,却被皇帝看在眼里。
  这个儿子,不足以托付江山,皇帝此刻想。
  晋王年纪还小,尚能教养,太子已经快二十岁,早已失去了雕塑的可能。
  皇帝的怒气,顿时就消了。
  他一直对太子不满,直到此刻才在心里下定了决心:等他这次收拾了蒙古的瓦剌和鞑靼人之后,回来第一件事,就是要培养晋王,让他取代太子彦择。
  太子被皇帝接话,吓得磕头,道:“父皇……”
  皇帝却道:“太子起身吧。朕今日累得紧,你们都退下去。”
  太子还要还说,皇帝已经给身边的太监使眼色,让他们把太子请下去。
  晋王也吓得不敢哭了。
  皇帝也让他跟着莫太监下去。
  御书房只剩下皇帝和朱仲钧父子时,皇帝对朱仲钧道:“朕知道彦颖受了委屈,内藏里不少的玉佩,朕让向梁去挑几块给彦颖……”
  他要这样轻描淡写把事情揭过去。
  皇帝的儿子诬赖彦颖,到底也不适合广而告之,让太子和晋王面上无光。
  皇帝可以骂自己的儿子,却不想让朱仲钧深究不放。
  朱仲钧见好就收,知道现在给皇帝留面子,皇帝心里是感激的,就道:“谢皇兄赏赐。”
  旁的话,他一句也没有多说。
  他带着彦颖,从御书房出去了。
  当即,皇帝就让人去内藏,寻了十块上好的玉佩,给彦颖送去。
  事情交代完了之后,皇帝独坐在御书房,没有再召见大臣。
  这次要远征,皇帝心里是没有把握的。他跟着先帝出征过一次,也上过一次前线。
  可那次,若不是申国公徐钦救了他,他就差点丢了性命。
  那件事,在军中成为笑谈。
  旁人都说太子无用,只是个长得妇人之塌、乳臭未干的毛头小子。
  在边关将领们心里,他只怕不如元平侯姜梁的地位高。
  这几年,西北的士气越发低靡。
  假如还是先皇在时,不可能随便就丢了一个固原镇。
  那等重镇,假如不取回。朝廷的士气会更加低落,蒙古部落总有一日要打到京城的。
  皇帝是必须亲征的。
  这次的亲征,他尚未走,就像照妖镜,把太子的本性照得原形毕露。
  太子的毛病,是皇帝从前知道的远远要多。
  从前皇帝觉得,太子尚有可取之处。太子是个性格温和又善良的孩子,但是他情绪容易激动。
  说得好听些,太子叫恩怨分明;说得难听点,太子就是任性。
  他这种性格。假如是个普通人家的孩子。这么直爽又热情,颇有人缘的。
  但是作为君王,他这种性格,就是他致命之处。
  这次的准备亲征。让皇帝把太子看了个透。
  皇帝已经心凉了半截。
  而如今这件事。太子分明就是想报复朱仲钧上午驳了他的话。根本不去查就把晋王拖到了皇帝面前,还当着皇帝的面,既讽刺朱仲钧。又辱骂晋王。
  若他仅仅是儿子,皇帝也能原谅他。
  但是,他是太子。
  他的行为,轻率又鲁莽。假如天下托到他手里,迟早要大乱的。
  换太子并非易事……
  皇帝此前最关注的,还是出征之事。调兵需要一个月。他没时间先去去想太子的事。
  再有一个月,他就要出征了。
  他真的不放心把京城交给太子。
  所以,他把顾延韬先抬到了首辅的位置,再留下朱仲钧。他在太子面前拔高朱仲钧的地位,甚至当着朱仲钧骂太子,就是想让太子明白:朱仲钧是皇帝最信任的人,皇帝不惜太子的颜面……
  太子若是得罪了朱仲钧,就是得罪了皇帝。
  可惜,从今天的事情上看,太子根本没有领悟到皇帝的意思。也许他领悟到了,但是他根本不怕。
  他大概觉得,他的太子之位是坚固而无法动摇的。
  他根本不需要讨好皇帝。
  这点,皇帝既失望又心惊。
  *****
  晚上,朱仲钧回了平就殿。
  顾瑾之正在等他回来。
  皇帝赏赐的玉佩已经送到了。
  “……皇帝那边怎么说?”顾瑾之让朱仲钧放下孩子,夫妻俩说起私密话,“我瞧着赏赐了这么多玉佩,肯定是晋王的事让皇帝知道了。皇帝让你们父子不要再提吗?”
  顾瑾之当玉佩是封口费。
  其实这也不假。
  这些玉佩,的确是这个意思。
  朱仲钧拉了她在怀里,轻轻抱着她,才悄声道:“我去把事情处理了一遍。宫里已经没人知道晋王把玉佩赔给彦颖的事,只要彦颖和燕山不说出去……”
  顾瑾之心里微乱,道:“皇帝会不会回过神来,觉得事情蹊跷?”
  “……不会。意想不到,今天这件事,把太子牵扯进来了,他挨了顿骂。”朱仲钧笑了笑,“皇帝现在满心都是对太子的不满,和出征的担心。他不会有精力留意我的。”
  朱仲钧能在宫里把事情办得这么圆满,足见他在宫里有不少的人脉。
  顾瑾之想到,在庐州的七年,他每年往京城送的钱都占了庐州府库的三成。那是非常多的一笔钱。
  如今看来,那些钱都用在刀刃上的。
  顾瑾之点点头。
  朱仲钧就拍了拍她的后背,松开了她。
  顾瑾之不再提这件事。
  晚些时候,太后隐约听到了一点风声。
  皇帝发了那么大的火,素来耳目清明的太后是不可能不知道的。
  她派人去查。
  结果,晋王砸了彦颖脚的事,她没有查到,仅仅是听说晋王在御花园遇着了太子,太子发了通脾气,骂了晋王几句。
  最后,太子就带着晋王,去了御书房告状,诬陷彦颖。
  太后想了想,整件事的主谋,只怕是太子。
  她很生气。
  偷窃,在律令上不算大罪,可是在人格上,几乎能抹杀一个人所有的优点。彦颖要是背上了偷窃之名,这辈子大概都要低人一等的。
  太后觉得,太子和朱仲钧在朝廷上的矛盾,居然牵扯到一个小小孩子身上,手段既低贱又狠毒。
  若是将来太后有丝毫让太子不满呢?
  他会不会也这样对太后甚至皇帝?
  太子从前那点孝顺,都变得无足轻重。
  皇太后感觉很寒心。

第429节失恋

  发生了这件事,朱仲钧第二天就向太后辞行,要出宫。
  这次,太后没有再挽留他们。
  太后反思,自己对朱仲钧的孩子们,的确是太过于宠爱。
  这份宠爱,让晋王起了嫉妒之心。
  长此以往,平添了怨气。
  太后决定要疏远朱仲钧一家人几分。
  孩子的嫉妒,不加掩饰,表现了出来;而其他人的嫉妒,可能深藏在心底,没有表露。
  ****
  这些日子,顾瑾之怀孕初期的不适,已经缓缓褪去了。
  她每天早上有点晨吐,却不影响一整天的状态。
  她很有精神。
  朱仲钧给庐州去信,让陈鼎文带人北上。
  陈鼎文昼夜不歇,快马往京城赶。
  到了二月初一,陈鼎文就到了。
  朱仲钧除了让他布置别馆的防卫,还交给他一项重要任务:教孩子们习武。
  这样,燕山和彦颖都有事做,不至于每天烦着顾瑾之,顾瑾之就有时间安心养胎。
  顾瑾之对这项安排很满意。
  孩子们不在跟前,她几乎每天都在母亲那边度过。
  宋盼儿也推辞了所有的应酬来往,整日和顾瑾之作伴。
  到了二月初三,是个宜出行的好日子。
  顾琇之今日启程,回延陵府。
  临行前一日,顾瑾之送了他一千两的银票,作为程仪。又给了他一封荐书,是名儒程肃容的亲笔信。
  程肃容曾经连中三元,在学者中的名声非常高。
  三元是指乡试、会试、殿试都考取第一名。
  这是几百年才出一个的极品天才。
  有了他的荐书,顾琇之一路南行,可以拜访很多的名儒,来增加自己的声誉和名气,也能学习点经验。
  顾琇之高高兴兴接下了荐书,却不肯要程仪。他道:“爹爹和母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