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官居一品-第1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言,你根本官走,你的课业由本官亲授了。”

一片或是嫉妒或是羡慕的目光,登时落在沈默身上,饶是他脸皮赛过城墙,也微微觉着不好意思,赶紧应声出去,跟着老唐上了轿。

在轿子上两人还像正经人一样,说些今天天气真不错之类,但一到了知府衙门的内室书房之中,唐顺之便露出一副为老不尊的笑容道:“怎样小子,有面子吧?师叔待你不薄吧?”

沈默翻翻白眼道:“少来,你看多少人恨不得把我拖下来,换成他自己上这轿子?”说着伸手一比划道:“这下起码得罪了一百个。”

唐顺之哈哈大笑起来,捻着胡子道:“我一直无法理解一件事,请你帮着解释一下……我师兄那个古板的道学先生,怎会教出你这么个学生来呢?”说着不无遗憾道:“你应该是我唐荆川的学生才对。”

沈默耸耸肩膀道:“我也一直深表遗憾。”

唐顺之却没有再跟他开玩笑,而是沉声道:“我是真心实意想让你传我衣钵……不要让我平生所学失传。”

沈默轻声道:“那我实话实说吧,我万分敬仰阳明公,十分敬重我师父,也比较佩服师叔您……”

“但是呢?”唐顺之似笑非笑的问道。

“但是我很看不上现在地王学门人。”沈默字斟句酌道:“我承认其中有许多真正体悟了心学。在为国为民操劳者。但大部分王学门人。已经彻底流于清谈……甚至是空谈了。整日里夸夸其谈什么‘花树我心’之类。大讲抱负理想。却对‘知行合一’避而不谈。”说着语带讥诮道:“我觉着他们比程朱理学地书呆子更可怕……人家至少还知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们却已经直追那些米虫般地魏晋名士了!我敢负责地说。这些人将来一定会坠了阳明公地千古威名地。”

唐顺之仿佛不认识一般看着沈默。轻声道:“你怎么学得如徐渭般尖锐了?”

“原因有二。一者我觉着自己缺少些棱角。”沈默直言不讳道:“现在不是太平盛世。还是有些棱角好出头。”说完又坦然望向唐顺之道:“第二。师叔乃是百年奇才。学究天人。身后之光辉定然也千古不灭。何苦与那些人搅在一起。坠了自己地威名呢?”

~~~~~~~~~~~~~~~~~~~~~~

沈默说完之后。内室里十分安静。唐顺之端坐在宽大地交椅上。平静地望着他。目光清澈无比。仿佛了无心机地孩童。又好似阅尽人世。了然悟透地老人。

一看到那目光,沈默心里便暗骂自己多事,他这才知道,唐顺之是个王阳明般的人物……虽不及亦不远矣,这种人有着超越凡俗地智慧,世间的一切都仿佛那林中花树一般,全在他的一念之间。试问还有这种人看不透的问题吗?他不是班门弄斧还是怎地?

果然听唐顺之淡淡道:“拙言,你有千般好,就是太在乎名……声了。”他本想说‘名利’的,但有名就有利,名利不分家,所以话到嘴边,便换了个宛转的说法。

沈默身子微微一紧,却没有反驳。

唐顺之轻声问道:“你说是名声重要,还是做些实事要?”

沈默还能说什么,只能说‘后者重要’了。

“可如今这世道,单枪匹马能做出什么来?”唐顺之淡淡道:“你知道朝廷每一个决定背后,有多少人在角力吗?正反两方都不下百人,上至大学士,下至科道言官,全都是以团体的面目出现,他们有幕后策划的,有冲锋陷阵地,有摇旗呐喊的,甚至还有打入对方卧底的,每个人极尽所能,目的却只有一个,那就是党同伐异!”

“地方上就更不用说,完完全全是朝堂斗争的延续和分支,完全没有例外。”说着他有些自嘲的笑道:“就像街上青

,现在全都是群殴了,你小子若是非要单挑,就算也敌不过群狼。”

“你没有走进王学的内部,所以不理解这个***有多大的实力。”唐顺之淡淡道:“即使是我,也只是接触到了一部分,但已知地王学一派官员,就有大学士两人,北京六部尚书侍郎共六人,南京六部的堂官则是一个不漏,封疆大吏中也至少占了三成,之下各色官员更是不计其数,以御史言官为最……而且还有不计其数的在野鸿儒,致仕官员,这些都是强大的力量。”

沈默震惊了,他没想到被嘉靖皇帝几次三番打压的王学一派,竟然如此昌盛而放肆地活着……‘如果能把这些力量攥到手里,那不是连皇帝都可以欺负了?’一个念头划过他的心田,又赶紧将其打压下去,这么疯狂地念头,还是想都不要想。

看到他吃惊的表情,唐顺之有些恶趣味地笑笑道:“不过你也不用太害怕,王学门人虽多,却不如你想象的那么强大,要不然也不会连公开讲学也不被允许。因为王学本身就有好几个学派,比如说我师傅龙溪先生创立地南中学派,何心隐的师傅王'

第二卷【小荷才露尖尖角】第一五八章圣旨到

顺之告诉沈默,钦差已经到了绍兴境内,此刻正在萧,等待黄道吉日入城。

传旨钦差是代表皇帝的,虽说是给沈默一家传旨,可绍兴城都得跟着忙活起来……总不能指望着沈家父子俩,将钦差所要经过的道路上全部张红挂彩,再用净水泼一遍?累死他们也干不完。

所以初二这天开始,城里的衙役民壮木匠全部出动,从北城门开始,过府前街,一直到永昌坊,将十来条街道,六七里的路程,全部扎上彩棚,棚上糊上红色的纱绫。

一时间找不齐那么多的红绫,工匠们便将白绫、白布、白绸、白纱在丹红染料中过,再由烈日下暴晒两个时辰,便将白变成红充数。

但城门和沈家门口两处,因为是钦差伫足之处,全是用的上好西蜀红绫,棚子自然也扎得格外精细,用上好的木料,搭得跟玉皇大帝的南天门一般。

外面忙得热火朝天,沈默和沈贺却在家里不急不躁,当沈老爷带着几十个奴仆丫鬟过来时,这爷俩正在坐在竹椅上大块大块的啃着西瓜呢。

一见到沈老爷进来,爷俩赶紧起身招呼道:“这大热天的,大老爷快坐下吃块西瓜。”

沈老爷一看他俩还在这优哉游哉,登时气不打一处来,指着外头道:“整个绍兴城都在给你俩忙活,你们倒好,还有闲心在这吃西瓜。”

见大老爷生气了,沈贺赶紧赔笑道:“咱家过了年才翻盖地屋子,粉墙黛瓦,里外三新,还用得着再收拾了吗?”

沈老爷气得直跺脚道:“糊涂!这是什么事儿?这是比婚丧嫁娶,要隆重不知多少倍的圣旨封赏大典!绍兴城多少年才能摊上一次?那是每个步骤,每个细节,都要写进族谱、县志、府志里的!”

沈贺哎呦一声跳起来。没口子埋怨沈默道:“都怪这臭小子。说别人忙就行了。咱爷俩只等着那天换上新衣服接旨就是!”

“他不懂事。你也不懂事?”沈老爷骂一声道:“把东西都搬进来吧。”

便有一队奴仆。挑着担子。推着大车往院子里进。那声势简直比搬家还要浩大。沈贺挨个看过。什么紫檀木地桌椅床榻。描金地四扇屏风、苏绣流苏地帷幔。湖绸缎面地锦被。西洋提花地毯。一应家居所用应有尽有。甚至连漆金净桶都送来了。

看着这些东西。沈贺心惊胆战地问道:“钦差大人要在这儿长住?怎么弄得跟要添丁进口似地?”

“当然不会。”沈老爷摇头道:“传旨完了你得宴请钦差。这中间不得请钦差一行更衣休憩一下?”

沈贺一听是这么回事啊。登时不好意思道:“那让大老爷太破费了。”

沈老爷嘴角**几下,小声道:“这是我给你东拼西借的……可千万加小心,弄坏一个就得成百上千两银子地赔。”

沈贺正在摩挲一套故宋官窑的茶具,闻言赶紧缩回手道:“钦差打碎了也我赔呀?”

沈老爷又好气又好笑道:“你能让钦差赔也行。”

~~~~~~~~~~~~~~~~~~~~~~~~

不到中午时,绍兴府的知事过来,给沈贺送上一份观礼宾客名单。沈贺一看那长长地名单,足有近千人之多,差点没晕过去。指着自家的院子道:“前前后后摆不下五十张桌子,还有一半人只好去房顶上坐了。”

知事与他熟识,把他拉到一边道:“哥哥你怎么想不开呢?看看这上面的名字,哪个不是绍兴府里有头有脸的?许多人巴巴地从余姚、上庸赶过来,就是为了吃你一顿冷汤冷饭吗?”

沈贺苦笑道:“我知道不是,可真盛不下呀。”说着指着隔壁道:“实在不行只能让他们到邻居家就座了。”

“那可不行,人家就是为了来亲临这封赏大典,”知事摇头道:“你给弄到别家算怎么回事?”

“那你说怎么办?”沈贺叹气道。

“拆了!”知事两手一拍道:“把两边院墙都拆了,三家不就变成一家了么?我现在就去找工匠来。”说完也不管沈贺打不答应,便急匆匆走了。

沈贺心说,那也得先跟邻居说说。便想找沈默去知会一声,

可前后院都是人在忙忙碌碌、进进出出,简直是乱套极了,沈贺找了一圈没找见。最后回到前院时,却看见沈默和沈京两个,带着两大车杯碗碟壶进来。

一见到沈贺,沈京便笑眯眯道:“老叔,清一水的景德镇瓷器,连封都没开,潮生的面子可真大啊。”

原来是去借餐具去了,沈贺来不及表扬,便下令道:“去左边张伯家说说,看能不能

家的院墙拆了。”

沈默说:“没事拆人家院墙干什么?”

“叫你去你就去!”沈贺瞪眼道:“咱家坐不开了,也不能让观礼的贵宾坐别家。”

沈默说‘我没那本事’,沈贺说‘你有’,便将他撵出家去。

沈京也想跟着凑热闹,却被沈贺叫住道:“过会儿有送菜的过来,你去后院接一下。”

沈京点头道:“好嘞。”接过沈贺递过来地清单,往后院去了。~~~~~~~~~~~~~~~~~~~~~~~~~

后院里,仆役们正在垒灶,沈京数了数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