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远东1628-第9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王,还真是巧了,没想到在这里遇到你。你是什么时候到的啊?”

王和笑着道:“我也是刚到不久,我们是前后脚……”

他说完转身指了指胡成和秦二狗他们,欣慰的说道:“你们军委会的基层干部中也有人才啊,临清守备区这个领导集体就非常出色。”

接下来王和把临清守备区组建劳服支队的事情,向李明详细的说了一番。李明听了也对临清守备区给与了表扬,并鼓励他们再接再厉,一定要在最短的时间里将粮食入库。

胡成和秦二狗他们向李明汇报完就各自离去,李明则是与王和、宋涛一起在临清守备区各地进行视察,详细的了解临清州各地粮仓的入库情况。

李明和王和、宋涛一起对临清州守备区组建的劳服公司都非常赞同,准备在大明各个地区进行推广。在大明各地的广大底层百姓中,选择部分生活面临绝境的人,组建远东劳服公司,以此为突破口,开展基层群众工作。

李明和王和站在临清城的城头,俯览城内的景致。王和笑着道:“你们俩这是要去北京了吧?”

听了王和的话,李明点了点头道:“其实我们离开了武昌府,原本想直飞北京,后来不放心运河两岸的几个粮仓接收粮食的情况,就想在淮安、徐州、德州和临清几个地方看看。没想到在这里遇到了你。北京已经被北方兵团的主力团团包围了,部队一直没有发动进攻,这帮家伙就等着我过去下达命令呢。”

王和哈哈笑道:“哈哈……这个命令必须由你来下达,而且你还要率领远东军官兵,第一个踏进大明京城。这对你来说意义重大,这是一件政治任务。等你带着部队控制了大明京城,亲手结束朱家王朝在北方的统治以后,我和老高他们再过去。”

李明听了王和的话,知道他们的意思,但也没有说什么。只是笑了笑道:“一想到即将见到崇祯皇帝了,就琢磨着和他说些什么呢?”

旁边的宋涛被李明的话逗乐了,他撇了撇嘴,揶揄道:“你和他说个屁啊,他这个皇帝当的本来就不称职。你们别跟我说,饿死了那么多的流民,跟他一点关系都没有。他是一六二七年登基的,当时辽东战局稳定,努尔哈赤还在锦州城下挂了,李自成还没造反,江南经济一片繁荣。可你看他都干了什么,让东林党一家独大成势,最后落得孤家寡人一个。

无论一帮只知道空谈的文官怎么忽悠他,他都相信。甚至袁蛮子说五年平辽,他都特么信,结果耗费了无数的银子,结果屁用不顶。最傻逼的是,他居然听信文官集团的蛊惑,减了商税、矿税、茶税等税赋,却加了农税,弄得民怨沸腾不说,朝廷也穷的叮当响。就连他自己都穿着打补丁的衣服,可是再看看他下面的士绅集团和王宫勋贵,一个个富可敌国。”'未完待续。'

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 人治与法治

王和与李明对视了一眼,两人都摇头苦笑。王和拍了拍宋涛的肩膀,沉声道:“崇祯这个人怎么说呢,我们做为后来人很难做出客观的评价。但是千百年来,历代华夏封建王朝的君主,讲求的帝王之术是中庸平衡,而崇祯恰恰却没有做到这一点。

其实明朝中央集权与管理体系已经十分完善,明朝中后期,内阁权力达到顶峰,与司礼监一同把持朝政,只要内阁大臣照章办事即可保持国家的稳定。最典型的是张居正,他与内廷的冯保联手,即便万历三十年没有上朝,大明朝廷依然能够维持正常的运转。

无论什么样的政权,都不会永远平稳,只能是各方势力博弈形成的一个短暂的平衡,而且不要让矛盾集中爆发,这才是所谓的政治。而崇祯身兼数职不分权,集权程度与历任皇帝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这等于将自己置于死地。比如现代一些大的公司,往往都是雇佣一批先进的经理人管理,而董事长只要抓好公司的发展方向就行,根本不用面面俱到。

杀魏忠贤本身没错,但是没必要赶尽杀绝,至少要扶植一个阉宦把持内廷。其实财税大权交给阉宦是最符合皇权利益的,没有了阉宦,官僚失去监督,官僚自然会将利益最大化。而崇祯一朝的朝政其实就是东林党为代表的文官集团把持的,是崇祯自己打破了大明历朝以来的制约平衡机制。

当然,这也和崇祯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帝王之术教育有关,他这个皇帝当的太突然。对一个十几岁的年轻人来说,骤然接下一个烂摊子,又没有张居正那样的名臣一心辅佐,面对明末党争、**、边患、流寇等多年积累的顽疾,我们还能苛求他什么。”

宋涛听了王和的话,不服气的说道:“谁说当时没有名臣,那谁……还有那谁……不都是名臣吗?”

他一时间也想不起来明末有哪个名臣,但是一着急就说出了一番混话。把李明和王和逗得哈哈大笑。

李明拍了拍宋涛的肩膀,语重心长的说道:“兄弟,平时没事多读读书,省得出去丢人。”

宋涛被他说得满脸通红,脸上都挂不住了,可李明却根本不管已经快炸毛的宋涛,接着说道:“虽然崇祯勤政、节俭,但这些优点都不是成为优秀帝王的必须条件。再加上他年轻,心智还并未成熟,而且能力平平,只能有心无力。

虽然他没有加速明王朝的覆亡,但也没有起到什么正面作用。其实说到家,大明朝气数已尽,纵然有天纵之才,如果不从根本上改变,也只能让大明苟延残喘而已。但是大明经过两百多年运转,早已经是积弊难返,哪能是说变就变的,这也是千百年来华夏历代王朝不变的宿命。”

王和也深有同感的点了点头,然后说道:“我们就不要替朱家王朝感慨了,还是做好我们自己的事情吧。现在我一想到管理中原这个烂摊子,就倍感压力,天天连觉都睡不踏实。”

宋涛皱着眉头道:“老王,我们这些年培养的大批基层管理干部,只要狠抓基层管理,以我们远东目前的实力,还愁治理不好中原吗?”

李明摇了摇头,满脸沉重的说道:“其实公司现在的管理机制,也是不得已为之的权宜之计。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打破中原千百年来的封建政治结构,但是想要改变这一切,代价也非常大,毕竟治乱兴衰交替,往往伴随着社会秩序的极大混乱。

强化基层管理的目的,是为了争取广大底层百姓的支持,最大程度的维持社会的稳定。可如此一来,却依然逃不开人治社会的管理结构。人治社会与法治社会无优劣之分,只有根据时代不同,形势所迫,来选择具体的政策。

如今中原正是百业待兴之时,人人希望太平,没有懒惰贪婪之心,我们远东实行人治政府,优点是办事效率高,可以免除复杂的不必要的程序和种种干扰,集中所有的资源和力量,搞大规模的建设事业,有利于国家社会的高速发展。

而且人治社会也是一个高回报地政治体制,优势在于它的灵活性,不受种种制约,领导阶层拥有着绝对的权力,可以充分挖掘人地主观能动性。尤其是我们的发展初期,在我们远东公司的领导下,短时间内整个社会都会呈现出一股积极向上的新气象。

我们远东的基层管理干部大都是流民出身,普遍想法单纯简单,只为求得太平安宁,吃饱穿暖。如果我们让中原底层的贫苦百姓过上了好日子,也会得到他们的拥护,努力地进行生产发展。

等我们这一代人逐渐死去,社会也会逐渐稳定,人们地衣食住行有了长足的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势必会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可是上层社会的荣华富贵是任何人都梦寐以求的,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稳定,长期的人治社会必然导致统治阶层地腐化。

所以一旦天下承平日久,人民的生活优裕,追求精神上的安乐,骄奢淫逸的享受时,就应该转入法治国家体系,这样可以限制官僚集团的无限权利,使人情不能骄纵,以杜绝腐化堕落行为。可是从人治社会转入法治社会谈何容易,但是如果不转变,我们这一代人必将死不瞑目。”

宋涛听了李明的这一番话,脸色也不由得凝重了起来。他当然不傻,也知道这个道理,毕竟大家都是从现代社会过来的,深知其中的道理。

现代社会的中国,正值国家的发展阶段,因为发展速度太快,各种弊端也都自然而然的纷纷涌现,甚至金钱替代了理想,成了社会衡量一个人价值的标准。

人们在追求利益的同时,道德与良心也在经受着前所未有的煎熬,惨淡地被有良知的人保留在心里,**最终有了生存的空间和发展的温床。人们做事情地一切目的也就为了金钱。但是国家想要告诉发展,就必然要承受这些代价。(未完待续。)

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 谁也别笑话谁

王和在体制内浸淫多年,当然也是感触颇深。他笑了下说道:“其实中国几千年兴衰交替的根源就是人治,直接导致了中国进入一个之乱交替的恶性循环之中。中国几千年的儒家思想体系重在人治,而人治衍生*,*毁坏社稷,治乱兴亡的频繁交替也就不可避免了。

如果依照程序做事,虽然看上去比较机械,但是在执行的过程中也避免了俗套地繁文缛节,人与人之间没有太多的利益关系,最大程度的避免了*的滋生。所以人治也是高风险、高代价政治体制。而法治就比较稳妥,不会有大的波动。

虽然现在公司多年培养的大批基层管理干部,普遍非常称职,也都具备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但是这种风气能保持多久呢,下一代人是否还能延续下去呢。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们,如果到时候不改变现有的政治体制,大部分基层干部都得彻底烂掉。

就拿我们自己来说,谁敢保证我们的下一代,也会和我们怀着一样的理想。一个政权唯有不断的变化改进,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才能长久立于不败之地。若是环境改变而依然死守着老套的规矩一层不变,不思进取,终究会酿成苦果。”

宋涛想了下道:“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