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物资和兵力的充足让协约国信心大增,他们声称北非战役将成为华军的滑铁卢,成为世界大战的转折点,这次战役后协约国将开始反攻。这种话前线将领相信,后方的民众更愿意相信,但是他们都低估了华国对北非战役的准备程度。
无论是从坦克数量、火炮数量还是飞机数量上看,华军都不落下风,而且具有更丰富的装甲部队作战经验。兵力上华军虽然只有四十六万,但物资充足,协约国将领想象中的华军后勤补给不济问题不可能出现。华国的海上运输力量超过了协约国可以动员船只的总数,而且更有效率,航线也更加安全。控制了航线附近的港口之后,华国运输船可以快速、高效的运输物资,从南海到红海,全部处于华国的控制之下,距离上的拉长并没有带来太大的麻烦,而且中东地区盛产的原油和在科威特、伊朗逐渐扩大的石化工厂规模、从当地购买的粮食等会降低运输燃油带来的成本,提高运输效率。
华国的运输极限远不止于此,在准备北非战役的同时,几乎相同运输规模的船队和物资在向关岛、中途岛、夏威夷和澳大利亚汇集。超过美国两倍之多的钢铁产量不仅仅体现在数字上,此时从微观层面更能看出华国工业积累的强大,庞大的钢铁产量高效的运抵沿海无数的造船厂,然后迅速转化为标准大吨位的运输船。如果让英国人和美国人切身的体验一下华国一艘运输船的建造过程,也许心中战斗的心思会瞬间消失。
“没有比这更糟糕的事情了!”这是美国总统得到华国在太平洋上的举动后对总参谋长说出的话,华国竟然在准备北非战役的同时,准备登陆美国的战役——毫无疑问,华军在太平洋岛屿上囤积兵力和物资的行为是针对美国的。
7月初,北非战役的第一次会战——耶路撒冷会战打响。雄心勃勃的英美联军出动上千辆坦克和装甲车,五百多架飞机、一千六百多门火炮,向华军发动主动进攻。这是协约国军事研究委员会研究成果的一次集中、大规模演示,联军大部分武器装备都是最新的装备,甚至包括单兵速射步枪、半自动步枪、机枪,再加上新式坦克、飞机,这大大缩小了华国和协约国之见的装备水平。
仅仅是缩小而已,差距却没有消失,协约国研制新型装备的速度和工业化生产的速度让吕梁赞赏,但差距仍旧能让参战的英美士兵崩溃。开战首日,就爆发了世界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空战,这里晴朗干爽的天气让两军不约而同的将夺取制空权作为胜利的首要条件。三百三十架被命名为“飓风”的新式金属单翼战斗机、二百一十五架“骆驼”双翼战斗机参战,空战异常激烈,返回机场的飞行员仅能休息半个小时,地勤人员完成作业后就再次升空,架势布满单孔的战斗机与华军战斗机鏖战。
此战华军参战的主力战斗机野马暴露出火力不足的问题,因为之前的战斗非常轻松,华军没有给野马战斗机加装机炮,航空机枪需要击中要害才能对敌机造成致命伤害。这导致许多敌军战机可以逃离战场,修补一番后重新加入战斗,加大了华军的难度。
空战开始后不久,英美联军没等空战的结果,就派出大军向贝鲁特进发,试图夺回地中海东岸的桥头堡。空旷的地形为装甲部队的发挥提供了最大的便利,而且这里还不是完全的沙漠地带,而是也戈壁、荒漠为主的地形,坦克和装甲车的履带不会轻易陷入沙土之中,甚至卡车等机动工具也可以充分利用。对于华军将领来说,他们最喜欢堂堂正正的对决,面对英美联军进攻部队,华军坦克部队迎头而上,一千五百多辆坦克组成的坦克大会战被后世载入史册,成为各大装甲学院教科书中的经典战例。
华军之中一百五十多辆虎式坦克成为英美联军坦克的噩梦,面对华军豹式坦克,他们的最新型“酋长”坦克还可以应付一二,甚至他们的重型坦克“威灵顿”能够对豹式坦克的正面装甲造成威胁。但面对虎式坦克,联军坦克炮必须对准虎式坦克的后方装甲并靠近一百米后射击才能对其造成伤害,但实战中没有太多的机会让联军坦克绕后,因为他们往往在三百米外就被华军坦克击毁——在追赶华军坦克的道路上,英美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坦克会战还没结束,空中会战就得出结果,华军以损失四十五架战斗的代价,击落联军三百三十六架战斗机,迫使联军让出战区制空权,飞机回到后方机场****伤口,等待后方支援更多的战斗机和飞行员。巨大的伤亡交换比让联军将领冷静下来,但他们同样给华军造成了四十多架飞机的损伤,而且飞行员也在交战中成长起来,这比以前的一边倒好多了。
此时是华军轰炸机的肆虐时间,先进的无畏式俯冲轰炸机大批量的出现在英美联军坦克部队的头上,带着尖啸准确的丢下炸弹,炸毁联军坦克的同时,对后方的火炮阵地、后勤物资补给中心、交通线等带来巨大的破坏。这让处于下风的联军坦克部队雪上加霜,就在坦克部队因为巨大的损伤支撑不住的时候,华军一支机械化部队突然出现在联军侧翼,在空军的支援下对侧翼展开凶猛的攻势,溃败不可避免的出现了。(未完待续。)
第五百章 大结局
北非战役是英军主力陆军部队与华军的第一次对决,之前的战斗掺杂了太多的殖民地军队,华英双方都认为那些战斗不能体现英军的真实水准。而且此次战役还有相当数量的美军参战,使用协约国最先进的武器装备,拥有充足的后勤补给和优秀的陆军将领,可以说是目前世界上陆军的顶尖较量。
但耶路撒冷会战的结局给了联军指挥官当头一棒,作为箭头的坦克部队溃散后,其余部队在华军装甲部队的穿插下陷入混乱,再加上华军遮天蔽日的轰炸机,联军将领难以组织起有效的防御,甚至部队之间的联系都时常中断。
位于开罗的联军指挥部当机立断,命令美军第十五步兵师在西奈半岛断后,其余部队迅速撤回苏伊士运河防线,保存有生力量,为接下来的战斗做好准备。但联军低估了战场上的混乱形势,也低估了美军第十五步兵师服从命令的坚决程度,后撤的命令不仅没有挽救联军主力,还造成了更大规模的混乱。
耶路撒冷会战在十天内结束,在这短短的十天中,超过三十万联军士兵被消灭或者进入华军战俘营,五百多辆坦克和装甲车、一千多辆卡车、一千一百多门火炮被摧毁,让联军元气大伤的同时,使其短时间内失去了主动进攻的能力。联军指挥官不得不在苏伊士运河防线构筑防御工事、囤积物资和兵力,用坚强的防守换取后方运输物资的时间。
此时的运河防线被协约国称为生命线,失去这里,广袤的北非将任由华军坦克驰骋,协约国将失去对北非的控制权,进而失去地中海、非洲,剩下的,也许只有和谈或者投降。
联军士兵躲在苏伊士运河防线后方胆战心惊,没想到华军竟然没有第一时间发动攻势,前线华军将领接到来自总参的命令——暂停进攻、就地构筑工事。这条奇怪的命令拯救了联军北非部队,拯救了苏伊士运河和埃及,同时让双方将领疑惑不解。
华军内部对此也非常无奈,局势再次发生重大变化,华军东北军团和西北军团即将进入战场。在华军攻略北非的时候,德军在俄罗斯境内发力,经过半年左右的准备,前线德军脱离了冬季的困扰,并获得了充足的物资。
进攻开始后,德军没有首先攻打莫斯科,而是集中兵力攻略高加索地区。在这里双方囤积了三百多万兵力,堪称此次世界大战中局部战场上兵力最密集的战役,精锐的德军南方集团军群首先攻陷克里木地区,将整个乌克兰大平原收入囊中。之后利用装甲部队的机动优势,迅速向高加索地区穿插,俄军主动收缩,将兵力退到高加索山区,躲避德军坦克。俄军将领的战术得当,可惜基层军官和士兵的执行令人失望,收缩演变成溃败,上百万部队混杂在一起,后面不远处就跟着德军的坦克,天空中还有德军飞机在驱赶。尤其是德军装甲部队跟在后面一口一口的吃掉断后部队时,大规模的投降出现了,在十三天的战斗中,德军南方集团军群轻而易举的俘获一百一十多万俄军士兵和军官,致使高加索防线形同虚设,半个月后一个营的德军装甲部队出现在巴库产油区,标志着俄国人失去了最重要的油田。
紧接着莫斯科战役开始,尼古拉二世带领皇室成员、贵族和高层狼狈逃往喀山,抵达后又怕不保险,进而逃往乌拉尔山区附近的乌法。留在莫斯科的是十万近卫军和上百万刚刚组建的部队,这些部队拥有不错的武器装备、充足的弹药,但皇室和高层逃亡的信息在军队中流传,导致军心不稳,士兵已经没有战斗到底的心思。
事实证明了尼古拉二世出逃的后果有多严重,德军攻击开始后,大量的俄军士兵主动向德军投降,甚至营连指挥官都参与进去。更高级别的将领忙于收拢财产、逃离莫斯科,更不会干涉手下的投降,此时就能看出,沙皇俄国毕竟不是斯皇俄国,石油财富没有改变这个国家腐朽的本质,之前的战斗耗尽了俄国的元气,此时人们想的是如何保命和保存财富。
尼古拉二世向德国人派出求和特使,这条消息被华国调查局得到后迅速送往总统府,吕梁大惊失色,他下意识的以为德国人将一如二战时期般陷入困境,没想到老毛子这么不给力!一个独霸俄罗斯的德国是华国绝不希望看到的,左手渔翁之利失策,吕梁只好主动出击,拿到手里的才放心。
世界大战如火如荼,华军在太平洋、东南亚、南亚、中东和北非大打出手,风光无限,实际上华军出手的部队并不是其绝对主力。以百万为单位的东北军团和西北军团才是华军真正的杀手锏,这里有华军最精锐的装甲部队、最庞大的火炮部队、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