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单凭北洋军二十万老兵和二十万新兵,绝无可能挡住华军的进攻,袁世凯的打算是尽量挽留日俄两军,为此付出一点后勤物资算什么!他甚至可以给帕杰罗夫下跪,只要能保住自己的权利。
所有人都知道袁世凯的打算,也没有人打算为袁世凯殉葬,接到国内的命令后撤军已成必然,而且驻扎在河北和山东的两*队已经开始调动,准备好的部分部队也在向北方开进。
帕杰罗夫轻哼一声:“袁世凯大人,本人会认领属于我军的后勤物资,也不会对你的下属怀恨在心,不过请恕我直言,*同盟已经失败,海战的结局注定了盟军的失败,即使我们坚持再长的时间也没有用,孤军奋战的情况下只有死路一条。我已经接到了国内皇帝陛下的命令,即日便率军回到满洲。”
满脸委屈的帕杰罗夫实在不想继续呆在华北,俄军驻扎的河北久经干旱、民力凋敝,逃难的比留在原地的还多,老毛子们别说享受,就是筹集军粮都很困难。当地的经济之差,就算俄军劫掠都找不到对象,不得已的情况下帕杰罗夫下达了清剿匪盗的命令,要求部队从匪盗嘴里找食吃,倒是让驻地附近的治安情况好转不少、匪盗为之一空。
帕杰罗夫直接称呼“袁世凯大人”是因为满清退位后政局还没有稳定,北洋集团为了应对华军的进攻倾尽全力,没有精力组织新政府。另外北洋集团内部对于新政府的整体也有争议,以杨度为首的幕僚集团极力劝说袁世凯称帝,而段祺瑞代表的高级将领集团则倾向于共和政体,手心手背都是肉,袁世凯也不知道该如何选择,因此将此事搁置下来。不过也因此袁世凯的头衔不定,虽然袁世凯自封为“北洋海陆大元帅”,不过会议室里已经有一个元帅兼司令官,只能称呼其为“袁世凯大人”。
日军司令官奥保巩大将接口道:“不错,俄国腹地距离此处遥远、日本海路被断,以我们目前的兵力无法应对华军的挑战。吕梁野心勃勃,对于满洲的野心昭然若揭,我军必须赶回满洲经营防御,以防华军进入东北。”
袁世凯焦急的将目光转向儿玉源太郎:“司令官阁下,日俄两国明哲保身本人非常理解,但是唇亡齿寒,一旦华军占领华北和西北,就会和两国势力范围接壤,吕梁对于东北、蒙古和新疆等地的野心路人皆知,尤其不会放任东北置于日俄两国的统治之下。当北洋军失败,以两国的兵力能否抵挡华军的进攻?满洲、蒙古等地能否保全?甚至朝鲜和西伯利亚也会置于华军兵锋之下。此事不是我袁世凯一人之事,不如盟军集中兵力与华军在华北展开决战,利用兵力优势和地利优势,即使不能彻底击败华军,也能使其元气大伤,从而获得华北、东北等地的安全。司令官阁下被称为‘智将’,不会看不出其中的要害关系吧!”
“盟军数量、编制和后勤情况如何?”儿玉源太郎问道,身侧的明石元二郎、奥保巩等人都知道元帅动心了,不过话已出口,不好当场反对。
为了能与日俄军队获得平起平坐的地位,袁世凯在之前授予段祺瑞等高级将领军衔,其中呆在会议室中的段祺瑞正是上将军衔,在奥保巩、帕杰罗夫等人面前不吃亏。
见老大看向自己,段祺瑞当即站起来说道:“盟军分为北洋军、日军和俄军三个部分,其中北洋军分为第一集团军和第二集团军。第一集团军位于黄河前线,第二军挡在郑州一线,第三军挡在徐州一线,第二军充当预备队,驻扎在济宁至安阳一线,兵力二十一万九千人,士兵训练时间长、经过多次实战,军官都经过正规军校教育,武器装备比较先进,机枪和火炮、弹药等物资比较充足。”
“北洋军第二集团军是从今年年初开始组建的新军,目前已经初步整编训练完成,兵力十九万五千人,武器弹药相对充足,驻扎在北京、天津、张家口一线,充当盟军总预备队。”
帕杰罗夫道:“俄军远东集团军总兵力十万三千人,驻扎在河北邯郸至石家庄一线,武器弹药比较缺乏。”简单一句话后帕杰罗夫便不再开口,很明显他对决战华军的兴趣不大,所以一副爱答不理的样子。
奥保巩道:“日军华北集团军驻扎在山东省济南、潍坊、临沂地区,兵力十万一千人,武器齐备,但是弹药储备不足,估计经不起几场大战的消耗。另外华北集团军还要负责对青岛港华军的防御,因此用来进攻的兵力不超过八万人。如果华军增兵青岛港,通过这里开辟第三条战线的话,形势更不乐观。”
听完儿玉源太郎基本有数,是否撤军还要和国内商议,不过陆军部差不多由自己说了算,自己制定的战略基本上会获得通过。
下红包雨了!中午12点开始每个小时抢一轮,一大波515红包就看运气了。你们都去抢,抢来的起点币继续来订阅我的章节啊!(未完待续。)
第三百零五章 第二次北伐
【最新播报】明天就是515,起点周年庆,福利最多的一天。除了礼包书包,这次的『515红包狂翻』肯定要看,红包哪有不抢的道理,定好闹钟昂~
袁世凯说的很对,唇亡齿寒,利用兵力的优势与华军决战比撤回满洲后再单独抵抗好得多,趁着现在盟军还没有解散的时机,说不定能打败华军。从对方的角度看,华国多年征战,士兵疲惫、国力消耗巨大,肯定支撑不起高强度的消耗战。
这场赌博是利用十万士兵为筹码,虽然筹码很大,但比起胜利后获得的收益来还是值得的。盟军陆军司令部日俄两方向国内发回请示电报后,当天日军就接到了回复——同意儿玉源太郎元帅制定的战略,一切由儿玉源太郎决断。
日本已经什么都没有,所谓死猪不怕开水烫、一无所有的人不怕失去更多,再说那十万军人如果回国的话怎么养活他们还是个问题,还不如在华北拼一下,说不定会给国运带来转机。日本国内对于儿玉源太郎和那十万部队寄予厚望,要不是运输不便和后勤不足,还会从国内增兵。
相比之下俄国人小气得多,尼古拉二世这段时间焦头烂额,对外扩张的野心屡屡受挫,国内的经济疲软、物资紧张、革命暴动此起彼伏,财政状况让人崩溃,还要拿出一部分用于剿灭乱党的战斗和重建太平洋舰队、建造购买新的战舰以弥补对马海战的损失。对于远东的乱局尼古拉二世一度有放弃的想法,后来是因为英国组织盟军时承诺只需要俄国付出军队,其他的后勤物资全部由盟军提供,这才同意派兵。
南海大海战的结果传到冬宫后,尼古拉二世大喜过望,人就是这样,不分种族和人种,只要看到别人过得不如自己好、我就幸福了。对马海战让俄国海军战舰损失殆尽,俄国成为全世界的笑话,尼古拉二世在自己的欧洲亲戚面前实在抬不起头来。
现在英国人遭遇了比俄国更惨的失败。尼古拉二世可以放心大胆的参加欧洲皇室的聚会,并吹嘘英国海军还不如俄国海军,因为俄国海军损失的战船数量和质量都不如英国海军。这种事怎能不让尼古拉二世高兴?这甚至是几年以来沙皇陛下得到的最好的消息了。
兴奋中的尼古拉二世直到帕杰罗夫发回请示电报后才想到远东还有十万大军处于危险中,不撤军的话一旦那十万军队被击溃。那么俄国在满洲和远东地区就没有多少军力,国内的情况也不允许从欧洲调兵,如果华军随后攻击满洲和海参崴,拿什么来抵抗?
大臣们很少有意见统一的时候,有人同意撤军。就有人反对撤军,反对的人理由也很充足,俄罗斯帝国本就是一个扩张中的国家,如果国民都那么畏首畏尾的话,国土根本不可能扩充到现在的程度。利用盟军兵力优势,可以冒一下险,届时战事不利果断撤退好了,让北洋军和日本人充当自己的踏脚石,反正他们也不是什么好鸟!
最终反对撤军派说服了尼古拉二世,他迫切的希望战场上出现一个好消息。以改变国家日益沉沦的态势。
7月18日,盟军统一了认识,并针对华军的部署制定作战方案。当天作战方案下发到各集团军,要求各集团军根据这个方案制定详细的计划,最后上呈司令部审核。
儿玉源太郎将作战方案称为“堤坝行动”,大致为,第一阶段:利用北洋军第一集团军在黄河一线坚决抵抗,至少防御一个月的时间,利用天险和工事消耗华军的锐气,消灭华军3…5万人。袁世凯拍着胸脯保证自己的精锐完全可以完成计划中的任务。第一集团军士兵训练作战的时间不比任何一支部队差。
第二阶段:挫敌锐气后,北洋军第一集团军主动后撤,向东向西分别进入山西和山东休整,将华军主力放入平坦广袤的华北平原。之后再由日军华北集团军和俄军远东集团军从左右两侧发动突然攻势。围歼华军1…2个军的部队。
第三阶段:出动北洋军第二集团军和在山西、山东休整的第一集团军,全军发动总反击,彻底击垮华军的进攻力量,力争将战线推进到长江一线。
当然,儿玉源太郎也知道这个计划太过理想化,不过这场战斗本来就是赌博性质。能够完成第二阶段的战斗,就算盟军胜利,至少可以将战线维持在黄河一线。至于高强度战斗的消耗,司令部是这样安排的,粮草等物资就地筹集,武器弹药中,北洋军第一集团军最充足,因此被安排在第一线负责消耗华军兵力。日军和俄军物资相对不足,被安排在第二阶段发动反击战斗,在弹药消耗完毕之前达成战役目标。
胜负的关键还是在后勤,尤其是武器维修、弹药补充上,袁世凯命令盛宣怀在天津、石家庄、济南、邯郸、太原等地扩建兵器维修所和弹药生产线,更多的是子弹复装线。另外民间大量的铁锅等资源被收集起来用于军事目的,一场怪异的大生产运动在北方开始,在对经济造成极大损害的同时,客观上促进了当地军事生产的进步,使华国统一后在北方获得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