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梁俞一听,官二代就是虚伪啊。话说的挺中听的,为什么语气里满是喜悦之情啊,哎。
“那我们可以下课了吧?”
“那是自然。”
两个心思从来就不在学业上的家伙一出门就飞奔而去。
梁俞摇摇头。君子之泽,历三世而斩。不是说了玩玩的。生于富贵之家没有生活上的压力,如何肯去钻研这极其枯燥无味的八股文?明代极有名的四大才子之一唐伯虎也是在家道中落之后才愤发钻研,才得以高中的。
忽然梁俞却在书案上的文稿之中看到了熟悉的字迹。取来一看,好家伙,跟孙思远,孙承宗写的一模一样。枪手的真迹。梁俞的脑海里浮现一个靓丽的身影。猜测道,写这八股文是为了证明才华不比男子差吗?
17章 新的开始
第18章 民以食为天
梁俞进城,辞去西席一职只是其中一个小小的原因。主要还是为了打探消息。必须心里没什么底。不过他低估了这个时代老百姓的八卦能力。只是一个早晨。教谕程某某与儿媳妇扒灰被儿所杀的事情已经传遍全县城。连茶楼里的说书先生,今天都现编了一段,专说给那些八卦之血沸腾的人士来听。
相比较而言二庄客斗杀四公差的戏码没有上面这出来的香艳,受众不大。但是基调已经确定。
梁俞也是图新鲜,坐在茶馆二楼雅座,要了一壶雨前龙井。那说书先生说的那是绘声绘色,仿佛他亲眼所见一般。把梁俞听的是乐不可支。你还别说,听腻歪了英烈传,岳飞传,三国群英传之类的听众们,看到新鲜的段子特别来劲。一时间茶楼生意火暴异常。
正听着,小二哈着腰走了进来。见梁俞戴着生员头巾,穿着裥衫,小二也不敢怠慢。
“秀才爷,却有一件事想和您商量。”小二话说的吞吞吐吐。
“何事?”
“今日茶楼生意火爆,坐都满了,您这桌就您一个人,山西来的商人,您可愿意同他挤挤?”
梁俞看着小二怕怕的样子觉得好笑。他知道这个时代把人分为四等。士、农、工、商。虽然商人极为有钱,但是没地位。而他又是一个读书人。估计小二怕他一生气一边说着“我堂堂读书人岂能与成日里追逐金钱,满身铜臭的商人共坐一桌?”一边把茶碗扔到他脸上。
“没妨。你让他来吧。”
“那小的替他谢谢您了,我这就叫他上来。”小二也很意外梁俞这么好说话,平日里见的生员老爷,那怕是衣衫上打着补丁的,都是用鼻孔看人的。
只是一会儿,一把清亮的声音传了过来。
“打扰了,还请兄台多多包涵!”
梁俞转脸看向说话的人。那人年纪大约二十多岁,白白净净的一张圆脸。黑绒绒的八字胡须修剪的整整齐齐。发髻用一根晶莹剔透的的温玉发簮来固定。身着一件月白对襟纱衫,腰间系了一打黑我掐银边的腰带。腰带上挂了块用金丝裹玉的平安结。浑身上下收拾的整齐利落。人看上去极为精神,身上也没有寻常商人那种独有的市侩和圆滑。
晋商吗?梁俞想道。
晋商在后世名声并不好。虽然朝庭把他们当猪看。不用你的时候把你养养肥,用你的时候,随便找个罪名,把你家抄了,财产没收。在社会上也没地位。但他们主要做错了一件事。那就是卖物资给努尔哈赤的后金。要不然光当年的经济封锁就把努尔哈赤给拖死了。
不过梁俞不是愤青,不会无谓的迁怒什么人。看待问题很理智。而且他刚刚也想到了一件事情,说不定这个商人还能用得着。
“不妨事,萍水相逢皆是缘。”
“弊人宋进贤字伯良。不知足下高姓大名?”
“谈不上什么高姓大名,在下梁俞,表字德祥。”
“原来是德祥兄,久仰。”
两个人虚伪的寒喧了一阵子。梁俞出了村都没几个人认识他,说什么久仰还不是虚伪嘛,不过这也是寒喧常用语了,直到几百年后,还有人在用。
“却不知伯良兄到此有何贵干?”
“呵呵,做不足挂齿的小生意,收点粮食。”宋进贤客气道。
“不知伯良兄有没有听说过土豆这种作物?”梁俞隐约记得土豆在万历年代就被荷兰人传到了日本,偶尔就传到了大明。只是在自家村里却从来没见过有人作土豆。土豆生命力极强,产量也高,而且对地的要求也不是太高。最主要产量可达一亩2000至3000斤。也可以做为主食,苏联的所谓社会主义不就是土豆烧牛肉嘛。比种现下的这些农作物好多了。
在将来的十几年里,农民的税将会从几钱银子加到五两。沉重的农业税让肯种地的农民越来越少。没饭吃,活不下去,只能造反了。梁俞想如果广泛种植土豆的话,应该可以救不少人。
“土豆?没听说过,德祥兄却是从何听来的?”
难道这个时候还没传到大明来?梁俞一边想着一边解释说道:“曾听人说过此物种植较易,而产量又极高。今日见伯良兄是走南闯北的大商人,想必见多识广,故而有此一问。”
“产量极高?种植较易?哦!”宋进贤仿佛恍惚大悟一般道:“你说的是不是长于土内,根块为圆状的事物?”他一边说着还一边比划着。
“差不多吧。”
“贵地不是管此物叫洋芋嘛。”
“是嘛。”梁俞有点汗,在几百年后的四川等地确实管土豆叫洋芋,没想到这个时代就已经在用这个称呼了。
“确实产量比较高,种植起来也不需要精心侍弄,但是吃起来口感不怎么样,没人愿意收,农民也就不愿意种了。”
梁俞一直纳闷土豆在解除海禁的时候就传到大明了,为什么都过了几十年了还没有普通种植。还是这个样子,这确实是自己考虑不周。
“那伯良兄,有没有听说过一种叫蕃薯的作物?”听到洋芋这个词,梁俞一样想起了山芋。那玩意跟土豆一样,都是亩近3000斤的,而且多种地型都可以种植。最关键的是它不管生吃熟吃口感都相当的好。叶子营养丰富甚至还可以治夜盲症。他记得曾经看到过的资料上好像说蕃薯也是在万历年间就传到大明的。
“蕃薯?呵呵,你算问着人了,换一个人问他不一定知道。”
宋进贤笑道:“我却是见过,据说在沿海的几个村子见有人种,乃从西洋传来的。”
他顿了顿又道:“还是那句话,没人收,抵不了税和租子,老百姓也是不愿意种的。”
梁俞想的却是,将来天下大乱,只要有粮吃,就有人跟随。人吃人的时代,能吃的东西就是好的。
“不知道,伯良兄可否为在下寻一些蕃薯和土豆的种子来?”
宋进贤有些惊讶地看着梁俞。狐疑道:“德祥兄为何对农事如此关心?”
“民以食为天,国以农为本。眼见辽东战事不停,朝庭府库空虚。试问钱从何来?夏秋两税定然是要增加的了。再加上地主污吏的盘剥,种地养不活自己,农民即会弃种流亡。如此下去,后果不堪设想,我虽然只是个书生,但位卑不敢忘忧国啊。”
“好一个位卑不敢忘忧国。”宋进贤赞叹道。“这点小忙我却也是能帮的上的,不过要在半年之后。至于洋芋这些天我可以给你弄来。”
“那就有劳伯良兄了!”
梁俞跟宋进贤说话的同时。在茶楼雅间之内有一中年人却冷哼了一声道:“位卑不敢忘忧国,这是在指桑骂槐吗?”
梁俞却是不知道,本来为了臭显,想忽悠宋进贤的话却被别人听了去,还引起了某些人的不满。
需知这个时代要做官,必需要做的好八股。很多人穷其一生都为了中举而在钻研八股文。就好像儒林外史中的范进一样。除了读书别无所长,要靠着每天杀猪赚他个一钱银子的老丈人补贴家用才能勉强渡日。这种人有朝一日中了举,做了官,又怎么能领导好冶下的百姓?也只能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之般如此的来管理了。
当然这种诛心之言,梁俞是不会讲的,只能腹诽而已。
18章 民以食为天
第19章 远行
梁俞和宋进贤二人相谈甚欢。宋进贤对梁俞有大用,他也是刻意迎逢。而宋进贤突然交个朋友还是秀才,也是觉得与有荣焉,面子上大大的光彩。
原来这宋进贤果然是晋商中的一支。家族声望并特别不显赫,但也有一定的实力。宋进贤乃是家中长孙,从小锦衣玉食。从来不知愁滋味。爷爷跟父亲原指望小辈之中能有几个进入官场,将来也可以照拂家族一二,但也没一个成器,读书读了十几年,先生换了无数,也只是多识几个字。一手小楷勉强能入得了目而已。
这次也是宋进贤头一次出来跑商,省得家里老爷子天天追着屁股含叨。图个清静。
正如梁俞所想的,家里什么都不缺,万事顺心。有几个人会钻研那枯燥无味的八股文呢?
宋进贤虽然纨绔了些,但却也有些及时雨的豪爽的风采,弄的商人味不那么明显了。这时梁俞心头升起一个想法。虽然来到了大明一个多月的时光了,但若要做大事的话,对整个大明的认识还远远不够。如果能跟着宋进贤的商队,出去转上一圈,应该可以受益不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嘛。
梁俞把这个想法跟宋进贤一说,宋进贤立刻举双手双脚同意。虽然宋进贤读书不成,至今连个童生也没考上,但骨子里还是把自己跟商人区分开来的。两个人几乎谈了一个下午。弄的店小二都很纳闷。见天色不早了,这边梁俞得回家跟云娘交待一番,宋进贤也得在城里等着商队里的伙计和管事下村子收粮收货回来。于是两人约好晚上醉仙居再见。
本来宋进贤要借一匹马给梁俞,梁俞却也不懂得骑马的。只得另租了一只驴车。此时坐轿之风还未大肆盛行。缘自于让人抬轿无益于把人看作牲畜一般。也有人说是因为养轿夫的成本比较高。梁俞是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