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战场之上极其残酷,每场战事下来,能够活着回来已经非常不错。若是能够斩首两级,也是立下了不少的功劳。
想要杀敌更多,除了遇到那种不堪一击的垃圾军队,否则绝对是无比困难。
斩首十五级,也就代表了关武大约要经历七八场战事,每场都要有所斩获,还要活着回来才行。
事实上,这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哪怕是军中劲卒,也不敢保证自己每次上战场,都能够斩首两级,更不能保证自己总是能够活下去。
故此,看到关武似乎有些意动,关羽当即出言阻止。他可不希望看到,这个非常对自己脾气的少年,为此丢掉了性命。
解县县令看着那个红脸大汉居然敢扰乱公堂,当即厉声喝道:“汝乃何人,安敢在公堂之上大声喧哗,干扰犯人选择?”
纵然眼前之人乃是小小县令,然而关羽见他审理案子不偏不倚,看起来颇为公正,却也不愿故意为难他。
关羽向县令作了一揖,说道:“吾乃刘豫州麾下大将,关羽关云长是也,现任军司马职位。此次随大将军返回京城,顺便回乡省亲。”
县令听闻关羽自报身份,当即降阶行礼道:“原来是管将军,下官有礼了。”
此人乃是六百石的县令,相比起俸禄千石的军司马,在官职上还是低了一些。当然,解县县令乃是文官,关羽乃是武官,更不是关中将领。
依照常理而言,哪怕是六百石的县令,见到军司马也不用如此。
然而,如今正逢乱世,武将的地位被大大提高。关羽身为刘备麾下军司马,却不是解县县令能够相提并论的。
更重要的是,关羽方才借了大将军陈旭的势,说自己随陈旭一同返京。
也许解县县令对于刘备这个诸侯,可以不怎么搭理。然而他在关中任职,却不得不在意自己的主公。故此,他才会如此对待关羽。
关羽说道:“此子乃是某家乡邻,更是远房侄儿。他虽然犯下杀人重罪,却也事出有因,不知明廷可否从宽处置?”
解县县令闻言,当即脸色一变,厉声说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吾身为地方官吏,自然应当按照国家律法,凡事秉公办理。”
说到这里,解县县令再次坐回上面,高声喝道:“纵然汝乃主公麾下大将,为杀人犯求情吾亦不会同意,更何况汝只是刘豫州麾下将领?”
“吾敬重将军乃刘豫州麾下将领,又与主公相识,这才高看将军一眼。若将军想让某因私废公,罔顾国法,却反而会让吾小觑将军矣。”
“此事还望将军休要再提!”
话毕,他不再搭理关羽,反而盯着关武说道:“犯人关武,可曾想好是服兵役,还是服徭役?”
关羽见县令如此,虽然心中恼怒,却也更加敬佩此人。
他没有当场发作,只是暗暗想道:“纵然关某不愿欠下大将军人情,看来此次也要为了阿武,前往大将军处求情了。”
关武见关羽的求情没有起到作用,心中多少有些失望。好在他当初既然敢当街杀人,就已经考虑到了后果。
关武深吸一口气,坚定地说道:“某愿服兵役!”
解县县令闻言,当即让人写下了文书,让关武前去签字画押。
随后,他就暂时将关武押入大牢,而后把写着关武罪行、审判的文书,派人星夜兼程往郡中送去。
关于杀人的案件,并非小事一桩,自然要有郡中官吏过目才对。而且关武选择了服兵役,还要有上面的官吏负责,做出最终决定,到底让关武在哪里服兵役。
这件事情一来一回,至少也要十日之久。
这堂会审,因为前因后果非常清楚,根本没有耗费许多时间。由此也可以看出,文昭治下官吏的执法效率,究竟有多么惊人。
关羽父子前往牢中探望了关武,关羽自然对他安抚再三:“阿武休要惊慌,待吾回了家中,就快马加鞭赶往蒲坂,向大将军奏明此事,定要为你减刑。”
关武心中颇为感动,却也不愿过分麻烦关羽,就开口说道:“此事若是太过困难,叔父还是不用麻烦了。”
“某既然杀人犯法,服兵役自然是件理所当然的事情,也未曾有所冤屈。”
然而,关武越是这么说,关羽就越下定决心要为他开托。辞别了关武,父子两人就往家中赶去。
在回去的路上,关平沉默良久,这才缓缓说道:“阿翁,纵然你与大将军有所交情,然而涉及官府律法,此事恐怕也不好处理吧?”
关羽却有些不在乎的说道:“阿平可能并不知晓,大将军年轻之时,也曾好游侠、喜好结交四方豪杰。当初有恶霸欺凌大将军家人,大将军亦是愤而杀人,而后逃逸。”
“由此看来,大将军与为父以及阿武,乃是一种人。他了解到了事情的前因后果,定然会给阿武网开一面。”
说到底,依照关羽如今的道德观念,仍旧觉得为父报仇杀人无罪。也许不仅是他,许许多多的汉代人氏,都抱有这种想法。
关平闻言,心中虽然有些没底,却也没有再说什么。
第五百零六章太学改革
关羽回到家中的第二日,便辞别了胡氏,骑着陈旭借给他的那匹战马,往蒲坂赶去。解县距离蒲坂并不太远,关羽骑马一日便赶到了城中。
而此时,文昭正在与田丰等人,商议关于外地学子,前往太学求学之事。
只见文昭侃侃而谈:“吾此次东临阳武,遇到一位猎户,才了解到了外地学子想要前来蒲坂进入太学,却是有着不小的困难。”
这个时代交通不便,再加上太学生的名额毕竟有限。故此蒲坂招收的太学生,绝大多数都是京城附近的百姓。
其余地方的百姓,要么没有前来蒲坂的路费,要么害怕长途跋涉后会落选。故此外地前来考试的太学生,却是极其少见。
“吾置办这个太学,不止是为了蒲坂附近百姓,更不是为了达官贵人准备的学院。我的目的乃是让天下有志青年,都能够有一个实现梦想的地方。”
“故此,关于日后的太学招生,要进行三方面的改革。”
如今的太学,面临着僧多粥少的局面,文昭境内想要进入太学的百姓不计其数,太学却不能将他们全部招收进去。
这个问题虽然无法解决,却可以扩大太学的规模,使得太学能够容纳更多的人。如此一来,有机会进入太学学习的名额,自然也会增加。
考虑到后世各个学校之间竞争非常激烈,因此文昭还建议,在蒲坂设置四个太学分院,有不同的人担任校长。
如此一来,可以通过从每个太学分院,走出学生们所立的成就,来判断哪个学院的教育更好。
这样不仅能够扩大太学的规模,也可以使得是个学员之间相互竞争,调动学院学生以及导师们的积极性。
故此,扩张太学就是文昭的第一项改革。
太学纵然再度扩张,能够容纳的学生终究还是极其有限。因此,为了能够培养更加优秀的学生,日后进入太学的门槛,自然会再度提高许多。
也就是说,以后想要进入太学,将会变得更加困难。当然,太学建立的初衷乃是培养寒门学子,哪怕提高困难也会优先录取寒门子弟。
关中现在还没有达到普及教育的条件,也只能通过建立太学,提高入学门槛这种方式,培养出一大批寒门。
好使得日后文昭打下来的江山,不至于过度依赖世家大族。
故此,提高入学门槛,走精英路线,乃是太学改革的第二条方针。
至于第三条改革,却是牵涉较多。这条改革,也主要是为了能够更好地选拔人才,并且使得外地之人也有机会进入太学。
参考了后世的科举制度,文昭想到了一个选拔外地人才的方法,那就是将太学生的选拔,变成三个步骤。
第一步乃是县试,官府会在每个县城设置考试的地点,好选拔当地有天赋的青年。
县试不同于以往的察举制度,只能有德高望重的官吏才能推举人才。县试之中,所有人都能够参加,只要可以通过考核,就会被集中在一起,送往郡中。
当一个郡中通过县试青年,全部集中在一起之后,就会举行郡试,郡试会再次筛选下一大批人。
通过郡试的青年们,会被集中起来被送往蒲坂,前来参加太学面试。
当然,这些前往太学的青年,不一定就会进入太学。然而无论他们会不会落选,这些人来回的路费,都会有官府报销。
当所有人集中到蒲坂以后,四个太学分院将会挑选、考核这些青年。由于名额有限,故此太学分院都会挑选那些真正有潜质的人才。
就这样,太学的第三步改革出现了县试、郡试,以及最后的入学测试。
“县试的路费,将由那些参加测试之人自己承担。毕竟在一个县城之中,根本花不了多少钱。”
“县试会筛选下一大批人,之后参加郡试的学子,就将会少上许多。”
“如此一来,再有当地官府承担这些人的来回费用,花费也就不至于太过浩大。”
“所有人都可以参加县试,然而因为每个郡城、县城的人口基数不同,故此最终能够参加郡试、太学入学考试的名额,自然也会有所不同。”
人口大县,他们得到前往参加郡试的名额就多一些,能够选拔出来的人才也多一些。
相同的道理,人口多的郡城,他们得到前往蒲坂,参加太学入学考试的名额也就越多。
如此一来,既能节约百姓们涌往蒲坂,参加太学考试的成本;又能够优中选优,在各个郡县挑选有潜质的青年。
文昭挥舞了一下手臂,继续说道:“为了保证县试、郡试的公平性,我们最后还要统计每个郡县,最终进入太学的人数。”
“像那些人口大的郡县,挑选进入太学面试的学子,若是很多人没能考上太学。官府就要对负责这些学子郡试、县试的官吏,进行彻查。”
作弊的事情自古都有,想要完全杜绝根本没有可能。然而,文昭却可以通过自己的方法,尽量减少这种事情的发生。
陈旭这条政策的颁布,就基本可以保证,那些负责负责县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