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福王-第2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才能够顺利开始复兴大业。”

“衍圣公也不必过虑,所谓破而后立,不打破原有的官僚体系,我们还真么推动改革?”抱着一大摞文案的乔允升走到崇祯身边,问道:“皇上,这批罪状现在就发下去?”

“去吧!”士人们的消息是很灵通,但要是没有白莲教收集上来的这些小道消息,他们的争吵早就该结束了。别看这些罪状放在朝堂上起不了什么大作用,顶多也就是让人去牢里呆上几年,可一旦撒向民间那造成的影响就无可估量。

“皇上,您就不怕继续发展下去对朝廷的威望也造成打击?”现在的这招的确是把双刃剑,一个不好可是会伤到自己人的。韩爌忧心忡忡地道:“现在的局面一旦失控,可不好收拾啊!”

“威望?朝廷在这江南地区还有威望么?”崇祯无奈地摇着头道:“经过士人这么多年的经营,江南地区的人心早就散了。民不患寡而患不均,如今有了北地的示范作用在那里摆着,我们又让江南百姓看到了阳光下的阴影,才能让他们对即将实施的改革充满希望,愿意去主动配合。至于怎么收拾么……”指了指远处,崇祯没有再说话。

商学院?损!这昏君也太损了!周延儒等可是朝廷旧臣,照眼前这情形发展下去要不了两天又该他们挨骂了。届时这群手握无数资源的祸害还能不蹦出来?有了他们配合那些已经被逼向朝廷的斯文败类,要收拾起江南这个烂摊子来还真就不是什么难事。看来那票财大气粗的奸佞,这下可有得忙了。(未完待续。。)

第二百七十四章金榜题名

秦淮河畔的对骂还在继续,腐儒们凭借着人数优势也渐渐占据了上风的。而随着谩骂的升级,腐儒们不但把东林党人昔日那些龌龊给放到了台面上,还准备将矛头转向一直保持沉默的崇祯,妄图旁征博引地证明这家伙就是个亡国昏君。

要说骂东林党人是没风险的,无论当年的前六君子还是后七君子都已经做了古,朝廷最近几年又在竭力打压他们的残余势力,仅凭黄宗羲等人是很难掀起什么风浪。骂皇帝那就再正常不过,这几百年来做为士人阶层代表的皇帝本来就是个挨骂的角色,他早就该习惯了。

可千不该,万不该,腐儒们不该得意忘形地把周延儒等朝廷旧臣给牵扯进来。别看这些被朱由骢掐着命门威胁到生存的祸害已经退出了朝堂,但他们依然拥有着庞大的实力,否则崇祯也不可能让他们活蹦乱跳地去筹办什么商学院。而随着这群新近奸商的加入,形式立即发生了惊天逆转,腐儒们很快就只剩下苟延残喘的份。

幸亏崇祯那昏君最近很忙,没工夫来参合这些破事。否则他一旦出手相助或则背地里吹点黑哨,那就不仅仅是乔允升负责的刑部免费为对阵双方提供素材,正在组建教育部的孔衍植带人将战况整理成册并写成邸报这么简单,也不会只让净慈老尼姑带领手下那票白莲教神棍,收集情报并将邸报散发到各处。至少他可以派出抽调来的数万侦察兵打着缇骑的旗号,手持确凿证据大索天下。

“就这么点?孔爱卿,你不会是在戏弄朕吧?”为了让官学少受些流言蜚语的干扰,有足够的时间培养出一大批真正能够推动大明前进的有识之士,崇祯要同时给近三十万人赐下功名这事可以忍。在五年内每月花上数十万两银子去养活一群酒囊饭袋,也属于稳住天下士子的必要选择。

毕竟现在的大明可不是前些年岁入四百万两的穷朝廷,有了倭岛上的几座大银山支撑,现在朝廷重臣们最担心的就是一下拿出这么多银子。控制不好就会出现范贼遗书上所言的通货膨胀,从而导致物价飞涨。

让崇祯觉得摘胆剜心的是这次考试的最终结果,实数九十多万人的大考,通过最终审核能够直接进入帝国学院深造的有七千余人。但其中有能力立即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学子却不超过八百名,而有资格进入研究院的居然只有区区五十一名,远远低于此前的预期。

要知道现在的大明就是不算已经落到口袋里的棒子国跟被强租来的倭岛,也拥有超过九百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即便是根据最不完善的统计,那帐本上也还有超过八千万人口的庞大帝国,居然就这么点人才?别说那研究院了,就算是帝国学院招收的学生那也是凤毛麟角。用九牛一毛来形容整个帝国的人才稀有程度都过于夸张。

“皇上,臣冤枉啊!”孔衍植的确够委屈的,如果是要他按照以往的标准去选择笔下生花的传统人才,那这次超大规模的科考他就是挑不出十万也能剩下八万来。但瞧瞧现在要的是什么?那可都是被儒家千年打压的对象,还能给他们留下这么些苗子已经可以酬神谢祖了。

“臣启皇上,这事还真就不能怪孔大人……”拥有多年执政经验的韩爌站出来说了句大实话,要说通过这次科考发现的问题是很多,但主要是集中在自然科学方面,跟人文律法完全就占不上边。

在另一个时空说到华夏的律法往往喜欢污蔑成只有人治而没有法治。可要论公平有商鞅的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要说保护私产?汉律里就有明确规定,官吏是不能够擅闯民居的,百姓为了保护私有财产不但可以杀人,就算是把官员给痛揍一顿也必须从轻处罚。跟华夏民族谈人权?刘秀诏书里的那句“天地之圣。人为贵,杀其奴裨,不得减罪。”,就说明无论是谁的生存权都应该要受到保护。所谓侠以武犯禁,这个禁指的就是法律。而儒家更屏弃“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的四恶政。

而同时期的西方在做什么呢?他们才是彻底执行着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那套。即便是在这个时代的两百年后,西方所保护的也是少数庄园主和贵族的利益,那些被他们给抓去的黑奴连最基本的生存权都没有,要杀根本不需要找理由。

要论完整性?这个是有点麻烦,虽然有了儒道同源的宪政思想,《黄帝四经》也提出了:“道生法。法者,引得失以绳,而明曲直者也。故执道者,生法而弗敢犯也,法立而弗敢废也。故能自引以绳,然后见知天下而不惑矣。”但毕竟没有形成一部完整的宪法。大明律的很多地方也还有漏洞,朝廷公布的行政命令也经常自相矛盾,判决案例也有点让人犯糊涂,可方向已经找对。所需要的也就是在这个框架内修修补补。

别看大明的士人们欺负起百姓来无法无天,但他们做事的时候也必须依照法律,给人想出个栽赃嫁祸的名头。在这方面大明缺少的不是规章制度,而是有胆子去认真贯彻执行这些法律条文并加以完善的人。所以崇祯才会在朱由骢的撺掇下定下了只诛心不杀人的基调,用尽一切手段为的就是要保留住士人们那股用错了地方的浩然正气,去掉他们身上的自私迂腐。

虽然这个过程也不那么容易,但这个时代不缺乏忧国忧民的正义之士,否则崇祯的身边就不会凝聚起这么多皇党奸佞。而相比起遥遥领先的人文科学,一直为大明所骄傲的科学技术才真的出现了大麻烦。

一直以来,华夏民族的统治者为了自己的利益推行儒家思想,让政治文化过于深入人心。即便是没有那些章句腐儒的出现,在科技研究上也是偏向于应用却忽视了基础的理论研究,所使用的方法更受到传统典籍整理与经验总结的影响。这与西方更注重探索事物发展规律,从而得出一套相对完整的自然科学理论就存在很大的差别。

而这次科考从本质上来说就是采取了西方模式,考的也是学子们进行理论总结的能力。所以才导致一个文明高度发达的国家。看似找不出几个可用之才来。

但并不是就此可以推断大明的科技已经开始严重落后,比如这次研究院那边出的一个并不太刁钻的题目,用尽量少的力量提起尽可能多的物体。不少的学子都知道要使用杠杆,也有人制作出了滑轮组坐在板凳上就把上千斤重的大缸给挪动了位置,可偏偏却说不出其中的原理。

近些年朱由骢的做法也让崇祯和他身边的大臣们明白了发展科学的重要性,如果没有那些先进的武器装备,即便是大明的军人训练有素勇气十足,也不可能在数月内就平定内乱收复辽东。那个死胖子更不会这么轻松地就做到以一敌百,然后继续在倭岛上横行霸道。西方的盟友也不会被揍得连话都不敢说,还得屁颠屁颠地主动把他们最优秀的人才给送到大明来。

虽然培养人才发展科技是研究院负责。但崇祯却要引导民众的思想朝着正确的方向转变。否则大明依然会面临人才短缺的窘境,难以摆脱随时被对手所超越的风险。

“皇兄,臣弟只是这个世界的搅局者,不是什么救星更不可能是神。俺所能做的也就是在少数人的帮助下保住我大明一时平安,却不可能让整个民族整个国家重新崛起。想要让我大明一直处于领先的地位,还得要您和大哥带领着天下百姓转变观念,选拔并培养人才……”想到朱由骢在出征倭岛前说的那番话,崇祯不禁苦笑起来。如今那个搅局者跑到一边偷懒去了,却把最困难的工作留给了他和自己的哥哥。留给了满朝文武。

“诸位爱卿,都说说吧!要怎么利用这次机会来转变百姓的观点?”崇祯必须先把眼前的事给处理好,才能找到机会再狠狠折腾下那个小胖子。也幸亏这些年坑蒙拐骗地弄来了不少有识之士,否则他这个皇帝还真就得抓狂。

“臣启皇上。这观念的转变可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如今那些腐儒是彻底没了生存的土壤,但我们依然不能操之过急。镇国将军收复故土整肃朝堂用掉整整十年的时间,我们想要让帝国重新崛起,所需要的会比这更漫长……”老成持重的韩爌依然是主张先打基础。然后在缓步推进。“故臣建议,以利诱之,先让百姓看到学那什么自然科学的好处!”

“以利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