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亚大部地区。波罗的海沿岸地区,白俄罗斯、摩尔达维亚、几乎整个乌克兰、
俄罗斯联邦的许多州和卡累利阿一芬兰共和国的一部分地区陷于德军之手。
德军占领面积达150 万平公里以上。在德军占领地区,战前居住着7450 万人,
占全国总人口的40%;工农业产值几乎占全国总产值的2/3;铁路长度4.42
万公里,占全国铁路网里程数的41%。截至1941 年12 月1 日,苏军损失达
700 万人以上,坦克24 万辆,飞机1.6 万架,轻重武器损失惨重。
苏联军民为了保卫社会主义祖国,同德国纳粹军队进行了殊死拼搏,使
德国法西斯妄图歼灭苏联军队,毁灭苏联,毁灭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美梦破
灭了。同时也使得希特勒的“巴巴罗萨计划”的战略目标远远没有完成,德
国军队的损失超过75 万人,飞机损失5180 架。德军的“闪电战”失去了锋
芒,头3 个星期,德军一昼夜可以平均向前推进20 至30 公里,而从7 月中
旬至8 月7 日这一期间,其推进速度已降到3.5 至8.5 公里,以后的推进
度则更为缓慢。但是,希特勒并没有看出问题的严重性,他仍然疯狂地确定
了德军的下一个目标——莫斯科。
C 纳摔德国台风骤起莫斯科城龙争虎斗
在苏德战争初期,由于德军实施闪电战,再加上苏军准备不足,致使德
军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而苏军却遭到严重损失,仅在战争的头3 个月内,
德国北方集团军群,在陆军元帅冯·李布的指挥下,向前推进了500 至600
公里,并包围了列宁格勒;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在陆军元帅冯·博克的率领
下,向前推进了500 至700 公里,并攻克了军事重镇斯摩棱斯克;德国南方
集团军群,在陆军元帅冯·伦德施泰特的指挥下,向前推进了400 至600 公
里,并攻克乌克兰首都——基辅。
在希特勒看来,德国将毫不含糊地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他狂妄地叫嚣:
“东方的敌人已被打垮,再也不能站起来了!”
他命令:德军的下一步行动,就是“向莫斯科进军”!
一台风计划
1941 年7 月下旬,由于希特勒被眼前的胜利冲昏了头脑,在德军的主要
进攻方向上,他与许多德国高级将领发生了严重分歧。
问题说来并不复杂,但却至关重要,这就是冯·博克所率领的实力最强,
也是德国侵苏三路大军中成就最大的中央集团军群,是从7 月中旬已经到达
的斯摩棱斯克向前推进320 英里,拿下莫斯科还是仍然按照希特勒指令中规
定的计划行事,以北路和南路两翼为主攻?换句话说,是以莫斯科还是以列
宁格勒和基辅作为最后目标?
以陆军总司令布劳希奇和总参谋长哈尔德为首的陆军司令部,坚决主张
全力进攻莫斯科。支持这个意见的有冯·博克,他所统率的中央集团军群,
正沿着公路向莫斯科进军;还有坦克战专家古德里安,他的装甲部队正在前
边打头阵。他们在辩论之中,除了强调攻占苏联首都莫斯科的心理上的价值
之外,还陈述了更多的理由。他们向希特勒指出,莫斯科是苏联军人生产的
重要基地,而且更重要的是,它是苏联交通运输的枢纽。拿下莫斯科,苏联
不仅要失去一个主要的军人来源,而且后方的兵员、供应也不能运往遥远的
各个前线,各前线会因此而削弱甚至崩溃。此外,德军高级将领们还向希特
勒提出一个无可置辩的论点。他们说,种种情况表明,苏军的主力现在正集
中在莫斯科的前沿,以图全力保卫莫斯科。在斯摩棱斯克正东,50 万苏军突
破了德军中央集团军群的双重包围,正在挖壕据守,以阻挡德军进一步向首
都推进。
据哈尔德在战后供称,德军总参谋部曹提出这样一种看法:我军必须以击
败敌人的军事力量为作战目标,因此,下一个最迫切的任务是,集中中央集团
军群的全部力量,击败铁木辛哥的部队,进军莫斯科,拿下敌人这个抗战神经
中枢,并击溃敌人新的部队。由于季节变换在即,准备这次进攻部队的集结工
作必须尽快完成。与此同时,北方集团军群须执行既定的任务,争取与芬兰人
取得联系。南方集团军群继续向东推进,尽可能牵制敌人的力量。
然而,德国总参谋部与最高统帅部经过多次讨论,没有取得任何结果,
后来陆军总司令布劳希奇把总参谋部的一份备忘录于8 月18 日提交希特勒。
8 月21 日,希特勒在与他意见不合的总参谋部的备忘录上作了批示:
陆军方面提出的关于如何继续在东线作战的建议,不符合我的意图。在冬
天到来以前要达到的最重要目标,不在于占领莫斯科,而是拿下克里米亚,拿
下顿尼茨盆地的工业和煤矿区,并切断苏联的高加索石油供应线。北路的任务
在于围困列宁格勒及同芬兰军会师。
哈尔德认为,“这事引起了爆炸性后果”。这是“东线战役中战略上最
大的错误”。
希特勒狂妄自大,他认为德军可以多路全面进攻。他对乌克兰的盛产粮
食地区和工业地区以及高加索的苏联油田垂涎已久。他认为现在找到了一个
诱歼仍坚守在基辅以东第聂伯河东岸布琼尼部队的大好机会。与此同时,他
也希望打下列宁格勒,与芬兰军队在北面会师。为了达到这两个目的,希特
勒主张从中央集团军群调出一些步兵师和装甲师支援南北两路,尤其是南
路。至于莫斯科,可以等一等再说。
对于希特勒的战略,很有自己主见的总参谋长哈尔德悻悻地说:“这佯
一来,原定要在莫斯科大门前给苏联军队以决定性打击的这一目标,就只得
从属于想夺取一个有价值的工业区和向苏联油区方面进军的欲望了。。希特
勒现在已给同时攻占列宁格勒和斯大林格勒的主意迷住了,因为他自信这两
个‘共产主义圣地’一旦陷落,苏联就要土崩瓦解了。”
希特勒不能正确对待持不同意见的将领们,他对那些不能赞赏他的“战
略天才”的陆军元帅和将军们进行侮辱,并针对陆军8 月18 日备忘录,发出
了一个“反备忘录”。这个“反备忘录”,“通篇都是骂人的话”,其中说
到,陆军司令部全是一批“脑袋已被过时理论弄得陈腐不堪”的人。为此,
哈尔德在日记中大发牢骚:“不能忍受!闻所未闻!莫此为甚!”整个下午
和晚上,他与陆军总司令布劳希奇会商,讨论元首对陆军总司令部和总参谋
部事务进行的“不能允许的”干涉,最后他建议布劳希奇和他本人辞职。但
布劳希奇不同意,他认为这并不实际,而且也无济干事。这个胆小怕事的陆
军总司令仍和以前一样,向那位从前的下士屈服了。
8 月23 日,坦克集团军司令古德里安将军,来到德军最高统帅部谒见希
特勒,竭力主张立即进攻莫斯科。希特勒对这位坦克将军十分赏识,因此,
特意让他把话说完,然后详细说明他所以作出不同决定的种种理由,他说,
将来继续进行战争,十分需要乌克兰的原料和农业。要使克里米亚半岛对苏
联失去作用。希特勒认为:“克里米亚是苏联进攻罗马尼亚油田的航空母舰。”
他批评他的将军们“对于战争经济方面的问题一窍不通”。
希特勒还对古德里安说,他已经发布严格的命令,规定进攻基辅是当前
的战略目标,进行7 切军事行动时,必须牢记这一点。古德里安亲眼目睹希
特勒的“威信”,他每说一句话,在场的凯特尔、约德尔等人莫不点头称是。
只有古德里安自己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
由于希特勒至高无上的权威,致使他的主张最终占据主寻地位。古德里
安的装甲部队和一些步兵师被迫从中央集团军群调出南下,参加基辅会战;
并于9 月19 日攻克基辅。据德国宣称,在基辅会战中共俘虏苏军66 万5 千
人。在希特勒看来,这是一次“世界上史无前例的最大战役”。
尽管基辅战役成就不小,但是,希特勒的将领们对他的战略却更加怀疑
了。在中路,博克的集团军没有装甲部队,在斯摩棱斯克以东不远的杰斯纳
河一带,两个月来一直按兵不前。秋雨季节快到了,到时候苏联的道路将是
一片泥泞,随之而来的将是冰天雪地的冬天,大好的战略时机被希特勒的创
造性战略葬送了。
直到9 月初,希特勒才开始清醒过来,同意发动对莫斯科的进攻,但是
太迟了。9 月5 日,希特勒决定进攻莫斯科,并下达命令:“中路必须在8
天到10 天之内开始行动,包围他们,击败他们,消灭他们。”同时决定把中
央集团军群的古德里安装甲部队重新调回来,这时,古德里安的部队正在乌
克兰与苏军打得难解难分。希特勒还同意把列宁格勒前线莱因哈待的坦克军
也调过来。但是,装甲部队要10 月初才能调回来,而且必须经过休整后,才
能投入战斗。
9 月6 日,希特勒正式发出了向莫斯科进军的第35 号作战令:围歼苏联
西方方面军铁木辛哥集团,攻克莫斯科。这次作战行动被称为“台风”计划。
这个计划的主要内容是:中央集团军群集中74 个师、180 万人、1700 辆坦克、
1390 架飞机、14000 门大炮和迫击炮,全力攻打莫斯科。
但在这里,希特勒又一次犯了狂妄自大的错误。他认为,在冬季到来之
前拿下莫斯科,这是不够的。因此,他还下令:北路的冯·李布部队占领列
宁格勒,在北面与芬兰军队会师,继续向前推进,切断摩尔曼斯克铁路;南
路的冯·伦德施泰特部队扫清黑海沿岸,拿下罗斯托夫,夺取迈高普油田,
向伏尔加河岸的斯大林格勒进军,以切断莫斯科与高加索地区的联系。伦德
施泰特向希特勒解释,这样做意味着要越过第聂伯河作640 多公里的大进
军,队伍的左翼将危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