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科索沃战争之后,中国曾经播放过一部由某个大军区制作的电视剧,设想的战役背景是两个陆军师的对抗;伊拉克战争之后——确切地说是2006年,中国又播放一部由另一个大军区制作的电视剧,设想的战役背景变成了两个坦克团的对抗。设想的战争样式一个是60年前,一个是50年前的。两部电视剧都是想反映我军在新军事变革方面观念“突围”和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成就,但最新一部的结尾,却是一支民兵骑兵,用马刀劈掉了蓝军信息化的指挥部。多么富有想象力的情节设计啊,波兰军队当年的马刀没有砍翻德军的坦克,今天中国军队的编剧和演员替他们弥补了这个遗憾!
《盛世狼烟》 眺望篇(2)
新型中国军队蓝图设计之——鹰击战略(8)
这个例子已经回答了我要说的问题。我们的目光老是盯着地面战,就只能发展地面大战的装备,而偏偏我们的“人民战争”理论又为某些不愿探索未来的人提供了思想懒惰的“借口”。既然是国土防御“人民战争”,不需要我们跨越高山、海洋和天空主动出击,那我们的碉堡、机枪坦克和大炮就够了。自空军(空中力量)出现在战场上以来,20世纪所有的防线都被突破,从二战时的马其诺、齐格菲、大西洋壁垒、东宁要塞到中东战争时的塔列夫防线、海湾战争时的萨达姆防线。但在我军不少人头脑里,防线意识还根深蒂固。我们早就拥有了直升机技术,但我们的直升机只是用来运送伤员,顶多就是战场布雷。美军却以直升机发展出一个低空突击兵种——陆军航空兵,让它的陆军离开地面!直升机的制造技术并不比战斗机的制造技术复杂到哪里去,我们两弹一星都造出来了,难道造不出武装直升机?但我们没有美国人那样的战争和战役观念。美国让它的陆军飞起来,一是美国全球作战的需求也是它极力避免伤亡的追求结果。它战场大,所以它必须高机动;二是它不愿意在阵地战中消耗过多的生命,所以它想方设法让它的陆军避开能使其遭受惨重伤亡的丛林、山谷、泥沼和水田。而我们陆军没有这样的想法,只几十年如一日守株待兔般坐等阵地战。大量的国防军费被庞大无比的地面战斗兵团吃掉,我们吃掉的正是陆军的机械化。
今天我们在喊跨越式发展,主要是从陆军的现状出发的。其实从半机械化进入机械化是很容易的,用不着天天喊口号,挥刀割掉自己的尾巴就可以了。把那些没有快速机动能力、打击威力小的兵种汰减、压缩、合并,与部分机械化部队一起改造成适应未来作战的新兵种,把传统陆军这把沉重的大铁棰,改造成新型陆军轻便锋利的青龙刀。中国军队的威力将大增。陆军在拖着全军机械化的后退,陆军快不起来,全军都不可能快。所以,未来新型中国军队,首先要在新陆军的设计和建设上,加大力度,让这条大恐龙进化,插上翅膀变飞龙。
在我们希望从陆军的双腿上解放海空军的同时,也希望陆军从地面上把自己的双腿解放出来。当年的老“三打三防”,是对付眼前的敌人;后来的“新三打三防”,是对付到达头顶上的新敌人。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在更远的地方消灭敌人?为什么我们不能迫使敌人也进行防御?也许军种使命所限,陆军不一定追求超远程攻击能力,但按照“远、高、快”的要求,进行新陆军的设计,仍是方向性的要求。只有陆军达到了这些指标,新型军队建设三军合理编配、协调发展和一体化的问题,才会迎刃而解。
(五)、准。“准”是自海湾战争之后,才被用做衡量军队作战能力的新“指标”。正是这个指标,解释了现代战争结果之“快”的真正原因。由这个指标,事实上引出了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大趋势:信息化。
“准”字体现在战争进行的各个环节,首先是看得准。侦察、预警系统覆盖范围大,捕捉目标能力强,还要有剥夺敌人对我的“透视”能力,包括伪装欺骗,破坏其感知系统,以达到单向透明的能力;其次是打得准。武器、平台信息化程度高,效率高。最后是打击效果评估精确。可以说整个C4ISR系统的运行都围绕一个“准”字,直到最终准确消灭目标,并得到确认。
一个“准”字,实际上是一座划时代的里程碑。机械化时代的战争以前,战争指导者虽然也追求准,但只是体现在大概方位和战略层面上,比如选择战场,突击方向,以城市为单元的面状目标。由于准确打击能力的不足,导致军队规模的庞大和附带杀伤的无法避免,这就是“一战”和“二战”绞肉机式的屠杀和玉石俱焚式的摧毁,成为必然战争现象和结果的原因。
但是由于精确制导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武器的威力有了数十数百倍的提高。而由此产生的巨大心理效果,又使战争可以省略战役阶段,从战术直达战略目标。海湾战争之前,美国空军的沃登上校,就提出了一个“五环打击”的理论,利用美国空中力量“准”的方面的巨大优势,像点穴一样,依照政府首脑、经济设施、军事目标的顺序,任意“蹂躏”对手,却不给对手以还手之机,从而快速打垮对方的战争意志。
到伊拉克战争,由“准”字导致的作战样式变革,使“瘫痪战”成为一种现代战争观。瘫痪战是近20年来美国确切地说是美国空军一贯的作战思想。美国在海湾战争后的总结中说:“多国部队在空中战役中的战略目标,特别是前两天战略目标是非常雄心勃勃的:通过摧毁伊拉克的电信、战略防空和空军,让伊全国领导处于瘫痪……多国部队取得令人注目的成功”。
由一个“准”字带来的低伤亡甚至零伤亡,还同时催生了新的战争伦理观。从这一观点出发,衡量胜利的指标已经数字化,是胜价比,是除法,而不是以往的减法。
以人力为主进行的战争,当然都是高伤亡的战争。所以,从战争的伤亡数字,可以直接判断战争的现代化程度。军人英雄主义的勇敢精神一如既往地受到推崇,但智力因素被认为更应该成为新时代军人的主流品质。
所有这些变化,都是空前的。
《盛世狼烟》 眺望篇(2)
新型中国军队蓝图设计之——鹰击战略(9)
从海湾战争到伊拉克战争,美国使用精确制导武器的比例从8%提高到60%,最直观地反映出未来战争发展求“准”的趋势。今天世界先进国家军队“准“的水平,从美国的阿富汗战争就可见一斑。人们只看到美国的飞机在崇山峻岭上空炸来炸去,而没有看到几百公里太空上,上万公里佛罗里达海滨的地下指挥所里,那一双双美国式的深蓝色眼睛,已经把战场看的清清楚楚。飞机准确起把一枚枚炸弹和导弹投进塔利班阵地。一个漆黑的夜晚,美国侦察卫星锁定了几个逃跑的塔利班士兵,因为其中一个人是大个子,看上去很像本拉丹。一枚“联合直接攻击炸弹”而不是一枚洲际导弹,在卫星的导引下,准确地飞向目标,将那个替死鬼炸成碎片。远、高、快、准,一气呵成。在这一幕发生前不久,俄罗斯已经通过手机信号,发现并利用卫星系统制导巡航导弹,击毙了反叛的车臣总统哈布斯多夫。2006年6月7日,一架美军武装直升机用一枚精确制导炸弹,把心腹之患扎卡维干掉,再次显露美军在“准”字上的“点穴”功夫。
其实,以色列的定点清除,也不止一次地展现了这一幕。其他欧洲国家无疑也有着这样的能力,只是他们长期无缘战争,没有机会展示出来而已。
2001年12月初,小布什在南卡罗来纳州的城堡军事学院发表演讲时指出:阿富汗上空飞行的精确打击空中力量和无人驾驶飞行器,每天都在改写着作战的规则;阿富汗作战使我们对未来军事思想有了更多的认识,比专家和智囊们讨论10年的收获都大;当我们所有军队都能连续确定和跟踪移动目标,包括从天空和太空中进行监视,战争方式就会真正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在这样的基础上,美国正在把局部战场“准”的能力,扩展到更大领域:通过覆盖全球各个角度的太空侦察系统和搜集公民旅游拍照资料,美国正在进行一项不为人知的全球地图数字化的工作;美国的全球信息栅格建设计划,正在把所有美军及其盟军组成一个信息化的作战整体……人们忍不住担心,发生在阿富汗的一幕会发生在世界上所有的地方吗?
“准”字是传感器革命的代名词。传感器即现时代信息化技术群的“军品代表”。一支军队“准”的程度,就是其信息化——现代化程度,也是一个国家现代技术实力的缩影。中国对“准”的理解不应该机械照办“国际”标准。由于目前国家整体信息化水平不高,我军对“准“字”的要求,不一定太“精确”。急于求成或“精益求精”,可能拔苗助长,欲速则不达。这也是我将“准”字列为未来我新型军队第四能力的初衷之一。短期内,我之战术思路,应以数量弥补“准”之不足;战略上,应以打击对方基地和航母集群等面状目标为主,大致方向瞄准即可。少量部队和兵器的可追求点打击,多数仍以面打击为要。体现在装备发展上,应是现有武器的信息化改造和研制、购买新式武器并重,双翼齐飞。随着我国我军整体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再逐步向全面精确方向大步迈进。
(六)、狠
“狠”字的含义有二:一是武器威力大,二是战略打击方式凶狠。这一点在伊拉克战争中体现的最明显。战前,美国研制了重达9吨的常规航空炸弹和钻地炸弹,一出手就是“斩首行动”。战争第一天即发起决定性空中打击,在短短数小时内美军共出动了各型作战飞机两千余架次,共发射或投掷了精确制导弹药一千余枚,相当于科索沃战争中平均一周的投弹量。如此密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