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79、[历史小说] 刺明 作者:拉丁海十三郎(起点vip2011.10.17完结)-第5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熟练的工人,每天同样可以生产三千枚以上的纸壳火药。只要一百个熟练的工人,基本上就能够满足军队作战的需要了。现在需要改进的,乃是后勤配送制度。要根据前线军队的需要,及时的配送弹药。

纸壳火药的包装,是一箱一箱的,每一箱是一千发,刚好对应一箱的米尼弹。一箱的米尼弹,同样是一千枚。纸壳火药包装好了以后,会被送到匠作坊,然后和米尼弹配套。三箱米尼弹,三箱纸壳火药,被一个更大的箱子装在一起,然后一起送往前线。

根据前线的使用经验,一个这样的大箱子,刚好满足一个小队战士的基本需要。虎贲军陆军一个小队大约是六十人,每人携带一个基数(50发)的弹药,刚好就是三千枚的米尼弹和三千发的纸壳火药。因此,这样的一个大箱子,又被称之为一个小队基数。

一般来说,每个小队都会有最多四个大箱子的弹药储备,也就是四个弹药基数,但是绝对不会超过五个。除非是有大型的战事,要持续不断的作战。事实上,每个战士携带四个基数的弹药,已经可以坚持很长时间的战斗了。部队储备太多的弹药,只会引起某些不必要的后患。

黄县大战,虎贲军消耗的黑色火药是很多的,主要是被大炮和炸药包、地雷给消耗掉了。战士们使用的米尼弹反而不多。好像刘芒,本身绝对是快枪手,一分钟能够射击六次的家伙。但是,在黄县大战之前,他携带的四个基数弹药,在战斗结束以后,还有足足一百发。换言之,还能支撑另外一个黄县大战。

从弹药的配送来看,已经有点后世军队的样子了。唯一可惜的就是,子弹和发射药,还是分离的。这极大的耽误发射的速度。在发射效率上,前膛枪要比后膛枪落后太多。遗憾的是,雷汞的研究,始终没有什么进展,恐怕在未来的三五年之内,是不可能出现后膛枪了。

不过,威力巨大的米尼枪,加上严格的训练,奖惩分明的制度,只要是指挥官不十分愚蠢,应该可以立于不败之地了。决定战争的关键因素,始终还是人啊。明军的武器装备,其实要比鞑子先进得多,却屡战屡败,个中原因,实在是朝廷太腐败,军队太腐败了。

有些明军投降了鞑子以后,战斗力反而大增,就是因为鞑子的军功奖励,相对公平,有效的刺激了部队的战斗力。这对于明朝廷来说,简直是天大的讽刺。事实上,明朝最后还是失败在自己的手里。

明军最大的问题,就是有才华的人,没有出人头地的机会。好像天津水师的黄世军,好像关宁铁骑的李昭辉,他们都是相当有能力的人。然而,他们在明军的队伍里,却显得格格不入。因为,他们不愿意同流合污,被排斥了。有德有才的人被排斥,无德无才的人占据高位,这是明国最大的悲哀。

从火药厂出来以后,张准就到了旁边的火炮厂。

当初,在布置军工生产的时候,张准就有意识的在城东门外面的偏僻空地,在靠近崂山山脚的附近,圈了很大一个地方,将匠作坊、火药厂、火炮厂都安设在这里。这样统一的架构,有利于军械司的协调,有利于各个生产部门之间的沟通,同时有利于保密。

在这片地区,闲人是禁止进入的。在外面很远的地方,就设置了大块的警示牌,还有游动哨站岗。以后新增的一些军事设施,也被安排在这里。久而久之,这里就变成了大家都知道的军事禁区,一般人是不会轻易靠近这里的,以免发生意外。

“嗵!”

张准刚刚进入火药厂,就听到了一声巨大的炮响。

响声非常的震撼,好像是打雷一样。如果猜测没错的话,应该是红夷大炮的炮响。一般的飞龙炮,是没有这么震撼的声响的。

“哪里打炮?”张准问道。

“都督大人,在后山的试炮场,是红夷大炮。”旁边马上有人回答。

原来,孙勤恺正在试射拉回来的红夷大炮。当日,孙勤恺带人将一门红夷大炮从黄县拉了回来,研究和复制缺失的零件。张准之前曾经了解过工作的进度,说是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这些零部件都已经基本复制出来,只是某些细节方面还不过关,还无法保证红夷大炮长期的有效的使用。现在,红夷大炮既然能够打响,说明零部件应该是没有大的问题了。

张准兴奋的加快速度,迅速的来到后山的试炮场。

后山的试炮场有点荒凉,到处都是丛生的杂草。一眼看过去,显得十分的凌乱。红夷大炮的试射,可不是一件小事。红夷大炮的射程,至少有十里。要完成十里的射程测试,试炮场就必须有这么长的距离。因此,这个试炮场,占据了整个山沟。反正崂山多的是人迹罕至的地方,划出一条山沟来,专门试炮,问题也不大。

此时此刻,在试炮场的西侧空地上,一群人正拥挤在一起,包围着一门庞大的红夷大炮。红夷大炮的炮口,还在朝外面冒着白烟,显然,是刚刚发射后不久。

大炮是对着山岭试射的。可能之前已经试射过多次,对面的山岭显得光秃秃的,好像是癞子的头,非常的难看。大部分的树木,都被葡萄弹打掉了枝叶。有部分的树木,还被实心弹直接打断了,只留下半截的树桩。被链弹打断的树木更多。实心弹打断的树木,截口是很粗糙很难看的。相反的,链弹的截口,则很平整,好像是被刀子一刀砍断的一样。

“都督大人来了!”

有人发现了张准的身影,急忙大声叫起来。

“都督大人!”

孙勤恺等人急忙转过身来。

现场的试炮人员,除了火炮厂自己的工匠外,还有莫儒和其他几个炮兵营的资深军官。看得出,他们也是非常兴奋的。有红夷大炮的助阵,炮兵营的威力,肯定要增加。以后再次和鞑子遭遇的时候,就轮到鞑子享受红夷大炮的肆虐了。

张准跳下马来,握着孙勤恺的手,高兴的问道:“缺失的零部件都复制出来了?”

孙勤恺同样高兴的说道:“不负众望,都复制出来了。”

张准赞扬说道:“你们都是有功之臣。”

其他的工匠都非常的高兴,纷纷上来和张准握手。

在过去的这段时间里,他们的确是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没日没夜的都在钻研红夷大炮的零部件问题。尽管有红夷大炮作为原型,能够经常的实地测量。但是,红夷大炮毕竟不是普通的佛郎机火炮,不是轻易可以修复的。换言之,复制这些零部件的难度,还真的不小。一些零部件,经过反复的试验,才最终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张准兴奋的说道:“来连续三发,看看效果!”

孙勤恺说道:“好!”

莫儒是操炮的好手,开炮的工作,自然是交给他来进行了。他带着其他几个炮手,迅速的调整好大炮的角度和距离,然后在里面装上实心弹,又装好发射药。

在这里有一个细节需要提及。在黑色火药时代,大炮的射程,除了炮口的高低角度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数据,就是发射药的数量。在允许的膛压之内,装药越多,发射的距离就越远。反过来,装药越少,发射的距离越短。只有炮口的倾斜度和火药的数量互相配合,才能确定最终的射程。

在没有定量装药的时代,发射药一般是使用勺子计量的,一勺、两勺、三勺……不等。因此,在发射大炮的时候,经常可以听到“二十度,三勺”、“十五度,五勺”这样的口令。除了专业的炮兵,一般的人还真是听不懂。张准开始的时候,也听得古古怪怪的,后来才知道是怎么回事。

在激烈的战斗中,勺子装药可能不均匀,有的多,有的少,又或者是手一抖,勺子里的火药,撒掉了一半。也可能因为紧张,忘记了勺子的数量。要装五勺的,结果只装了四勺。或者是要装四勺的,结果装了五勺。这样一来,大炮的射程,就要出现误差。

现在,莫儒和孙勤恺借据虎贲军的纸壳火药的经验,对火药的装量,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他俩按照不同的膛压要求,同样使用纸壳装好一份一份的火药。被装好的火药分量,是不同的。在计算射程的时候,只需要根据炮口的角度和相应的膛压,使用合适分量的发射药即可。

这样的发射方式,在开始的时候,的确有些难度。众所周知,炮兵营战士的文化水平不高,要他们算数,更是难上加难。但是,莫儒根据自己的研究,制定了相应的表格,列出了最常用的十二种主要的发射方式。每一种,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炮口高度,什么样的膛压,都有相应的代号。

这个代号,就是大家喜闻乐见的十二生肖,包括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和猪。代号越往前,纸壳内的火药分量越小,膛压越小。代号越往后,纸壳内的火药分量越大,膛压越大。

比如说,代号“鼠”的火药分量,只有两斤不到,勉强可以将实心弹投放到半里开外。而代号“猪”的火药分量,却有足足九斤,可以将实心弹投放到足足十里之外。届时,只要指挥官根据射程需要,报出炮口的高度,还有膛压的代号,炮手就可以盲目操作了。

举个例子,要射击五千米(十里)之外的目标,实心弹的发射命令,应该是“四十五度,猪”。即炮口高度四十五度,使用代号为“猪”的装药。要是射击三百米之外的目标,实心弹的发射命令,应该是“五度,鼠”。即炮口高度是五度,使用代号为“鼠”的装药。链弹和葡萄弹又有所不同。

久而久之,官兵们熟悉了这样的命令,条件反射,马上就能做出反应,可以大大的加快射击的时间。使用这样的命令,红夷大炮的发射速度,可以加快到一分钟一发左右。这样的射击速度,要比原来提升了足足一倍。

“嗵!”

一声巨响,红夷大炮发出耀眼的火光。

实心弹迸射而出,呼啸着向对面的山岭砸过去。

“噗!”

对面的山上,一棵树桩被打得粉碎。

这个树桩,上面的树干已经被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