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可夫作为西南方面军的司令,他给自己部队提出的任务是粉碎向普罗斯库罗夫进攻的〃南方〃集结。同时,方面军应该能够控制克拉科夫地区并着手集中兵力向布达佩斯发动总攻。朱可夫的预备队还剩下1个马拉机械化集团军、1个机械化兵团、两个步兵兵团和1个坦克师。在对〃南方〃发动总攻的前3天开始向克拉科夫实施进攻,这转移了敌人在南方的注意力在那里,由于受到两次力量集中的攻击,南方面军的主力已经被包围。他们曾企图冲出包围,结果没有成功。库兹涅佐夫用于击退朱可夫部队进攻的兵力数量实在太少。而帕夫洛夫呢,被〃东方〃对克拉科夫的进攻搞得心神不定,减少了进攻的规模,现在把包围敌人总共两个兵团当成自己的任务。东南方面军司令拒绝在南方面军的配合下包围〃东方〃
的大部分兵力也给朱可夫提供了零星歼敌的可能性。朱可夫还没等把普罗斯库罗夫的集结消灭干净,就开始对布达佩斯实施总攻。8月17日,马拉机械化集团军进行突破。它成功地突围到〃西方〃的后方穆卡切沃、尼赖吉哈佐和乔普地区,并在那儿与超轻型坦克和轻型炮兵支援下的7000多名事先着陆的伞兵一起会合。由东南方面军组成的两个集结陷入了包围之中。演习结束时,通向布达佩斯的道路已经在朱可夫的部队面前被开辟。
促使西南方面军取得胜利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在〃西方〃〃西南方〃和〃南方〃之间缺少实际上的协调。顺便说一句,这是相当奇怪的现象。要知道,根据游戏的规则,〃西方〃和它的盟军是侵略者,那么,从逻辑上来说,他们应该事先早已商定好统一的总指挥是谁。最重要的是,演习证明了朱可夫统帅明显比自己的同僚技高一筹。笔者发现,同他一起参加演习的两个对手,在卫国战争的开始阶段对自己的部队指挥得很不成功。
朱可夫关于对战役和战略演习总结的讨论并没有引起斯大林的信赖。如果总书记这么严厉地批评帕夫洛夫演习时的表现,那么,想问一句,为什么他不仅没有撤掉帕夫洛夫的西部特别军区的司令一职,而且在接下来的那个月里还授予他大将军衔?斯大林如果连这个人的军事能力也怀疑的话,未必会让他去领导一个这么重要的军区的。
同时,朱可夫大段的高谈阔论里充满了号召大家在远离边境线100公里以外的地方修建防御工事的企图,这多半也是他个人幻想的结果。要知道,无论是同斯大林先前的谈话,还是在此之前就存在的在西线展开战略扩张的计划,或是刚刚举行完毕的演习过程本身,所有这一切都证明:红军准备进行的是进攻,而不是防御。而在自己领土的纵深构筑防御工事区只有那样的军队才需要那就是不准备首先进攻,而是在敌人已经发动进攻的情况下,计划把自己的主要兵力保存在离国境线有相当一段距离的构筑防御工事区一线。在那儿,可以随着预备队的到来,一起阻击敌人,然后再转身进行反攻。但是,斯大林、铁木辛哥甚至朱可夫本人根本就不打算这么做。正如П。Н。博贝列夫所认为的那样,1月的演习绝不是1941年6月灾难的预演。它们是苏联未来向欧洲入侵的预演。但是,宣传的刻板模式要求,红军总是为了反击〃帝国主义的入侵〃才发动进攻的。所以呢,就才有了关于〃西方〃、〃西南方〃和〃南方〃进攻苏联的附加情报。只是为了让参加演习的红军指挥员不产生任何怀疑,所谓苏联爱好和平的政策,全都只不过是扩张计划的幌子。虽然,像朱可夫这样的军队高级将领,不可能不知道真相。事实上,两次演习的过程中,都是只制订了苏军向邻国领土入侵的计划。关于构筑防御工事区的发言也是元帅编造出来的,为的是给读者造成一种印象,好像在进行的演习中〃东方〃(红军)是防御的一方,而〃西方〃(法西斯德国)是进攻的一方。
战斗警戒工作
苏联各个师(〃东方〃)的战斗能力与德军各个师(〃西方〃)的力量假设是势均力敌的,但是,卫国战争的经验已经证明,这过于牵强。实际上,法西斯德国各个级别的士兵和指挥人员所做的准备工作都要比红军好得多。演习时,司令员的各项任务都按时完成,并且后方供给方面也没有出现问题,而空降兵也在指定地点准确着陆(战时,这种情况对空降兵来说非常罕见。)。从总体上说,这样的理想化只对进行军事行动较为迅速和积极的司令员有利,也就是说对朱可夫有利。
大体说来,纸上谈兵要比实际作战容易得多。于是,朱可夫和他的同僚们在关于现代进攻战役的报告中就对实际存在的缺点只字不提,这些缺点是红军所特有的,并表现在控制范围、部队战斗素养以及后方供给等方面。但是,会议上的其他几个发言人员反而谈到了这几个方面。比如,施泰尔恩就提出了〃关于我们指挥人员独立性和创造性的问题。在我们从芬兰战争和哈拉哈河的战役中获得了大量而有益的经验后,这个问题显得尤其重要。这一经验表明,我们的人非常喜欢'扎堆儿'(换句话说,就是聚集在一起,只是模仿别人,而不是自己独立思考一下,在特定的情况下应该如何去做。作者按)。朱可夫同志也许还记得,他被迫不止一次地证实,前线占据得不够充分(从上下文中可以理解为,这种情况下是施泰尔恩在向朱可夫证实,第1集团军群的战士们沿前线配置的过分密集。作者按)。我们的人不是特别喜欢做战斗警戒工作(还是因为它需要独立性的军事作战。作者按)……我们应该教育和培养出一支不必为后方供应担忧的分队〃。
布琼尼负责管理所有的后勤部门,在会上,他发言指出:〃……当德国军队在东边(显然,这里应该是西线。作者按)作战时,有人说它的后勤运作就像一个走得很准的时钟一样,对此,我表示怀疑。我认为,关于后勤保障我们谈得太多,而现在必须做些什么了。首先,我们需要这样的人,他既对战役十分懂行,又对战役后勤保障也很通晓,可以让这种人在总参谋部的军校里教授一门有关组织相应后勤保障的课程。而现在人们根本不知道,该怎么组织后勤保障。〃
〃在白俄罗斯(在1939年9月苏联入侵波兰时。作者按)……我不得不为空军的5个机械化兵团(当时他叫坦克兵团。作者按)运送燃料。还好,那儿也没有仗可打。从新格鲁多克到沃尔科维斯克一路上75%的坦克因为缺少燃料停在路边。司令员说,他只能用飞机运送燃料,可是,谁来组织呢?组织后勤保障要求的可是有见识的人。〃
对于这点还可以做一个补充,由于燃料供应不足、不会修理设备和指挥通信手段匮乏等原因,苏联参加波兰行军的两个坦克兵团在行军途中竟然落在了骑兵师的后面。所有这一切都正是那个鸿沟在纸上谈兵的演习中从来不会涉及的,并且在巴格拉米扬和伊万诺夫所写的报告中也是闭口不谈的。朱可夫似乎不是一点也没想到红军坦克兵团和机械化兵团所特有的缺陷,而是对战时条件下部队后勤保障中将出现的困难估计不足。当卫国战争中不得不真枪实弹地进行战斗时,为所有和平时期的考虑不完善将得付出最昂贵的代价人的生命。而布琼尼对法西斯德国的后勤保障像钟表一样工作表示怀疑,也是枉费心机。很快,红军将以自己的性命为代价去证实这一公正的评价。
可以设想,第一场演习中〃东方〃之所以失利,是因为照搬东普鲁士构筑威力无比的防御工事以及梅列茨科夫制订演习计划时犯了错误。第二场演习中,苏联方面的胜利看起来完全合情合理。它的胜利原因不是由于错误地估计了帕夫洛夫和库兹涅佐夫指挥的〃西方〃、〃西南方〃和〃南方〃的作战兵力,而是因为正确地选择了主攻方向。因此,梅列茨科夫所描述的关于演习讲评的说法看起来更接近实际情况没有帕夫洛夫、朱可夫、库利克和其他人的发言,只有一个胆子不算大的总参谋部管理局局长瓦杜金试图为自己的上司开脱。至于谈到斯大林马上就宣布了对朱可夫的任命,很显然,他还在与梅列茨科夫和其他军官见面之前就已经做出了这一决定。这儿,朱可夫在战役和战略演习中的表现以及他在会上的发言起了主要作用。巴格拉米扬和伊万诺夫写的报告太好了。斯大林认定,作报告的人完全适合担任总参谋长。谁也没有记起很久以前罗科索夫斯基亲笔写的证明,说是绝对不要推荐朱可夫到司令部工作。实际上,朱可夫最适合当的是梅列茨科夫失而复得的那个职务负责战斗素养和军事训练的副人民委员。那样,朱可夫就更可以大显身手了。
再拖延的〃大雷雨〃计划
朱可夫在回忆录中很肯定地说,当时对于新的任命并不感到高兴:〃这个决定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我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沉默了一会儿,我说:'我从来没在司令部工作过,一直在野战部队。总参谋长我干不了。''政治局决定任命你。'斯大林说,他把'决定'二字说得很重。
我明白了,任何反对都将无济于事,只好表示感谢对我的信任,然后说:'好吧,如果我当不好总参谋长,请还是让我回部队吧。''那好,我们一言为定!明天中央颁布命令。'斯大林说。
一刻钟以后,我到国防人民委员那里。他笑着对我说:'我知道,你表示不愿担任总参谋长的职务。刚才斯大林同志给我打来了电话。现在你回军区去,尽快到莫斯科来。基尔波诺斯上将受命接替你当军区司令员,但你不必等他,暂时让军区参谋长普尔卡耶夫代理司令员职务好了。'〃
简直是梅列茨科夫身上发生过的事情再次重演。也是被委以重任的候选人请求不要任命自己,而斯大林又一次要求立刻就职,为了以防万一,如果工作干不好的话,还答应替他换一个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