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看不见的手-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带一头霜。”脑筋转得很快,搁到现在,能去主持“超级星期天”了。
  “扶乩之人,遇能书者则书工,遇能诗者则诗工,遇全不能诗不能书者,则虽成篇亦迟钝。”这个情况是挺有意思的。明代一位叫宋儒的人论扶乩说:“不识字者把着写不得,不信者把着写不得。”所以,要请到笔仙,须有两个前提条件:扶乩的人对此深信不疑,而且必须有点文化,会写字。如果不信,乩笔是不会动的;或者虽然相信但本人不会写字,乩笔也只能乱划。
  现在请你把手平伸出来,悬在桌面上。别着急,悬他几分钟。你会发现手在不由自主地晃动。不,这并不是脑溢血的前兆,每个人都是如此的。如果你手里拿着笔,笔下面有张纸,就会画出奇形怪状的符号了。旁边的请笔仙大师自然会根据这些符号解释神仙的意思。何况,“大师”往往跟你一起握着笔呢。一般人的左手除了力气较小,也不太灵活。而扶乩者往往经过训练,左手也能写字。这样一来他就可以轻易地左右你的动作。我们经常听到某些朋友说,他在某处亲眼看到或亲自参与了请笔仙活动,而且参与者都是“一辈子没撒过谎的”大老实人。大家都发誓没有用力去操纵笔。别信他!如果他不是骗子,就是被别人骗了。所谓一辈子不撒谎的人是不存在的。相信我吧,我从小被认为是诚实的好孩子,可如果把我二十岁以前撒过的谎写出来,《战争与和平》相比之下都算短篇小说了。
  我们在这里否定扶乩的可信性。是因为现在仍然有人相信,甚至有人利用这个来骗钱骗物。在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初期,南方有些地区重新盛行扶乩。甚至在湖南某地请出了笔仙“杨开慧”(如有“下坛诗”,想必是“我失骄杨君失柳”)!在福州等地则有“七仙女”(“下坛诗”可能会是“树上的鸟儿成双对”)。我对利用革命烈士之名行迷信欺骗之实者表示莫大的愤慨。去死吧,你们这些勒涩!
  据我所知,扶乩者做过的唯一一件好事发生在明朝。明世宗崇信道教,把道士蓝道行召进宫中,专门为皇帝扶乩决疑,成为特聘请笔仙之高手高手高高手。但刚开始,他地盘没坐热,该拜的地头蛇没去拜,所以皇帝要问什么他都答不上来。差点把小脑瓜玩丢了。后来蓝大师发现,宫内一些身体器官后天不全的服务人员才是他该争取的地下顾问。于是他就花钱贿赂这些——太监,了解了皇帝的心事。此后他请的笔仙,句句话说进皇帝心里,龙颜大悦大悦大大悦。当时的权臣严嵩没有发现这个人的潜在市场价值,忽略了他。而反对严嵩的徐阶等人却先下了手,跟蓝道行说好,利用扶乩的机会,借笔仙向皇帝说名他身边有奸臣,即严嵩是也。然后加上反对派的有力攻击,严嵩终于垮台。由此也可见扶乩其实就是骗人。
  既是骗人,万一漏馅就很可能挨揍,甚至危及宝贵的生命。所以扶乩者写出的话都是模棱两可的。这跟算命者的判词一样。走江湖算命的都有一套秘传诀窍,名曰“十三簧”。熟能生巧,加上察言观色,多半不会穿帮。宋代陈亮同,父亲因杀人嫌疑入狱,严刑拷打了一次又一次,他一会儿认罪一会儿不认,前后矛盾。所以没法判刑。陈亮同就到扶乩者那里问吉凶。乩仙写道:“无忧当登第,然须经天狱始明。”天狱即指当时的最高审判机构——大理寺。陈亮同就进京上访,经过大理寺审理,其父被判无罪释放。两年后,陈亮同中了进士。
  笔仙的话真的很灵么?我们好好看一下这两句话,“无忧当登第”,是说陈亮同不要担心前途,会考中进士的。问的明明是父亲的案子,却回答儿子会中进士,答非所问。而且,那时科举考试,一次不中下次再考,考一辈子,很可能中的。后面一句“须经天狱始明”。这个“明”并不肯定是沉冤昭雪的意思,陈老头如被判有罪砍头,也是“明”了。总算有个结果了嘛。
  来看看扶乩的工具,也许可以从中识别骗人的手法。如今“请笔仙”规定用左手,似乎右手不算手,这个原因前面说过了——一般人的左手不容易听自己指挥,而容易被别人控制。从前,比如清朝,扶乩不像现在这么简单。要用木头做成丁字形或人字形的架子,两名扶乩人分别扶住木架的一头,剩下的一个尖端安装一枚长锥,称为乩笔。笔下放沙盘。如果想骗人,那就先用这种工具好好练习一阵,直到能不动声色地写好字为止。普通人没经过练习,哪里知道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看到这么笨重难以操纵的笔都写出字来了,震惊之下就以为是神仙写的。明、清时的“一贯道”,善用扶乩术骗人。他们先选一些童男童女,严格地训练,直到掌握了使用乩笔的纯属技术。然后,当道徒想向大仙请教疑难时,必须写份书面材料递交上去,经过道首的同意。很简单:没摸清你的底细,他是不会同意的。道首看了你要问的事,马上派人调查你的家庭出身、个人隐私、兴趣爱好等等。这样弄清楚后再开坛扶乩,加上一个脑筋灵敏、伶牙俐齿的人在旁随机应变,自然是有问必答,有答必准了。
  扶乩这么古怪的玩意是怎么来的呢?我原来以为是古代的木匠发明的:乩笔和笔架像木工的工具。后来知道其原始模样并非如此。扶乩在有些地方称“扶箕”,在东北称“扶箩”,即用箩或箕插上乩笔,在沙上写字。我们从宋代诗人陆游的诗中可以看到当时人们扶乩的景象。当时并不是随时可以请笔仙,必须在初春时节,到厨房中拿来竹箕,盖上妇女的裙子,然后由两个小孩扶着插好了乩笔的竹箕,乱写乱画。不但能咨询疑问,还会写诗填词。
  这个风俗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当时佛教盛行于中国,教徒们希望生活中出现真正的鬼神来显示奇迹,以坚定信仰。所以兴起了请紫姑神的活动。传说紫姑是大户人家的妾,主人的大老婆嫉妒她美貌,故意要她干粗活重活。紫姑忍无可忍,在正月十五离开了人世,成为神。估计是自杀吧。民间对这种受虐致死的女性总是有种同情心和敬畏感。所以,每到元宵节的晚上,信徒们就用纸扎成神形,在厕所边或猪栏旁祷告:“子胥不在,曹姑亦归,小姑可出戏。”这好像一种隐语,告诉紫姑的幽灵,老爷走了,大老婆也回娘家了,你可以出来啦。然后向神询问事情。紫姑神开始还只管农桑,后来就渐渐变得无所不知,无所不晓。扎纸人太费劲了,既然紫姑是在家干家务的,那么她大概不会拒绝借助生前常用的工具来显灵——扶箕写字就这样应运而生了。只要看看请紫姑的场所:厕所和猪栏,就知道这位神灵的地位了。她不是什么大神,但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且愿意和老百姓打成一片。
  此后,大概是觉得只请一个紫姑太单调了,各种神仙都出现在乩坛上。关羽、济公、李白、丘处机、吕洞宾、何仙姑,等等等等。甚至只要是死人,都可以出来写两句,“君头光似月,见月倍伤神。寄语光头者,应怜月下人。”士大夫们觉得跑到厕所和猪栏去拿着竹箕请神太失体统,所以慢慢改为用木架在书房客厅里请笔仙。
  外国也有这种闲极无聊的人。惊悚片《其他人》(又译《小岛惊魂》)里面就演了请笔仙。我挺喜欢这个电影,不过不喜欢那位请笔仙的老太太。很明显,她的角色如果在正常生活中就是个“灵媒”,即骗子。我们可以注意到,在《其他人》的结尾,老太太跟三个人坐在桌边,被请来的小鬼在她耳边说话,而她则拿了一根笔在纸上做着记录。这就跟中国的“扶乩”不一样了。我们是至少两个人拿笔,而老外是一个人,这可能说明外国人比较傻,容易相信这种骗子,可以任她瞎写。
  所谓“通灵者”的表演有各种形式,扶乩是一种,类似的还有外国人常用的按桌子。我不知道那玩意的正式名称是什么,反正是几个人(一般是四个,骗子一只,傻瓜三头)分别坐在桌子一边,把灯光弄暗,灵媒发出怪叫之后,“鬼”就来了。桌子乱动,用手都按不住。其实是有暗藏的机关,或者干脆是灵媒在使劲顶。这个劲可不白使,顶完了是有钱的骗。
  还有另一种“通灵者”。1848年,在美国纽约州有两个小姑娘,玛格丽特·福克斯和凯特·福克斯。据说她们俩走到哪里,哪里就会出现奇怪的声音,接着你就能向鬼魂提问。鬼用敲击声来回答:响一声表示“不”,三声表示“是”。福克斯姐妹成了新闻人物,由她们的大姐带领在全国巡回演出。她们的行动,实际上开创了现代唯灵论。这种迷信主要是说,不知道为什么,某些人可以与死去的鬼魂交流,或者成为鬼向人世发布信息的媒介。但几十年后,玛格丽特·福克斯经受不住良心的谴责,发表了一篇自白书,承认她并不能通灵。所谓的能回答问题的鬼魂其实是她们的脚趾头——这姐妹俩确实有特异功能,她们可以在一种不明显的用力的姿势下,让脚趾或踝关节发声。最开始,她们用这玩意吓唬妈妈。后来事情闹大了,好多人来看她们。姐妹俩骑虎难下,再加上她们的大姐有意引导,只好继续表演。这说明很多成年人的大脑还不如两个小女孩的大脚趾头聪明。甚至在这篇自白书发表后,玛格丽特·福克斯又在纽约剧院舞台上公开表演了脚趾头发声,还是有很多人不肯承认鬼魂说话是骗局。对这种人,你有什么办法呢?这样的事不仅发生在美国和中国,缺乏批判性思维的盲信式的愚蠢是世界性的。
  我听见过不少人讲述请笔仙的经历,自己也看到过。我非常奇怪,为什么受了十几年现代科学教育的人会相信这种东西:没有人使劲,笔会自己动,在纸上写字。对这种盲信和热衷,只能解释为吃饱了没事寻开心。
  请笔仙有种种变形,最常见的是“请碟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