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成君忆解密三国真实历史:千里走三-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一边吃着粽子,一边听黄河清先生讲诸葛亮的故事。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与荆州牧刘表是连襟,从亲戚关系上讲,刘表也是诸葛亮的姨夫。黄河清先生因此问道:“诸葛亮那样有才华,找自己的姨夫套个近乎,当个别驾、郡守或者郡丞之类的官员,应该不是什么难事,犯得着去找时乖运蹇的刘备求职吗?”

《三国演义》记述说,刘备马跃檀溪之后,路过司马徽的水镜山庄,第一次听说人间有卧龙之才。司马徽问他:“吾久闻明公大名,何故至今犹落魄不偶耶?”刘备回答说:“命途多蹇,所以至此。”司马徽说:“不然。盖因将军左右不得其人耳。”刘备回答说:“备虽不才,文有孙乾、糜竺、简雍之辈,武有关、张、赵云之流,竭忠辅相,颇赖其力。”司马徽说:“关、张、赵云,皆万人敌,惜无善用之人。若孙乾、糜竺辈,乃白面书生,非经纶济世之才也。”刘备感叹说:“备亦尝侧身以求山谷之遗贤,奈未遇其人何!”这时,司马徽便向刘备推荐了两个人:“卧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 卧龙,即是诸葛亮。凤雏,庞统也。

所谓经纶济世之才,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管理人才:①能够在复杂的情况中看清局势;②具有卓越的战略眼光和周到缜密的策划能力;③善于选拔人才,并且能够与组织的运营流程有效地结合起来;④最终高绩效地实现组织的目标。否则,即使有关羽、张飞、赵云这样的“万人敌”,也不过是打乱仗而已。司马徽一番话,深深地刺痛了刘备的心思。

其后,徐庶也向刘备推荐说:“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于是有刘备三顾茅庐。《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记载得清清楚楚:“凡三往,乃见。”尤其是这个“乃”字,说明刘备见到诸葛亮很不容易。“乃见”,这才见到了他。

见面以后,刘备屏退旁人,说:“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於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很坦诚地向诸葛亮表白了自己的心愿和困惑。

诸葛亮,字孔明。孔,通透也。孔明,犹透明也。透明者,亮也。或曰,孔明之意义,乃谓孔道以明。孔道,孔子之学也。然则诸葛亮果如其名其字,有孔道之明耶?但见他略一沉吟,从容地回答说:“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亦抑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这一段论述,便是历史上著名的隆中对。

隆中对毫无疑问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战略规划之一。刘克勤先生有联语云:“非先生对策,庶乎玄德成流寇;无明主访贤,抑或孔明终野夫。”意思是说,如果没有隆中对,刘备很可能在半年以后曹操征讨荆州的战争中沦为流寇,而不会有天下之三分。如果说三顾茅庐让诸葛亮从山野走向了庙堂,那么隆中对也让刘备从倾覆走向了辉煌。

三顾茅庐以后的故事也很有意思:刘备与诸葛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人很不高兴,质问刘备说:“诸葛亮不过是一个农村青年,值得你这样喜爱吗?”刘备解释说:“我有孔明,就像鱼之有水。请你们不要说闲话,好不好?”关羽、张飞这才住了嘴。
复兴汉室的文化意义
 

裴松之评论说,当诸葛亮高吟于隆中之时,他的情操与志气,就已经决定了他的选择。倘若他北走中原,投身到曹操手下施展才能,即使陈群、司马懿也远不及他。而他选择刘备,是因为在汉朝大厦将倾的危险时刻,他打算辅佐一位豪杰,以兴微继绝、克复天下为己任的缘故。诸葛亮的伟大,就在于他像鹍鹏一样向往辽阔的天空,却不屑于谋求名利富贵。裴松之举例说,诸葛亮少年时代的朋友孟公威,在魏国官运亨通,既贵且达。

我们因此知道,刘备与诸葛亮之所以一拍即合,是因为他们都有复兴汉室的志向。也就是说,他们因为志同道合走到了一起。可是,为什么要复兴汉室?复兴汉室于国于民有何好处?还有,诸葛亮为什么选择刘备?从管理学研究的角度上看,“刘备+诸葛亮”组合有着怎样的价值?这些都是我们必须提出来予以解答的问题。三顾茅庐的历史性意义,就隐藏在这些问题的背后。

相比较于历朝历代,汉朝的经济环境也许是最为宽松的。政府的管理成本很低,老百姓承担的税赋也很低,称得上轻徭薄赋。孟子说:“什一而税,王者之政。”汉朝规定的税额只有“十五税一”,实际上则只有三十税一,甚至只有“百一之税”。尤其是汉文帝时期,曾经全部免除田租,前后达十一年之久,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其中固然有诚如荀悦《前汉纪》所言“豪强富人占田逾制”的现实问题,但中央政府的政治理想,并不在于搜刮民财,而在于培养老百姓过一种有道德的生活。

直到东汉末年,因为社会动荡而致官吏、武士、伎妾、流民等非劳动人员激增,这才出现“十羊九牧”现象。西汉的“文景之治”与东汉的“明章之治”,遂成为遥远的传说。频繁爆发的战争与旱灾、蝗灾、地震等自然灾害,更是使得民生艰苦,宛如人间地狱,叫人益发怀念汉朝兴隆时期的欢乐时光。所谓“复兴汉室”,一如孔子当年“复兴周礼”,为的是重建一种合乎道德的政治社会。

古代社会没有历史进化论。他们的良知告诉他们,人生的价值在于快乐的心灵生活和友爱互助的社会关系,而不是无耻的弱肉强食理论。这种崇尚道德的人生理念,通过汉朝的教育体制,终于发展成为一个族群的文化传统。虽然经历过三国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乱世,但人们依然在怀念那种文化,并且把那个生生不息的族群称之为汉族。至于今天,汉族犹在,却有相当数量的人们不清楚道德为何物。

诸葛亮为什么选择刘备呢?他在《便宜十六策》中说得很清楚:“君臣之政,其犹天地之象,天地之象明,则君臣之道具矣。”这种君臣之道,就是“君以施下为仁,臣以事上为义。”在诸葛亮看来,刘备的仁爱之心,就是一种无与伦比的领导力,只要辅之以审时度势的战略设计和有效的运营流程,他就能带领他的团队,为复兴汉室做出历史性的贡献。

随后发生的历史,最初确实有如诸葛亮的隆中对:诸葛亮奔走东吴,为刘备联合孙权,于赤壁大败曹操,而后陆续夺取荆州和益州,虎视中原。但就在此时,镇守荆州的关羽败走麦城,刘备发动猇亭之战,让东吴大将陆逊火烧连营,致使刚刚建立的蜀汉政权元气大伤,复兴汉室的理想,最终走向了秋风五丈原。

黄河清先生认为,彪炳千秋的隆中对之所以在执行的过程中出现意外,是因为关羽严重违背了诸葛亮“北拒曹操,东和孙权”的战略方针。“否则,怎么会造成那样令人痛心的后果呢?”他拍打着饭桌,长长地叹息着说。
曹操占领荆州
 

当今世界几乎没有人研究《三国演义》的文学价值,也没有人能够读懂这部古典名著的文学结构和文学意义,这样就形成了一种非常幽默的文化现象:都说《三国演义》是一部通俗文学作品,可是连最顶尖级的学者也未必能够懂得其中的奥妙。

曹操占领荆州

从襄樊回来,我常常梦见襄阳城,梦见襄阳城下波浪起伏的汉水。如果说襄阳城是一段永恒的历史故事,那么汉水就恰似那奔流不息的时间。梦境中的我,穿着红色的T恤,穿行在古代的人们中间。我遇到很多人,他们捋着或长或短的胡子,向我友好地微笑着。忽然听见远处有骏马嘶鸣,接着人群骚乱起来,城墙随之坍塌,而我也好象跌落到了无尽的黑暗之中。

襄樊历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西晋吞并蜀汉之后,羊祜、杜预经营襄阳多年,然后一举而灭东吴。宋度宗咸淳三年,忽必烈发动襄樊之战,历时6年,终于占领襄阳,然后趁势而灭南宋。兵家曰:“无襄则无淮,无淮则江南唾手可下。”由此可见襄樊在战略地理上的重要性。

民间又有“铁打的襄阳”之说。比起汉水北岸的樊城来,襄阳向来以形势险固、城高墙厚、布局严密而著称。即使是如狼似虎的忽必烈,以炮轰襄阳城,也不曾击破它那既高且厚的城墙。若非守将吕文焕孤立无援而被迫开门投降,襄樊之战可能还要持续许多时日。

曹操的运气,比之于忽必烈要好得多。汉献帝建安十三年七月,曹操亲率大军征讨荆州。刘表被吓得吐血,在八月初病逝,他的小儿子刘琮则立即无条件向曹操投降。由是看来,即使是铁打的城墙,也无力保护纸糊的人心。突如其来的曹军,竟然在1800年之后,成了我的梦魇。

毫无疑问,突如其来的曹军也让1800年前的刘备猝不及防。刘备当时屯兵樊城,直到曹军过了宛县,他才得知刘琮投降的消息。他明白,曹操的大军将在没有任何抵抗的情况下,迅速接管荆州全境。如果他试图抵抗,不但得不到刘琮的支持,反而会遭到刘琮从腹背发动的攻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