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希特勒的间谍-第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这种车没有使用很久。因为它到了俄国坑坑洼洼的泥泞道路上就陷入泥潭了。一九四二年十二月,希特勒下令停止生产这种装甲车。他以另外一种车来代替,这是更加现代化的八轮车,一九四零年为适合热带地区使用而设计的。
  它的发动机有十二个气冷式汽缸,它的型号是Sd,KfZ·234 ,一九四三年七月投入批量生产。这种车不仅能在俄国某些最恶劣的条件下行驶,而且也能适应战争的新要求。它有一根三英寸口径的长管炮,装甲板达一英寸厚。除了这种八轮装甲车外,德国人把半履带式车体的Sd·KfZ·250 型装甲运兵车,改装成Sd·KfZ·250 /9 型装甲车。这是一种适合于在最困难的条件下行驶的重型地面侦察车。
  补充这些远程车辆的,是轻便侦察车。一九三七年第一次投入使用的这种轻便车共有三种型号:Sd·KfZ·221 ,可坐两人,在敞顶炮塔上有一挺机关枪;Sd·KfZ,222 ,可坐三人,有一根四分之三英寸口径的炮管;Sd·KfZ·223 ,带有一台无线电。虽然这种车速度比较快(每小时达四十英里),装甲厚(达半英寸),机动灵活,每个轮子有独立的传动装置和独立悬置,但是它的越野性能并没有部队对于这种车辆所期望的那么好。尽管如此,它仍然是使用最广泛的轻便侦察车,整个战争期间都在使用它。
  这些重型和轻便侦察车,成为装甲侦察营的核心装备。
  战争开始时,每个营有两个装甲车中队。每个中队有一个重型侦察车排和两个轻便侦察车排。重型侦察车排有六辆较大的装甲车。同样,这些装甲车不是听从情报参谋的指挥,而是听从师长的指挥,它们象梭镖一样插入师主力部队前面的陌生地区。它们设法找出敌人的大致所在地,用无线电向师部报告哪里有障碍物、哪里有路障,哪里有反坦克炮,以及它们同敌人遭遇的情况。
  一旦同敌人遭遇,师长派出他的两个轻便装甲车排,共计十二辆较小的装甲车。他们密密地围住大型装申车看见有敌人的地方。它们伸出小小的触角,从更多的地方寻找敌人,因而能更准确地发现敌人的位置。当两军的主力部队将要发生冲突时,这种情报自然就更加急需了。支援装甲侦察车的是一个摩托中队和一个重武器中队。一旦小规模战斗扩大,摩托中队迅速到达以捉供火力。重武器中队包括一个炮排,用来支援摩托兵,和一个工兵排,用来帮助车炮渡过溪流和越过其他障碍物。 (这些部队在执行所在营的其他主要任务,例如前去占领并守住重要据点,掩护师的活动以防敌人看见的时候,都起很大作用)。再加上一个通讯排和补给队,这个营的编制就完整了。
  战争期间,这种装备、编制和一些名字都改了。在准备进行俄国战役时,德国军队从一九四零年五月的十个装甲师扩充到第二年的二十一个装甲师。坦克生产处于优先地位,装甲车的产量落后了。结果,许多新的装甲师的侦察营,只有一个侦察车中队和一个排,而不是两个侦察车中队。然而在一九四三年,希特勒和古德里安改组了装甲部队的指挥机构,以图再次转入进攻。他们把中队改名为“连”,因为中队这个词很容易使人联想到跑得很慢的马,而“连”这个词早就是坦克兵所使用的了。他们增加了原来每营两个甚至三个装甲侦察车连的数目。他们把陷在俄国无法脱身的摩托兵改为乘坐装甲运兵车的步兵。不过,所有营的编制和装备并不都是一样的,特别是后来投入使用的Sd·KfZ234 和250 /9 都分配到最需要的侦察部队,而且分配得很不平均。
  侦察营通常侦察最当前、最局部、因而也就最富有战术意义的形势。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下午五时三十分,在北非的第三侦察营报告,敌军装甲部队正在阿杰达比亚以北十英里的沿海公路上行进。这支装甲部队由装甲车、士兵和大炮组成。第十五装甲师得到通报后,将这支装甲部队赶跑了。地面侦察结果偶尔送到元首的形势讨论会上。
  一九四三年三月五日,约德尔对希特勒说: “敌人第一次出现在斯贝特拉以东,它被西迪布齐德地区的地面侦察部队发现了。那儿还有一些坦克和别的一些活动。现在南部地区的情况已经完全清楚了。”
  地面侦察部队不能保证消息完全可靠,因为指挥员有时候从它的报告中得出错误的推断。一九四一年十一月,隆美尔从第二十一装甲师的侦察营听到英军装甲车辆大量活动的消息。他以为这只不过是武装侦察而已。事实上,这是英国大规模进攻的开始。
  其他形式的地面侦察,如同装甲车辆那样有它自己的高度专业化办法。十二个特种工兵排在俄国前线的几个点埋设音响传感器。这些传感器,或者叫做测音锅,呈圆筒形或圆锥形,大约高十六英寸,直径五英寸。它们埋在地下。用电线把它们同中心监听站联接起来。监听站里有经验的工作人员,根据噪音的音质和音量,就能辨别出敌人在进行什么活动。
  这些传感器主要是探察敌人的坑道或者炸弹的定时装置。但是它们也能听到一个步兵侦察员的到来。传感距离取决于地面质地:在软质地面上是十五至二十码;在硬质地面上是三十至三十五码;在冰地上是八十至一百码。一旦听到若干敌人步兵来了,中心监听站就引爆靠近这些步兵的地雷。特种工兵排分布在前线的一,二英里的地面上,但是由于他们不断疏开,他们的有效作用就减低了。此外,敌人的炮火经常炸断他们的许多电线,因此在战斗中,特种工兵排很少有机会引爆他们的地雷。最后,德军在战争后期节节败退,他们埋没测音锅和地雷的机会也就减少了。整个音响传感器计划始终不过处于试验阶段——有一个并非最不重要的原因是,这个计划完全是防御性的,绝不可能在通往胜利的道路上带来许多希望。
  一种重要得多的特殊地面侦察,是准确测定敌人的炮兵阵地。德国在重新武装期间,在许多炮兵团里建立了炮兵观察营来做这种工作。其中包括声测队和光测队。光测队从相隔各为半英里的三个点来测出敌人炮口焰的方位,在地图上画出线来,再看这三条线在哪里交叉。声测队在有雾、下雨的时候以及在有山梁的地方进行活动,和光测队的测量活动互为补充。它根据四个传声筒收到的炮弹出膛的轰响声和炮弹嗖嗖到达之间的时间差,来测定敌人大炮的方位。
  下面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克里米亚塞瓦斯托波尔前面的一个观察营,从一九四一年十一月二十五日下午七时开始的二十四小时内,测定了十五门俄国大炮的位置,其中有八门大炮是首次发现的。这八门大炮中有四门的坐标位置是:(“h”代表“横坐标”,“v”代表“纵坐标”):目标655  h43 500  v34 140  误差(180*300 码)。
  十一月二十五日下午四时十五分至七时向未知地区发射了六十发炮弹。三门火炮,中等口径。
  目标656  h43 655  v33 385  测量精确,从下午十时五十五分到十一时二十五分向未知地区发射了六发炮弹。
  一门大炮。
  这种情报通常送交炮兵指挥官,以便他能向敌人炮兵阵地发射反击炮火。在西线战役期间,第十四观察营遭受了敌军远距离炮火的准确袭击。在克服了一些困难以后,它测出了敌军大炮方位大约距离观察营六英里,正好在瓦雷格姆的西南。它把这份情报交给德国炮兵连,后者就开始发射炮火。观察营继续观察弹着点,通知炮连校正大炮射击目标。
  炮兵连开始准确地发射炮火了。一个炮弹接着一个炮弹呼啸飞过。法国炮兵连沉默了。后来德国人发现他们的炮弹正好击中法军炮兵阵地,有一发炮弹正好落在一门大炮上,法国的大炮都被摧毁了。
  关于敌军大炮方位的情报也送给情报参谋。他观察敌军在哪里增加或减少大炮。这有助于他判定俄军是准备前进还是撤退。
  战斗本身是最终的侦察。只有在这个时候,敌人才暴露它的全部实力。在交战以前,敌人并不总是让所有的大炮都发射的,这既是为了节省炮弹,同时也是为了隐蔽发射阵地。但是在打仗的时候,敌人常常需要使用全部大炮。敌人使用全部大炮以后,也就把它们全部暴露了。敌人还暴露它的战斗意志、战术和实力。条令规定,为了在作战的关键时刻获得这种情报, “战斗报告是必不可少的。”一八八七年野战勤务条令说: “战斗提供判断敌人的最可靠的根据”,这句话一直没有被改动,它概括了德国军队的哲学。
  8。从天空看世界
  一九四二年春天的一个晴朗的下午,空军上尉西格弗里德·克内迈尔驾驶着容克Ju 88 式飞机离开了克里特机场的跑道,向东方飞去。太阳照在蔚蓝色的地中海上,泛耀着银光。快要到达塞浦路斯的时候,他将飞机向右倾斜,往南飞去。飞机仍然在往上升。机舱里,坐在他后面的空勤机械师在监视着仪表,无线电观测报告员再次检查了他的两架大型照相机。这架经过改装的轰炸机升得越高,变得越冷,但飞机里面的空勤人员却不冷:他们穿了电暖服很暖和,不过有时电线短路,他们得挨几下烫。
  飞机的两架发动机就象这天上午那样,发出沉闷的嗡嗡声。在上午执行任务的时候,克内迈尔和他的两个空勤人员在苏伊士运河上空从北往南飞,对着它拍照。英国人把船开进了这条运河,显然想要强行跨过敌海,到四面被围的马耳他登陆。甚至在克内迈尔下午飞行的时候,照片分析员已经在分析他于上午拍摄的几十张十二寸见方的照片了。他们用放大镜仔细察看那条细长的运河上看上去象一些小片小片的东西,以便确定每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