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朝大丈夫-第5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顿了顿,李景笑道:“其实我倒是想把我对儒家思想的理解写一篇文章出来,可惜我的字实在拿不出手,文笔也不行,还是不去丢人现眼了。”

苏衡笑道:“只要您同意,学生可以代劳,把您的观点写出来刊登在大明民生报上。”

文青笑了笑,看着苏衡说道:“你以为大帅跟我们说这些是什么意思?”

苏衡一滞,随即恍然。

李景笑着接道:“现在我说说我对儒家思想的理解,孔圣人的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仁义礼智信,忠恕孝悌。这九个字对我们汉人影响极大,正是因为汉人拥有这些品质,所以我们汉人建立的国家,才被人称作是礼仪之邦。

但是我认为还应该增加一个字,加一个勇字。

因为对国家忠诚,所以当国家遭遇困难或者是外敌入侵之时,才有人挺身而出,勇敢抗敌,乃至为国献身,这是为国尽忠之勇。

实际上任何一个朝代在国家危难之际都有这样的人出现,像五胡乱华时的冉闵,唐末的郭子仪,宋时的岳飞,文天祥,本朝的于谦都是这样的人。正因为有这些人,才使我们汉人的血脉得以延续。

其实,勇气并不是与生俱来的,通过教化,勇气是可以培养出来,就像儒家教导人们应该讲仁义礼智信,忠恕孝悌这些品质一样。

这里我多说一句,由于后人曲解先人的意思,过多的遵从如何讲究仁义,讲究礼仪,讲究宽恕,于是逐渐忽视了君子六艺之中的射(射箭)和御(驾车,骑马),甚至连数(算学)都忽视了。

请问君子指的是谁?好像我们那些读书人都自诩君子吧?就是说古人要求读书人应该文武兼备。可是我们看看,现在的读书人有几个是文武兼备的?没有武力,你如何让他们有勇气披坚执锐,以抗外敌?”

“大帅说的精辟。”文青三人齐声赞道。

李景摇摇头笑道:“精辟什么?这只是我对前人思想的一些领悟罢了,这番话讲得也有些没头没脑。”

喝了口茶,李景接道:“其实,我之所以要罢黜儒家,乃至要拿掉衍圣公头上的光环,便是希望普天下的读书人能够警醒起来。另外,我说的这个儒家,主要说的是程朱理学,自从理学盛行,我汉人的思想便被禁锢起来,渐渐失去了血性。

还有,我为什么说孔家人数典忘祖?他们连祖宗用一生的智慧总结出的儒家思想都没学明白,反而遵从朱熹宣扬的理学思想,就证明他们不配做至圣先师的后人,更不配仗着祖宗的余荫,享受衍圣公这样的恩宠。”

文青等人闻言默默点了点头。

“好了,这件事就交给你们三个了,你们这边出了动静之后,我就派都察院的人到曲阜进行调查,等拿到曲阜知县的口供之后,这一仗就立于不败之地了。”李景说道。

“大帅放心,定不负大帅所望。”涂绍煃躬身说道。

“去吧,我还要考虑一些事情。”李景扬了扬手道。

见李景一脸疲惫,文青关切道:“大帅,您别太累着。”

李景轻轻点了点头。

涂绍煃、文青、苏衡三人走后,李景坐在书桌旁,凝神思索起来。

过了良久,李景把小九唤来:“马上派人去辽东,让曹文诏带虎头和定国回京。”

小九接令,急忙命人快马赶赴辽东传令。

待小九传完命令,李景又道:“备车,我要进宫见皇上。”

“大帅,您休息一会儿吧!”小九闻言急道。

李景摆摆手:“在车上休息,我要跟皇上商议一下,过几日到山东和河南巡视。”

“出京巡视?这个时候巡视?”小九惊道。

李景笑道:“就是要这个时候才应该出去巡视,山东和河南遭了这么大的灾害,我和皇上下去看看,能极大地振奋民心。”

“哦。”小九应了一声,急忙出去让人准备车辆。

少顷,马车备好,李景整理下衣衫,想了想,又让小九打了盆冷水搓了把脸,感觉精神了许多,这才出门。

到了皇宫,朱由检听李景说要出京到灾区巡视,自是满口答应。不过,李景随即告诉朱由检,这次下去可不能讲什么排场,灾区本就人心不稳,若是讲究排场,那就不是下去安抚人心,而是下去扰民了。对于朱由检来说,自不会在乎什么排场,能出京转一圈,就心满意足了。



。。

第六百二十二章 一石激起千层浪

这也难怪,大明的皇帝没有几个能轻易离京的,前年朱由检出京到山西转了一圈,一直惦记着再出去一次,现在李景要带他出宫,哪里还在乎什么排场。

其实按照朱由检的心思,最好是和李景两人就带几名侍卫出宫。

只是李景再不讲究排场,也不会同意朱由检这么干,因为只带几名侍卫出宫就不是下去视察灾情了,那叫微服私访,或者说游山玩水更恰当。

李景带朱由检下去巡视,主要的目的乃是拿下孔衍植。

因为孔衍植乃是一等公爵,要论爵位尊卑还排在李景的前面。实际上衍圣公虽是公爵,地位却如同亲王,要拿下这种身份的人,文章当然要做足,也必须由朱由检亲自下旨拿办才行。

就跟李景以前削藩一样,大明的那些亲王,郡王,乃至世袭的公爵,都是由朱由检下旨免去这些人世袭的爵位,这叫名正言顺,要是由李景下令,恐怕早就天下大乱了。

即使由朱由检下旨,削藩也不是那么容易的。这就是李景为什么要朱徽媃通知她的兄长周王配合,还让张嫣找她父亲太康伯张国纪配合的原因。这两个人都属于王公贵族当中的表率人物,他俩带头领旨,余人自然不敢不配合。

相比那些王公贵族,拿下衍圣公就更麻烦,应为衍圣公的影响力远非那些亲王公爵可比,必须要有足够的理由才能拿下,同时该讲的排场也必须要讲,事后还要通告天下。只带几名侍卫下去办这样的大事,那不免把袭封了若干个朝代的衍圣公当做儿戏了。

对于李景要拿下衍圣公朱由检并不感到奇怪,李景这些年干的事情很多都跟儒家思想相悖,有衍圣公在那杵着,李景很多事情做起来着实有些碍手碍脚,不拿下衍圣公才令人奇怪呢。

同样,李景也不担心朱由检会不配合他,要知道朱由检现在并无实权,也只有在这个时候才能体现出他皇帝的威严,这样的机会朱由检怎会错过?因此君臣二人一拍即合,很快达成了共识。

有了共识之后,接下来便是商议出巡的时间和行程以及随行人员。

按照朱由检的想法自是越快越好,也不需要带什么人。可是李景这边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好铺垫,另外还有很多事情要交代清楚,可不能像朱由检似地抬起屁股就走人。

经过一番商议,最后决定半个月以后出京,半个月以后,报纸至少能刊发两到三期,舆论方面基本上铺垫的差不多了,等到李景和朱由检走到曲阜差不多又要半个多月,都察院的调查结果也可以公布出来,这时拿下孔衍植便是水到渠成。

考虑到要到灾区视察灾情,必然要做一些亲民的事情,李景决定让周皇后陪同朱由检出巡,上次朱由检巡视山西,周皇后随行,皇后娘娘亲自慰问灾民,可以说极大的振奋了人心。这么好的政治牌,李景当然要再打一打。

接着便是安排护行人员,李景琢磨了好一会儿,终于决定还是用上次自己到福建时护驾的五百侍卫,加上随行的官员及服侍皇上皇后的太监宫女,再加上做饭打杂的,总计近一千人。

从皇上出巡这个角度来说,只带一千人,这排场确实是小的不能再小了,而且看似极不重视朱由检的安全,但实际上绝非如此。

北直隶与山东相邻,在直隶有陈国柱的卫戍部队,到了山东有周老虎的军区部队,安全方面绝对没有任何问题。

李景只需把行程提前告诉陈国柱和周老虎,不用说,这一路的大小蟊贼必然要被这两人扫荡一空。

和朱由检敲定宫里的人员安排,又告诫朱由检在出巡前不要走漏消息之后,李景才匆匆回到内阁衙门。

三天后,大明民生报突然再次刊印特刊,一位不知名的文人揭露衍圣公孔衍植与曲阜知县勾结贪墨赈灾之粮。

所谓一石激起千层浪,消息一出,全国一片大哗,有相信者,有质疑者。

未及两日,民生报突然又登出一篇文章,该文直斥朝廷不作为,任由孔衍植和当地官府勾结贪墨灾粮不予处置,并将矛头对准李景,批评李景庇护孔衍植,甚至直斥李景不敢处罚衍圣公。

随后,内阁做出反应,刊登文章说,已经由都察院派人奔赴曲阜进行调查,若是查明该事属实,自当按国法予以处置。

内阁书房,李景翻看着刚刚送来的报纸,笑了笑,一切如他所料,普天下的读书人都不敢开声声援孔衍植,不过现在还不到动孔衍植的时候,等后续的文章刊登出来,就可以动手了。

李景正沉思间,小九进来回报:“大帅,曹文诏将军带着孙虎头、李定国和祖大寿还有吴三桂在外求见。”

李景闻言一怔,怎么把祖大寿和吴三桂也带回来了?

不及多想,李景急忙起身道:“快请进来。”

说着向门口走去,刚到门口,就见曹文诏大步走来。

看见李景,曹文诏急走两步,冲李景抱拳道:“大帅,可想死我了。”

李景上前把住曹文诏的双臂,用力摇了摇:“文诏兄,我也想你啊。”

上下打量了曹文诏一番,李景轻轻叹了口气道:“文诏兄,你我可有一年半没见了,你有些见老了。”

曹文诏摇摇头叹道:“要说见老,大帅可比两年前老多了。我在辽东都听说了,去年年冬的时候,大帅大病了一场。唉,大帅,您要保重身体啊!”

李景轻轻捶了捶曹文诏的肩膀:“见到你我就开心了。”

曹文诏笑道:“大帅,咱俩别忙叙旧,我给你介绍两个人。”

说着回身指着一名年约五十来岁,满身透着精悍之气的中年人道:“大帅,这位是祖大寿祖将军。”

那人急忙上前,单膝跪地,冲李景抱拳道:“末将祖大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