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中乃是实力最弱的一个部门,大帅让军政部掌管着情报部门,这样一来,军政部的实力陡然大增,己完全可以跟其余三个部门相抗衡。
大帅把情报部门划到军政部实际上就是为了让权力不至于失衡。
另外,大都督府下属还有五个军区以及马上就要成立的水军部队,如此多的权力部门,只要有一半人能坚持大帅制定的制度,任谁也不敢擅改大帅制定的制度。”
骆养性和宗超互相对视一眼,想到李景深谋远虑至此,不由相顾凛然。
顿了顿,马五接道:“另外,为了防止军政部滥用权力,大帅规定情报部门不得监察官员,所有文职官员一体由都察院监管,军队的将领则由军法处监管。”
说到这里,马五忽然面容一肃,正色说道:“连咱们这个部门大帅都担心权力过大,何况其余的部门这次大帅裁撤锦衣卫便是基于这个原因。
不过大帅说锦衣卫当中还有很多有用之才,这些人才还是要留用的。至于哪些人可以留用,哪些人不能要,这就是大帅交给咱们的工作。骆兄,如何分辨这些人就要看你的了。”
骆养性点点头,先前他己知自己被李景任命为清查司主管。清查,清查,自是要他清查锦衣卫所有的人员。
沉吟了一下,骆养性抱拳说道:“骆某蒙大帅和提督大人信任,自当竭力做好这件事,不过要做好此事靠骆某一人可不行,骆某需要调一些以前的下属来帮忙。”
马五闻听笑道:“好说,骆兄想用什么人就用什么人,不光是人,需要多少钱也尽管开口。”
笑了笑,马五突然正色道:“唯有一点,你用的人得把以前的屁股搽干净,否则一旦被大帅知道,搞不好咱们就得吃挂落。”
骆养性冲马五抱了抱拳,郑重说道:“大人放心,骆某知道其中的利害。”
马五点点头,转头对宗超说道:“勇超,你协助骆兄督办此事,锦衣卫很多人都是骆兄的故旧,可能骆兄抹不开情面,这些人你帮骆兄处理。”
“属下明白。”宗超忙道。
马五摆摆手:“事不宜迟,你们这就开始行动吧。”
骆养性和宗超冲马五抱了抱拳,然后起身出门。
骆养性担任了多年的锦衣卫指挥使,对锦衣卫各个部门可谓了如指掌,接了马五的命令之后,马上将锦衣卫经历司的主官叫来。
锦衣卫所有成员都由经历司登记在册,可以说掌握了经历司就等于掌握了锦衣卫。
骆养性拿到名册之后,便开始展开清查。
实际上,锦衣卫这帮人虽然恶名在外,但并非都是坏人,有些人非但不是坏人,甚至还是国家的功臣。
比如说锦衣卫驻派在外国的密探,这些密探着实为大明立下过汗马功劳。
据载,万历年间日本僵占朝鲜,大明派军入朝对日作战,正是由于锦衣卫的密探把朝鲜的情况报于朝廷,朝廷才能从容应对,战时更是由于锦衣卫的密探们及时把敌军的信息报告给前敌指挥,明军方能在朝鲜以少胜多,大败日军。
锦衣卫的密探还经常出入到后金和蒙古人的地盘,严密监视这些大明之敌的动向。
崇祯年间,后金数次入侵,其实朝廷事先都得到了准确的情报,只不过由于各种原因明军屡吃败仗,令锦衣卫的密探们劳而无功。
这些密探们不用说,肯定是李景要留用的对象。
另外,锦衣卫还有一些负责打探地方官员是否清廉的探子,这些人熟知官员们贪腐的各种手段,这些人也是李景要留用的。
这些探子,李景准备把他们充实到都察院当中,让他们发挥自己的强项,调查官员是否清廉,当然李景肯定要剔除那些借调查之便勒索官员的探子。
至于那些仗着锦衣卫的特权,欺压民众,敲诈勒索,为非作歹的人,则属于李景彻底查办的对象。
如果在前朝,在锦衣卫最鼎盛的时期,清查锦衣卫绝对是项大工程。据载,锦衣卫最鼎盛的时候,加上编外人员共有十万余人,遍布全国各地。要想清查这么多人,没有一年半载根本查不完。
不过到了崇祯年间,锦衣卫的实力己大不如前,锦衣卫成员远不及前朝那么多(主要是没钱,养不起这么多人,锦衣卫正式在编的人数都不满)。再加上有骆养性这位前任指挥使坐镇,锦衣卫的清查工作进行的很快,仅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大明各地的锦衣卫便清查完毕。
这时,马五终于亮出了屠刀,一次处斩六百余名罪大恶极的锦衣卫成员,逮捕下狱一千余人,抄家及罚没财产的共计三千余人。
就在大明上下震惊于马五的雷霆之举之时,马五再出重拳:查办东厂!
实际上,当锦衣卫清查完毕之时,东厂基本上也查得差不多了。
东厂虽然比锦衣卫权势更重,但是东厂的首脑主要由太监担任,下面的成员则大多是从锦衣卫当中挑选出来的。因此,对付东厂其实远比对付锦衣卫的人容易的多。
李景进京掌握中枢,必须控制住的有三支力量。
首先是京师部队,再一个是皇宫侍卫(其中有一部分就是锦衣卫,负赞监管午门进出的就是锦衣卫的人,从午门到皇极殿这一路的侍卫也是锦衣卫的人担任),最后就是太监。
李景进宫以后,皇宫之中有头有脸的太监几乎都被控制了起来,可以说东厂的头目这时就己经被一网打尽了。再加上王承恩这个大特务头子投靠了李景j基本上东厂在李景进宫之后便可以宣告关门歇业了。
因为没有了首脑,就等于失去了组织,东厂下面的成员被收拾只剩下时间问题了。
而马五在清查锦衣卫的同时,顺带着把东厂的成员也挖得干干净净。
对付东厂的人,马五比对付锦衣卫还要狠,东厂的直系成员近一半被马五处决,另一半也大部被下狱问罪,全身而退的,十停中不足一停。
马五这两记重拳打完,一直处于白色恐怖状态中的大明官员终于长舒了一口气。
可惜不等他们这口气缓过来,一个惊夭霹雳在他们的头上炸响。
由于大批东厂和锦衣卫成员被拿下,顺带着无数官员贪墨的证据被马五掌握,于是都察院的人出马了 以前都察院的官员都是言官,这些人全部的功夫都在嘴上,弹幼官员全靠嘴说,实际上只能过嘴瘾,但是现在他们终于要开始实干了。
不过这次实干实在不是那么好干的,因为这次要抓的人实在太多,都察院的人分赴全国各地,抓人抓得手都软了还没抓完。
无数官员落马,随之而来的是无数职位空缺。
就在大明要闹官荒的时候,李景酝酿己久的新的选拔官员制度终于颁布了,在颁布制度的同时,李景宣布:崇祯九年大明选才大典开始——
祝大家马年大吉,生活幸福,身体健康!
收起3楼2014…01…31 07:33 |
第335章 坐而论道
以前每到大比之年,读书人都是既最兴奋又紧张,但是今年的国考对读书人来说实在不是个好消息,国为这次考试取消了八股选才的旧例。
另外,往年考试时,为了防止考生作弊,对试题监管十分严格,但是这次考试竟然提前就把试题公布出来咋听这个消息,那些读书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不是发官帽子么?
但是等他们看到题目之后,顿时傻眼了,因为题目里的东西他们根本没学过。
这一下普夭下的读书人顿时炸了锅,无数读书人来到地方官府衙门找提学官讨要说法。
不过在学政处,学子们见到的不是提学官,而是一群手执钢刀的士兵。
看到一众学子怒气冲冲而来,士兵们只对学子们说了一句话:想做官就回家研究题目去,想闹事,监狱里还有无数的空号等着你们入住。
俗话说,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在一脸杀气的士兵面前,大多数的学子退缩了。
不过有一个群体却是不依不饶,地方官府说不了理,那就进京。
这个群体有一个统一的称呼:东林党。
历朝历代,君主们最忌讳的便是臣子们结党。
但是在大明,朋党屡禁不止,甚至达到了历朝以来的最高点。
井几乎每一次权奸当政,都会结党乱政,王振,刘瑾,魏忠贤当权时,会出现一个庞大的阉党集团,严篙等权臣当政时,会有一个庞大的文官集团。
不过这些人结的党都属于朋党,并没有什么政治宗旨,结党的目的就是为了夺权,然后以权谋私。
不过到了明朝末期,大明出现了一支拥有政治主张的党派,这个党派就是东林党。
万历年间,吏部文选司郎中顾宪成被削去官职返回无锡,在当地官府的帮助下,重整东林学院,宣扬程朱理学。
当时,一些心存道义却被排挤出朝廷的官员士大夫们闻声前来,这些人讲学之余,还评论朝政,点评朝臣。
这些人的政治理念得到了许多朝臣的支持,这些朝臣与东林书院遥相呼应,互通声气,终于形成一股不容忽视的政治势力,遂被与东林书院理念不同的官员们称为东林党。
应该说,东林党在刚兴起的时候确实提出了许多于国家有益的建议,不过随着大批东林党人在朝为官为了攫取更多的权力,这些人开始打击异己,抨击政敌。
尤其东林党代表的是士大夫的利益,他们反对朝廷征收商税,致使国家财政收入大幅衰减。
眼见东林党掌握的权力越来越大,并且国家越来越穷,这时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在天启皇帝地默许下开始向东林党发难,一度把东林党从朝廷的权力中心驱除。
朱由检登基以后,铲除阉党,东林党人再次抬头,到崇祯九年,东林党人己经把持了大部分实权部门如果没有李景,大明王朝终究要亡在这帮只知扯淡不干实事的家伙们的手中。
不过李景横空出世,率部进京。朝会之后,朝廷很多官员被李景拿下,其中大部为东林党人。
由于当时李景立足未稳,出于政治因素的考虑,李景并未对这些官员痛下杀手,对那些贪腐的官员进行处罚时,李景也不像魏忠贤那样折辱东林党人,更没有大搞株连。
这一手显然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