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龙猝不及防,数战皆败,弹尽粮绝,最后自刎。
在拔掉黄龙这根刺以后,皇太极方敢倾后金主力往征蒙古。
而且在此期间,皇太极打压异己,巩固权力,李景通过皇太极这一系列的行为,断定皇太极必不容对 他有威胁的存在。看到大明有此强军,必然要除之而后快。
正是基于此,李景才制定出这条诱敌之计。
对李景的分析判断,曹文诏深以为然。
曹文诏跟东虏作战多年,对这些半野蛮半开化的女真人非常了解。
东虏跟流寇本质的区别就在于,东虏有战略目标,而流寇没有,所以打流寇可以说既容易又不容易。
说容易是因为流寇由于没有目标,就不会集中全力为目标奋斗,战斗力自然要差上许多,官军只要是实力差不多,就可以打败他们。
说不容易也是因为他们没有目标,没有目标,自然就没有目的地,整天东一下西一下,官军根本搞不准他们要去哪里,只好四处围追堵截,这就造成兵力分散,一旦被流寇抓住机会就会被吃掉。
而东虏有战略目标,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
大明突然出现一支善战之师,自然会妨碍他们达成这个目标,因此以这支部队诱敌,东虏必然上当。
实际上,两军对敌,计策大家都在用,路子也都是大同小异,关键是看计策的实施情况。
所谓因敌制宜,就是分析敌人的弱点,然后针对敌人的弱点下手。
以前曹文诏还从没有见识过李景实行什么战术,现在看来,李景的战术意识恐怕绝不在他之下。
不过曹文诏也知道,李景更擅长的是制定战略,战术细节以后必然不会过多的考虑,这一次来大同,很可能是李景最后一次亲自制定战术。
在济世军年轻一代还没有成长起来以前,战术的实施基本就着落在高奇和他的身上。
而他统领的是骑兵,平原地带作战这一块基本上都会由他来指挥。
曹文诏没有去想日后可以带兵攻打楼国,也没想着能有机会攻取安南吕宋等国,只要让他征服蒙古和东虏他就很满足了。
而要想有这个机会,现在就必须好好表现。
因此他把诱敌的重任交给了自己的侄子。
不是曹文诏不相信别人,而是在骑兵师的几位主要的军事主官当中,曹变蛟处事最稳。
骑兵师除了曹文诏之外,还有四名军事主官,分别是曹变蛟、马科、孙虎头和李定国。
如果是培养李景义子的话,这个重任该当交给孙虎头或者李定国,因为这两个人日后必定是骑兵师的接班人。
不过这次作战不光是战术实施,还有一个战略目标,也就是杀敌要控制住尺度。
孙虎头年轻气盛,要是让他诱敌,这小子备不住根本就不去执行诱敌的任务,直接就跟后金开掐。
如果孙虎头把东虏吓跑,没有达到消灭的人数,那这次战术就失去了价值,如果打的太狠又违背了李景的战略意图,因此孙虎头直接就被曹文诏排除在外。
不派孙虎头,自然就不能派李定国去,长幼有序,派李定国去的话,曹文诏担心孙虎头为此嫉恨自己。
孙虎头要是嫉恨自己,那自己日后可没好果子吃。
到了曹文诏这样的地位,考虑问题自然不会简单,单单一个用人,就得思量许久。
曹变蛟没有辜负曹文诏的期望,先是给了东虏一个下马威,看到东虏的注意力被他吸引之后,迅速驰往官屯堡。
官屯堡在得胜堡东二十里处,往东是阳高,接着是天镇,怀安,然后是宣府,恰是长城的走向,因此官屯堡算是大同跟宣府之间的一个节点。
选在官屯堡进行埋伏,一是地形有利,再一个就是它的位置不会引起后金军的怀疑。
像得胜堡这样的重镇,两军交战时,除非取胜,否则绝不会轻启关门。
因为一旦关门洞开,敌军很可能会尾随败军闯关进城。
只有经官屯堡逃亡宣府方向才是正常的逃跑路线,因为这一带乃是山峦地形,并有长城关隘,在这条线上,只要甩脱敌军,便可通过隘口进入长城,然后顺着长城,或向宣府,或向大同。
可以说选在这个方向进行伏击,李景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以强军示威,吸引敌军追击,然后在正常的逃跑路线进行伏击,方能令后金不至怀疑。
收起2楼2013…12…03 08:33 |
第276章 火力全开
曹变蛟率部疾驰二十余里,终干将后金军引到官屯堡以东二泉山一带。
到了山脚下曹变蛟不走了,拉开架势准备跟后金决战。
这个举动在后金看来乃是跑错了路,到了无路可逃的境地准备拼死决战,于是后金军也开始展开阵形准备突击。
就在后金军开始列阵的时候,忽见山上出现一面红旗,那红旗轻摇了几下,随即从山脚下突然冒出一支步兵部队。
这支部队的人数大约在两千左右,面对上万后金军竞然夷然不惧,从从容容地走到那支逃跑的骑兵阵前开始列阵。
这个举动令后金军更是疑惑不解,自古以来还从没见过步兵站在骑兵前面的,这是要送死么,送死你也别连累后面的骑兵啊!你们挡着骑兵,骑兵也没法跑啊!
但是这支步兵的古怪举动还没有完,在列阵的同时,他们居然把炮架上了!
后金军虽然还没完全开化,但是大明打了这么多年的仗,还是见过世面的。
他们知道大明的火炮很厉害,不过在女真人的印象当中,明军的火炮主要用来守城,还从来没见过火炮野战。
这也难怪,大明己经多年未曾主动进攻后金了,不主动攻击,自然不会把火炮搬到外面野战。
而且这时的火炮确实也不适合野战,即便是使用子母镜,安置火捻到点燃引信再到炮弹发出,都需要不短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骑兵早就冲到炮兵的眼皮底下了。
对干火炮的缺点,女真人还是知道的,因此当他们看到这些步兵开始安装火炮的时候,先是一惊,随即放声大笑起来。
不过他们很快就笑不出了,因为这只部队安装火炮的速度极快,只一眨眼的工夫,火炮就架了起来。
如果现在是高迎祥那帮流寇看到这种情形的话,肯定是二话不说,撒腿就跑。
可惜女真人不是流寇,他们还没见识过济世军的厉害。
何况在这帮愚昧的人的眼中,从来不觉得火炮和火枪有多厉害,在他们想来只要一个冲锋就可以冲到这些人的眼前,剩下的就可以任他们为所欲为了。
在这帮人的心中,弓马骑射才是最强的,这种观念甚至还延续了二三百年。
实际上,大明的武器装备己经领先了后金不知多少条街,可惜没人把这种武器优势发挥出来。
而李景生产的武器又领先了大明不知多少代,并且李景非常清楚应该如何运用这些武器。
战争其实是一件很奇妙的东西,人类每次科学进步似乎都离不开战争。
最初人类不懂得使用铁,当无意中发现铁质的武器比铜武器更锋利的时候,于是铜武器被铁武器取代同时人类把铁运用到各个领域,铁的使用加快人类发展的步伐。
中国古代有一个宗教,这个宗教的教徒们向往长生不老,为了长生不老,这些人鼓捣丹药,在炼丹的时候发生了爆炸,子是火药就此诞生。当后人把火药用子战争的时候,各种新技术也随之诞生。
不过令科学发展最快的时候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中,研制了各种武器,最有名的当然是原子弹。后来人类发现核能不光可以运用在军事当中,还可以民用,于是有了核电站。
另外,医学能够得到质的飞跃,同样得益子二次世界大战。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中,无数俘虏被当成实验品,用作医学实验。战后,很多以前根本治不了的病,都找到了治疗的办法。
说战争促进了人类进步,应该并不过分。
但是这个世界上有一个民族,这个民族叫女真族,当别人在战争当中研究更强大的武器,研究更先进的技术的时候,他们整天想的则是怎么通过围猎练习弓马骑射。
要说他们一点也不惧怕火器那也不对,在攻打大明的时候,他们可没少在火器之下吃亏。
但是在吃过亏之后,他们发现明军火器有很大的缺陷。
比如说火炮,其时明军的火炮大多是实心弹,炮弹落地后,借助势能会向前滚动一段距离。
这种火炮靠的是路线杀伤,只要避开炮弹碾过的路线,便不会受伤。
即便是开花弹,也主要是靠火药里面夹带的弹丸,形成散弹杀伤,由于火药的威力有限,散弹大多不会置人死命。
同时,明军的火炮攻击距离有限,有效杀伤距离只有几百步。
另外,火炮最大的缺陷就是装填,发射的速度不快。只要躲过或者是冒着头一波被炸的危险冲过去,以后就没事儿了。
但是他们没想到火器的技术是可以提高的,缺陷是可以弥补的。
脑子总是一根筋,抱着一成不变的思维不求变革,这样的民族注定是要被淘汰的。
李景来到大明,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淘汰这个民族,大同会战,是李景给这个民族第一次教训。
就在后金的骑兵列好阵形准备进攻之际,济世军的火炮开始轰鸣。
现时作为机动性最强的兵种,骑兵有一个最大的缺陷。
那就是骑兵不是想发动冲锋就能发起来的,中间需要一个逐渐加速的过程,而且距离不能太短,一般来说,骑兵从起步,提速,加速到冲锋,至少需要一里以上的路程。
另外,骑兵在冲锋的时候还要给自己留一定的回转空间。因此,骑兵在实战对敌的时候,跟敌人的距离至少要有一里半到两里的距离。
根据以往的经验,这个距离是不会受到明军的攻击的。
可惜的是,他们现在面对的不是明军而是济世军,这个距离恰恰在济世军的火炮攻击范围之内。
而且济世军发动炮击不早不晚,偏偏等到后金军布好阵型以后才开始发威。
一群人信心满满的列好队伍准备发动攻击,却不料打击突然从夭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