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第9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崔娘子……”

“殿下,你要说什么?”

“小时候我见过郑相公。”

“殿下,臣妾知道,他还教过你写字。”

“不是这个……是一个约定,他未兑现。”

“什么约定?”崔娴很好奇地问。

“郑相公心中清楚,不过我也不怪他,难以办到。”

“能对我说出那个约定吗?”

“……我不想嫁给表叔,央请过郑相公,让他向父皇求情,将这门亲事回拒。”

崔娴想了一会儿,终于想起来,说道:“臣妾也记得几年前,官人回来后,曾托月儿打听你婆婆的为人……”

那次结果不大好,李用和的妻子十分傲慢,月儿受了委屈。但不出恶语,崔娴也就没有再说。

“我也托人问过,郑相公劝过父皇,父皇未听,郑相公无奈,我那时还小,不懂事,也不怪他。不过郑朗公还承诺了另一件事,他要给我幸……幸福。守护。请他不要忘记了这句话。”

赵念奴抽泣起来。

崔娴是何等的冰雪聪明,怎能不明白这小儿女的心思。但不好直接说出,婉转地说:“公主殿下,官人是一个好人,对家人爱护,对百姓也好,对皇上忠心。可这是外面所看到的。仍没有看到的……比如许多人家合家团聚,但是你看我家,无论在太平州、杭州或者西北。官人在家中时间只有一半,另外一半大多数在乡间转悠了。更不用说出使契丹,又到南方。离多聚少。这还不算。官人为了起率头作用,多次身临险地,出生入死,让我们一家担心不止。可怎么办呢?他在家为人夫人父,在朝为皇上的大臣。先是国家,后是小家。想做一个好臣子,我们一家人只好默默配合。可是臣妾已经与官人分离了近三年,当真幸福?”

“崔娘子,我也不知道,不过我认为你能陪伴郑相公一生。虽有时候分离,实际应很快乐的。”

“……,……,你还小,不懂。当你再长大一点,就知道了。驸马的为人我也问过,他人品不错,做人低调,颇类其父。虽难进入中枢,不过外戚皆难以进入中枢。王贻永相公仅是一个特例。可有一弊就有一利,一家人团团圆圆,这才是真正的幸福。况且皇上又是这么地喜欢你,不会让你受委屈的。”

“我也不知道,只是在心中有一个预感,不好,我出入不便,写信更不方便,因此托崔娘子带信给郑相公,让他不要忘记第二个承诺。”

“……”

“我,我……”赵念奴又抽泣了。

“没有你想得那么糟糕,还有,你一旦出阁,也可以偶尔来臣妾家中坐一坐。若有什么不开心的事,可以与臣妾谈一谈。”

“嗯。”

崔娴离开皇宫,弄得她同样郁闷了。不能怪公主,公主小,大约自幼就听了丈夫种种的事迹,又因为她丈夫前去契丹,于是产生了情愫,很正常的。就如自己的女儿,找了两个对象,结果女儿说,行,只要他有爹爹一半本事,我就答应嫁给他。崔娴也想哭了,上哪儿找能有丈夫一半本领的好女婿?可是女儿大了,不嫁人总不成的。于是一个劲地寻找。

也不能怪丈夫,他只是做了一个大臣应当做的事,况且皇上对丈夫的种种,自己可以看在眼中的。

没有皇上的信任与暗中的种种庇护,就没有今天丈夫的种种成就。

隐隐地,她感到公主这门亲事会出很大的问题。

看到全京城的百姓欢欣鼓舞,这个想法放在心里,还不能说。

亲事一天天来临,京城百姓热情洋溢,说国家五谷丰登,那是假的,这几年国家多灾多害,但在皇上轻徭薄敛之下,百姓多过上一个快乐的生活。

闻听皇上长女出嫁,几乎全京城的百姓张灯结彩,热闹非凡。

到了出嫁那天,京城所有百姓自发地放鞭炮,舞龙灯、狮子,踩高跷,那是表示对皇上的感谢,公主的祝福。

进行一系列漫长的礼仪之后,大婚那天,天未亮,李玮先到和宁门,在哪里换上官服,再来到东华门,向内宫进献大雁与币帛作为聘礼。东华门打开,礼官与黄门将李玮带到公主寝宫。

这时宫中的婢女正在约赵念奴扮装,戴上九翚四凤冠,又换上浅红长尾山鸡嫁衣。打扮妥当后,才将李玮传进来,接下来李玮骑马前面引导,赵念奴坐上没有屏障的轿子,向驸马府出发。

赵念奴头上还盖着面纱,可是面纱很薄,能看到赵念奴的外貌,十分清丽。

李玮大喜,上前行礼。

可惜他没有看清楚赵念奴麻木呆滞的眼神。

一行人,前面是天文官,接着是公主的陪嫁物品与仆人,二十副蜡烛灯笼,接下来到相应的使臣,八个童子,方形大扇子四把(禁内侍卫举着的),大圆扇子四把,引障花十盆,提灯二十个,行障,坐障。接下来到皇后乘坐九龙轿,还要皇太子骑马送行,皇太子没有了,只好用赵宗实代皇太子骑马。两道围子将公主的花轿隔着。公主的花轿后面是宗正寺官员,以及宗室的长者与妻子。再加上开道的衙役,这一行达到一千多人。

来到驸马府,还有一系列冗长的礼仪。

赵念奴就象一个木偶一样,被礼官牵着,完成了婚礼,送入洞房。

李玮还在外面应酬。

为了这门亲事弄得很苦逼,人家与自己同龄的早就抱了儿子,可自己洞房还没有完成。更因为这个身份,不敢纳妾,不敢狎jì,就是在家中与婢女偷一个嘴,还是小心万分。

终于艰苦的rì子熬了过去。

喝得有些高,外面继续不停地传来爆竹声。显然京城对这门皇家亲事,表达足够多的祝福,李玮心情高兴,踉踉跄跄地来到洞房。还有一些小礼,喝交杯酒,揭盖头。

郑朗平时绝对不喝酒的。

赵祯也不怎么喝酒。

看着李玮酒兴冲天,还有他一身亮丽的结婚礼服,乃是最jīng美的绸缎织成,上面有许多翠羽、百鸟、花卉,也难怪,才二十几岁,青年也爱俏的。其实少年时赵祯同样爱着花sè衣服。后来xìng格越发沉稳,衣服越来越素,郑朗更是简单,要想俏,一身孝,与俏无关,平时多喜穿一身白衫,不喜花里胡俏的衣服。

赵念朗更厌恶了,李玮要喝交杯酒,赵念奴忽然低声说道:“要喝,你喝,本宫不会喝。”(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

七百十二章 亲事(三)

全京城热闹非凡。

赵祯也略有些自得,虚荣心总归有的,尽管郑朗说不能骄傲啊,皇上,一骄傲容易变成唐明皇,现在宋朝麻烦很多未解决,仅是一个黄铜时代,白银时代都算不上,更不要说黄金时代,白金时代,宝石时代。

但也感到自己这个皇帝做得还可以。

满城百姓的庆祝,是对自己的一种肯定,这是自张贵妃死后,他唯一感到高兴又忧伤的一天。高兴的是百姓对自己肯定,忧伤的是痛爱的长女出嫁了。

可有一个人不那么高兴。

崔娴,她明显感到这门亲事会出问题。

然与郑家无关,外戚是外戚的世界,士大夫是士大夫的世界,两者七百十二章 亲事(三)井水不犯河水。

她却为女儿急愁白了头发。

丈夫的条件看似不高,实际很高,还不算,女儿要提出女婿类似丈夫。这两者条件一结合,崔娴犯难了。符合这个条件的人真的不多,这么多年,崔娴只是看到一人类似,司马光,对妻子很好,宁肯无子也不纳妾,家人也算忠厚,本人才华横溢。不是王安石,王安石生活有些艰苦,女儿会吃苦。但有几人符合司马光这样的条件?

找了几个好男儿,让他们到自己家中,与女儿变相的会面。

结果崔娴无语了。

郑苹长相不弱,家世好,京城许多青年爱慕。不过郑苹受父母遗传基因的影响,十分聪慧。读的书多,学问好,颇类似当年的崔娴。郑朗时常叹息。可惜不是儿子,不然以郑苹资质,考不中前三甲。至少也能考中一个进士。

于是大麻烦出来,这些少年带到家中,郑苹出了一些题目,古古怪怪的题目,无一人能顺利答出来。不用说,也无望谈及亲事。

一个告吹,两个告吹。

于是渐渐轰动京城。

七百十二章 亲事(三)崔娴也急了,她还想赶去潭州与丈夫相聚呢。以告解三年的分离之苦,可女儿亲事一天不成,自己就一天不能离开京城。最后直接对郑苹说:“苹儿,你的条件,加上你父亲的条件,估计一个京城都没有你们父女俩所挑的人选。”

郑苹抑起脸说:“娘娘,孩儿要求不高啊。也未要求家世,当年爹爹家世同样不好。但要求人好,也不要求象爹爹一样,只要有他一半就行了。”

“你爹爹天生资质,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文章经义,文武双全,天下仰视,上哪儿找像你爹爹一半的。文能及,武不能及,武能及,文不能及。不行,你不能太挑剔了。”

“我也未挑剔啊,文也可以,象王家三郎、司马家三郎,要么武也可以,象种谔哥哥。再加上人好,那怕长相就象爹爹那么丑,女儿也愿意。”

“你爹爹哪里丑了。”

郑苹呵呵地笑。

这个要求“似乎”不过份,崔娴心中有数,也就是人好,家人好,要么文,要么武,在某一方面很特出,不问家世与相貌,似乎能办到。其实她心中有几家子弟,吕夷简与范仲淹的四个儿子,丈夫很欣赏,不过吕夷简四个儿子早就成亲,范仲淹李氏三子也早就成亲,范纯粹太小,又是妾所生,不相符。狄青还有数子,特别是狄咏,长得人面桃花,比他老子狄青还英俊,并且听人说武艺也好,崔娴心中倒有些乐意。而且两家交情非浅,只是那句郑狄赵,文武配,已使得两家不可能再联亲。要么种世衡的儿子……

这个越想越扯远了。

京城人也在将此事当笑话谈,不是讥笑,是感到好笑。不过郑朗无子,正妻的唯一女儿,选女婿慎重,倒也正常。于是许多百姓在饭后议论,最后郑家这朵鲜花会插在那家。

崔娴感到压力了,但她长袖善舞,与文彦博夫人,富弼夫人,韩琦夫人,庞籍夫人等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