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第7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看似有党争之嫌,然韩稚圭贬到扬州,范希文贬到杭州,两人远离朝堂,吴相公不会再起朋党之心,有这个心也无这个力。相信他会知道这个大势所趋的。特别他以正人君子自居,难道坐看我家官人有生命危险?”

“大娘子,我倒真没有想到。”

崔娴一乐,坐下来沉思。选吴育有种种优点,最大优点就是绝对的不会出卖丈夫,可有优点便有缺点,太固执了。这时她忽然想到丈夫的其他两个学生。论鬼点子多,还是王家三郎与司马家三郎,特别是司马家的三郎。可惜他们都不在京城,远水解不了近渴。只能自己独自思考。

坐下来琢磨了小半个时辰,才说道:“我不便去拜访吴相公,请他来,他重名节,也未必会来。只能你去说服,先问他一句,儒学虽讲了许多治国之道的道理,可我家官人会不会将这些治国的学问授给契丹人。”

“为什么要这么问?”

“他固执,恐怕对我家官人在契丹授儒学都有些不满,必须开解他的心结。再问他,他想不想我家官人平安回来,我家官人回来容不容易?”

“好。”

“他若首肯,再告诉他一件事。出使人选不能选蔡君谟,此时陛下心中有阴影。若看重蔡君谟,不在此时,他与蔡君谟身为君子党,需避嫌疑,要用,必须等我家官人回来,合力向陛下进谏,此时强谏,反惹陛下动怒,牵连到他本人。若他一去,朝堂为贾相公控制,对国家有不有利?他问你是何人选,你告诉他有一人选,曾明仲,只有此人与各方没有多大的牵连,又不失朝廷身份,才得陛下通过,且与我家官人略有交情,不会陷害官人。”

“是啊,他也是樊楼宴……”

“樊楼宴的事以后你休得提,放在心里即可。”

“是。”

“你再看他表情,说官人有妙策,能从契丹脱身。但需要很长时间,在这段时间不失朝廷制度的情况下,官人做一些变通之术,他能不能支持。若是答应了这些,你才说出真相。托他向陛下进谏,请求陛下恩准同意官人在不担任契丹官职情况下,做一些虚与委蛇的退让,包括科举。”

“好。”

吕公著离开。前往吴家。

吴育没有拒之门外,让他进来,坐下后,吕公著很老实地问:“吴相公,郑相公虽在契丹授了一些儒学。儒学多讲做人治国之道,可郑相公会不会将治国之术授予契丹人?”

吴育奇怪地看着他。反问:“晦叔,怎么想起来问某这个问题。”

“请吴相公回答,”吕公著正色地说。

对吕夷简这个儿子,吴育一直有好感,与郑朗学生无关,是其人忠厚正直,温和地答道:“不会,行知这点轻重还会分的。”

“吴相公希不希望郑相公平安回来?”

吴育有些晕,答道:“你说呢?”

“郑相公想平安回来。容不容易?”

“不容易,晦叔,你怎么今天想问我这些问题?”

“但吴相公能不能在使者事情上做一些让步,”吕公著将崔娴的话复述一遍。

“曾明仲啊,倒是一个好人选,咦,谁教导你来的,”吕公著惊讶地问。他可不相信吕公著有这个眼力。

吕公著很老实地回答:“崔娘子。”

“行知妻子?”

“是她。”

吴育更惊讶,这个女子颇有些胆色。特别是在渭州城的壮举。可没有想到居然有这份智慧。

吕公著也在看他的反应,有好奇。有惊讶,但没有沉思,说明心中并没有其他杂念,又问:“郑相公有方法能从契丹脱身回来,可想回来,必须做一些变通之术,权宜之计,但郑相公不会失去朝廷制度的,请问吴相公会不会支持。”

“只要不失朝廷制度,为什么不支持,我也不是古板的人。”

吕公著长松了一口气,将事情真相说出,包括郑朗托张海带的话,张海被抓,回去京城后被贾昌朝设法套去部分消息,原原本本道了出来。

“契丹居然敢抓我朝信使?”

“吴相公,为什么不敢抓,况且用此法抓了,又能证明什么?现在他们想用郑相公,留了情面,否则定会杀害郑相公,以减少契丹未来大患。”

“张海为什么不说?”

“郑相公与崔娘子已经默契在配合,即便张海也不能多说,契丹人此次留了情面,若是派人拷打,张海受不住刑讯怎么办?”

“倒也是。你回去对崔娘子转告,我一定会替郑行知禀报陛下。”

“谢过吴相公。”

“这也是为了国家,何用谢。”

不过即便吴育想单独面见赵祯也不容易,他坐在家中想了大半天,想出一条主意。于政事堂议事时,他忽然递了一张小纸条给赵祯,上面写了几个字,臣有郑朗消息,求单独面见陛下。

对于吴育来说,这也是破天荒的事。赵祯看到纸条后,冲诸位大臣说道:“诸卿散吧,吴卿,你留下来。”

事情一禀报,赵祯好奇地问:“郑卿担心了,轻重难道朕不知道吗,不过郑朗有何策从契丹脱身?”

“臣也不知。”

赵祯转了转,不好召崔娴进宫的,也不敢借用皇后名义交谈,即便是后宫,同样会泄露消息。想了想,说道:“传吕公著谨见。”

将吕公著带到政事堂,赵祯问:“吕卿,你可知郑卿用何策从契丹脱身?”

“陛下也不知道?”

“朕不是很清楚。”

“臣也不知道。”

“你去问问。”没提崔娴二字,但意思明摆着。结果让赵祯十分失望,崔娴推辞,说郑朗未说,只说做了布置。赵祯先是愕然,后是啼笑皆非,这对小夫妻倒好,连自己也要隐瞒。可想到契丹居然连信使也敢抓,说明契丹不是没有能人的,虽郑朗做了布置,赵祯心中还是万分担心。

五百四十七章 四美

昨天想在大纲不变的情况下,加一些传奇sè彩,可想想这本书的格调,又不符,于是卡,卡死了。自讨苦吃,想反主流,看似轻松中,充塞历史的厚重,以及思想与灵魂的神马东西,自不量力啊……外面居然下起小雨。

绵绵的细雨腾起道道雨幕,风雨有声,绿叶有声,或如蚕食桑叶,或如波涛轻诉,一片片碧叶又不堪负重,晶莹剔透的雨珠一滴滴滑落下来。

辽兴宗惊喜地看着窗外道:“下雨了。”

今年幽州情况有些不大美妙,雨水落得少。虽大多数不象后世,水系发达,不缺少灌溉用水,可与两准部分地区一样,幽州有山有旱地,一旦久不落雨,必然影响农业生产。

“恭贺陛下,”郑朗也呆呆地看着窗外,这场雨下得又细又密,使他忽然想到在江南那几年的辰光。

离家久,想家想国了。

“郑卿,我听闻你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能否推算一下我朝今年的收成?”

“陛下,不能听百姓传言,臣对格物学略有研究,至于天文地理,谁敢自居之?”

“莫谦虚。”

郑朗不作声了,你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不过在他写的格物学中,是讲了一些粗浅的气象原理。但他终不是科学家,仅是在学校里读的知识,有许多都忘记了。更不会指望将这个时代带到科技时代,所指出的,仅是一些科学原理,起的是带路人作用。

辽兴宗手一拍,宫人带进来四个美丽的少女,每一个都是二八年龄,开始表演,轻歌曼舞。秀sè可餐。

一曲舞罢,辽兴宗低声问道:“这几女长相如何?”

“美丽动人。”

辽兴宗微笑,说:“她们是朕派人从南京道jīng挑细选过来的。不但长相美丽,还会女红。识字,也会服侍人。郑卿,你现在孤身一人,朕让她们侍候你吧。”

“谢过陛下好意,但臣认为有瓜田李下之嫌,不敢受之。”忽然停下,转了语气说:“若陛下一定要将她们送给臣。臣就受之。”

辽兴宗来了兴趣,问:“郑卿何故转变态度?”

“陛下,臣自幼家庭不薄,锦衣玉食生活惯了,生活上是有些不便。”

“朕也想到这一点,派大臣挑了这几个良家女。”

“谢过陛下。”也不用谢,只要郑朗想要,那怕要四百个美丽少女为婢。辽兴宗恐怕也会答应。

辽兴宗又说道:“等雨过天停,朕带你去永安山清署(避署)。”

永安山古名叫马孟山,契丹改的名。在中京西南方向,主峰高达一千七百多米,因为植被还没有破坏,树木茂盛,东西绵延数百里,被契丹人称为万山之祖。契丹汉化严重,捺钵制度也在堕落,渐渐后面几个皇帝于夏天时,多不在黑山夏猎,而是去永安山避署。

郑朗听了却一呆。迟疑地说:“科举怎么办?”

“科举无妨,到科考时我们回来,永安山离南京不远。”

郑朗心想,我怎能不知道它离幽州不远,并且我还知道它后来位于的地名,是在河北平朱、凌源与建平三县间的大山。景sè十分美丽,欧阳修还特地写了一首诗赞扬过马孟山的美丽景sè。可是到了后来,水土恶化,已经不再是当地的名胜。

然而……

“郑卿,你在想什么?”

“陛下,我忽然想到贵国与我朝的情况。”

“说说看。”

“当年唐朝进攻吐蕃多败,山高气寒,唐朝军队虽勇悍,终不适应哪里的天气,多败。吐蕃军队侵入长安,可不久便得气瘟,连忙撤回。非是气瘟,而是不适应气候所至。其实幽州不热,陛下为何还要清署?”

“郑卿,朕知道你的心意,对你们宋朝,朕不感兴趣。争的仅是关南十县。”

又给耶律洪基讲了一些儒学,郑朗带着四个妹妹回来。

郭逵狐疑地看着郑朗。

郑朗挤了一个眼sè,示意他不说话,看着四个妹妹,问:“你们叫什么名字。”

“奴叫马倩云。”穿着紫sè夏裙,略为丰腴的少女答道。

“奴叫张九月。”穿着黄sè夏裙,长相清秀,气质清淡的少女答道。

“奴叫刘菲儿。”穿着红sè夏裙,长相妩艳动人的少女答道。

“奴叫朱玲儿,”穿着白裙,长相清纯的少女答道。

各有特sè,每一人姿sè都不亚于江杏儿。而且辽兴宗善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