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山河血-第4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放心吧肯定不会有问题”

朝着远处的陈长官行了一个军礼之后,黄泮洋看着身边的组员,只是吩附一句。

“好了,兄弟们,咱们去海南晒晒太阳去”

凌晨三时三十分,两架飞机的发动机启动了,强劲的发动机轰鸣声立即在机场上空回荡着,在跑道中段的信号灯光亮起绿灯的时候,两架飞机开始滑行,在滑行数百米后升入空中,看着两架腾空而起的飞机,陈家騄默默的将拳头一握。

“希望一切顺利吧”

随后,陈家騄又问道身边航空处的参谋官。

“他们什么时候能到达目标?”

“大约5个半小时后到达徐闻”

“通知徐闻观测点,注意观测随时报告”

“是”

第五十五章徐闻热带农场

清晨时分,野兽的咆啸声隐隐的传入热带种植园,那阵阵野兽的咆啸声甚至都没有引起正在劳作的农场工人的注意,对于这一些,这些工人似乎早就习以为常了。

这座建于民国二十四年的种植园是北方公司用一座糖厂换来的,在过去的两年间,农场工人驾驶着上百部自美国进口的重型履带拖拉机,在雨林中开辟这座面积达五万亩的热带种植园,在种植园内种植了数十万株橡胶树以及其它热带作物,不过这里并非仅仅只是一座热带种植园,在热带种植园间,还有几处试验场与繁育场,比如在过去的一种中于广东省推广种植的“粤糖25”,这种产量高、含糖量高的的良种甘蔗较之台种、爪哇种产量提高了20%;含糖量亦提出了7%,受到了农民以及糖厂的欢迎,因此,得已迅速推广,而这座热带种植院正是“粤糖25”的种源基地。

而“粤糖25”的繁育以及推广成功,使得“北方公司徐闻作物研究所”立即成为整个广东省最为知名的作物研究所,作为一家商业研究机构,相比于其它省立、学立研究所,它拥有更为充足的经费、更先进的设备,而研究所的开放态度以及对农作研究的支持,使得许多广东本省的农业专家往往选择这里进行试验。

而在这些人中,国立中山大学的丁颖教授就是其中之一,十三年前于东京帝国大学农学部毕业后,其既在当时的国立广东大学,现在的国立中山大学农学院任教授,更在两年前成为农学院院长,也正是从那时起,他开始从事水稻研究,十年前于广州发现野生稻之后,便开始从事水稻杂交育种研究,民国二十二年选育的“中山一号”是世界上第一次用野生稻种与栽培稻育种的尝试,这是世界上第一个把野生稻抵抗恶劣环境的基因转移到栽培稻之中,在此基础上选育的包胎矮和包选2号,经过数年的推广,早已成为闵、粤地区大面积栽种的当家水稻品种。

而去年其在徐闻作物研究所的资助下,其依据多年的实验成果,丁颖从华南水稻栽培品种“早银粘”和印度野生稻人工杂交的后代中,选出每穗几百粒以至千多粒的“千粒穗”,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千粒穗水稻新株系,刚一成功即引起东亚稻作学界极大关注,而在过去的九年间,他一共选育了近百个品系,育成60余个品种,而直到“千粒穗”才获得真正的成功,相比于过去推广的良种,“千粒穗”的产量相对提高30%的事实,轰动了整个亚洲,在许多人看来,这将是自邯彰小麦良种繁育推广成功之后的又一次变革。

“自此之后,中国再无粮食之忧”

而此时,身为农学院院长的丁颖之所以来到徐闻农作研究所,正是借助这里一年三熟的自然环境,对“千粒穗”品系进行进一步育种,为将来的推广繁育良种,当然,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借助这里复杂而且昂贵的设备,进行进一步的育种试验。

一大清早,又一次,丁颖来到了育种田内,看着那些金灿灿的稻穗,他的脸上带着些许喜色,从“中山1号”育成,再到及其衍生品种“中山白”、“中山红”、“包胎矮”先后育成,以及在国内推广,再到现在“千粒穗”的育种成功,他就坚信相比于“纯种育种”杂交更肯优势。

“勤逸,你知道,我为什么坚持杂交育种?”

看着跟在身边的胡治涛,这个助手和他身边的学生不同,他是河南人,毕业于国立中悳央大学农学院,作为北方人,他甚至都没有种过水稻,但是去年大学毕业后他却背着包从南京来到了广州,然后来拜访他,那时“千粒穗”刚刚繁育成功,而徐闻农作研究所邀请其于农作研究所设立育种场,于是胡治涛便成了他的助手,常驻于徐闻。

当初他曾对这个“不喜吃米”的助手很是好奇,好奇他为什么不喜吃米,却研究水稻,而他的回答很简单,研究小麦他比不过鲍文奎,鲍文奎在邯彰以“金大系列良种”为基础选育的小麦良种,目前已经开始在山西、河南、山东、安徽等地推广,而水稻纯种育种,在苏浙亦有数十位专家学者从事这一类研究,且收获颇丰,唯有杂交水稻是新兴育种,且是中国人开创的育种体系,所以,他才选择了这里,而更为重要的一点,现在北方的农业成功证明了杂交的优势,而相比于北方,食米的南方人口更多,对于良种的需求更为迫切。

对于他的功利心,丁颖并不排斥,甚至在他看来,这种功利心反倒能促成他在这个事业中取得更多的成绩。

““中山一号”是世界上第一个具有野生稻血缘的品种,他综合了栽培稻与野生稻的优良特点,产量量、长势旺盛,对寒害、热害以及不良土壤的抵抗力强,相比于纯种稻,抗恶劣环境、耐病害的优势,就是最基本的增产优势,而且其相较于普通稻种增产30%;较之纯种育种稻虽未增加,但在相同的恶劣环境下,纯种育种稻会减产20ˉ30%;甚至更高,而中山一号品系,减少低于10%……,

在稻田间,胡治涛站起身体回答着丁颖的话,

“对,也就是从“中山一号”开始,我意识到野生稻可以用于改良栽培稻,只要克服其不良特性,就可以获得一些新的优良品系,不过……”

“不过也有一些不足”

指着面前的“千粒穗”,胡治涛笑说道。

“它米粒的光洁与透明度更高,而且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更高,但是其米饭的口喊有些粗糙,与一般由赤米育成的品种相近,原因可能由于旺盛的生长习性和植株仍保留有一些野生稻的特性所致”

虽说胡治涛并不喜欢吃米,但他还是特意品尝过“中山一号”系列品系稻米与普通纯种稻的口感,两者的确存在差距,而在“千粒穗”上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而他一直试图解决这个问题。

“所以,在解决了“千粒穗”的育种问题后,我们就要想办法解决这个口感问题,如果口感问题不解决,杂交谷子就卖不上价钱,而杂交谷子卖不上价钱,增产自然也就成了镜花水月一般。”

在说出这句话果,丁颖看了一下手表,时针指向7点,这时候正是农作研究所食堂吃早餐的时候,于是便对胡治涛说道。

“走,勤逸,我们去食堂吧”

而在两人沿着田垄走着的时候,胡治涛犹豫片刻后,对身边的教授说道。

“丁院长,我想最近去一趟海南”

去一趟海南,这是胡治涛今天找院长的用意,他希望自己的尝试能够得到院长的支持。尽管他的举动已经得到了研空所的同意。

“去海南?”

诧异的看着身边的年青人,丁颖有些不太明白他的用意,现在虽说在海南同样开设了种植园,但是他完全没有必要去那里,相比之下,还是这里更适应从事研究。

“丁院长,您是在广州东郊的犀牛尾沼泽发现的普通野生稻,然后繁育成功了“中山一号”,而“千粒穗”用的则是印度普通野生稻,在中山大学的试验室和这里的试验室里,有上百种野生稻,而且现在杂交试验依然在进行着,我希望……”

看一眼身边的丁院长,胡治涛说道。

“我希望能进一步充实这里的野生稻资源种类,为将来的杂交作准备,我听种植园的人说,海南的野生稻资源非常丰富,所以……”

“所以,你想去海南看看?”

盯视着身边的胡治涛,丁颖知道他说的是事实,相比于被广泛开发的广东省,海南还是一片未被开发的处女地,那里野生稻资源自然极为丰富,他先是点点头,随后又提醒道。

“可你要知道,海南地方不靖,山中藏有土匪、亦藏有乱匪,而野生稻分布于山间湖畔以及沼泽之中,若是……”

“丁院长,我知道,这可能担负的风险。”

对于其中的风险,胡治涛自然非常清楚,可他更为看重的却是野生稻的资源种类。

“我一直在想,杂交水稻做成的米饭的口感有些粗糙,而他粗糙的原因是因其保留了野生稻的特性,但在河南老家的时候,山上有一些野果树,也有些野苹果,可它的口感吃着要好过家里种着的苹果树,我就想野生稻的种类有那么多,总有几种口感好的,如果能找到这样的野生稻,那杂交稻的口感也就有可能得到改善……”

胡治涛的想法,让丁颖认真的打量着这个年青人,他没想到这个年青人竟然会想到这么一个“别出心裁”的办法,寻找“口感佳”的野生稻进而籍此改良杂交稻的口感,这倒是一个极为新奇的主意,但的确也颇具可行性。

“研究所同意你去吗?如果不同意的话,我帮你争取一下”

在两人进入食堂的时候,丁颖特意问了一句。

“研究所这边已经同意了吗?从事这样的研究,有研究所的支持,总能让研究顺利一些。”

在丁颖提醒着胡治涛的时候,胡治涛只是点头应着声音,实际上在此之前,他就曾通过私下的渠道同研究所勾通过,而研究所这边何止是同意了他的要求。而且还同意他组成一个调查组,并且给了他五千元的经费。如果一切顺利的话,这个星期就可以出发去海南,既可以随运蔗船前往海南,也可以搭乘种植园的钢船,去年下半年,种植园在海南开辟了一片新的种植园,而有关海南野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