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晚明之我主沉浮-第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稍微远点,船就耐不住风浪。西洋人也组建了水师,不过人家叫海军,真正在大海大洋中航行战斗的海军。”

“就像郑三宝那样的船队?”想起成祖年间的三宝太监和他的船队,秦永年眯起眼睛,好像是在回忆自己的经历。但那种辉煌也随着成祖和三宝太监的老去,早已成为昨日黄花,大明经过百年的禁海政策,水师早就堕落成和府兵一样的豆腐了。

“严格来说,比郑三宝的船队还要厉害。郑三宝的船队是商船,西洋的船队是专业战船,而且吨位比郑三宝的大宝船还要大。”说道这儿,朱由检也是有点沮丧,老祖先的确给我们留下了荣誉,但如果不会继承,也是枉然,不知道还能不能找到大宝船的图纸。“倭寇屡犯我大明,为什么大明只能疲于应付?如果大明现在能有一支郑三宝那样规模的船队,就能将所有的倭寇都剿灭,不给后代留下祸害。”朱由检叹了口气,显示与他年龄不应有的成熟:“大明的水师,沦落到连倭寇都不如了,倭寇能来大明,但大明却不能清缴倭寇所占据的岛屿。就说这登州水师吧,不但不能拦截倭寇,连倭寇在眼皮底下登陆都不知道,害得山东的百姓血流千里。”

“殿下,西洋的海军真的很厉害吗?”秦永年本来还打算问朱由检,他怎么知道这些,想想还是算了,人家是王爷,宫中的消息当然灵通。

“当然。西洋离大明不止万里,他们能来大明,大明的船队却不能去他们那儿。就是当年的郑三宝,也没能到达西洋,还差着一大半呢。指挥使大人,你说,西洋的海军怎么样?”朱由检说的还只是航海,如果说到西洋的海军,怕是秦永年都接受不了。

秦永年的目光逐渐闪烁起来,军人的性格,当然不服输,小小的西洋诸国,海军都跑到大明的家门口,难道大明就束手待毙?

朱由检在等,等待秦永年的热情慢慢发酵,见时机成熟,对秦永年笑道:“这山东总兵,指挥使大人可领得?”

“可是,整顿山东兵马,尤其是补充兵员,就会触动许多利益,我如何能自保?”看来秦永年也不是冲动的人,还知道为自己留下后路。如果他是冲动的人,估计朱由检还看不上他。

“皇帝如何?如果我能说服皇兄,让你担任总兵,皇兄必然保你平安。”开玩笑,这是朱由检在山东为自己埋下的第一支伏兵,当然要保证秦永年的安全。

“有皇帝陛下信任,我自当可以保全。”其实秦永年和皇帝并不熟,他更相信朱由检。“可是水上训练不同于陆地,所需人力、银两、粮食甚多,我何来这许多军饷?”眼下户部的钱粮都耗在辽东,山东暂时没有战事,朝廷里有谁会同意拨付大量军饷给山东?秦永年常年待在京师,虽然不参与党争,但他对大明的朝局还是很清楚的。

“以缴获倭寇的黄金白银作基础,我再送你一笔长期的军费。”朱由检将水泥、红砖的生产工艺和建厂事宜,以及即将在京师建造的玻璃厂的情况,都和秦永年说了,为了大明的海军,他可是将自己压箱底的活都拿出来了。“本来我准备向皇兄请求,担任山东的巡抚,全力为你筹建军费,但一来我太年轻,未识官场事宜,威望也不足,难以统御山东;二来京师事物繁多,实在无法脱身。”朱由检沉思了一会,“指挥使大人,你认为李元能否担任山东布政使吗?”

明朝的巡抚,权力很大,总管当地一切军政大事,但巡抚是临时性的,随时可以裁撤掉。布政使是一省最高民政官员,是常设性的,相当于省长。如果朱由检留下来,他希望担任巡抚,这样随时能以裁撤巡抚的名义回京,而李元任职,则应该时间长一点,担任布政使更合适。

“嗯。”秦永年被朱由检说得心潮澎湃,似乎自己就是大明的中兴之臣。冷静之后,他提出最为关心的问题:“殿下,那奋武营怎么办?”

“自然是回京,总不能让京师军常驻山东吧?兵部也绝不会同意。不过,我可以禀明皇兄,山东武备需要整治,让奋武营延迟三个月回京。”朱由检知道秦永年舍不得奋武营,不过山东天高皇帝远,又有自己罩着,只要秦永年认真练兵,将来不知道会出现多少个奋武营。

“嗯,不过殿下得给我留下一些军官,帮助训练山东兵。”秦永年好像已经是山东的总兵了,开始为山东兵规划未来。当然,能不能担任山东总兵,那是朱由检是事,如果不能留在山东,那他还是要回奋武营的。

“最多给你留下骑兵千总钱礼民、步兵千总蒋根。京师正在组建军校,将来地方军中的中下层军官可以来京受训,山东兵优先。”山东兵现在完全崩溃,不留下两名军官是不行的,但留下的军官不能太多,否则奋武营就散架了。

借着剿灭倭寇的机会,朱由检搞定了山东。在他设想中,山东文有李元,武有秦永年。

秦永年也许不是战场上的猛将,但他是正直的军人,能在明末这样的大染缸里保持军人的风骨,朱由检还是信任他的。

李元原来只是七品知县,一下子上升N级成为二品布政使,朱由检不指望他对自己感恩戴德,只希望他能为山东的百姓和山东的军队做些贡献。虽然李元需要时间熟悉新的工作,但即使李元什么也不做,也比那些只会把手伸向百姓的官员强得多。

然后朱由检和秦永年商量向兵部汇报军情的事。朱由检当然不会把歼灭倭寇的功劳完全揽在自己身上,一切归功于奋武营,作为指挥使,秦永年自然是首功。

秦永年说什么也不同意,直到朱由检以山东总兵的任命为重,他才红着老脸默不作声。

接着,秦永年接连发出两道军令:

“山东军情,六百里加急。送兵部,转呈皇帝。”

“着钱礼民率本部人马,天明出发,日夜兼程,奔赴登州,擒获留守之倭寇,缴获倭寇的船只、财物。”

奋武营的指挥权已经随着倭寇的覆灭,重新回到秦永年的手上。朱由检看看没有自己什么事了,只好洗洗去睡。明天,秦永年留守山东,他将带着特战队回京复命。

第47章李春烨的担忧

“大明天启五年七月二十一日,京师奋武营在指挥使秦永年身先士卒的情况下,在山东临淄县以东、青州府以西,全歼倭寇一千九百八十三人。奋武营自身伤亡十人,另有一十八名士兵受伤。指挥使秦永年率奋武营暂住在临淄县军营,指挥同知朱由检将回京复命。”兵部尚书李春烨看到这份军报时,惊讶得下巴都掉下来了。

秦永年是一名合格的军人,他的心中只有奋武营,不参与上层的政治派别。但若是以十人的代价全歼倭寇,他应该没有这样的能力。

难道是朱由检?李春烨对朱由检在奋武营的训练、演习很是推崇,自从看了朱由检奋在武营搞的演习后,他对朱由检一直十分关注,朱由检这个武略将军就是他向天启皇帝推荐的,如果朱由检真有这样的能力,那说明自己是有眼光的。

李春烨顾不上吃午饭,他带着这份军报,立即赶往乾清宫。

“这完全是不对称的战争,倭寇全歼,而奋武营只是死伤二十八人。”平时只关心木器制作的朱由校,今天难得十分兴奋,“既然奋武营能以一营之力全歼倭寇,那山东十几万军队是干什么吃的?怎么能让倭寇侵到临淄?”从墙上的地图中,朱由校看到战场的位置,不禁大为光火,难道山东的十几万士兵,竟然比不上奋武营的一战之力?

“陛下,倭寇虽然只有两千,但悍不畏死,战斗力极其强悍,只怕其中另有隐情。”李春烨委婉地说出自己的疑虑,军报的内容太简略,具体的情况他也不清楚。

以奋武营的人数,能打败倭寇就不错了,完胜似乎不太可能。

当初他鼓动魏忠贤,推荐奋武营出战,是为了给奋武营练兵的机会,顺便看看朱由检搞的训练到战场是否有效。

他当时还留有后手,如果奋武营不能打败倭寇,他会调四勇营去山东,准备利用人数上的巨大优势消耗倭寇。现在,他的后手牌用不上了。

“爱卿是指?”连李春烨都不明白,平时很少关心朝政的朱由校当然更不明白了。

“军报上只有结果,详情等信王殿下回京自会明白。”李春烨都想直接去问朱由检了,但朱由检还没回京,军报是六百里加急,当然比朱由检来得快。

他希望是奋武营出乎他意料的强大,而不是秦永年和朱由检犯下大明军队常有的恶习。如果是他们二人谎报军情,即使他十分推崇朱由检,即使朱由检是信王,他也要向皇帝揭发他们。李春烨的背后是魏忠贤,在朝中,除了东林党,他谁也不放在眼里。

“爱卿是否认为秦永年谎报军情?”朱由校虽然痴迷于木器,但他不是傻子,李春烨显然话中有话,如果这么明显的话他都不懂,也不配当一名出色的木匠了。

“有信王殿下在,秦永年应该没这么大的胆子。”李春烨知道明军多有杀良冒功的传统,但如果倭寇未除,山东仍会有倭患上报,谁也瞒不住。况且秦永年自率大军驻扎山东,让朱由检回京,说明他心中无愧。

李春烨担心的是倭寇的数量没有这么多,山东文武为了推卸责任,夸大了倭寇的数量,而奋武营为了邀功,也就默认了倭寇的数量。

李春烨估计,如果夸大倭寇的数量,多半是朱由检点的头,所以他先把事情往朱由检身上推。

“那爱卿是认为奋武营的战斗力太强?”明军好久没有大胜了,毫不容易有了高兴的机会,这李春烨,怎么就这么不着调?

“老臣认为,如果奋武营战斗力强大,恐怕与信王殿下有关。”李春烨也不敢肯定,朱由检没有出征的记录,奋武营的战绩又太过惊人,实在不好判断。但他认定,不管是好事还是坏事,与朱由检有关那是错不了的。

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如果冒功,应该是朱由检作的孽,如果真是奋武营的战斗力逆天,那应该也是朱由检的功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