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武夫当国-第2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文年凝神思索了一阵,他虽然没能全然明白袁肃的意思,但是从动身开拔之前在滦州召开的军事会议上,再结合这段时间的耳闻目睹,多多少少还是可以猜出一些涵义。
最浅显的道理,那就是袁肃现在是手握重兵的一方大员,手下不仅有一个正规番号的混成旅,还有两个关防团。比起那些有资历有身份有系统的北洋老一辈的将领们来说,不仅更有实力,而且也更有底气。
但是在他看来,单凭这一点仍然不能成为肆意而为的根据,毕竟人在屋檐之下,不能因为个头强就敢拆了屋檐。退一步说,一旦招惹了多数人的反对,这些人联合起来对付他们的话,到头来反而还不比这些人合起来有优势。
不等陈文年开口说话,袁肃在略微停顿之后紧接着又说道:“公台,之前我们是为了拼一把,所以才做出了过火的行动,以至于惹出了很大的麻烦。然而现在不一样,我们不仅有了自己的基础势力,除了资历之外,我们与鲍霆九、王耀庭,甚至王懋宣没什么差别。”
陈文年原本准备说话,但听到这里却又欲言又止。他在盘算着袁肃的话,自己到底该如何去理解,又该如何去回答。
当然,他身为第一混成旅总参谋长,并不是时时刻刻要跟袁肃叫板,自己之所以叫板无非是提供另外一个方向的思路,以免让袁肃失去更宏观的思量。
顿了顿之后,袁肃又说道:“他们或许有一个响亮的职衔,但这个时代讲究的是实力,谁的兵多谁就有实力。王懋宣堂堂山东军务会办,职位仅次于山东都督,可是他手中只有一个旅的兵力,而且还不是满员满编。再看看现在山东的情况,俨然就是靳都督一手遮天,王懋宣根本就不是副职,简直就是一个打手下的角色。”
陈文年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说道:“这个道理我是知道的。但有时候不是什么事都能靠兵力来解决,若当真如此,之前中央也就没必要邀请宋先生北上了,直接发兵进攻,一鼓作气将南方弹压即可。”
袁肃微微的笑了笑,语气平稳的说道:“公台,你说的也是有道理。我所说的实力,是我们今时非比往日的其中一点,但也是最根本、最实在的一点。另外一方面我不知道公台你有没有考虑进行,那就是咱们北洋内部其实颇有分化。或许我从我们的角度上看不出什么,但是仔细揣摩一下,之前国府派我南下迎接宋先生在北京转车时,总统府派来送行的李大人,与我们的那番谈话。”
陈文年转了转眼睛,再次点了点头说道:“没错,确实如此。”
袁肃说道:“在外人来看,大总统所器重的无非是段总长和冯都督。可偏偏实际的情况却大有出入,正是因为之前的器重,以至于现在段、冯二人羽翼丰满,可以挺着腰杆向大总统来叫板了。这对于大总统来说是什么样的意思呢?”
陈文年早有意识到这一点,他微微叹了一口气,说道:“北洋内部矛盾重重,看似是中华民国最强大的政权,可五脏六腑颠倒错综,当真是外强中干。”
袁肃加重语气说道:“不仅是外强中干,而是我的叔父在眼下这种大局势之下,他会如何去面对。别的不说,哪怕我叔父依旧对我不是很信任,可在段、冯二人面前肯定还是需要一个外援,哪怕不是自己的亲信,但只要能够分化段、冯二人的实力,单凭这一点就足以取得我叔父的支持。”
陈文年恍然大悟,叹声说道:“原来如此。不管怎么说,都督你是大总统的侄子,袁氏当中也就只有你手握军权,大总统不扶持你还能扶持谁?”
袁肃笑道:“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此次我们趁机占取淮安和淮北,只要把脚跟站牢固了,再加上我叔父在幕后推助,势必能成大事。比起段、冯这两位老重臣,我们的根本还算薄弱,我叔父非但不会有所猜忌,相反还会大力扶植,直至能够与那些老一辈的人相抗衡。”
陈文年脸露欣然之色,笑着说道:“这还真是一次四两拨千斤的作为。”
袁肃说道:“关键还是要见缝插针。当然,话是这么说,可任谁也猜不透我叔父的心思,再加上段、冯这两位老狐狸各有自己的小算盘,也不是我们说能占便宜就能占便宜的。所以这次事情还是要小心一些,该做好的地方一定不能出差池。”
陈文年正色应道:“我明白。”
随即,袁肃又向陈文年交代了一下转入淮北的方法,可以借口第一混成旅的军粮因为列车安排档期不足的原因,所以只能送到济南,再由济南改由马队输送南下。而马队南下势必要经过淮北,所以便派遣一支部队在淮北驻防接应。
当然也可以利用其他借口,甚至多重借口。比如运输军粮物资的马队在南下时遇到麻烦,需要派遣军队去接应。又或者部队刚刚到达淮北时出现逃兵现象,有人私自窃取军粮逃走,故而要派遣专门人员前去调查和追捕逃兵。
总之理由前后一定要连贯,而且要做到滴水不漏。
陈文年自然是满口答应下来,他倒是没想到,袁肃居然能够想出这么多鬼点子。
不过即便是有了借口理由,也需要真枪实弹的配合一下,必须调派一支辎重部队脱离津浦线,改由马队运送到淮北去。
这一切都必须连夜安排,毕竟明日下午第一混成旅便会开拔出发。
……………………………………………………………………………………
【鲍贵卿(1867…1934),字霆九,辽宁省海城县(又说为大洼县西安乡小洼村)人。天津北洋武备学堂工程科毕业,曾任黑龙江、吉林督军、陆军总长等职,1915年,为皖督倪嗣冲所忌,解除兵权,出任北京陆军讲武堂堂长。张作霖就任奉天督军后,他因与张作霖是同乡并有亲姻关系,1917年6月,张作霖向北京政府推荐鲍贵卿署理黑龙江。7月26日,北京政府正式任命他为黑龙江督军,暂时兼署省长加陆军上将衔。从此,成为奉系军阀中的重要一员。在任职两年的时间里,采用“招标”的办法,卖X官X鬻爵。下野后寓居天津。】




第76章,淮安打探
到了第二天一早,张怀芝专程派来一名侍从官员,带着几封电文急急忙忙到第一混成旅临时行营找到袁肃。旅部上上下下起初还以为是什么突发的噩耗,然而读完电文之后才知道,原来是武汉、南昌方面齐齐传来捷报,此次南下镇压革命军的第一军已经在湖北、江西两省占据绝对优势。
不仅如此,电文里还顺带提及了广东方面的情况,广西都督陆荣廷接受中央政府的命令,伙同广东宣抚使龙济光合兵攻入广州。
李烈钧发起湖口起义只比上海起义迟了半天时间。事实上早在中央政府下令解除李烈钧江西都督之职的通电下来那天,江西陆军第一师师长欧阳武便已经陈兵南昌周边。袁世凯给欧阳武的命令是出任江西护军使兼代都督事,并要求其迅速控制南昌并逮捕李烈钧。
然而欧阳武当初是与李烈钧一起由江西武备学堂选派留日学生,不仅是李烈钧的同窗同学,也是大革命时期拥护南京临时政府的革命军人。只不过他在此次“二次革命”的立场上有所持疑,再加上也希望能取代李烈钧执掌江西大权,所以没有选择响应孙中山的号召。
但毕竟顾念昔日同窗兼革命战友的情谊,欧阳武没有即刻下令向南昌发动进攻,而是发电催促李烈钧下野。
李烈钧深知他个人在南昌根基不稳,于是当晚便撤退到湖口,又另行联络江西陆军第二师师长刘世均,希望能策动其响应革命号召。
湖口虽然暂时远离北洋军威慑范围,但此地并没有多少兵士。李烈钧前前后后筹备了许多天,又从江浙一带资产家那里紧急调取了一笔经费,这才勉强组织起了“讨袁革命军”。因为时间仓促,“讨袁革命军”除了少部分地方正规军之外,大部分还是临时动员起来的民夫。而在所谓的“地方正规军”当中,最“精锐的中坚力量”却还是前清时的鄱阳湖水师,民国成立后改编为水上警察。
湖口宣布起义之后,由于欧阳武和刘世均皆是消极的态度,既没有响应“讨袁”,也没有遵奉北洋政府的命令执行镇压。因此才一开始的两天,讨袁革命军进展还很顺利,甚至还反攻南昌,迫使欧阳武撤退到吴城。
整个江西省的讨袁革命军一共有两支,除了李烈钧所组织的这一队人马之外,另外还有昔日李烈钧的部下林虎。比起李烈钧仓促整队的讨袁军,林虎一部原本就是大革命时期的一直新军部队,民国成立之后规划在李烈钧麾下,率领三个营人马驻扎在余江县。
李烈钧开始反攻南昌之际,林虎也随即从余江县起兵,并一路高歌猛进的沿着官道快速进军,意图从南方进逼南昌。
到了二十日,北洋第一军两师三旅的兵力分别开抵湖北和江西与安徽交界地区。
第一军总指挥段芝贵调派王占元第七师攻湖北,李纯两旅进攻江西,后又调派张敬尧第八师进攻湖南。并且还联络驻扎九江的长江舰队,由汤恩铭率领舰队沿长江协助第一军发起进攻。长江舰队先在九江江面炮击李烈钧部,在遏止住李烈钧进攻南昌的势头,并等到李纯进入江西境内之后,这才又沿江而上来到湖北境内。
李纯两旅约五千人的兵力,虽然人数不算很多,却大多装备精良,陆军炮兵掩护,江面又有舰队支援。单单二十日这天中午,其部将飞快的夺占南昌西北城镇,进而向东南方向李烈钧部发起强攻。
到二十日晚间,整个江西的形势立刻扭转过来。
在强烈炮火压制之下,李烈钧部甚至连还手的余力都没有,防线彻底崩盘,一路向赣南方向撤退。从南昌南部撤出之后,正好与赶到的林虎部会合。李烈钧与林虎商议,南昌地理不利于讨袁军作战,既没有重火力支援,又要遭受舰艇的压制,最好往南方转移再做打算。
为了避免两路讨袁军遭到北洋军合围,李烈钧与林虎依旧兵分两路,一路经吉安到赣州,另一路则向东南方向转移到抚州。
就在南昌失利的这一天,武汉同样宣告失守。王占元几乎不费吹灰之力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