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回明末当皇帝-第3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诸部来的,所以对于中亚的情况和地形也比较熟悉。

乌力罕目前的任务就是在此练兵,他的部下大多都是新兵,他们虽然是出色的草原勇士,但是却不是出色的战士,而项玉给他们的时间却并不是很长,只有半年的时间,在春天过后,中华军就该要发动对中亚的战争了。

为此,中华军在国内征收了大量的粮食和物资,前线的十数万大军也全都换装了最新的武器。

而在这一次的作战计划也是十分的详细,中华军这边总共出动十二万大军,其中七万人负责牵制,五万人是主攻部队,沙皇俄国这个时候被国内的叛乱牵制住了精力,因此当中华军发动对中亚诸国的进攻之后,他们很难快速的调遣军队来袭击中华军,不过为了防止意外变故的发生,项玉还是要求驻扎在西伯利亚一带的五万大军随时准备策应南方的进攻,他们是目前中华军骑兵部队里面最精锐的部队,也是战争的胜负手。

俄国人不会轻易的放任中华军灭掉哈萨克汗国,因为这样一来,等于是将中华帝国和沙皇俄国之间的缓冲带彻底拆除了,虽然说他的军队能够更加方便的袭击中华军,反之,这样的情况也是他们所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俄国人这个时候显然不想在自己的东线面对一个实力强大的对手,他们需要时间来处理国内的叛军,因此即便时老沙皇十分强势,性格暴躁,但是他依旧是不敢在这个时候将帝国至于双线作战的地步,因此俄国人采取了一种守势。

ps:书城有书友问我什么时候大结局,说实话,写到这里的话主线故事实际上是已经全部写完了,在灭掉清廷之后,实际上本书就已经没有太多可以写的东西了,我原本打算再开一卷,也就是这一卷,平定四方,写一些对外扩张对外作战的内容,现实生活中,中国的领土在近代被瓜分的太厉害,因此想要在书中扭转这一局面,写一下征服中亚、平定朝鲜,饮马扶桑、远程欧洲的故事,不过似乎这样写也意义不太大,而且这本书因为成绩太差,已经吃了一个月的低保了,所以这也导致我最近不太想碰这本书,老实说,这本书上一次动笔还是一月份的事情,而到了这个时候一直是发的存稿,因此现在想要衔接上也不太容易,而且我还在铁血另外开了一本书,名叫《岛国崛起》,那边的更新压力也蛮大,一天一万多字,所以这本书就这个月完本好了,接下来我会用两万多字的篇幅将剩下的内容写完,感谢大家一直一来的支持,谢谢“陪你去看最美的烟花”、“花落战歌”等书友的支持,感谢大家!

第两百二十五章决战沙俄(一)

三月份,中华军在哈萨克汗国的南部进行了一次试探,这是一次不太明显的军事试探,动用的军队人数也不是很多,只有两千人,这两千军队借口围剿马贼,进入到了哈萨克汗国的领土上,并且全副武装的巡视了一番之后,才在姗姗来迟的哈萨克汗国的军队的监视之下离开。

这次意外事件看起来只是一个小插曲,但是中华军这边却通过它试探出来了哈萨克汗国的虚实。

历史上哈萨克汗国由于是游牧民族,所以人口不多,但是也正是因为他们是游牧民族的关系,他们的军队数量比较多,在鼎盛的时候全国有超过三十万的军队,这是个什么概念,要知道哈萨克汗国的总人口还不超过一百万二十万,其中居然有多达三十万的军队,这也就意味着每四个人之中就有一名是士兵,如果除去老弱病残和女人的话,几乎全国所有的青壮年男丁都被拉进了军队,这才有这样恐怖的军队规模。

或许就是因为这样的缘故,使得草原上的男人总是比女人少,尽管他们的繁殖能力很强,一个家庭往往会生五六个甚至是七八个小孩,但是却始终比不上他们作战所消耗的男丁人口,这也是他们只能盛极一时的原因,他们的强大,只是一时由于军事实力的强大而强大,等到他们的军队消耗的差不多了,其国内也没有充足的兵源的补充,这些草原游牧民族建立的国家也就自然的衰落了。

中华军本来对其强大的军事实力有些忌惮的,毕竟任何一支人数超过三十万的骑兵军队。都是不能小觑的。

可是。通过这一次试探。中华军发现,哈萨克汗国在南部的防御虽然说比较重视,但是远不能称之为严密,他们国家由于长期的内乱纷争,已经消耗掉了国家的大部分国力了,这个时候军队不仅装备很差,而且兵力也不是很多,这或许就是在这之前准葛尔人从他们手中夺走了大量土地的原因吧!

时谈到了这一点之后。项玉再没有任何犹豫了,他立刻给前线的军队下达了进攻的命令,中华军从三个方向分别出军,其中在乌力罕的五万骑兵是这一场战役的关键,而其他两路的军队在向前推进一段时间之后,都将自己的进攻方向转移到了北边去,似乎是想从南北两边对哈萨克军队进行夹击。

此时哈萨克国内的军队总共只有十五万人,而且这个时候其中已经有两支军队被中华军的先头部队给阻截住了,能够拱卫国都的军队只有不到八万人,这让哈萨克人感到十分的紧张。

而中华军这边在确定沙俄没有大的动作之后。北边的那支七万人的部队也迅速的南下,配合乌力罕的五万人对哈萨克的军队进行了两面夹击。骑兵的作战讲究的是规模和速度,而在装备和兵力上都不占优势的情况之下,哈萨克人自然也就抵挡不住,在这一年的三月底被攻破了国都,其国内的大部分男丁都已经阵亡在了军中,或者是做了中华军的俘虏。

在很轻松的平定了中亚之后,摆在中华军的面前的就只有一个强大的沙俄了,而项玉自然不打算放过这个时候千载难逢的机会,他立刻从国内调拨重兵配合前线的十七万大军,兵分三路进攻沙俄,这三路之中北边和南边都是五万骑兵,中间是七万骑兵加上十万步兵,中华军一共调动了二十七万军队,声势浩荡的一路席卷而过。

俄国人并不是没有料到中华军会趁机出兵,但是他们却没有料到中华军这边一次性就出动这么多的军队,眼下在和国内的叛军的作战正到了最激烈的关头,如果分兵去抵抗中华军的入侵的话,那么国内的局势可能就会失去控制,这个时候已经被官军压住的叛军很有可能会趁着这个机会恢复元气。

不过这个时候犹豫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要么选择继续围剿叛军,彻底的放弃东面的领土,要么放弃镇压国内的叛军,马上率领军队赶到东线去迎战中华军。

对沙皇而言,这个决定一点都不好下,因为放弃东线的领土,很有可能意味着俄罗斯百年来的扩张将会一朝丧失,而且敌人很有可能并不会满足于此,要是他们在占领了乌拉尔河以东的土地之后还不肯罢休,继续向西推进的话,帝国面临的局面依旧是没有该变。

正在沙皇一筹莫展的时候,叛军的首领拉辛居然派人前来找他谈判,告诉他,只要答应将顿河一带的土地让给叛军,他们就能够永久的停止这一场毫无意义的战争。

沙皇一想,这个条件还可以接受,先暂时答应这些叛军,等到打退了东线中华军的入侵之后,在回过头来收拾这些叛军,这个时候先稳住他们。

于是沙皇立刻给前线正在和叛军作战的军队下达命令,让他的军队不要再继续和叛军交战,让出通道,让叛军撤离。

而在这边和叛军暂时的达成了和平协议之后,沙皇也没有继续在国内耽搁,他从国内征召了超过四十万的军队,其中包括大量的骑兵,组成了一支规模庞大的军队气势汹汹的赶赴前线,准备和中华军决一雌雄。

双方的兵力对比,俄国人明显占有优势,只不过中华军这边是三线推进,因此对于俄国人而言,他们要么集中兵力快速的击溃或者消灭一支中华军,要么就只能分兵三路防守。

沙皇显然是不想分别,他的部队之中的新兵偏多,因此分兵的话不利于发挥自己的优势,而他不管不顾其他两路推进的中华军,直接将自己的目标对准了中线的十七万中华军。

在沙皇的眼里,其他两路的骑兵虽然能够对自己的后方造成比较大的威胁,但是如果将正面的这十几万中华军的部队消灭,那么他们自然就能够化解对方的这一次攻势了。

沙皇的这个决定本来也没错,而且以四十万人对抗十七万人,在任何人看来,局面都会明显对俄**队更为有利,不过这是他们对中华军的不了解了,要是他们知道中华军曾经恐怖的防守能力,那么他们战前的预估很有可能就会转变。

虽然这个时候俄国人还不是欧洲的主要国家,其和欧洲大陆的距离还是隔得有点远,但是因为拜占庭帝国的末代公主在经过教皇的牵线搭桥,嫁给俄国人之后,俄国人就开始以东正教的继承者自居了,这自然引起了西方的天主教国家的敌视和警惕。

历史上之所以拿破仑要发动对俄罗斯的远征,除了这个帝国给他的政权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法国人是信封天主教,而俄国人是以东正教自居的,即便是到了十九世纪,但是教派之争依旧是十分尖锐的。

这一点在近代历史上也能够被证明,在十九世纪的克里米亚战争之中,俄国人几乎是以一己之力和整个欧洲打了一仗,之所以要打这一战,主要是因为俄国人想要将自己的手伸进当年拜占庭的首都来,他们想大败土耳其人,收回在他们心中被视为圣地的君士坦丁堡,以恢复日渐衰弱的东正教的地位。

到了一战的时候,随着俄国人的战败,苏联的成立,欧美国家对俄国的敌视也就越发的严重了,********这一说法也是在这个时候产生的,而这个********并不仅仅指的国家的性质不同,其实还包涵教派的纷争。

历史上的数次十字军东征,都是由罗马的天主教教皇发动的,他们虽然说是要打击入侵的阿拉伯人,但是实际上却也把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