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回明末当皇帝-第2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冷的时候有多冷?从来不结冰的长江,在这段时间里面都出现了结冰封河的情况,而且渤海湾的封冻时间也大大延长,而自古以来都是苦寒之地的辽东半岛,冬天的气温最冷的时候甚至可以达到零下五十摄氏度。

十月底的时候盛京的气温已经很低了,刚刚率军来到盛京的康熙皇帝这个时候已经因为不适应关外的天气变化,而病倒卧床了。

皇帝生病了,大臣们也忧心忡忡,这几天不断的有王公大臣前来探望他。

眼下中华军已经发兵抵达了山海关了,虽然两天之前的那场大雪暂时的阻挡住了他们的脚步,而且随着冬季的加深,气温还会进一步的下降,看来敌军是不太可能在这个冬天发动进攻的了。

可是这个时候不进攻,不代表以后他们依然会如此,一旦明年开春以后,敌军极有可能水陆两路进军,到那时清军不仅会面临来自山海关陆地方面的敌军压力,而且敌军很有可能在辽东半岛一带登陆,眼下在营口方向和鸭绿江方向都有可能会成为对方的登陆场,而清军因为没有海上的预警力量,所以根本就难以防备对方的海上攻势,只能在这一带可能成为对方登陆场的地方屯下重兵,不过眼下朝廷的兵力捉襟见肘,显然是不能拿出这么多的军队俩进行防御的。

康熙心里也清楚眼下的局面,他本来怀有壮志凌云的雄心壮志,但是这个时候也只能感叹自己生不逢时,在翅膀还没有长硬的情况之下,大清朝就这么没了,虽说他们率军撤回了原本的龙兴之地,但是眼下中原的局势大大不同于先辈们遇到的那种情况,中华帝国不是腐朽的明王朝,中华军也不是只会窝里横的明军。

而自己手中虽说还有接近二十万的军队,比起当年来看也不算少,但是这二十万军队的质量跟当年相比可算是差了太多了,最要命的还是八旗子弟不堪大用,似乎曾经那个尚武的民族,一到了关内的锦衣玉食的生活环境之中,就逐渐的丧失掉了自己的血性,眼下这二十万大军里面,八旗子弟只有不到十万人,剩下的都是关内的汉人士兵,这个时候这些汉人士兵虽然也跟着撤回了关外,但是他们的根毕竟还在关内,所以日后很有可能会叛变,甚至是反戈,所以以后还是不能重用的。

女真人本来是游牧民族,但是因为定居的生活过久了,再想适应塞外的游牧生活是很有难度的。

这个时候大量的人口返回辽东,但是辽东的土地早已被没有迁移的那些人给占据了,当初他放弃了迁入关内的优渥条件,选择了留在关外,本来那批迁入关内的人就已经感到十分的愧疚了,这个时候大批人返回了关外,那么这些土地和牧场怎么分?

不重新分配显然是不行的,因为总不能让这么一大群人啥也没有活活等死吧,但是分的话又会触及到这些留守派们的利益,他们当初可是已经做出了牺牲的,这个时候难道还要再让他们牺牲一次?

第三百九十八章罗刹国犯境

从大局出发,肯定是有一部分人的利益会被损害的,但是这个决断必须尽早做出,时间拖得越久,对于朝廷而言就越不利。

八旗八个王爷在清军入关的时候作为权力的核心人物也都跟随着入了关,这些留守下来的人之中没有地位特别高的人,这给了康熙皇帝一个机会,那就是既然牵扯的面有限,那就快刀斩乱麻,迅速而果决的将事情强制性的处理完,不给这些人组织起来反抗朝廷的机会。

十一月中旬,康熙颁布了关于八旗土地及草场的分配条例,将这些地方都直接分给了军队和王公大臣,这样一来,至少能够得到这些人的支持。

而盛京的辽东的留守人员这个时候再想反抗却已经迟了,他们无力对抗军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财产被抢走、瓜分,但是对朝廷,对康熙皇帝的不满心理,却已经悄悄的在他们的心里埋下了种子。

清廷在分配完土地和牧场之后,下一步就是征集战马,八旗以骑兵出名,但是因为在入关之后塞北的人员减少,马场也就少了不少,清军的战马供应也就陆续的变成了蒙古草原提供的蒙古马了。

康熙皇帝之前跟蒙古借兵八万,其中大部分都是骑兵,蒙古因为不产铁,所以其骑兵都是轻骑兵,冲击力不强,清军是看不上眼的,在这之前,清军之所以能够征服蒙古,就是因为八旗骑兵比蒙古骑兵更加优秀,装备精良。作战勇猛。

在江南和关内。骑兵的这种优势不好发挥出来。不过一旦到了关外,这里地势开阔,十分适合骑兵作战,因此康熙皇帝目前首要任务就是尽早的恢复自己的骑兵建制。

因为之前的八旗精锐部队,包括两黄旗都在南京城一役之中被中华军歼灭,所以他们的精锐骑兵也都死伤殆尽,所以,这个时候康熙重新组建了两黄旗。并且将它交给了年轻的将军费扬古,这名年轻将领虽然资历不深,但是却胜在作战勇敢,头脑灵活,再加上对自己也是忠心耿耿,所以康熙皇帝对他很是重用。

不过这个时候既然朝廷迁回了关外,那么一直在黑龙江流域活动的罗刹人就不得不去处理一下了。

十二月的时候,一直三百多人的沙俄军队再一次流窜到了黑龙剑南边的中国境内,袭击了好几个村庄,在遭到当地居民的奋勇抵抗之后恼羞成怒。残忍的将这里的居民全部屠杀殆尽,制造了一场惨案。

这个时候清廷在北方实际上并没有十分明确的疆域分界线。但是黑龙江以南的地区确实清廷实际控制的区域,对方竟然深入到了江南的土地来大肆的屠杀自己的子民,这显然是不把大清朝放在眼里啊。

在得到这个消息之后,康熙皇帝自然是十分的气愤,他力主出兵击溃这些异族的野蛮人,而朝中的大臣们则多有顾虑。

他们担心这样做会使得朝廷的处境进一步变得艰难起来,毕竟这个时候清军在南方还有一个很强大的对手,如果再在北方和罗刹人结仇的话,很有可能会遭受两面夹击的危险。

不过康熙皇帝这个时候心里实在是窝了一团火,清军在关内打不过中华军那也就罢了,毕竟中华军的战斗力太强,武器装备甩清军好几条街,但是这个罗刹国算是哪根葱,虽然是金发碧眼的洋鬼子模样,但是也不见得是十分厉害的对手,听情报说他们使用的武器也不过是老式的火绳枪而已,至于火炮,甚至连清军仿制中华军的火炮都不如,这样的对手为什么要怕他们,今天他们只来了三百人,我们如果视而不见的话,他们一定会认为我们好欺负,结果明天就会来更多的人来你家抢劫的,对于这样的人,一定要将他们打痛,只要将他们打痛,他们就会老实了。

尽管手底下的大臣们纷纷发表反对的意见,康熙皇帝还是决定一意孤行一次,这个时候烧了鳌拜的掣肘,他终于能够掌握国家的全部权利了,独揽大权之下他需要一场胜利来提振自己的军心和树立自己的威望,而罗刹人的这支军队显然是再合适不过了。

考虑到从关内带回来的军队很有可能不适应北方的严寒天气,所以康熙皇帝从驻守盛京的军队之中调遣了两千人,并且给他们提供了二十门红衣大炮,让他们前去追剿这支犯境的俄**队。

俄国人这个时候在黑龙江一带流窜的很开心,这里没有多少军队,即便是各村各寨的村民都装备有简陋的弓箭,遇到他们会顽强的抵抗,但是这些村寨显然抵挡不住他们带来的火器,因此,他们并不用耗费太大的代价总能攻破这些愚蠢的中国人的村寨,烧杀抢掠,什么都干,一些士兵觉得天气太冷,不愿意和冷水,开水的味道太淡,不过瘾,于是变态的将村子里的村民杀死了之后喝他们的鲜血,并且烤他们人肉吃。

犯下这样的暴行,这群人居然还能肆无忌惮的继续一路劫掠,根本就不担心遇到清军的围剿,因为在他们看来,只有坚韧的俄国人,才能在这种冰冷的条件之下活动,那些娇滴滴的中**队是不可能在冰天雪地大雪封山的条件之下出兵的。

不过他们没有想到,自己已经被一支人数是自己七八倍的强大军队给盯上了。

十二月底,清军在黑龙江乌鲁苏地区追上了正准备渡江的俄国人,清军大军之中有一支三百多人的骑兵,这个时候俄国人已经到了黑龙江江边上,正准备从江面上的冰上趟过去,却不料被清军从后面追上来了,双方立刻爆发了一场激战,不过因为清军阵中有骑兵的原因,所以俄国人在野战之中根本就占不到什么便宜,很快就被清军击溃,俄国人自知不敌,拼命的向北逃窜,企图甩开清军的追击,在江面的冰上,骑兵不敢快速的奔跑,所以清军骑兵只好放慢速度,而清军的步兵则不依不饶的继续追击,等到过了河之后,清军依然紧追不舍,俄国人每日没夜的跑,他们一路逃窜,清军一路紧追,直到俄国人跑到了他们早先修筑的城堡雅克萨城堡里面,这才算是捡回了一条命。

清军这个时候已经追击了很长时间了,追上俄国人的部队只有这三百骑兵,由于身体素质方面的原因,这个时候的清军的步兵已经被拉下很远了,而至于那二十门火炮,则更是远远的落在了后面。

不过这个时候,俄国人的三百多名士兵已经在连日来的追击之中死伤惨重逃回雅克萨城的士兵还不足五十人,大部分人都死在了清军的铁骑之下,尽管这种天气不利于骑兵的作战,但是骑兵的机动性在这种追击战之中依然是无法替代的。

第三百九十九章雅克萨之战

雅克萨城这个时候才刚刚修筑,城堡的规模很小,看上去仅仅比之前清军修建在沿海地区的烽火遂差不多,根本就算不上是一座城堡。

雅克萨城堡里面这个时候只有一百名士兵驻守,加上意图逃到这里的五十名俄国士兵,城堡里面的总兵力不过一百五十人左右,不过因为不了解城堡里面的情况,所以清军的骑兵追到这里来了之后,并没有选择直接进攻,毕竟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