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回明末当皇帝-第2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今天鳌拜一点都不想离开京城,因为一旦他离开的话,保皇派的那些人肯定会趁机在宫内宫外朝堂之上培植自己的势力,打压他的党羽,这还不算,依照着之前清军对中华军的作战经历来看的话,即便是他亲自挂帅,也未必见得一定会比其他人要好。打胜了还好说。要是一旦战败。那么将是对他的威望和实力的双重打击,到那个时候,那些一直就跟他作对的人肯定会趁机对他发难,所以鳌拜不肯上前线。

不过这个时候即便是你不愿意去,满朝的文武大臣都指望着你,任你再怎么推辞也丝毫没用,再加上小皇帝也一直言辞恳切的请他出马,要是再三拒绝的话。势必会给人留下把柄,说他目无君主、蛮横无理,鳌拜无奈,只能接受了南征的主帅一职。

九月二十五号清廷正式任命,十月十号大军从北京出发。

鳌拜虽然顶着一个南征主帅的名头,但是朝廷之上谁都不指望他能够将中华军击败或者赶跑,只是希望他能够凭借着丰富的作战经验,保住朝廷辛辛苦苦组建的江北防线,不要你安定南方,至少要保住北方不再沦丧。

不过即便是清廷派出了大军南下。项玉这边却一点都不担心,因为中华军在北京城的眼线早已经清军的作战意图打听的一清二楚了。所以项玉也不着急,这个时候准备召回张聪和他的军队,好让他率军北上,拿下耿继茂的半个浙江和半个江苏,只要将他们解决掉,那么江南的局势就算是彻底的平静下来了。

这个时候经过一个多月的休整,赵登明的大军已经进入了云南,正准备对昆明城发动进攻,滇军目前几乎将所有的兵力都集中在了昆明城中,准备进行垂死挣扎了。

望着昆明的城墙,赵登明有点错愕,三个月前他的军队还在广州城内参与守城,那个时候谁能想到风头正盛的滇军会败退的这么快,只用了一场大战,攻守的双方就调换了,从滇军进攻中华军防守变成了滇军防守中华军进攻了。

不过眼前这座城将是南方最后的一座城市了,只要拿下它,那么整个南方将再无战事了。

面对着中华军的三万大军攻城,胡国柱和夏国相几乎将城中所有的青壮年都强征入伍,让他们参与守城了,只是这些百姓哪里经历过战争,一登上城墙,见到中华军摆下的杀气腾腾的阵势,自己就把自己给吓住了,哪里还能指望他们发挥什么作用。

赵登明让人给守军送信,劝他们投降,中华军保证不伤害他们的生命,只是吴世番年纪虽幼,但是却很有骨气,他将自己的祖父的死全都怪罪在中华军的头上,所以根本就不考虑投降的事情,表示要死战到底。

既然劝降无效,赵登明也不再勉强,于是中华军就开始进攻昆明了,这一战对于中华军来说几乎没有什么难度,城中的守军这个时候不仅装备低劣,士气低落,而且他们在人数上都不占优势,在中华军的猛烈火力的进攻之下,昆明的城墙和几处城门很快就被攻破了,而城内的守军大部分都投降了,吴世番原本抵死不降,却被夏国相硬生生的拖着走了,不过还不等他们逃出城就被中华军士兵追上了,吴世番和夏国相两人都死在了乱军之中,而胡国柱则带着三千多人的军队向南突围,逃出了国境线,跑到了缅甸去了。

昆明一战之后,整个南方就全都被中华军收入囊中了,而张聪这边的三万军队也很快就打到了杭州城下,耿继茂悲愤交加,死在了城中,而他的儿子耿精忠则带着一部分败军度过了长江,向清廷投降了,他们本来就是清朝的臣子,这个时候向清军投降指望他们能够保护自己的安全,不想因为这个时候他们毫无利用的价值,所以清军将他们几个人软禁了起来,军队编入清军自己的队伍之中,至此,南方的三藩就彻底的灭亡了,华夏大地上开始面临南北对峙的局面了。

在占领了南方九省之后,中华军暂时收兵罢战,并不是项玉不想一鼓作气的统一全国,而是因为在这之前,军队辗转征战多时,士兵们都已经疲惫不堪,加上之前的连续作战,使得军中的物资这个时候面临一个短缺的局面,即便是各地的军工厂赶工加点的进行生产,也已经跟不上前线军队的战斗消耗了。

在热兵器时代,作战对后勤的依赖要远大于冷兵器时代,光是士兵的武器弹药的消耗数字就已经十分惊人了。

不过趁着这段时间,各地刚好将土地清查清楚,将原先个藩王及其大臣们罢战的土地全部清理出来,这些土地都是需要用来安置这个时候遍布各地的难民时候用的。

这个时候,除了四川贵州这两个地方没有经历过大的战事意外,包括湖南、江西、广东在内的好几个省份都是一片焦土,战乱、匪患、流寇的袭扰使得这些地方的生产活动遭受极大的破坏,项玉之所以不敢急着对江北的清军发动进攻,跟这个情况也有很大的关系。

南方的几个省份目前需要安置的流民人数多达数百万,这些人需要马上的安定下来,不然的话很容易造成向明朝末年那样的情况,到时候只怕局势会变得更加复杂。

不过好在这个时候中华军的手中有大量的粮食,所以能够顺利的将他们送回原先居住的地方,再将被收缴的土地进行分配,这些人也不难安置下来,不过要想对北方用兵,那必须等到这些地方的农民将农作物全部种下去以后才行,不然的话大量的粮食一旦被消耗,第二年在粮食还没有收获之前,中华军的处境就很微妙了。

第三百八十八章划江而治

尽管战争一时半会打不起来,但是项玉还是将中华军的主力部队全都调到了长江一线,这主要是因为鳌拜的三十万大军这个时候已经抵达了南京城,并且做出了一副进攻的姿态。

虽然清军不大可能对中华军的地盘发动进攻,但是小规模的袭扰还是很有可能的,所以项玉就将赵登明的五万人也放在了这边,中华军驻扎在上游的太平府,而海军则沿着江苏一带巡弋,给清军施加巨大的压力,使其时刻有腹背受敌的感觉。

双方都在加紧备战,但是双方谁都不敢轻易的迈出第一步,因此局势逐渐的稳定了下来,而项玉这个时候则急急忙忙的赶回了基隆,之所以这么着急,因为皇后松下美慧子就要生了。

本来预产期是在十二月的,但是因为南方局势不稳,还有大量的事情需要处理,所以项玉返回基隆的时间就一推再推,知道十二月到了,他还没有启程,而这个时候突然传来了皇后早产的消息,这把他个吓了一大跳。

这个时候医疗条件十分恶劣,生孩子对于女人来说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很多人即便是平安的生下了孩子,也会留下很严重的后遗症,而在这个时候,任何一名孕妇都是十分脆弱的,这就更需要他们的爱人陪搬在他们的身边了。

不过项玉还是迟了一步,等他回来的时候,松下美惠子已经生下了一名小公主,尽管是一名女孩,但是项玉依然十分欢喜。这不仅仅是因为这是他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的有血缘关系的亲人。而且也是他两世的第一个孩子。更可喜的是母子平安,生产顺利。

生产过后的松下美惠子显得十分的虚弱,由顾惜缘在照顾她,而项玉自然是感觉十分的愧疚,于是就将很多事情都交代给底下的人去做,自己抽出时间来好好的陪着她们,一家人安安心心的过一个新年。

1665年就这样过完了,而清军和中华军在长江一带的对峙却越来越紧张。尽管清军的规模更大,士兵的人数更多,但是无论是前线的将领还是后方的大臣,这个时候心里面都是没有底的,中华军的人数虽然少,但是以往的无数次战斗都告诉了世人,前往不要轻视他们,他们的战斗力几乎是无可匹敌的,以少胜多似乎从来就是中华军的传统,更何况这个时候对方已经在江南一带部署了超过十万人的军队了。

面对着十万人的中华军。鳌拜每天都担惊受怕,他虽没有跟中华军交过手。但是他却知道吴三桂这个人的能力,就连这样的一个绝世枭雄,都在广州城下兵败自刎,可想而知他的对手是多么的可怕。

不过清廷毕竟入关多年,其国力自然不是一个偏安一隅的藩王能够相提并论的,所以鳌拜手中的这三十万大军的战斗力自然是要远胜吴三桂的军队的,而且大清还有北方的这么大的地方提供支持,就算是作战失利,依然有回旋的余地,再不济,至少也能撤回关外去,凭借着满人的骑射和坚韧,一定能够东山再起的。

不过在这个时候,满清人还面临着北方的异族入侵,俄国人已经开始向东北一带的地方渗透了,虽然俄国人这个时候来的人不多,但是这是一群肉食动物,一旦被他们找到机会闻到血腥味,他们就会想鲨鱼一样穷追猛打。

而这个时候,在欧洲的大西洋爆发的第二次英荷战争也进入到了一个关键的时期。

尽管战争在二月份就已经正式的爆发了,但是因为双方谁都不敢投入主力军队进行决战,所以战斗的规模一直不大,而英国人尽管造船工业不如荷兰人,但是凭借着其国力优势以及海战上的灵活战术,英国人一直牢牢的占据着上风,使得一腔热血想要报第一次英荷战争一箭之仇的荷兰人无处发力。

不过好景不长,1665年五月份,英国国内爆发了大规模的瘟疫,这是一场由老鼠引发和传播的黑死病,在缺乏医疗条件和药物的当时,这种凶猛的疾病曾导致大量的欧洲人死亡,而英国人这一次也没能幸免。

尽管这个时候皇家海军的战斗力并未受到太大的影响,但是英国国内却已经是人心惶惶,伦敦城在短短的三个月的时间之内,因鼠疫爆发死亡的人数就超过了三万人,而到了夏季以后,这个数字迅速的翻倍,伦敦原本人满为患的街道几乎成了空城,有超过十万居民死亡,还有大量的居民逃离城市。而且因为英国本土爆发了鼠疫,所以法国人出动了一直舰队企图封锁英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