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回明末当皇帝-第2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此。舰队在击溃了通济门南部城墙上的守军之后,并没有再行转移方向,而是对着内城方向开火,将剩余的炮弹全都倾斜了出去,一时间秦淮河沿岸的烟花之地就遭了秧,遍地都是逃难的百姓和红尘女子,至于文人骚客这个时候更是数不胜数,就算是没有被中华军炮火波及到的地方,这个时候也开始出现恐慌,中华军的炮击十分的猛烈。这带给他们巨大的震慑。

中华军这个时候主要的目的已经全部达到了,一方面将两江的清军拖住了。不让他们南下支援,另一方面成功的将中华军的影响力扩大到了清廷的内陆地区,这也让各地还存着反清心思的汉人心中燃起了一丝的希望。

中华军将舰上的炮弹打的差不多的时候,李权的撤军命令也下达了,舰队开始缓缓的退出秦淮河,驶进长江中去,然后后队变前队,开始顺流而下,从上游和州赶来的清军水军这个时候望着中华军负责殿后的两艘巨大的铁甲舰,也不敢像预定的计划之中那样发动火攻了,清军很担心这种打铁船根本就不害怕火攻。

舰队的撤离十分顺利,预想之中的清军拦截并没有出现,长江沿岸的清军也对这支强大的舰队避之不及,根本就没有招惹她的心思,因此中华军的舰队只用了六个小时就驶出了长江,来到了崇明岛这里稍作停留,舰队之中有一部分的舰船在之前的炮击之中受损了,尽管崇明岛不能完全维修好,但是可以进行简单的修理。

而这个时候中华军的陆军已经撤到了舟山群岛了,清军各地的军队这个时候已经全部调动了起来,牵一发动全身,因此中华军进攻镇海的这一个举动几乎搅动了整个东南方向的所有清军,而等这些清军赶到的时候中华军这边已经安全撤退了,而等到中华军离开镇海之后,余姚的清军才姗姗来迟的前来收回了镇海,还宣称是自己出兵击败了中华军,从中华军的手中夺回了镇海的控制权。

不过这个时候就算是清军收回了镇海,也没有半点价值了,经过中华军两次的进攻,镇海炮台可谓是被彻底的摧毁了,尤其是在第二次撤兵的时候,中华军使用大量的火药几乎将镇海炮台清军之前修建的支撑、地基等全都炸毁了,清廷想要将它恢复到战前的水平,则必须再一次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来进行修缮,可是这个时候整个宁波府只怕都找不到足够的人手出来,不只是在宁波府内,就连附近的台州和绍兴府的境内,也被中华军挖空了不少的地方,这些地区的大量的人口被中华军转移走了,清军面临着巨大的海上压力,同时还要想办法恢复这些地方的生产和建设,别的不说,至少要找到足够的人来种田,不然连军队的粮饷都要依靠别的地方的供给了。

而中华军这边虽然是打了胜仗,可以说是超额完成了自己预设的目标了,不过这个时候中华军这边也面临着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大量的人口都聚集在舟山岛上,这里的基础设施非常差,连像样的居住地点都没有,因此虽然地方很大,但是却没有多少的承载力,近七十万人每天消耗的粮食都多达七千石,如果按吨来计算的话是接近七百吨,这可是一个很庞大的数字,而且考虑到中华军目前的海上运输力,这些人还会在这里滞留最少三个月的时间,虽然最后人数会逐渐的减少,但是在初期的几个月的时间里面,定海这边面临的巨大的后勤供给压力,而且还要防备清廷可能会派兵登岛来抢回人口,所以西边海域的防御任务也非常重。

第三百章舟山群岛的建设

为了加快这些人的转移,中华军还从吕宋岛上征集了大批的商船前来运输,但是这批商船征召的比较迟,因此至少还要等二十多天才能够够抵达,因此短时间之内岛上的人口压力还是很大的。

舟山群岛的最南端,到基隆的距离大约有一千一百公里,坐船往返一次需要差不多十天左右,因此岛上的人口要全部转移到台湾去至少需要三个月的时间,这个时间还是很长的,对于中华军来说,要供养六七十万人在远离本土一千多公里的地方,这可是个不小的消耗,几乎就赶上隋炀帝三征高丽的消耗了,当然这里指的是粮食方面的。

不过好在中华军这个时候可以通过船只走海路运输,因此相对于以前的陆路运输,不仅更加节省时间,路途上的消耗也要少很多,而且还是船队将人运到基隆之后顺便装载的粮食。

首批船队在三月十九号抵达的基隆,船队只有两百四十艘船,大部分的舰船这个时候还停留在定海和镇海之间的海域,这批船队一共运输了三万五千人,然后装载了一万吨的粮食和大量的工具之后启程返航,准备回到定海。

定海军港本来只是一个小军港,最多只能停留三四十艘舰船,这个时候七八百艘舰船都停在这里,自然是难以吃消,因此很多舰船不得不在外面的海域抛锚,数百艘的舰船几乎快要将定海外面的海域给挤满了,这大大的影响了人员的登船和物资的装卸,因此扩建定海的码头就成为了中华军这边的当务之急。

这个时候岛上有近七十万的人口,其中接近六成的都是由劳动能力的壮年,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这个时候都能发挥其作用。

他们每天消耗的粮食数量惊人。要是不要他们出点力干点活,只怕寻衅滋事打架闹事之类的事情是不会消停的,尽管中华军对于这样的行为的处罚力度相当大,但是却屡禁不止。

当然了,修建码头和扩充海港,这是一个体力活。因此中华军这边都是挑选的年轻力壮的男丁,一共从七十万人之中挑选了十五万人,在定海的南北和西边都同时开工,中华军打算一劳永逸,将定海打造为海军的一个海外的重要军事基地,日后可以利用此处来进攻大陆。

舟山群岛上面本来是有一些居民的,大多是一些渔民和盐民,这个时候因为清廷的禁海令,所以岛上所有的人口已经全部撤到了陆地上去了。因此中华军接手的时候,舟山群岛的供给就一直是由基隆定期运输过来的,岛上没有丝毫的补给。

不过这个时候既然有这么多的人口在岛上,那就干脆将舟山群岛开发出来,干脆也从这些人口之中留下一部分不愿意背井离乡的人在上面定居,其实这些人都不愿意背井离乡,中国人的故乡情结这个时候还是很深的。

因此,中华军在将主要的男丁挑选走了之后。将剩下的人分成两份,一些年轻力壮的女人被派去开垦荒地。剩下的人则在岛上搭建房屋,等到那些男人将军港修建完毕了之后再回来修建水利工程,开挖水渠和兴建水库,当然了,这里没什么大的溪流,因此这些田地和水库挖好之后都会用水泥打底。以防止日后被侵蚀而漏水。

这些人一开始自然是不情不愿的叫苦连天,谁也不愿意干这种重活啊,这可是高强度的劳作,不过抗议是无效的,反对更加是没有用的。抵制劳动是可以的,但是处罚也会来的很快,那就是没有饭吃,只能饿肚子,因此这些人很快就坚持不下去了,为了填饱肚子只好同意上工,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这些人到了工地上去了之后,就开始消极懈怠,出工不出力,做事拈轻怕重,什么都不想干,凡是最怕对比,一有人这样干了之后,其他人本来满满的干劲都会给这些人给带坏了,因为大家都不愿意自己吃亏,久而久之自然是干活的人虽然不少,但是做成的事情却没多少。

这也让项玉感到有点头疼,对这些消极怠工的人自然是痛恨至极了,但是这个时候也不好明着处理他们,因为可能会引起这些移民们的反弹,不过他却想到了另外的一个对策,那就是工分制度。

中华军开始宣布施行按照工作的效果来计算工分,而工分则是日后兑换其他物资的凭证,就相当于货币一样的,当然了,这个时候移民们的所有财产都在中华军的手中保管者,打击都是穷人,谁也买不起东西,而且舟山群岛上的物资都是由中华军所掌控和支配的,所以就算是移民的手中有钱,在岛上也是不可能买得到东西的。

起初,中华军的这项规定并没有引起大家的重视,那些消极怠工的人还是一如既往的偷懒下去,一些人开始看不惯了,但是看不惯并不意味着他们回去劝阻他们,中国人一直都信奉不得罪人的思想,因此这些看不惯的人的做法就是有样学样,也跟着偷起懒来了,结果到最后只剩下原本就一直辛勤劳作的那些老实巴交的人还在继续苦哈哈的干着,不过在一天的劳动结束的时候,上面开始发放工分的凭证了,那些辛勤劳动的人被分到了一个到两个的工分,而那些干了一会就学别人偷懒的人大多获得了半个工分,至于那些一开始就在偷懒的人,自然是半个工分也没有了。

而到了吃饭的时候,中华军这边开始实行按照工分来分发饭菜,一个工分可以打一斤米饭和一些青菜,多的工分可以保留或者打好饭菜带回去给其他人吃,因此那些获得了比较工人们这个时候全都吃上了热腾腾的米饭,这一变故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要知道此前为了节约粮食,中华军这边很少供应米饭,大多是吃的粥,就是这种水平大家都觉得很不错了,普通老百姓一什么时候能够吃的上这么好的粥啊,又不像大户人家赈济灾民那样施舍的是稀粥,里面都可以养鱼了,而且中华军熬粥使用的米又是好米,因此这些人就算是喝粥也感觉十分满足,更别提是吃到热腾腾的米饭了。

ps:三百章了,自从这本书发在起点之后已经有了四个月的时间了,目前成绩扑街,以至于我自己也想不到我能坚持这么长的时间,特别感谢大家一路来的支持!祝大家新春快乐!(这是章节感言,是免费的,不计算在里面)

第三百零一章移民问题

这些人端起碗来吃的飞快,一边吃着一边甚至留下了激动的泪水,中华军虽说是将他们掳掠来了,但是这些天中华军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