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回明末当皇帝-第2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供给全部都要依靠外面的支持,人数太多也是一个负担。

于是王佐才便分出了一千五百人驻扎在城外,剩余的一千五百人则驻扎在城堡之中,跟着海军一起守卫海峡来来往往的船只,这一代主要是跑果阿航线的,也有来往于澳门和欧洲的船只,这些都是一些四桅甚至是五桅的大船,船速并不快,只有三到五节的速度,按照这个速度往返一次需要至少十个月的时间,这还不考虑海上的恶劣条件的影响,以及海盗的袭击和骚扰甚至是海上疾病的蔓延,实际上早期的远距离航海是一项相当危险的行动,折损率还是比较高的。

王佐才在建立了三宝城之后,就开始让军队在当地屯田开垦,中华军初来乍到,也不好到当地却整套粮食,以免引起暹罗和缅甸这两个国家的警惕,造成不必要的麻烦,这个时候中华军铺的面其实已经比较宽了,在这个情况之下,形成了一种外围作战部队多,内部防御空虚的情况,一旦遇到意想不到的敌人或者卷入了意料之外的冲突的话,实际上对中华军的整体战略来说是有很大不利影响。

而王佐才显然也知道这个道理,于是尽量的控制住军队的活动范围,只在马来亚半岛靠近马六甲海峡一带的地区活动,他们的任务就是保持马六甲海峡的稳定,至于苏门答腊岛和巴厘岛之间的龙目海峡,这个时候中华军还无力涉及。

实际上吕宋岛上这个时候大局招兵,一来是为了支援中华军对清廷的作战行动,二来就是准备接下来出兵加里曼丹岛和米纳哈萨半岛做准备,东南亚一带的岛屿众多,物产丰富,各种矿产也都是中华军所稀缺的资源,占领这些地方不仅可以扩大中华帝国的领土版图,而且还能够大幅度的提高人口的数量,就算是这些地方的华人的数量不多,也还有大量的土著士兵可以招募。

说道土著士兵,就不得不再提一下这个时候李云聪在马尼拉的行动了,因为当地的华人毕竟没有土人的数量多,而且为了减少动荡的风险,就势必要让华人或者土著人融入到对方中去,考虑到华人的利益至上,所以李云聪在吕宋施行的是一种想华人靠齐的政策,说的简单一点就是改造岛上的土著人。

菲律宾的土著人因为受到西班牙统制的时间比较长,所以相对于东南亚其他地方来说,更加容易管理一些,并且他们的人口也不是特别多,华人的数量也是最多的,这些都给李云聪的政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第两百六十九章吕宋军

李云聪依托着之间军队的协助,成功的摸清楚了马尼拉城中的人口情况,其中华人的数量约有十二万五千人,加上后来陆陆续续从东南亚各地移民过来的华人,这些人大多艘在马尼拉定居下来,因此华人的数量增加到了二十一万人,这个数量甚至是超过了当时的台南的总人口,可谓是中华帝国的第二大城市,如果再考虑到当地的土著人的话,这个第二的位置就跑不了了。

土著人的数量起初只有十五万多,但是随着中华军将附近大批的西班牙人的农庄收回和清剿,发现这里面有大批数量的土著劳动力,这些人已经摆脱了部族式的群居生活,真正的适应了农耕的生活,于是中华军就将这些人继续雇用起来,还是让他们继续在庄园里面帮忙,但是将他们的数量和详细的信息做了登记之后,将他们划归到马尼拉的土人的行列中去,这些劳力的数量众多,足足有七八万人之多,因此马尼拉的土人的数量一下子达到了二十多万,再一次超过了华人的数量。

除了土人之外,马尼拉还有一定数量的西班牙人,这其中包括之前从海盗手中解救下来的一千多名西班牙女人,以及之前不愿意或者是来不及撤离的西班牙人,他们的数量不多,只有不到三千人,因此形不成气候。

令李云聪感到头疼的当然是这些土著人了,他们人数众多,而且很多人都是从北方流窜过来的。主要以年轻男性为主。这样的人群一旦聚集起来将会对马尼拉的稳定造成极为严重的威胁。

不过在这个时候中华军开始在马尼拉兴建一些列的工厂。以及组织土著人到城外去开垦荒地,再加上最近在吕宋发现了一处铜矿,因此也招收了不少的矿工,这些都对马尼拉的土著人的分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城中至少还有三到五万的土人依然是一个比较大的隐患。

既然如此,李云聪就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单独在这些人中间招募士兵,然后编练成一军。就叫做吕宋军,这支部队第一批招募了一万两千余人,先看看土著人的表现如何,李云聪也担心这些士兵在得到了武器之后会对中华帝国在吕宋的统制产生威胁,所以这个时候只是先对他们进行基本的训练,武器的训练也是分批进行,并且在中华军的监督之下完成的。

不过这些土著人的表现目前看来还是比较正常的,没有发生预料之外的事情,这些士兵大多都身材矮小,但是因为他们常年出没于吕宋的各处山地和丛林。因此大多体型健壮,善于奔袭。这也正是李云聪看重他们的原因。

这些士兵大多数之前都是猎人,也有一部分之前曾在西班牙人的手下当雇佣兵,因此大多都具有一定的军事条件,这个时候经过几个月的训练之后,他们已经能够顺利的完成一般军队的基本要素,只是让李云聪有点意外的是,这些士兵的火器训练十分的不顺利,很多士兵都是第一次使用火器,他们不仅不会使用而且似乎还对这种能够发出巨大响声射中很远处敌人的武器怀着一种畏惧,除了一部分之前在西班牙人手底下当过雇佣军的土著人表现的还算是中规中矩以外,其他士兵几乎全都在枪械上面表现不合格。

整整一个月过去了,士兵们的进展还是不是很大,这样李云聪有点苦恼,最后只好不强求他们训练得跟中华军的正规士兵具备一样的枪法水准,只要求他们能够会使用枪械就行了。

然后在从他们中间挑选出具备专长的士兵,组成一种特殊的军队,这些士兵会装备中华军特制的弩箭,这种弩箭是威力巨大的十字弩,通过弩身上面的绞盘搅动上弦,操作比较简便但是威力远比土著人之前使用的自制弓箭的大得多,除此之外还给他们制造了改良版的吹箭,这种小巧的武器虽然威力不大,但是却在丛林战之中能够发挥出比较大的效果。

土著人大多都会使用弓箭,因此这些弩箭经过短暂的培训之后受到了他们的追捧,许多原本打算将就着使用火枪的士兵这个时候都会开口要一张这样的弓弩,除此之外这些士兵还会装备一些比较轻便小巧的武器,用来近战,中华军的冷兵器种类比较少,无非就是刀枪断剑之类的,但是这些武器这些土著人用不惯,他们更喜欢用一种阿拉伯人使用的弯刀,其实这种弯刀就是之前从中国流传出去的,在十三十四世纪的时候被蒙古军队带到了世界各地,对于骑兵来说,在高速奔跑的战马身上做出劈砍的动作,其实是有一定的风险的,很容易在对敌人造成损伤的时候附带的对自己也造成损伤,这主要是因为马速很快,如果士兵的武器在刺中敌人的时候没能及时的拔出来,那么他们就会很容易因此受伤,因为战马是不会等着他们的。

在这种条件之下,世界各国的骑兵所采取的办法都不尽相同,汉朝的时候曾近建立了中国古代最为强大的骑兵,但是他们装备的多是长兵器,比如说长枪或者长戟,这种武器对于骑兵来说就属于重武器了,因此这样的骑兵的速度往往不会很快,但是冲击力却是最强的,因此为了增强冲击力和防护力,这样的骑兵往往人马具甲,重量会很重,在古代比较缺铁的情况下面,这种骑兵的数量不会很多,因为其建造的费用会非常昂贵。

唐朝时李世民曾经有意建立一支重骑兵,因为北方的突厥人的袭扰十分猖獗,但是这支骑兵的的数量只有五千人,主要还是受制于国力不能大批量的组建这种部队。

而在唐代以后,中原的朝廷就在于没有组建起强大的军队了,尤其是强大的骑兵,只有北方游牧民族时常一骑兵扣关,在十世纪到十二世纪的时候主要是契丹人,在这之后相继出现了女真人、党项人、蒙古人,其中以女真人和蒙古人的骑兵最具代表性。

第两百七十章打到荷兰人的家门口了

1125年女真人攻破了汴梁,将北宋的两个皇帝掳走,北宋灭亡,在这之中金兵最强大的就是他们的骑兵,宋朝的时候曾经有一句流传比较广的话: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

这句话其实并没有夸张,因为宋朝军队这个时候没有养马之地,因此军队多是步兵,至少少量的骑兵,而且战马的质量也比较差,根本不能和女真人从苦寒之地带出来的战马相提并论,寒冷能够锻炼一个人的意志,女真人都是出身于东北塞外的酷寒北境,加上他们从小就在马背上长大,因此具备十分强壮的体魄和精湛的马术,这一批女真人的数量虽然不多,确实金朝兴盛的基石,宋朝的军队在面对金人的骑兵冲击的时候根本就连阵型都稳不住,跟别提阻挡了,女真人这个时候的骑兵大多是重装骑兵,比较有名的就是金兀术的铁浮屠,因此在面对规模达到一万人以上的女真人的时候,宋朝的军队最少要五万人以上的规模,至少拥有两万张强弓硬弩才能勉强抵挡,所以才有这么一个说法。

而后来出现的蒙古骑兵则完完全全是一种轻骑兵,身着皮甲佩戴弓箭和弯刀,往往一人携带三匹战马,具有极强的机动能力,因此善于长途奔袭,迂回穿插,这个时候诞生了很多经典的战术,对于后世的影响非常大,但是,随着蒙古人征战世界的蒙古弯刀也在这个时候流传了开来。

阿拉伯人使用的就是这样的一种弯刀,并且随着其船队散布到了东南亚一带,这也是为何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穆斯林的国家了。

阿拉伯人在和东南亚的土著人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