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回明末当皇帝-第2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部队赶来支援,在这个过程之中将进犯之敌全部歼灭,以此来逐渐削弱中华军的实力。

计划是美好的,但是却跟不上变化,中华军这边早就猜到了清军的意图,因此每一次都不跟清军恋战,往往只是打一下就后撤,这样持续了多次,清军的机动部队往往都是白忙一场,等他们赶到战场的时候,中华军早就已经撤走了,战场上连个敌人的影子都看不到,部队的士兵包括将领都对这样的布置怨声载道。他们几乎隔几天就要出动一次,但是从来就没有和敌人交过手,因此有人就开始对这样的支援命令不以为然,认为敌人也只是袭扰一下而已,因此没有必要那么快就出兵赶去支援。

这样的情况中华军这边一试便知,于是中华军这边有意识的将每次上岸的战斗时间向后延长。从最初的不到一刻钟的交战时间,逐渐扩大到两刻钟、三刻钟、半个时辰,但是清军的援军却始终没有及时出现,每一次都是最后姗姗来迟,而且支援部队都拉得很长,完全是一副应付差事的感觉,李权知道他们的时机到了。

在浙江省外,有一片很大的岛群,一直从崇明岛向南迁延。横跨在整个杭州湾的外围,这便是舟山群岛,舟山群岛是中国第三大岛,当然了,这个时候舟山群岛也是被中华军占领了,而且这里是除了吕宋岛之外,中华军在外围驻军最多的地方,实际上这个时候中华军的主力部队已经全部派遣到各地去了。岛中只留下了少量的守卫部队。

舟山群岛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清军在这里也修建了几处炮台以防备中华军。实际上在鸦片战争之中,舟山群岛就曾经出名过,清军定海和镇海(今宁波)这两个相互呼应的地方曾经和英国人的舰队鏖战过,当然最后是打输了,还让英国人的战舰沿着长江抵达了南京城下,但是定海和镇海这两个地方却被很多人记住了。

这个时候定海已经背着中华军占领了。而与之相对的镇海则在清军的手中,舟山群岛和浙江沿岸的距离非常接近,最近的地方不过十里,因此这里是中华军和清军对抗最激烈的几个地方之一。

中华军目前在舟山群岛上面的常驻部队有一千余人,包括十五艘战舰。八百多名水军和五百余名陆军士兵,在这之前,中华军曾依靠水上力量的强大,多次出击,给整个江浙一带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甚至一度有逆钱塘江而上,直接威胁杭州城的举动,这让江浙巡抚朱昌柞大为惊恐他连忙让浙江提督调集大批人马进城拱卫杭州城的防卫,以免被中华军攻破了城廓。

但实际上杭州城内的清军数量达到了八千余人,而且还在持续的增加之中,这样的兵力依靠着舟山群岛上仅有的五百余名陆军士兵在加上八百余名水军,根本就没有办法进攻杭州城的,但是清军因为水军在台南一战之中的折损,这个时候根本就没有能力去侦查一下中华军在舟山群岛上面的真实兵力,再加上上一次中华军炮击杭州城的时候将所有的战舰都开了过来,甚至还将之前俘获的商船甚至是渔船都悬挂着中华军的龙旗,远远的坠在舰队的后面,以造成中华军大军压境的感觉,清军果然上当,不仅杭州城内造成了震动,整个宁波府乃至于接近的绍兴府这个时候都被波及,因为这两地距离舟山群岛的距离比起杭州来说更加接近,因此是最有可能被中华军攻击的地方,一时间附近的百姓拖家带口向内地迁徙,官员们也忙着将自己的财产亲眷向内部转移,以避免即将到来的兵祸,在他们看来,中华军既然大军压境,肯定是会拿他们开刀的。

事实也确实是如此,正因为浙江巡抚朱昌柞的一纸调兵令,不仅将湖州、严州、金华、衢州府等地的兵马调动了,甚至还将绍兴和宁波府这两地的兵马也给掏空了,因为这两地距离杭州府相对比较近,而且是几个州府之中军兵最多的州府,所以被朱昌柞惦记了,一下子就想到了它们。

正因为这样,才给了中华军一个可趁之机,而中华军的目标显然就是他们对面的镇海了。

清军在镇海修建的炮台这个时候还尚未完工,整个炮台占地规模极大,一旦建成之后,将会对中华军在镇海和杭州湾一带的活动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因为它不仅可以封堵住中华军停靠定海的这条航线,还能威胁到中华军在杭州湾的活动。

镇海炮台目前拥有三千名士兵把守,这还不算宁波府内的五千府兵,和附近的三千寻访军,可以说,清军为了保护镇海炮台的顺利施工,可谓是重兵云集,枕戈待旦以备中华军的袭击和骚扰。

越是这样,中华军越要趁早拔出这样一个大威胁!

第两百六十一章夜袭镇海(一)

这个时候因为清军的主力部队被调往了杭州城,所以镇海的守军虽然没有变化,但是宁波府的其他府兵和附近的巡防军已经不复存在,一旦战争开打,清军将面临无兵可派的境地,不过在这之前中华军从来没有袭扰过镇海以及其附近的地区,这也使得镇海炮台的清军自我感觉不错,认为中华军是畏惧自身的实力,不敢轻易进犯,所以以为依靠着自己的三千名士兵就能够高枕无忧,而中华军很快就用一场蓄谋已久的行动狠狠的打了他们一个耳光。

九月二十二号这一天,这天晚上海上起了大风,这在浙江一带也是比较常见的,往年每到这个时节也会北风替代东南风的时候,因此士兵们都习以为常,而且酷热的夏天刚刚过去,这个时候浙江已经步入了秋天,这个时候正是秋高气爽的时候,而且似乎对面的敌人这几天都没什么动静,而且今天的风势很大,也不利于对方的船只出行,所以清军的主将陈平便早早的歇息了,他这些天也在担心对方会趁着宁波的府兵被撤走,会来偷袭自己,但是今天晚上海上起了这么大的风,镇海的外海又有许多的暗礁,敌人肯定不会在这种环境下趁夜进攻的,所以就高枕无忧了。

主将都这么放松了,手底下的士兵们就更加松懈了,因此整个营地里面的防御显得十分的空虚,不仅如此,在镇海的在建的炮台上面,士兵们更加放松了警惕,不仅脱离了自己的岗位,而且还有人聚众赌博和饮酒作乐,整个清军简直烂成了一团。造成这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之前一直监视着他们的一个牛录的士兵在今天白天被调走了,据说是前往宁波府保卫首府的安全了。

这些可就好了,整个阵地上面就只剩下三千名绿营的士兵们,他们刚一松绑,自然是十分的放纵,而这正好被中华军的这一次偷袭给撞到了。也可以称之为机缘巧合吧。

中华军在晚上十点多的时候从崎头洋登陆的,登陆的部队一共有九百余人,除了舟山群岛上面的五百驻军以外,还从其他地方调派了四百名陆军士兵赶来配合这一行动,当然了要用九百人的部队去攻打一个拥有三千人的驻军的要塞,这怎么看都有点悬,但是中华军的陆军并不是孤军奋斗,他们在发动进攻的时候,将会有海上的舰队提供火力支援。而他们的目标就是将清军的镇海炮台给完全摧毁。

九百多人的部队从崎头洋的昆亭寨登陆,沿着白山方向向西北推进,这一代都是禁海令严格执行的地方,丝毫没有人烟,以往的时候还有清军的巡防军会不时的出来巡逻,但是这个时候宁波府的巡防军大部分都被调走了,因此这一代几乎就是无人区,因此中华军的士兵们一路推进的十分顺利。沿着地图向西北行动了三十余里,终于来到了镇海的外围。从这里已经可以看到镇海的清军的大营和阵地了。

清军在镇海的布置是分为营区和阵地两个方向的,所谓的营区不仅是军队的营区,也包括参与修建炮台的民夫和工匠的大营,这是一片占地很大的营区,里面密密麻麻的搭建有超过一千五百定帐篷,从帐篷的数量上面推测营区的人数应该在一万五千人以上。不过根据中华军的情报显是,清军的部队只有两千人左右,夜间负责守卫炮台的士兵只有一千名士兵,而中华军的陆军的任务就是将这一千名清军击溃,然后在清军的主力部队反应过来之前将镇海炮台全部摧毁。

清军的大营修建在管道的旁边。这主要是便于物资的转运和装卸,不然建造炮台的物资难以及时的运到工地上去,而在大营与炮台的阵地之间,清军修建了一条建议的道路,用来运送各种物资,主要是建筑材料和生活物品,也包括士兵的武器弹药。

大营和阵地之间的距离有五里远,之所以相隔这么远,是因为大营中有很多民夫和工匠,万一敌军对大营发动炮击,和容易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而镇海炮台的设计就是为了守卫这一带的水域,因此整体的炮台是十分靠近海边的,所以很容易遭到中华军来自海上的袭击,因此将大营和阵地之间的距离拉开便能够形成相互之间的支持和呼应的效果,以免在战时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

但是这样的设计却给了中华军一个很好的逐个击破的机会,中华军的这一次的作战计划就是根据清军的布置而来的。

到了凌晨一点钟左右,中华军已经全部悄悄的摸到了清军在镇海炮台五百米以外的地方了,这个时候北风呼啸,天上又是黑云密布,因此清军并没有丝毫的察觉,而中华军这边的行动陆上指挥官正是刘阳,他这一次带的是自己的海军陆战队,海军陆战队的人数已经扩招了,这也主要是为了增强海军的作战灵活度,不需要在出现有利战机的时候浪费时间去和陆军协商,完全就可以依靠自己的实力发动行动。

刘阳看了看时间,这时一个小型的摆钟,这种摆钟也是基隆的工厂才生产出来不久的产品,因为其造型优美,计时十分准确,因此受到了岛内百姓的热捧,但是真正最需要这种摆钟的地方却是军队,不仅是指挥官,包括下级军官在战斗之中都要严格的把控好时间,这样才会尽可能的减少战场上的失误。

根据军方的需求,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