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回明末当皇帝-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将军请将,何某自当竭尽所能。”

“先生所说的占领台湾岛,末将也认为可行,只是从福建到台湾中间的航线如何,水文条件如何,我军并不了解,况且我曾听过往的商人提起过,说是洋人在海峡中间修建了几座坚固的堡垒,就在航道的中心位置,若是不能摧毁这些堡垒,我们水军从航道上行驶便会有很大的风险,不知先生可有高见?”

这名将领便是郑成功麾下的五虎将之一的刘国轩,五虎将中施琅和郑成功反目成仇,甘辉、周全斌两人已经战死,只剩他和另一员大将冯信。

何斌一看是刘国轩在发问,心想若能说服刘国轩,那他的计划的阻力就会减少很多。

何斌从怀中又取出一幅图,交给刘国轩,说道:“将军请看。”

刘国轩满脸疑惑,不过还是接了过来,打开图纸发现竟然是一幅海航图,上面不仅有海峡航道的水文记载,还标注了荷兰人的防御情况,这对于水军来说可以说是一份宝贝,有了它航行便不是问题,而且事先了解了敌人的部署情况,那么这场战争也变得好打多了。

刘国轩看完之后,深吸了一口气,说道:“王爷,末将认为何先生的建议十分可行,何先生手中还有这等机要地图,我军胜算非常大,末将同意出兵!”

刘国轩一言既出,其他人又陷入了一片议论之中,郑成功跟何斌对视一眼,两人皆露出了笑容:大局已定。

冯信原本就很善于察言观色,见郑成功在何斌开始游说诸将去攻打台湾时,就显得兴致勃勃,这时更是眼中含笑,显然是早在心底里面早就有要出兵台湾的想法,这个何斌不过是给了他一个借口,更好的劝说诸将罢了。

想到这里冯信大声说道:“王爷,末将也同意何先生的建议,愿意率军攻打台湾,驱赶洋人,还我大明江山!”

冯信的话说完,其他将领纷纷表示同意何斌的建议,愿意出兵台湾,郑成功大手一挥,下面立马安静了下来。

郑成功扫视了众人一眼,大声说道:“既然诸位将领都同意出兵,那么本王宣布,从即刻起,全军开始训练海战,水军要严加操练战法,大军征台的粮草弹药也都要从即刻起就开始筹备,明年开春之后,本王将亲自率军驱赶蛮夷,收复我宝岛台湾,还岛上汉人一个正统!”

下面的将领也都纷纷高呼,项玉叹了一口气,历史这么快就改变了,收复台湾提前了两年的时间,不知道最后的结果是不是还是和原来的历史进程一样?

第二十五章炸药包实验

项玉的陷阵营在涂岭大战之后几乎要被取消,但是在他的请求之下,郑成功最后还是同意保留他这个营的编制,不过却并没有给他补充兵力,也许郑成功只是想在原来的军队派系之中再另建一个,也许是为了以后扩军留下编制好方便扩充,总之,项玉的部队被保留了下来。

这时的陷阵营只剩下四百五十人,如果加上重伤的士兵,人数较战前要减少了整整一千人,不过这也是整个泉州府战后剩下的最后一支军队了,尽管项玉的军队本来就不是泉州的。

周全斌死后军中少了一系,郑成功并没有取消泉州府的编制,而是将周全斌的军职转给了项玉,这样一来,项玉便是泉州府指挥使,下辖三个营的编制,被封为破虏将军,不过他手下的士兵离满编还差上万人,这样的军职只是徒增笑料罢了,并没有给他带来任何实际上的东西。

陷阵营驻扎在海澄的东面的白水营,由于人数比较少,所以营地并不大,营地外面是一大片空地,士兵们便在这里操练火器和阵法。

涂岭一战之中暴露出来很多问题,明军的火器给清军的压力并不强,依靠着绝对优势的地理条件,还打不过战斗力低下的绿营士兵,这说明这支明军的战斗力很成问题,眼下士兵人数不多,有没有作战任务,项玉便让张聪担负起训练士兵的任务,每天都操练士兵的射击和三段射的阵法。

项玉自己则找来几个军队中的老匠,琢磨着怎么改进火绳枪或者火炮,火绳枪这时只剩下了七百多支,火炮却一门也不剩都丢光了,明军这时候很缺乏铜和铁,因此自己也不能浇筑大炮。

项玉在涂岭一战中映像最深的一幕就是,看到明军装备火器之后,清军在冲锋的过程中,距离明军阵地越近,士气越高,反观明军,这个时候反而乱了分寸,士兵们手忙脚乱,火力甚至都下降了不少,这是什么原因呢?项玉想了半天,终于明白了过来,原来是因为清军知道火枪的射击速度比较慢,一旦自己冲进了敌方的阵型中去,那么敌人就很难再对自己开枪了,而己方因为人数优势,加上都是近战武器,因此会大占便宜,所以士气大涨。

而明军呢?自然也是知道自己的弱点,所以才内心惧怕手上的动作自然就慢了下来,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有什么办法在三四十步的这个范围内加大火力,防止和拦阻清军的靠近呢?

项玉想到了一项后世的武器——手榴弹,手榴弹体积小巧,质量小,携带、使用方便是单兵利器,加上这个时代又没有什么装甲目标可以防御手榴弹,因此对于步兵来说这类投掷武器是能够对敌方造成大量杀伤的杀器。而且清军一般都是大规模冲锋,讲究以人数优势压倒敌方,从而在肉搏战中占据优势,想想看,密集的人群是不是正是手榴弹发挥的理想环境。

项玉将自己的构想跟几位工匠讲述了之后,工匠们丝毫没有露出惊讶的表情,这反倒令项玉自己有点吃惊了。

原来早在北宋时期,宋朝军队就装备了一种投掷武器,叫做震天雷,曾近用来对付过契丹人和金军,在汴梁一战中还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这种武器声响大,威力小只能吓唬吓唬骑兵的坐骑,对身穿铠甲的士兵杀伤力并不大,因此在宋朝以后军队中就基本上很少装备了。

项玉这才明白原来古人就已经有过这样的设想了,看来宋朝的科技确实是十分发达,不仅有四大发明的中的三项,而且还发明了火炮,突火枪,震天雷这种火器。

项玉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之后,几名工匠取出了一枚明朝制作的震天雷,这东西用一层铁皮包裹着,外观上看上去像是一个酱油瓶,“瓶子”里面装着火药,通过一根引线点燃,作战时点燃引线投掷出去就可以了,因为是铁皮包裹在外面,所以它也可以用来投掷,通过投石机来发射,这样可以增加射程。

项玉拿起来试了试手感,不禁暗暗摇头,这玩意太重了,恐怕得有七八斤,实战中用起来恐怕投掷不远,那就起不到他要的效果。

“徐师傅,你看能不能把这震天雷稍微改造一下,把这个铁瓶子换小点,后面接上一个木柄,也不要太长,大概在五六寸就可以了,上面还是包上一层铁皮,里面装上火药,再放上一些铁片,等到爆炸之后就可以对一定范围的敌人造成伤害了。”项玉照着自己印象中在电视上见到的手榴弹的样子,说给了工匠们听。

这个姓徐的工匠就是之前的那个徐则清,他听完项玉的话之后,没有立即回答,在脑海中想了一会,摇了摇头。

项玉微微有点失望:“怎么了,徐师傅?有哪里有困难吗?”

徐则清拿起震天雷说道:“将军你看,这颗震天雷之所以这么大,并不是因为工艺不到位,而是为了能够多装填一些火药,以便震天雷的威力能够增大,因此才做成铁皮的,里面全部装填的都是火药,爆炸之后将铁皮击碎,破碎的铁片一样可以对敌人造成杀伤。”

项玉点了点头,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若是按照将军您的意思,虽然震天雷的体积是减小了,但是里面装填的火药恐怕就会大大减少,这样一来震天雷就没有什么威力了,也就跟一个大一点的鞭炮没什么区别了。”

项玉皱了皱眉,这才想到了这个时候的火药威力太小,要按照后世的标准来要求震天雷减少体积,变得跟手榴弹一样确实是不合适的。

他想了一想,既然不能往小的方向去想,那为何不往大的方向想呢?把震天雷做大,里面多装填一些火药,做成一个后世的炸药包的样子,去掉铁皮,用蒙布包裹,还是放根引线,再在里面加一些铁片增加杀伤力,然后通过埋填或者投掷的方式对敌人造成杀伤。

项玉的这个想法要稍微简单一些,也很容易办到,徐则清等人按照他的要求做出了几个炸药包,项玉令几名士兵拿去一面山坡上试试效果。

这里正好在士兵们训练场的周围,士兵们好奇心大起,纷纷将目光投向试验场,教官见大家都无心训练了,索性停止训练让他们去凑热闹了。

一名士兵将炸药包固定在一处峭壁下面,将引线摆好,自己退的老远,因为不知道威力如何,所以引线特意加长了,足足有三十多米长,加上燃烧的速度,应该是足够点火的士兵跑出安全的距离的,项玉为了保险起见,在离爆炸点五十多步的地方挖了一个单兵坑,点火的士兵到时候就跑到这里面蹲下就可以了。

点火的士兵小心翼翼的点了火,掉头就跑,其他人都在三百步之外,瞪大了眼睛,注视着那炸药包放置的位置。引线一点点的向前烧着,点火的士兵终于跑到了单兵坑内,捂着耳朵蹲了下来。

项玉自己也捂着耳朵,微微张着嘴,其他士兵纷纷将耳朵捂好,却还是听见一声巨响,连脚底的地面都跟着颤动了一下,爆炸点附近一片冲天尘土,被炸开的石屑到处纷飞,几名士兵甚至被石块砸中了,不过好在距离比较远,飞来的石块大多比较小,没有造成严重的损害,但是铺天盖地的灰尘却将大家都笼罩在尘土之中,过了半天视线才渐渐散开。

众人这时身上都布满了尘土,有人用力拍打,却又激起了又一阵的灰尘。项玉向那爆炸点的位置看去,只见那山坡的峭壁直接就被炸了深深的一个大坑,这威力令士兵们一阵惊呼,项玉自己也点了点头,这个威力够是够了,不过这个炸药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