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回明末当皇帝-第20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突然燃起的大火使得清军猝不及防,谁也没有料想到对方扔出来的竟然是引火的燃料,而且是一种他们没有见过的东西。

实际上中华军使用的就是石油,当然是进过稍稍的蒸馏之后得到的产物,这自然是中华军的秘密武器了。

火油在战争之中的作用相当的大,尤其是在蒸汽动力的铁甲舰还没有大规模问世之前,传统的风帆战舰大多是木质结构,不仅航速缓慢而且极易着火,因此自古以来水战之中的火攻就是一个重要的攻击手段。

这个时候实际上清军的舰队中间早就已经飘来了火油了,只是颜色比木桶底下的那些要稍浅一些,所以并没有引起他们的注意,加上他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对方的舰队和前面的木桶上面去了,并没有发现船底下的情况。

这个时候火势一蔓延开来,清军前半部分的战舰几乎都燃起了大火,火油吸附在船体两侧,这个时候被海上传来的大火给一并引燃了,于是火势便自下往上烧了起来,清军的士兵不断的从舰内取出水来灭火,只是他们绝望的发现,这种火焰似乎是被人下了魔咒一样,越是用水浇,它燃烧的越是厉害,根本就扑灭不了。

施琅这个时候本来就在舰队的前面,所以他的座船也是在第一时间就被大火给包围了,船上的士兵们大呼小叫。乱作一团,有人端来水想要灭火,有的撤下身上的衣物扑打已经烧上船舷的火焰,还有些人则瘫坐在地嚎啕大哭,加上熊熊的火焰的炙烤,舰船上面浓烟滚滚。好似阿鼻地狱一般的场景。

清军突然遭到火攻,后面的战舰这个时候赶紧拉开距离,前面的战舰则也在拼命的向后调头,前面是一大片火海,只有先后退才有活路,但是这个是海面上是刮得北风,而清军这个时候处于逆风的位置,所以前面战舰上面燃起的大火很快就传到了后面的舰队身上,加上海面上还在不断向前前进的大火。施琅的整个中军舰队很快就几乎全都被大火给吞噬了。

这个时候刚刚掉过头来的吴英和汪明两人,一回头就看见了主力舰队几乎全部葬生火海,也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难道是对方使用了火攻吗?但是怎么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里面就将自己这边几乎所有的战舰都给点燃了,而且主将所在的旗舰这个时候也没有幸免遇难,一时之间清军军心开始完全动乱了起来。

海上的熊熊大火将中华军和剩下的清军阻隔开来,中华军已经开始向台南一带靠拢,避开着火的地带。以逼近清军剩余的舰队。

项玉站在船头皱着眉头盯着眼前的这一片火海,战争是残酷的。丝毫不讲究怜悯之心,战场上只有你死我活,弱肉强食,弱者被淘汰,胜者被留下来。这一条火攻的计策尽管造成了清军的巨大伤亡,但是却是最有利于中华军的一种手段。能够使得中华军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战果,更重要的是清军的主将施琅也在这一战之中阵亡了,这样一来就算是清军再想重新组建水军,他们也很难再找到比施琅更合适的人选了。

吴英和汪明两人原本就不合,这个时候遇到了巨大的危机。双方自然都想脱身,眼下的局势已经很明了了,占据了人数和舰船优势的清军的主力舰队惨遭覆灭,剩下的舰船的数量虽然还是多于中华军,但是其中主站舰艇的数量是大大不及的,再加上这两个主将根本就是互相提防彼此猜忌,也不可能会相信对方然后一起对抗中华军,所以他们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一种方式脱身,那就是逃跑!

两人这个时候都做出了一样的决定,那就是下令舰队掉头向西,沿着海岸线一带没有着火的海域向北边的海湾出口驶去,这样做能够避开中华军在东边的舰队,避免遭遇一场他们谁都不想打的硬仗,但是不利的地方在于这样一来他们将会完全暴露在台湾城的岸基炮台下面,舰队中间势必会有大批的战船葬身海底,也会有更多的舰船会被发现他们逃跑之后前来追击的铁甲舰击沉,但是两人心中十分清楚,他们这个时候依然还有两百余艘的规模,中华军的岸基炮台造成的伤害有限,只要逃过那一段射程范围也就没事了,但是对方的六艘铁甲舰才是他们一路之上最致命的威胁。

清军两百多艘战舰这个时候全都一窝蜂的向北开始涌去,中华军在台湾城里面的士兵自然是不会对他们客气什么的,一时间炮弹纷纷激射过来,海面上水柱冲天,战船互相争抢拥挤,左右两军的战舰为了争抢有利的位置甚至会互相之间出现争斗,不过这个时候不管是吴英还是汪明,都没有心思去制止手底下的这些人的行为了,在他们的心里面还巴不得这样的人再多一些才好,那样的话中华军的追击舰队就会先被这群人阻挡一阵子,自己就能够向前多跑一段距离,也就更加安全了。

清军的逃脱显然在中华军的预料之中,六艘铁甲舰没有选择尾随着清军的后面进行追击,而是沿着台湾的海岸线一路北上,他们的速度显然是比清军的帆船要快得多了,因此势必会在大多数清军战舰感到北部的出口的时候截住他们,这个时候多消灭一艘清军的舰船,日后中华军面临海上的威胁就会减轻一分,所以所有的中华军的士兵们都被教育不要对眼前的敌人心慈手软,即使这些人大多数都是汉人,不是满人,但是他们依然是中华军的敌人,是敌人只要他们不投降,还有战斗力,那就应该被消灭掉。

第两百四十六章战后的巨大影响

当吴英和汪明两人率领着剩余的战船感到大海湾北部的出海口的时候,他们发现中华军的六艘铁甲舰已经严阵以待,二人这个时候难得的默契了一会,几乎都是想也没想就主动发起了进攻,两人心里都知道,要是不击溃这六艘敌舰,他们就要全部交代在这里了。

清军这个时候毫无阵型可言,整个舰队被拖成了长长的一个条索状,而且不同于之前中华军的那种单船纵队的编队,清军战舰彼此间距离有近有远,士兵们也都惶惶之如丧家之犬,这个时候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要逃出去。

中华军的其他舰队这个时候已经追上了清军落在后面的舰船了,这些舰船大多是被岸基炮台击伤了,因此行动受损,他们的数量不是很多,因此在中华军整支舰队的围剿之下很快就被击沉或者投降了。

北部出海口这里的战斗则比较激烈,清军舰船源源不断的从海湾内赶来,所以六艘铁甲舰身上的压力比较大,但是清军并不是想要和他们硬拼,他们只是想要杀出一条生路,中华军的这六艘军舰在抵挡一阵子之后,主动的让出了一条道路,让给清军逃跑,这样做的目的吴英和汪明两人都是十分的清楚,对方不愿意跟自己这边硬拼,于是就像是攻打城池一样,三围缺一,放城中的守军出逃,然后在派出去骑兵在后面追赶,如果守军不出逃的话城池兴许还能够守得住,但是一带守军弃城逃跑,那么不仅是城池将会拱手送人,而且守军自己多半也是伤亡惨重,甚至是全军覆灭。

这个时候清军面临的就是这样的一个局面,对方摆明了就是让清军先撤。然后自己在后面追赶,清军的船队数量虽然多,但是在这个时候大家都军无斗志,军心涣散,谁也不想抵抗,只想着逃跑。所以就会落入一个不断被蚕食的局面。

可是两人虽然知道这样的结果,但是这个时候眼前已经有了一条生路了,虽然不知道能不能够逃脱,但是士兵们像刚才那样决一死战的心气已经没有了,人心思动,这个时候大家都不想打下去了,于是两人只好各自叹了一口气,一马当先的率先突围出去了。

有了主将的带头,后面的舰船完全没有那个思想负担。这个时候鱼跃而出,士兵们放下手中的武器,丢掉舰船上面的火炮,然后跑到船舱底部去操起船桨就开始划起来,希望能够加快舰船的速度助他们早日返回他们的大本营。

六艘铁甲舰等到了后面的大军追上来之后才开始截断了出路,然后其中两艘留守堵住出口,另外的四艘军舰开始追击清军,算算时间。前面的清军大约已经跑出了三四海里了,其实也不算是很长的距离。依靠着铁甲舰的速度很容易就追上去。

只不过清军一带出了大海湾,势必就会将队形尽量散开,分散着逃跑,毕竟他们的数量更多,而中华军的舰船数量有限,只有六艘铁甲舰又有航速上面的优势。所以清军势必会有漏网之鱼。

最终的结果也确实如此,从大海湾突围的清军一共有一百零三艘军舰,而中华军的六艘铁甲舰在追击的过程中只是击沉和俘获了七十余艘军舰,不过双方的交战一直从台南打到了金门岛,甚至还追击进去厦门湾。清军沿海一带几乎是毫无海防的状态,岸基炮台都是老式火炮,射程太近,根本就够不着中华军的军舰,所以最后幸免于难的几十艘军舰都是深入到了马港以内,这才得以保全,马港外围有施琅之前修建的炮台,加上中华军毕竟孤军深入,加上这时候已经将对方的主力舰队消灭的干干净净,所以也就没有冒险强行硬攻。

发生在康熙元年的这一次海战,交战双方一共出动了五万多名士兵,以及多达七百余艘战舰,最终中华军凭借着秘密武器火油,加上一些列的布置最终大获全胜,成功的歼灭了清军的舰队,毙伤清军四万五千余人,俘虏了包括三十余艘战船在内的三千清军士兵,最终只有不到五百人逃脱。

清军主将施琅、副将陈莽阵亡,另外两人吴英和汪明则最终得以逃脱,成为为数不多的幸存者。

中华军这边在最终的交战之中只损失了两艘战舰,其中一艘还是触礁沉没的,另外一艘是被清军击沉的,此外受伤的军舰一共有三十六艘,舰员阵亡一百九十六人,受伤三百八十八人。如果算上整个战役的前后所有的损失,那么中华军的损失一共是十三艘军舰,一千零八十四人阵亡,其中台中一役伤亡最为惨重,而清军前后加起来的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