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害。
论威胁,正因为刘备籍籍无名,势力不显,如果刘备成功赶走了黄巾军,孔融也不用担心这位能够鸠占鹊巢。可要是将求援对象换成袁谭或者田楷,孔融可不敢保证,其后的北海军中,还有没有自己说话的份。
至于刘备会不会来北海这个问题?
孔融很是自信。刘备若是以后还想向上升一升,就需要积累在士人之间的声望。以孔融在当今士人中的声望和地位,只要一句话,就可以让刘备为士人所瞩目。有着这种可以出名的诱惑,孔融并不担心刘备会不来。
那么,刘备到底会不会去救援孔融呢?
答案是肯定的。
平原国地处青州、冀州、兖州三州交界处,这些年里被黄巾军反复经过,还有公孙瓒与袁绍的拉锯战斗,已经残破不堪。
刘备虽然顶着一个平原相的帽子,可是实际上能够控制住的地方,也就是平原东北部的西平昌城周围,约占全国三分之一的地盘。其余三分之二,都落在了袁谭的控制之下。
这么一小块地方,人烟稀少,钱粮紧张,就连养活刘备手下的两千部曲也是颇为勉强。而且,袁谭的存在,给了刘备很大的压力。
别看袁谭现在不得不在张狂的压力下回援冀州,可等到冀州的局势一旦稳定下来,回过头来,袁谭就能够发动大军,轻松将刘备给赶走。
而刘备由于自己的靠山公孙瓒,如今正被顶头上司幽州牧刘虞打压,可谓是自顾不暇,根本没有得到外来支援的可能。
所以,当孔融派出的求援使者到达西平昌城的时候,刘备早就在考虑是不是干脆撤离平原这块死地,去投奔哪一个目前需要用人的诸侯呢。一听到孔融向自己求援的消息,刘备大喜过望,居然说了一句:
“孔北海知世间有刘备耶?”
从这句无心之语中,就可以看出刘备当时的心态如何。接下来,刘备很爽快的放弃了平原国的这块小地盘,全军倾巢出动,出发前往救援孔融。
孔融手中不缺兵,不缺粮,只缺有能力的大将。刘备一到,便将北海的郡兵士气鼓舞起来。接下来,北海郡兵在刘备的指挥和带领下,与管亥大军大战数场。
有张飞这个“万人敌”在,管亥当然不是对手。将领不如人,兵员也不如人,补给更是不如人,经过一个月的苦战,管亥部由于伤亡惨重,外加军粮耗尽,数万人在某一夜间突然一哄而散,就此解去了北海之危。
ps:
ps:1一门争义,指党锢时,张俭投奔孔融的兄长孔褒,结果孔褒不在家,但孔融却主动的帮助张俭逃脱。后来这件事情被告发,两兄弟被抓到牢中拷问。孔融说:“收容匿藏张俭的是我,有罪归我。”孔褒说:“张俭来找我,不是弟弟的罪过,罪在我,我心甘情愿。”官吏问他们的母亲,母亲说:“年长的人承担家事,罪责在我。”一门都争着赴死,郡县迟疑不能决断,于是向朝廷请示。诏书最后定了孔褒的罪,孔融因而闻名。
第31节 科举立新制【上】
青州战场的沉寂,让从安定元年二月开始,发生在大汉土地上的连场大战,总算是告一段落。整个九月到十月之间,大汉暂时的平静下来,度过了一段难得的和平时节。而各大势力则纷纷乘着这个机会,抓紧时间扩军备战,同时酝酿着下一场大战的爆发。
在青州与汉军屡战不利的管亥,迫于当前所受到的军事压力,意识到自己无法成事,终于派出使者去找冀州的张狂,承认张狂为“大贤良师”张角的嫡系继承人。当然,作为回报,管亥希望张狂能够为青州的黄巾军残部,提供一定的补给和军械。
张狂收到管亥表示拥护的文书时,身体已经彻底从施法的反噬中恢复过来。至于大将典韦,经过几个月的精心调养,身体好了不少。他虽然还不能像原来那样上阵杀敌,也已经算是行动自如。就连当时在激战中被文丑打得生死不知的殷罡,也得以幸运的从阎王那里逃得一条小命。
如今的张狂势力,占据了并州的全部,司隶的河东与河内,还有冀州的常山、巨鹿大部和魏郡的一半,单以治下的人口和军力来论,堪称天下排在前三位的大诸侯之列。拥有这等顶尖势力,区区管亥手中的那些黄巾军残部,已经不算什么重要的实力补充了。
但鉴于管亥身为张角座下八大弟子的身份,张狂也不好不管。既然管亥愿意向自己低头,张狂也只好从紧张的财政中抽调一部分物资钱粮,悄悄的输送到青州地界。反正张狂以后肯定是要进攻青州的。他就当是为将来的青州攻略埋下一个伏子。
不过,张狂目前虽然在军事上形势不错,却面临着一个极为头痛的问题,那就是治理郡县地方的人才大大不足。
张狂这数年以来。在军中一直坚持开展文化教育活动,并凭借大量生产的造纸术和印刷术大幅度降低了教育的成本,争取让士卒们尽可能的多认识些字,多读些书。这种手段,可以让张狂在必要的时候,能够将士卒们直接退伍。安置在吏员的位置上,以强化己方对地方的统治。
只是,这种短时间的基础教育手段,只能够为张狂提供一批素质不高的基层吏员,却很难得到胜任州郡长吏的高级人才。这让张狂对地方的控制力,大大的打了一个折扣。
如此一来,张狂不得不大量启用那些,在已经征服的地盘上残留下来的名门大族士人。对这些士人,张狂心中是抱有相当警惕的,只敢将他们放在并非要害的民事官的位置上。一些关键的位置。还是必须使用在张狂心中靠得住的人才。
既然自行培养的人才目前还不上档次,张狂当然会尝试引进外地人才。以天下之大,人才之多,张狂并不相信自己会找不到适合的人才来用。
但是,鉴于张狂的身份,那些天下知名之士。是肯定不会来投奔的。所以,张狂的目标也不太高,就是想要在广大的寒门士子当中,挑选出一些可供造就的人才来。
因此,在占据了相对富庶而且文教发达的常山、魏郡、巨鹿等地之后,张狂一边在军营中养伤,顺便与袁绍大军对峙,一边就在策划组织进行本方势力第一次的“科举”。
所谓科举,全称为“分科举士”。虽然张狂第一次开始的科举,仅仅只有一个录取名目。不过张狂叫科举叫得习惯了,自然就懒得改了。
张狂精心制定下的科举,吸收了汉末官吏考试的一些内容。但其主要的用途,还是为了打破大汉多年以来官吏的选拔,几乎被高门大族垄断的局面。
反正张狂的身份摆在那里。天生就与高门大族们格格不入,很难指望高门大族们会乐意支持自己。这样他倒不如公开撕破脸来,取消高门大族的入仕特权,以期待一些有眼光,有胆识的寒门士人前来投奔。
在张狂积极的筹备第一次科举的同时,被两路并州大军包围夹击的赵国袁绍残部,从二月坚持到七月,终于坚持不下去了。为数约千人的袁军,通过小路撤出赵国最后一座孤城——中丘,在主将审配的带领下,逃回袁绍在斥丘设立的大营。
如此一来,整个赵国也成功的落入张狂的手中,算是拔出了一颗讨厌的钉子。对此,除了略微遗憾审配居然逃脱,张狂总体上还是感到满意的。
没有审配安在背后的那颗钉子,张狂的主力没有了后顾之忧,粮道也保持安全,已经具备了南下与袁绍决战的充分条件。而袁绍通过这些日子里的努力,也从长子袁谭和小弟曹操那里,收刮到不少粮草,足以支持他对张狂发动一场为时两个月的大战。
不过,也正因为双方此刻都做好了大战的准备,却都感到敌人与自己势均力敌,反而都没有轻易的发动战事。作为实力相当的两方大势力,当然是守御的一方能够在战斗中占据相应的优势。既然主动进攻的胜算并不大,双方当然都不敢轻动了。
张狂以冀州刺史的名号,在巨鹿城里尝试性举办的第一次“科举”取士,就是在这种紧张的两军对峙状态下进行的。
反正前线有于禁、关羽等人盯着,张狂作为一方霸主,并无必要天天守候在第一线。而选拔合格人才,也是每个势力最重要的事务之一。科举是张狂一手提出的,到底如何进行,当然要张狂在一边盯着,以免弄得不合他的心意。
由于天下的战乱,由于张狂在士人当中声望不高,也由于时间上的仓促,此次科举的参加人员极少。从五月公布科举开始,到了开考之前,总共也不过一百多人报名。
但是,在看到这份参加人员名单的时候,光是其中的一个姓名,就让张狂感到这次“科举”取士没有白开。
那个姓名,叫做郭嘉。后面附上的字,就是奉孝二字。
郭嘉是谁,别人也许不知道,张狂当然不可能不知道。犹记得当年年少,张狂玩《三国志7》的时候,对郭嘉的兴趣比对诸葛亮的兴趣还高。
在暗荣开发的《三国志7》里,郭嘉智力98,诸葛亮智力100。可是郭嘉的智力是实打实的,诸葛亮的智力却是要算上一本智力加8的《兵书二十四篇》。所以,去除外部加成,诸葛亮的智力只有92点,比郭嘉可是差远了。
当然,以上是张狂对游戏的回忆。在当前的汉末乱世里,郭嘉可没有多少名气。
不过,张狂特地找董昭打听过袁绍麾下,一些在他印象中还记得的牛人。据董昭说,这个郭嘉是郭图的远房族人,曾经在袁绍手下当过小吏。但是因为郭嘉好色贪杯,品行不佳,还曾经私下里贪墨公帑,在年前,此人已被袁绍辞退。若非袁绍看在心腹谋士郭图的面子上,这个郭嘉说不得难免牢狱之灾。
根据这些从董昭口中打听到的消息,都让张狂怀疑起此“郭嘉”非彼“郭嘉”了。不过,当张狂从韦笑所获得的情报中,得知那个“郭嘉”的确是字“奉孝”之后,他总算是确定了这个叫“郭嘉”的家伙,的的确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