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天晚上,在朱丽亚的敞篷车里确实有一个集群。它是她从沙漠中带回来的。我不知道她是否是有意那样做的。那个集群能够隐身,所以埃里克出去到汽车旁边观察时,什么东西也没有看见。她开车离家时,我也无法确定自己看见了什么东西。那个集群还可能以奇妙的方式捕捉到了灯光。在我的记忆中,它有点像里基,但是时间很可能太短,集群还不能模仿人的外貌。那时,集群还没有进化到那么高级的阶段。要么,我可能只是看见了一个模糊不清的形状,我在嫉妒的心态下把它想像成了一个人。我觉得我没有瞎编,但是可能我那样做了。埃伦认为有那种可能性。
出了车祸以后,朱丽亚叫来了清洁人员。那就是那天深夜他们在路上的原因。他们正等着到山坡下面去清理现场。我不知道引起车祸的原因,不知道它是与那集群有关,还是单纯的交通事故。现在没有人可以解答这个谜了。
沙漠中的那座设施被完全摧毁了。主实验室里有足够的甲烷气来形成一个温度超过1,000摄氏度的大火球。任何生物材料都应该被彻底焚毁了。但是,我仍然担心。他们在废墟中没有发现任何尸体,甚至连尸骨也没有发现。
梅把那种噬菌体带回了她原来工作的位于帕洛阿托的实验室。我希望她让他们认识到局势的紧迫性。她对他们的反应守口如瓶。我觉得他们应该把那种噬菌体放到供水系统中,但是梅说,氯会把它杀灭。或许,应该搞一个疫苗计划。就我所知,那种噬菌体可以起到杀灭集群的作用。
我有时候会出现耳呜,这是一种令人担心的兆头。而且,我觉得自己的胸部和腹部有种颤动感。我无法说明这只是我的偏执想法呢,还是我的体内真的发生了什么变化。我努力在孩子面前做出一副勇敢的样子,但是其实是无法欺骗孩子的,他们知道我心里害怕。
最后一个需要揭开的谜底是那些集群总是要返回实验室的原因。我当时根本不明白其中的奥秘。我心里一直想着它,因为它是一种无法理喻的目标。它不符合掠食者与猎物之间关系的公式。掠食者为什么总是返回一个特定的场所呢?
当然,现在回头去看,只有一个答案是可能的:有人故意编制了让那些集群返回的程序。那个目标显然是由程序编制员自己规定的。
但是,为什么有人会在程序中编入那样一种目标呢?
我在几个小时之前才知道了答案。
里基向我展示的那一组编码并不是他们实际用于控制纳米微粒的编码。他不可能让我看到真正的编码,因为那样我立刻就会知道他们做了什么手脚。里基根本没有告诉我实情。一直没有任何人告诉我。
最使我感到恐慌的是我今天早些时候在朱丽亚的硬盘上发现的一封电子邮件。那是她发给里基·莫斯的,并且抄送给艾克西莫斯技术公司的老板拉里·亨德勒,邮件概述了使摄像头微粒集群在大风中工作的具体方法。那个计划蓄谋将个集群释放到环境中去。
那正是他们后来干的事情。
他们佯装它是一次事故性排放,事故的原因是忘记了安装空气过滤器。正是因为如此,里基才领着我逛了一大圈,给我解释关于建筑承包商和通风系统的问题。但是,他的话没有一句是真的。那次排放是精心策划的。
它从一开始便是蓄谋已久的行为。
他们发现摄像头微粒集群在强风中不能工作,于是便努力找出解决办法。他们没有成功。那些微粒体积太小,重量太轻——也可以说太愚蠢了。他们从一开始便遇到了设计缺陷,到那时仍无法克服它们。他们得到的数百万美元的国防项目化为乌有,他们无法摆脱困境。
于是,他们决定让集群自己为他们解决问题。
他们重构了纳米微粒,以便增强太阳能和记忆力。他们重新编写了控制微粒的程序,以便包括一种遗传演算法。而且,他们释放出纳米微粒,让它们繁殖和进化,以便观察集群是否能够学会自已存活。
他们取得了成功。
那样做太愚蠢,太冒险了。我不理解他们怎么会实施那项计划,完全没有认识到其后果的。与我在艾克西莫斯技术公司见到其他东西类似,那项计划漏洞百出,技术不成熟,匆忙凑合而成,只是为了解决眼前问题,根本没有考虑到将来情况。那可能是处于巨大压力之下的典型的企业思维,但是在使用这类技术的情况下,它的危险性异常巨大。
但是,事情的真相当然更为复杂。那项技术本身引起了那种行为,分布式智能体系统是自行控制的。那是它们的工作方式。那就是全部问题所在:你把它们建立起来,然后让它们自由行动。你养成了那样做的习惯。你养成了以那种方式对待智能体网络的习惯。自主性是问题的关键。
但是将一个虚拟智能体种群放入计算机记忆中去解决问题是一回事,将真正的智能体释放到现实世界中去却是另一回事。
他们没有看到两者之间的差别。或者,他们没有用心去考虑两者之间的差别。
于是,他们释放了集群。
这一点的技术术语是“自行忧化”。集群自己进化,运行不太成功的智能体死亡,运行更成功的智能体繁殖出后代。在10代或者100代之后,集群进化出一种最佳解决办法。一种最优解决方案。
在计算机内部,这样的事情一直都在进行。它甚至被用来生成新的计算机演算法。丹尼·希利斯在多年以前进行了最初的尝试之一,其目的是为了优化一种排序演算法。希利斯希望了解计算机是否能够找到提高自身的方式。那一程序发现,一种新方法。其他人很快追随他的研究。
但是,它尚未被用于真实世界中的自动机器人。据我所知,这是首次。可能它已经问世了,只是我们尚未听说而已。不管怎样说,我确信它将会再次出现。
很可能为期不远了。
凌晨2点。孩子们终于停止呕吐。他们已经入睡了。他们看上去很平静。小女儿也睡着了。埃伦的感觉仍然很糟,我刚才肯定打了瞌睡。我不知道是什么东西把我惊醒了。
我看见梅沿着我家房后的斜坡上来了。她和身穿银色服装的人在一起,还有SSVT团队的其他人。她正朝我走来。我可以看到她的笑脸。我希望她带来了好消息。
我现在就可以使用某种好消息。
朱丽亚的电子邮件原文说:“我们什么也不会失去。”
但是,他们最终失去了一切——他们的公司、生命,还有其余的一切。具有讽刺意味的事情是,那个方法获得了成功。集群实际上解决他们当初要它解决的问题。
但是,它后来却一直进化,不停地进化。
而他们放手不管。
他们不理解自己的行为。
我担心,这一行文字将会出现在人类的墓碑上。
我希望它不会。
我们有可能幸免于此。
【全书完】
作者简介
迈克尔·克莱顿1942年出生于芝加哥。1964年他进入哈佛大学学习,次年远赴剑桥大学进行人类学访学。1969年他又进入哈佛医学院,获得硕士学位。从哈佛医学院毕业后,克莱顿便开始了小说创作的生涯。《侏罗纪公园》和《重返中世纪》等众多轰动一时的作品使他享有了“高科技惊险小说之父”的美誉。
克莱顿的书已经销售了一亿册,他的作品被翻译成30种文字,有12部作品被拍成电影。他同时在美国作家协会、美国导演协会、电影艺术和科学学会等多家行业协会任职,是美国惟一一位同时在畅销书、电影和电视剧三个领域获得非凡成就的人。
1992年,克莱顿被《人物》杂志评选为“最其魅力的50人”之一。
书评
克莱顿在《猎物》中涉及了诸多严肃主题,像技术失控、金钱对科学的荼毒等,这是他自《侏罗纪公园》后最令人瞩目的一部小说。《猎物》的电影版权已经被20世纪福克斯公司购得。就像恐龙一样,纳米微粒虽然不是流行文化的因素,但通过克莱顿的小说,它很快就会进入人们的视野。
——《出版商周刊》
错综复杂的密谋娓娓道来……你将爱不释卷。
——《时代》
独具匠心的构思发人深省的警示
——评迈克尔克莱顿的《猎物》
严忠志
对许多中国读者而言,迈克尔·克莱顿这个名字是随着当年上映的科幻大片《侏罗纪公园》进入他们的视野的。跌宕起伏的紧张情节、险象环生的生动画面、叹为观止的幻想色彩和丰富渊博的科学背景是克莱顿作品的标志性特征。克莱顿的新作《猎物》出现了明显变化——在时间和空间上从远到近,关注的目光投向了被称为21世纪三大热门领域的纳米技术、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当代人的日常生活进入了他的创作视野。作家借助这一具有轰动效应的题材,演绎出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在美国内华达州的沙漠里,微生物纳米集群被人放出实验室,进入荒野之中。它们实际上是纳米机器人掠食者,具有自体繁殖、自我进化和自动适应环境的能力。它们在自然界中飞速进化,很快变成极度危险的杀手,消灭它们的努力均以失败告终,人类成了它们的猎物……这部小说在美国推出两周后便登上《纽约时报》的畅销书榜首。2002年11月24日的《纽约时报书评》称,“从纯技术的角度看,《猎物》也许是克莱顿创作的最有追求的科技惊险小说。”
《猎物》中采用了好莱坞灾难片的模式,主要场景选在一个远离人群、几乎处于封闭状态的沙漠工厂中,包含了克莱顿科幻小说的主要特征。不同之处在于,这次失控的是不为肉眼所见的微生物纳米微粒,这次的男女主角杰克和朱丽亚都是当今令人羡慕的美国硅谷的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