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十二骷髅-第3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符箓从画制的技术角度来讲,分为曲线符和直线符,曲线符多是表现柔缓的气,如镇宅符、平安符什么的。而直线符则多是表现刚烈的气,以降妖除魔的符箓居多。我要画的就是曲线符。
    当然,不管什么符都要有咒语,不然就是废符一张,没有任何用处。至于符箓的效果,就要看符箓当中含有多少道力和意念,一个人自身道力不见得就能画出好符,因为他没有办法能把自己的道力附加到符上。这就像充电电池要有充电器才行,不然就算是供电充足又有什么用?
    不过,画符实在太复杂了点,符是由由圆圈、螺旋线、卧8、横竖、斜线及方据以及寓意深刻汉字语句所组合。至于上清北极天心正法的秘诀则是上三十六天罡、下七十二地煞、留人门、绝鬼路。
    这秘诀前面的话我能看懂,咱还不至于连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都不知道。但后面的留人门、绝鬼路,我研究了半天也只是一知半解,看不明白。本来我是打算出去后找个师傅,一起参悟一下,但现在只能死马当活马医,权当做试验了。
    任何符的组成结构,都是由符头、符神、符腹内、符胆、叉符脚,这五个部分组成。其中符头最为重要,因为它是画符的开笔,而且代表着符的眼睛,这里要是画差了,符就彻底废了。
    符神的意思倒简单,无非是画什么符就请什么神,比方说我要画聚财符,那符神就是财神。我要画降妖符,那符神就有很多的选择,选钟馗啊、老君啊等等等等,都可以。
    符腹内的作用,无非是表明这道符的类别,比如要看这道符是斩妖除魔还是镇宅、佩戴,就要看这里。
    符胆则是一道符的jīng华所至、灵魂所在,符能不能灵验全在此诀。普通人之所以画符没用,就是符胆不起作用。符胆一般是请祖师爷来符上镇守显灵,因为没有祖师爷前来镇守,哪个神仙认识你啊?凭什么让你的符显灵。若任人都照着画就显灵,神仙要忙到上洗手间都没空了。
    不过,像我这样没拜祖师爷的人只能画后天符。后天符的符胆就麻烦多了,很复杂,亦很不好请,即使画成了威力也有限。
    至于叉符脚,其实就是请兵将镇守之意,符脚变化很多,全看此道符本身用途而定,而且叉符脚也有口诀。
    我忙活了半天,总算在三叉戟上画出了一道尚算满意的变形符,于是右手呈剑指,表情严肃,口中念道:“三天之令,化物之形。青龙白虎,悉听调遣。四圣真君,借吾神力。给我变变变急急如太上律令。”
    我念完咒语,眼睛一眨不眨的盯着三叉戟,奈何它没有一丝变化。我顿时有些气馁,但又有点不甘心,于是把咒语又念了一遍,可三叉戟还是没有任何反应,我顿时像泄了气的皮球似得,耷拉着脑袋,只能暂时打消了把这把三叉戟据为己有的念头。(未完待续……)
    jīng彩推荐:

第七十七章 第六部完结篇(14)
        PS:每天仍会更新,可由于本书已近完本,快到结局,而结局还没彻底想好,所以量会减少。不过大家放心,尽量会给满意结局,我也讨厌开放式结局,看着闹心。
    我点了根烟,自嘲的想:“路见至宝却不顺手牵羊,我这也算雷锋jīngshén了吧。”
    当然,这主要是因为无法拿走,不然。
    我抽了一根烟,在上古战神的腹腔内略作停留,把这里仔细检查了一番,没有发现我感兴趣的东西,随即拿上行李准备马上离开  。
    这里实在太冷了,冻得我呼吸都困难,可继续往下走会到哪,还真有些不好说。按理说人的下半身是双腿,神灵应该也是才对。可上半身是人,下半身却是动物的神灵在印度太多,我也不敢保这位就一定和人类的构造一样。但不管怎么说,路就在脚下,只要继续向前走,自然会有结果。
    我盯着这把三叉戟上方,尝试如何能攀爬上去。既然这把三叉戟是从外面插入到上古巨神的腹中,那也就是说理论上我顺着它往上爬,就可以爬出去。但理论和实际完全是两回事,这三叉戟表面冰冷光滑,覆着一层薄冰,而且伤口处已经自动粘合,和三叉戟融为yītǐ,我就算有办法爬上去,也没法破开伤口出去。况且我也不甘心出去,我还没有找到最后一具骷髅,怎么能离开呢?
    我用火焰划开冰封的石门,一头钻了进去,大概走了不到一百米。前方突然出现了三叉路口。这让我十分诧异。想不明白为什么会出现三条道路。
    通常。地底世界的三叉路口最难选择,一旦选错就会落入到万劫不复的境地。我走上前观察了一番,发现zuoyou两条路有些狭小,呈筒子状,像是国外的下水道,我猜想这可能是上古战神的骨头。这也就是说,有人不知用什么方法,硬生生的把骨头两端磨碎。取出骨髓,利用上古战神的腿骨建造了两条通道。
    至于中间这条路则有些宽敞,不过当中隐隐散发着一种yīn寒,并有一股淡淡的sāo味。我下意识的皱了皱眉头,怀疑这上古战神没准是女xìng。
    上古时期,人类处于母系社会,那时女尊男卑,女人地位远高于男xìng。直至生zhi崇拜时期,男人才彻底成为这个地球的主导。这位上古战神若是女xìng,我丝毫不会觉得奇怪。只是如果说zuoyou两边的道路是通往上古战神的脚掌。那中间这条道路!
    我一阵恶寒,这实在是太恐怖了。我都chéng rén了,难不成还要回炉重造,再出生一次啊。
    我干呕了两下,毫不犹豫的走进了左边的道路。我顺着路一直往前走,越走路越窄,大约走了五六百米,总算来到了一扇石门前。
    这扇石门后面是一间密室,密室的面积不大,分为两层。第一层空空荡荡,除了墙壁上绘满了壁画外,没有任何物品。我顺着一条极其狭窄有些陡的石梯,缓缓走上了第二层。
    密室第二层一片nǎi白,无论墙壁还是我脚下,都用nǎisè的长方形石头堆彻。在这间密室的zhōng yāng,摆放了一口巨大的黑sè棺材,几乎占掉了整间密室三分之一的面积。我好奇的走上前打量了一番棺材,没有发现特别之处,于是伸出手在棺材上摸了摸,入手处一片yīn寒。
    我皱了皱眉头,不明白这棺材怎么会这么凉。按理说上古时期属于石器时代,即使婆罗门教早期,顶多也就是青铜时代,但这不代表就没有铁器出现。
    青铜时代指的是人类尚未开发出铁这种矿物质,并不是当时没人发现铁的存在。只是当时的人类并不知道这是什么物质,亦无法大量发现这种物质。事实上,我完全有理由相信,历史上诸多的传世名剑,均是特殊材料打造。
    我是一个非常务实的人,不会去相信什么天有异象,名剑出世这种扯蛋虚无缥缈的话。我怀疑名剑采用的材质明显优于当时的青铜,试想青铜时代,你拿着一把做工jīng良的铁剑,那当然吹毛断刃,一剑就可以砍断别人的青铜剑。
    我研究了半天,感觉这口棺材极有可能是采用海底自然形成的千年寒铁,或天外陨铁炼制。当时的天灾**远高于现在,出现异宝的可能xìng自然极高,乱世必出妖孽吗。
    我尝试想要把这口棺材打开,却惊奇的发现,这口棺材是全封闭的。这也就是说棺材盖子和棺材本身彻底相连融合,而非简单地用钉子钉死。这让我非常震惊,盗了这么多年墓,没见过这么古怪的棺材。这已经不能算是棺材了,简直就是个大铁块吗。这玩意怎么把人放进去,难不成是先把人放里面,然后把棺材盖子接口处烧融连接在一起?
    我皱了皱眉头,忙凑上前在棺材盖子合口处仔细观察了一番,果然发现了烧融融合的痕迹。只是棺材融为yītǐ后,明显经过了打磨,所以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
    不过,这么大一口棺材,以当时的冶炼技术和环境,这简直是逆天的工程啊。我实在难以想象,印度古人是怎么只靠两只手完成这不可能的工程。
    或许,古人真的比现代人思想单纯、认真,没有那么多的杂念。相信只要功夫深,铁棒也能磨成针。既然万里长城都能靠两只手堆彻出来,那也没什么工程是完全不可能的。
    棺材外面有一些奇特的六角星图案,上面画满了鬼画符一样的东西。这种图案我见过,但当时我还没有学习上清北极天心正法,只是觉得图案有些诡异,并没有察觉有什么特别之处。如今我苦学符箓,虽然学的一知半解,属于半吊子货,可眼界已开,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了。
    我仔细观察这些独特的印度教符箓,发现这是一种特殊的封印符号,和一些梵文咒语。我称呼它为符箓其实不正确,准确点说,我这是道家的说法。事实上,这些图案更像是一种封印魔法,或佛家降魔阵法。只是我见识有限,无法正确判断而已。
    我皱着眉头,缓缓点上一根烟,脑中突然灵光一现,吃惊的望着这口棺材。这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普通人的棺材上不需要出现封印术法,更不需要把棺材合口处彻底封死。
    会这么做只能证明一件事,那就是棺材里边放着某种令人恐怖异常,死了都惧怕不已,甚至有可能随时活过来的邪物。而且,这个邪物肯定无法彻底消灭,像湿婆的第二个分身一样水火不侵、刀枪不入。
    当然,这世上没有百分百的金刚之身,再厉害的盾,总有能刺破它的矛。只要力道到了,什么怪物都能被剖开杀死。可我犹豫再三后,还是决定暂且不冒这个险,看这棺材的设置,里边的怪物非同小可,我没必要拿命开玩笑。
    但万一十二骷髅的最后一具就在这棺材当中呢?这并不是没有可能。事实上这非常有可能,我必须要考虑qīngchu。这棺材彻底封死后,虽然从棺材里边想要打开盖子基本没有,可从棺材外面打开并不是完全没有办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