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第一页。杨之华在农民运动中受到教育,不久就参加了社会主义青年团。
这一时期,妇女解放问题引起了杨之华的重视,从1922 年7 月到11
月,她先后在上海《民国日报》副刊《妇女评论》上发表了《社交和恋爱》、
《对于“争论‘社交和恋爱’”的争论》、《离婚问题的我见》、《谈女子职业》
等文章,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喊出了千万妇女要求自由解放的心声。她
写道:“男女社交在社会上自然是很重要的问题。
自五四运动以来,提倡公开的人也很多。可是终不易实行。。。依我
个人想起来,是因社交男女自己造成的障碍。一面说要社交公开,一面又做
得不要社交公开。自相矛盾,自己搬了石堆,充塞了自己进行的路。”①这
时,有一个人向杨之华求爱,遭到拒绝,他竟背地里散布说杨之华同意与他
恋爱。他对真正的爱情全然无知,却说“吊膀子”是“无产阶级的恋爱方式”。
②杨之华著文揭露了这个人的嘴脸,鞭挞了他的丑恶的灵魂。
她写道:“‘吊膀子’是不生产者虚伪的没廉耻的诱骗异性的专有名词,
所以社会上都认吊膀子是两性间一种恶行为,而这位先生竟把吊膀子当作恋
爱!”“真正无相当知识的无产阶级的人,可怜他们一天到晚做工都来不及,
还有什么工夫去吊膀子?这位先生凭空拖了无产阶级来掩护他公然鼓吹吊膀
子的主张,并且把知识、名望、人格蕴藏在漂亮衣服、特别言动堆里,不但
污蔑了知识、名望、人格,简直污蔑了纯洁的无产阶级”。
③旧社会里妇女地位低下,杨之华痛感于妇女一生“何等枯燥!何等
不幸!”大声疾呼妇女要独立,不做男人的寄生虫,“我们终要靠着
自己的力量去做,不要仍旧去依赖男子;对于女子,我们应当有互
助的心”。④妇女们应该起来奋斗,争取自己应得的权利,那时她们
“将由被压迫被支配的地位,由自觉而进到自主的地位了。”⑤
①《社交和恋爱》。1922 年7 月《民国日报》副刊《妇女评论》。
②《对于“争论‘社交和恋爱’”的争论》。1922 年8 月11 日《民国日
报》副刊《妇女评论》。
③《对于“争论‘社交和恋爱’”的争论》。1922 年8 月11 日《民国日
报》副刊《妇女评论》。
④《谈女子职业》。1922 年11 月《民国日报》副刊《妇女评论》。
⑤《保定女师学潮给我们的希望》。《妇女周报》第34 期,1924 年4 月。
1923 年底,杨之华报考上海大学,录取后在社会学系学习。她学习刻
苦,追求真理,并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她是上海大学学生会负责人之一,同
时参加工人运动和妇女运动。
国共合作中,她被派往国民党上海执行部青年妇女部工作。在那里,
她认识了向警予。
向警予担任该部助理,杨之华和张琴秋两人协助她工作。杨之华最初
认识瞿秋白,仅仅是在课堂上。平时,瞿秋白严肃沉静,不苟言笑。因此,
有人说他是“骄傲的”、“冷酷的”。不久,在鲍罗廷家中的一次会见,使她
对他有了新的认识。
有一天,苏联顾问鲍罗廷夫妇要了解上海妇女运动的情况。向警予因
事离沪,上海大学社会主义青年团支部通知杨之华到鲍罗廷那里去汇报。她
到了那里时,意外地遇见了瞿秋白,原来忐忑不安的心情顿时平静下来。瞿
秋白担任她们谈话的翻译,在他的帮助下,她顺利完成了汇报任务。她后来
说:“从这次工作接触后,我觉得他很诚恳,很愿意帮助别人。他不但不骄
傲,而是很谦虚;不但不冷酷,而是很热情。他的热情,不是浮在表面,而
是蕴藏在内心,只有当人们和他在一起工作时,才能深切感觉到这种热情的
力量。”①不久,在向警予、瞿秋白的帮助下,杨之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她的入党介绍人就是瞿秋白。①杨之华:《忆秋白》。
杨之华的第一次婚姻是由家庭包办的。杨、沈两家是世交,杨之华和
沈剑龙在幼年时,便由双方的家长杨父杨羹梅和沈父沈玄庐定了亲。结婚时,
沈剑龙还在学校念书。
表面上看,沈剑龙俊俏聪明,但实际上是个贪图色欲,腐化堕落,而
且思想变得越来越反动的花花公子,连他父亲也不满意这个放荡的儿子。沈
玄庐支持杨之华到上海求学。
沈玄庐与邵力子也是世交,杨之华到上海,常常住在邵家,她的女儿
沈晓光就是住在邵家生的。沈剑龙在杨之华去上海大学求学期间,生活更加
糜烂,在家乡愈发闹得不象样子。杨之华写给他的大量信件,他连看也不看,
气得沈玄庐把这些信寄回给杨之华,说他儿子根本没有看。从生活方式到思
想境界,这一对夫妻,从结婚的那一天起,就出现了裂痕,并且分岐越来越
大,最后到了不得不分离的地步。杨之华把女儿的名字改为独伊,意思是只
生这一个,以此表明她对沈剑龙的怨恨和决裂。杨之华要求与沈剑龙离婚,
得到了沈玄庐的支持。
关于杨沈的离婚,瞿杨的结婚,还有一段佳话,下面是杨之英的回忆
①:。。 ①杨之英:《纪念我的姐姐杨之华》。《回忆杨之华》第147— 148 页。
李文宜也有同样的回忆,唯情节稍有出入,见同书第57 页。
我第一次见到秋白是1924 年11 月,姐姐同他一起到肖山家中来的时
候。当时姐姐已决定与沈剑龙离婚,她和秋白来家就是为商议这件事的。秋
白给我的印象是文质彬彬,说话斯文,十分有礼貌。他们到家后,立即派人
把沈剑龙请来,三个人关在房间里谈了差不多一整夜。
临别时,我看他们说话都心平气和,十分冷静,猜想姐姐与沈剑龙离
婚和秋白结婚的事已经达成协议。果然,姐姐和秋白回到上海后不久,邵力
子主办的《民国日报》上就登出了两条启事,一条是姐姐与沈剑龙的离婚启
事,一条是姐姐与秋白的结婚启事。
①11 月7 日,十月革命纪念那天,姐姐和秋白正式结婚。我的父母亲
认为这事丢了杨家的面子,没有参加他们的婚礼,但姐姐从此却更加勇敢地
走上了献身于革命的道路。①瞿、杨启事称:“自一九二四年十一月十八日
起,我们正式结合恋爱的关系”。
杨、沈启事称:“自一九二四年十一月十八日起,我们正式脱离恋爱的
关系。”瞿、沈启事称:“自一九二四年十一月十八日起,我们正式结合朋友
的关系。”上海《民国日报》,1924 年11 月27、28、29 日。
瞿秋白和杨之华的超乎寻常的结合,引起了一些人,包括某些自己同
志的不理解,甚至于非议。瞿秋白的心情很苦恼。他在这时写了十几封信,
寄给在北京的丁玲,几乎每一封信都责骂自己,说他对不起王剑虹,还说,
什么人都不配批评他,只有天上的梦可(王剑虹)才有资格批评他。这一束
象谜似的、使人费解的信,表达了他的内心的烦恼和惶惑,反映了一个人性
格上、心理上的矛盾状态。在现实生活中,不论是平凡的、普通的人物,还
是伟大的、杰出的人物,似乎都免不掉这种矛盾的困扰。要彻底排除这种困
扰,除了消除造成这种困扰的个人的主观因素外,还要消除外在的客观的因
素,即社会和阶级的落后于时代的消极因素;后者,也许是更重要的。
杨之华离开沈剑龙后,沈玄庐夫妇从此不许她再来见女儿独伊。杨之
华思女心切,渴望一见。瞿秋白非常理解她,热情地给予安慰,并于1925
年初帮她抽空回乡探望。她避开公婆,偷偷地见了女儿一面,又匆匆而别。
回到上海,杨之华仍对女儿思念不已。
瞿秋白想尽一切方法为她解忧。他讲《安娜·卡列尼娜》故事给她听,
他说:“你过去在婚姻上所遭遇的不幸,一时不能见到孩子,这一点和安娜·卡
列尼娜相同,旧的社会制度窒息了多少人们的心灵呵!但是你处的时代和安
娜·卡列尼娜的时代完全不同了。
你一定会得到你的幸福,你一定能够看到你的孩子,也一定能够和你
的孩子在一起生活。”他写了一首长诗给杨之华,咒诅黑暗的旧社会,但孩
子将有光明的前途,他会爱护她,培养她,教育她,使她成为对社会有贡献
的人。不久,杨之华征得瞿秋白同意,他们一起回到肖山家中。在母亲那里,
他们决定派人去把孩子从沈家偷出来,抱回上海。那天,他俩站在山上,一
会儿看到孩子出来,杨之华刚刚把她抱在怀里,就被追赶来的两个大汉把孩
子夺走了。孩子哭喊着妈妈,杨之华的心都碎了,忍不住大哭起来。她和瞿
秋白沿着河边,冷清凄凉地走着。两人都默默无语,杨之华第一次看见瞿秋
白流下了眼泪。
后来,杨之华的母亲,设法接独伊到外婆家来玩,然后把她送到了上
海。母女终于团聚。
这段时间里,发生了一件趣事。
瞿秋白五四时代的老朋友郑振铎和高君箴结婚。照当时文明结婚的仪
式,结婚证书上必须盖有主婚人,即双方家长,介绍人及新郎新娘的图章。
临到举行婚礼的前一天,郑振铎这才发现他的母亲没有现成的图章。他就写
信请瞿秋白代刻一个。不料瞿秋白的回信却是一张临时写起来的“秋白篆刻
润格”,内开:石章每字二元,七日取件;如属急需,限日取件,润格加倍;
边款不计字数,概收二元。牙章、晶章、铜章、银章另议。
郑振铎一看,以为瞿秋白事忙,不能刻,就请沈雁冰刻。第二天上午,
沈雁冰把他连夜刻好的图章送到郑振铎那里。忽然瞿秋白派人送来一封红纸
包,大书“贺仪五十元”。
郑振铎正在说:“何必送这样重的礼!”沈雁冰已把纸包打开,原来是
三方图章,一个是郑母的,另两个是郑振铎和高君箴的。郑、高两章合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