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且,他提出建立“单一民族国家”的目标,并从1984年起对占全国约1/10
人口的土耳其族居民施行强制同化政策,引起一些地方武装冲突和大量土耳
其族居民外迁。这一切使保加利亚表面平静的政坛潜伏着各种危机,并随着
苏联东欧各国形势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加剧。各种反共势力则伺机而动,致使
一次“生态公开性”的请愿活动竟成了政局剧变的导火线。
1989年10月,由部分社会名流组成的“生态公开性”组织借欧洲35国
在索非亚召开国际环保会议之机,连续举行各种集会,要求讨论环保问题并
扩大民主与公开性,向官方施加压力。11月3日,他们又举行有数千人参加
的示威游行,并向国民议会递交了一份上万人签名的请愿书,影响甚广。其
后,有10多个反对派组织联合成立了“民主力量联盟”,并进一步组织大规
模的反政府集会和游行,社会动乱日益加剧。在反对派的压力下,11月10
日保共举行中央全会,执政35年的日夫科夫被迫辞职,由姆拉德诺夫继任。
接着党政领导机构大幅度改组,日夫科夫被指控和监禁。1990年1—2月,
… Page 265…
保共召开“十四大”,通过宣言和新党章,决定把保共建成“新型的政党—
—保加利亚民主社会主义党”,在保实行多党制和市场经济。大会还决定建
立保共最高委员会取代原中央委员会,利洛夫当选最高委员会主席。4月3
日,保共易名为社会党。
1990年6月18日,保加利亚自由大选揭晓,在参加竞选的40多个党派
中,社会党取胜,获211席,占总议席的52。75%。民主力量联盟获144席,
占总议席的36%。7月10日,组成了由社会党领导的新政府。8月1日,经
各派妥协,新议会选举民主力量联盟主席热烈夫为总统。但此后各派政治力
量之间的斗争仍然激烈,社会继续动荡,经济形势继续恶化。
走向自由市场经济之路的罗马尼亚 在罗马尼亚,1965年3月党和国
家最高领导人乔治乌…德治逝世后,由齐奥塞斯库接任罗共中央第一书记。
1967年12月起齐奥塞斯库又兼任国务委员会主席,1973年3月,他当选罗
马尼亚首任总统。齐奥塞斯库在位共24年,他积极支持并继承了乔治乌…德
治时期为争取和维护国家独立自主的基本路线,这是他能上台并长期在位的
一个重要原因。他执政初期,也曾注意实行集体领导,平反一些冤假错案。
但在苏联出兵侵捷后,他在积极捍卫罗马尼亚主权的同时,却进一步强化国
内控制,并开始排斥异己,培植亲信。当上总统后更是大权独揽,其夫人及
其他亲属也纷纷进入高层领导岗位,掌握了许多要害部门。
经济方面,1965年7月举行的罗共“九大”提出了一个庞大计划,要求
在短期内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到1985年进入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到1990
年或2000年建成“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国家。为此,罗马尼亚长期将国民
收入的 1/3左右用于积累并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这使罗马尼亚在 1965—
1980年的工业增长率达到11。4%,人均国民收入从1960年的250美元上升
到1980年的 1500美元,但人民的实际消费水平增长缓慢。在60年代后期
至80年代前期,罗共也曾多次通过“完善”经济体制的决议,提出一些改革
措施,但传统的集中计划体制并未被触动,领导人对经济工作又任意指挥,
各项改革决议并未认真执行。进入80年代,人民生活必需品如食品、煤气及
供电、供暖等都很紧张,群众罢工、游行示威等事件日渐增多。
1989年席卷东欧的政治风暴在罗马尼亚表现得最为强烈。这年12月16
日发生的蒂米什瓦拉市事件成了罗政局瞬变的先导。当晚,该市几百名市民
为反对地方当局强制一名持不同政见的匈族新教牧师迁居,不少群众在牧师
所在教堂四周拉成人链进行抗议。次日,抗议活动开始发展成数万人的反政
府示威游行,并冲击党政机关与军警冲突,造成人员伤亡。国内外一些新闻
媒介对此进行煽动性报道。20日,齐奥塞斯库中止对伊朗的访问,回国发表
电视讲话,谴责国内外反动势力企图搅乱罗马尼亚的政局和经济,并宣布该
市处于紧急状态。21日中午,首都也爆发了反政府示威游行,规模逐渐扩大
至 10万人以上,与军警冲突造成人员伤亡。示威活动向全国各地蔓延。22
日中午,齐奥塞斯库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但国防部领导拒绝执行命令。
首都示威群众随即冲进罗共中央和政府大厦,齐奥塞斯库夫妇乘直升机离
去。在首都中心地区,支持齐奥塞斯库的安全部队与支持示威群众的国防部
队战斗激烈。外地一些城市也发生交火。当天下午,在距首都约70公里的特
尔维什泰附近齐奥塞斯库夫妇被捕,并于25日经特别军事法庭秘密审判后被
处决。
22日深夜,成立起以前罗共中央书记杨·伊利埃斯库为首的“救国阵线
… Page 266…
委员会”。它宣布接管政府一切权力,实行多党制和经济改革。24日,国防
部队控制了局势。28日,救国阵线委员会宣布将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改
名为罗马尼亚。
罗马尼亚宣布实行多党制后,各式各样的新党派迅速成立并进行新的较
量,原拥有380万成员的罗共则停止了一切活动。1990年5月20日,罗马
尼亚举行首次自由大选,73个党派角逐结果,拥有 160万成员的救国阵线以
2/3的多数票取得胜利,伊利埃斯库当选为总统。但是,主要反对党——国
家农民党和国家自由党对这次大选不满,他们在西方国家支持下又以“反共
产主义”为名,于5月24日在首都开始掀起反对伊利埃斯库的大规模动乱。
至6月中旬,在罗马尼亚军队的干预下,局势才日渐缓和。现在罗马尼亚正
冒着通货膨胀和大量失业的危险,逐步走上通往自由市场经济的道路。
未建立新结构前就破坏了旧结构的阿尔巴尼亚 在阿尔巴尼亚,从
1954年霍查将自己兼任的部长会议主席一职交由谢胡接任以后,到1981年
一直是他们二人分别担任党政最高领导人。阿尔巴尼亚国小力弱,外界环境
又多不利因素。霍查坚持传统路线,强调“以阶级斗争为主要动力”。60年
代发动“思想文化革命”,加强了国内控制。他还好走极端,刚愎自用,欣
赏个人崇拜。阿尔巴尼亚劳动党内的斗争长期激烈,高层领导屡遭清洗;接
二连三地揪出一个个“反党集团”,而在群众中引起紧张和不安。1981年12
月18日甚至宣布谢胡于当天“自杀”身亡。在对外关系中,阿尔巴尼亚与南
斯拉夫之间早就失和,1961年又同赫鲁晓夫公开冲突,阿苏关系破裂。随之,
东欧其他国家与阿尔巴尼亚关系降格,阿退出华约和经互会。在经济上,60
年代初起,阿尔巴尼亚得到中国大量援助,经济发展较快,其“四·五”、
“五·五”计划期间(1965—1975)工业年均增长率为13。4%和11。2%,食
品及其他生活必需品基本自给。1976年后,阿中关系趋于恶化。1978年中国
停止援阿后,阿经济发展速度急剧下降。这时,阿尔巴尼亚领导人自称阿尔
巴尼亚是“世界上唯一的真正的社会主义国家”。阿尔巴尼亚理论僵化,闭
关自守。不断增加国防开支,也造成经济发展缓慢。
1985年4月霍查逝世后,阿利雅接任劳动党中央第一书记,阿尔巴尼亚
逐渐发生一些变化。1987年阿开始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次年,
在政治经济领域进行局部改革试点。同时,在外交上趋于灵活,改善了与邻
国关系和阿中关系,对东欧国家的关系有所松动,并与西欧国家开始往来。
这几年阿政局还较平稳,但经济日益困难。1989年东欧政治风云突变,尤其
是罗马尼亚齐奥塞斯库的垮台,给阿尔巴尼亚带来很大冲击。进入1990年,
各地骚乱迭起,外逃人员猛增。由于政局动荡引发的“难民潮”还直接冲击
着邻近的意大利。11月,阿利雅在党中央全会上首次承认过去犯了政治错
误,并宣布对国家宪法要进行重大修改,解除对宗教的禁令,接受外国贷款
和投资,允许私人创办小企业,扩大自留地经济。同时声称愿同美苏重建外
交关系。12月,党中央全会决定实行国家“政治多元化”,允许反对派政党
存在。1991年3月,阿尔巴尼亚举行首次自由选举,劳动党获2/3的议会多
数席位。4月26日,议会决定将国名“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改
为“阿尔巴尼亚共和国”。5月,阿利雅就任共和国总统并组织联合政府。6
月,劳动党“十大”将党名改为“社会党”,纳诺当选为社会党主席。
但是,阿尔巴尼亚的政治经济危机继续发展,受西方国家支持的最大反
对党——民主党在1991年12月退出了联合政府,独立工会不断掀起罢工浪
… Page 267…
潮,农业合作社纷纷瓦解。1991年工业生产下降50—60%, 70%的人失业,
商店货架空空。社会党束手无策,被迫与各党派协商,决定于1992年3月提
前举行第二次议会大选。选举结果,民主党获票最多,约占2/3。4月,阿利
雅被迫退休,民主党首领贝里沙当选为新总统,阿尔巴尼亚的一个历史时代
告终。由于阿在尚未建立新结构之前就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