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拒绝。10月31日,英法出动大批轰炸机对埃及机场和基地进行轰炸,埃及
损失了200多架飞机。无比愤怒的埃及人民立即行动起来,青年们纷纷参加
民族解放军,政府将武器发给群众。纳赛尔号召人民开展游击战,坚决表示
要战斗到底。11月3日埃军撤出西奈半岛来保卫运河,并成功地堵塞运河以
阻止敌人的入侵。6日晨,英法陆海军和空降部队8万多人在塞得港登陆。
塞得港人民展开了英勇的保卫战。塞得港虽然沦陷了,但保卫者没有投降,
继续坚持游击战。埃及主力部队撤至伊斯梅利亚,准备打一场大规模的反击
战。英法以的“速战速决”计划完全破产。
这时,全世界人民掀起了反对英法以侵略、支持埃及正义斗争的热潮。
阿拉伯国家纷纷与英法断交,断绝对英法的石油供应。中国人民也给予埃及
人民有力的支援。11月10日中国政府将2 000万瑞士法郎现金无偿地送给
埃及人民。苏联从 1955年起就通过捷克斯洛伐克卖武器给埃及;后于1958
年6月又表示愿意为阿斯旺高坝的建设提供资金。赫鲁晓夫声称,英法如不
停火,苏将不惜对英实行核攻击。美国企图取代英法在中东的地位,为此下
令全球美军进入戒备状态,并以实施经济制裁威胁英法。11月1日美国在联
合国带头抛出立即停火的提案,并以压倒多数票通过。
1956年11月6日英法被迫宣布停火,12月3日宣布从埃及撤军,至22
日全部撤出。以色列军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后,于1957年3月撤离西奈退至
1949年停火线。联合国紧急部队进驻加沙地带、沙姆谢伊赫和亚喀巴湾沿岸
地区。4月10日运河在埃及政府管理下全部通航。埃及人民收回运河主权的
斗争取得了完全的胜利。这对亚非拉人民、特别是阿拉伯人民的反帝反殖斗
争是一个巨大的鼓舞。这说明殖民主义者已不可能继续用“炮舰政策”来维
护其统治了。
… Page 123…
三、伊拉克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黎巴嫩的抗美战争
伊拉克的“7·14”革命 伊拉克虽然在1921年就宣布独立,脱离了
英国的委任统治,但英国通过为期25年的《英伊同盟条约》继续对伊拉克进
行控制。1948年1月又强加给伊拉克一个为期20年的“同盟条约”(即《朴
茨茅斯条约》)。为此,伊拉克人民在这一年掀起了大规模的抗英运动,致
使英国议会不敢批准这个条约,首相也被迫下台。
然而,费萨尔王朝不顾人民的反对,继续奉行依附帝国主义的政策。国
内石油资源几乎全部交给英国的伊拉克石油公司控制。对内维护封建制度,
地主占有国内75%以上的可耕地。1955年伊拉克加入巴格达条约组织,1957
年接受艾森豪威尔主义。1958年2月,当埃及和叙利亚为抵制帝国主义的压
力而合并为阿拉伯联合共和国时,2月14日,费萨尔国王与约旦侯赛因国王
也在安曼宣布建立“阿拉伯联邦”,目的是秉承西方旨意与埃叙对抗。这些
政策都引起国内人民的强烈不满。
在苏伊士运河战争胜利的鼓舞下,伊拉克的阿拉伯复兴社会党、共产党、
库尔德民主党等反帝反封建政治力量迅速活跃起来,在军队中也仿效纳赛
尔,建立起若干个“自由军官组织”。1957年春天,各地“自由军官组织”
统一在第20旅旅长阿卜杜勒·卡里姆·卡塞姆准将的领导下,组成最高委员
会。1958年7月14日爱国军人在复兴党、伊拉克共产党等党派和广大群众
支持下发动起义。凌晨5点兵分三路同时向王宫、首相府和电台发起进攻。
国王费萨尔二世和政界元老努里·赛义德首相及其他王室成员被愤怒的群众
打死。卡塞姆宣布成立人民共和国。
新政权成立后,宣布废除封建君主制,释放政治犯,实行民主政治。对
外奉行反帝反殖政策,与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友好关系。7月15日宣布退出巴
格达条约,接着又退出英镑区,封闭和没收巴格达条约组织在伊拉克的弹药
装备,收回了英国在伊拉克的空军基地。这些措施沉重地打击了西方帝国主
义。
黎巴嫩起义与美国的干涉 美国对伊拉克革命打乱了它在中东的战略
部署,十分恼火。加之当时黎巴嫩也爆发了反对亲美政权的全国性的起义。
所以,在伊拉克“7·14革命”的第二天,美国悍然出兵黎巴嫩,在“保护
美国侨民”、“保卫黎巴嫩主权”的借口下,派出海军陆战队1500多人在贝
鲁特以南的哈尔迪湾登陆。 7月17日英国伞兵也在约旦安曼着陆。英美在
波斯湾、红海集结兵力,把大批军队从欧洲空运到西亚,妄想扑灭西亚各国
人民争取独立的斗争。
美国干涉黎巴嫩,还因为这里是中东的“西方堡垒”,在阿拉伯国家中,
只有这里是基督教徒占人口的多数;贝鲁特集中了100多家外国银行,西方
货物多是从这里转运到约旦、伊拉克等地。1952年夏蒙政府建立后奉行亲西
方政策,1957年3月它第一个接受艾森豪威尔主义。5月6日,黎巴嫩民族
主义领袖、《电讯报》主编马特尼被暗杀,这一事件使国内矛盾激化起来。5
月9日各反对党和民族主义领袖发表声明,抗议暗杀马特尼,并号召全国总
罢工、罢课、罢市。当局采取武装镇压的方针。5月10日的黎波里首先起义,
12日首都贝鲁特起义,群众烧毁美国新闻处图书馆和“美孚石油公司”加油
站。该城的穆斯林区还设置了路障准备长期抗战。25日在第三大城市西顿,
… Page 124…
起义人民与军警发生巷战。各地战斗持续了两个多月,波及全国 3/4的地
区。起义者要求夏蒙下台,要求政府实行独立自主政策,加强阿拉伯国家的
团结。
美军入侵黎巴嫩后不断增兵。到 8月上旬已达 5000人,占领了贝鲁特
和附近山区,还占领了火车站、国际机场和港口区,控制了几条公路,但美
军处处遭到起义人民的坚决反抗,到处都有游击战,甚至部分夏蒙政府军也
与起义部队一起抗击侵略者。阿拉伯及世界各国人民一致谴责美国的侵略行
径。1958年9月夏蒙政府垮台,10月26日美军被迫撤出黎巴嫩。新上台的
卡拉米内阁宣布奉行中立政策,但黎巴嫩政局一直不稳。
四、北非各国的独立与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战争
北非的独立运动(禁止) 50年代上半期是北非各国民族独立运动空前高
涨的年代。作为联合国托管地的利比亚,1951年12月21日根据四届联大的
决议宣布独立,成立利比亚联合王国,从而成为战后非洲第一个宣布独立的
国家。在埃及七月革命及其反帝斗争的影响下,北非普遍掀起激烈的反殖斗
争,其中以1954年在阿尔及利亚开始的民族解放战争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
长。1956年除埃及取得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的胜利外,苏丹、突尼斯、摩洛
哥都在这一年独立。从此,北非国家全部摆脱了殖民统治,走上了独立发展
的道路。
北非各国的独立斗争都经历了曲折的过程。
苏丹独立的障碍是1899年的英埃共管苏丹协定和1936年的英埃条约。
所谓“共管”,实质是英国单独管理。英国根据这两个条约驻军苏丹,控制
苏丹政府。埃及七月革命后,埃及承认苏丹人民有自治权利。1953年2月12
日英国被迫与埃及签订有关苏丹的协定。规定在三年的过渡时期内苏丹可建
立议会和民族政府。苏丹民族解放运动随之高涨。在人民运动的压力下,1955
年12月英国总督被迫辞职。苏丹议会通过建立主权共和国的决议。1956年1
月1日正式宣布独立。
突尼斯是法国的保护国。1952年1月18日爆发全国性反法运动。新宪
政党主席布尔吉巴和其他民族主义政党和工会领导人被捕,但反法斗争仍进
一步高涨。1954年组成民族解放军,进行武装斗争。1955年6月3日法突签
订了关于内政自治的协定,建立了由突尼斯人组成的政府。新宪政党成为主
要的执政党。1956年3月20日布尔吉巴代表突尼斯与法国签订联合议定书,
法国承认突尼斯独立。1957年1月25日制宪会议通过决议废除君主制,成
立共和国。翌年法国被迫从突尼斯撤军。
摩洛哥也是法国的保护国。其北部狭长地带和南部伊夫尼地区是西班牙
的“保护地”。摩洛哥素丹穆罕默德·本·优素福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就要求修改保护制条约,即 1912年的《非斯条约》,但遭到法国的拒绝。1953
年他被废黜和放逐。翌年,民族解放运动发展为武装斗争。1955年11月法
国被迫同意优素福复位,1956年3月2日承认摩洛哥独立。同年4月7日西
班牙也承认摩洛哥独立。素丹优素福定国名为摩洛哥王国,国王称号为穆罕
默德五世。1958年摩收回了伊夫尼“保护地”,1960年收复了被国际共管的
丹吉尔主权。
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战争的爆发 1954年11月1日清晨,阿尔及利
… Page 125…
亚爱国者在东北部奥雷斯山区的塔吉夫特村附近惩办了一名无恶不作的当地
法国殖民机构的行政长官,从而打响了武装起义的第一枪,长达7年半的阿
尔及利亚民族解放战争开始了。这是战后非洲规模最大的一场反殖民主义武
装斗争,它为所有的被压迫民族树立了一面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