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性的支持摩萨台的示威浪潮,海牙国际法庭宣布无力解决英伊争端,这反使
摩萨台声望大振,国王不得不同意摩萨台重掌政权并兼任国防大臣。10月22
日伊朗宣布与英断交,摩萨台以此表示他捍卫民族利益的决心。
国王因与摩萨台政见不同,宣布出国旅行,故意制造保皇派势力与摩萨
台的冲突。美国对摩萨台政府谋求苏联帮助也深感不安,英美遂与国王势力
串通一气,采取了美国中央情报局拟定的、旨在推翻摩萨台的“埃杰克斯计
划”。1953年8月19日右派势力发动军事政变,摩萨台的军队与之战斗9
个多小时后失败,摩萨台被逮捕。8月22日国王回国,任命亲美派萨希迪为
首相。美国通过“第四点计划”立即提供2300万美元的援助。
英国为了报答美国,英伊石油公司与美国新泽西美孚石油公司、莫比尔
石油公司、德克萨斯石油公司等七大石油公司组成国际石油财团。1954年6
月22日该财团与伊朗政府谈判,取得了伊朗南部和西南部20万平方公里产
油区的租借权,为期25年。同年10月伊朗议会被迫通过此法案,经国王签
署生效。该石油财团的股份中,英伊公司占40%,美国五大石油公司占40
%,其他为荷、法等国公司所有。至此,轰轰烈烈的石油国有化运动暂告失
败。摩萨台虽于1956年出狱,但仍受软禁。伊朗人民继续为维护民族权益而
斗争,至1973年终于实现了石油国有化的目标。
二、埃及共和国的成立与苏伊士运河战争
七月革命的胜利 埃及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特别是苏伊士运河被
西方殖民主义者视为“生命线”上的咽喉,他们是不会轻易放弃埃及的。尽
管早在1922年英国就已同意埃及王国独立,但它一刻也没有放松对埃及的控
制。1936年英国迫使法鲁克王朝与之签订《英埃20年同盟条约》,规定英
国可以在运河区驻军,有使用埃及的基地、港口等特权。战后埃及人民为反
对这一奴役性条约而掀起了群众性的抗英浪潮。1950年1月华夫脱党再次执
政后,明确提出废除1936年条约,但该内阁仅存在1年半就被国王解散,华
夫脱党也陷入了四分五裂的状态。巴勒斯坦战争的失败充分暴露了法鲁克王
朝的腐败。1952年1月26日开罗爆发了50万人的反英示威,王室血腥镇压
爱国群众,更暴露了它们反动性。埃及的内外矛盾日益激化。
社会的不满情绪也在埃及军队中得到反映,在青年中下级军官中形成了
以“自由军官组织”为代表的一种新的民族主义力量。
该组织成员大多出身于城乡中小资产阶级家庭,毕业于各级军事院校。
他们怀有满腔的政治热情,反对英国殖民主义,痛恨王室的腐败无能,对华
夫脱党的蜕化变质、堕落成“绅士俱乐部”也十分不满。他们要靠自己的组
织拯救祖国。该组织的发起人加麦尔·阿卜杜勒·纳赛尔,出生在亚历山大
的一个邮政职员家庭。军事学院毕业后任教官。从1944年起他就在学员中发
展秘密组织。1948年他们参加了巴勒斯坦战争。法鲁克国王及其卖国集团将
破旧武器运往前线,是导致埃军惨败的原因之一。纳赛尔对此十分气愤,这
个事实使他认识到“最大的战场还是在埃及”,坚定了他推翻法鲁克王朝的
决心。1949年底他和他的战友在开罗秘密成立“自由军官组织”,通过了组
织制度,规定一切行动绝对保密,每个成员都应掌握一支部队,每周要印发
宣传品。1950年初,纳赛尔当选为执委会主席,5个人组成一个基层支部,
每20个支部编为一队,形成联络网。1952年1月6日官方组织的开罗军官
… Page 121…
俱乐部改选其管理委员会,国王试图乘机安插自己的亲信,但自由军官组织
则使自己的候选人以压倒多数当选,这是他们对自己力量的一次检阅。
1952年2月,“自由军官组织”准备起义。为了稳妥起见,他们于6月
推举德高望重、同情革命的高级军官穆罕默德·纳吉布将军任执委会主席,
纳赛尔任副主席兼参谋长,实际决策者仍是纳赛尔。6月17日国王下令解散
军官俱乐部管理委员会,并要逮捕自由军官组织的骨干。在此情况下,自由
军官组织于7月22日召开紧急会议,决定立即起义。起义的计划和步骤是:
(1)确保控制军队;(2)组织新的文官政府,赢得人民的支持;(3)通过
不流血的方式废黜法鲁克。
7月22日午夜11点到23日凌晨2点,自由军官领导下的部队占领了各
军营,逮捕了所有高级军官,然后占领了广播电台、电报电话局、火车站,
控制了首都和军队。7月23日晨7点30分和次日凌晨,起义者先后播发了
两个声明,向人民宣布革命的胜利,但没有阐明革命的真正目的。只是说:
“我们要改革和整顿军队以及一切国家公共事业。我们要高举宪法的旗帜”。
这样做主要是为了迷惑王室。25日起义部队开到亚历山大,26日上午包围王
宫,并向国王发出最后通牒,要他退位。法鲁克浑身颤抖,在“退位诏书”
上签了字。当天下午他只身乘游艇离开埃及,驶往意大利定居。起义指挥部
再次发表告人民书,宣告革命成功。
七月革命后,自由军官组织执委会改为“革命指导委员会”,掌握了政
权,公布了纳赛尔拟定的革命“六项原则”:(1)消灭殖民主义;(2)消
灭封建主义;(3)消灭垄断,结束资本对政权的控制;(4)建立社会公正;
(5)建立一支强大的爱国军队;(6)建立健全的民主生活。接着便开始土
地改革。1953年6月18日新政权宣布永远废除君主制,正式成立埃及共和
国,纳吉布任总统兼总理,纳赛尔任副总理。由于纳吉布在社会改革问题上
与纳赛尔政见分歧,并与华夫脱党势力勾结,翌年4月18日纳赛尔取代纳吉
布任总理,并重任革命指导委员会主席。1956年埃及公布新宪法,6月23
日纳赛尔正式当选为共和国总统。
收复苏伊土运河主权斗争的胜利 苏伊士运河是埃及人民从 1859—1869
用了10年时间、牺牲了12万人修建成的。但运河一直被英法资本的“苏伊
士运河公司”所控制,每年从运河获得巨额利润。这严重地损害了埃及的主
权。1955年运河利润为1亿美元,埃及只分得 300万,仅占3%。七月革命
后,为了发展民族经济,扩大灌溉面积,增加发电量,埃及政府拟订了在尼
罗河中游建造阿斯旺高坝的计划。工程需要约10亿美元资金。美、英和世界
银行起初同意贷款,但因埃及拒绝其附加条件,他们便宣布撤回“援助”承
诺。于是,埃及想利用运河的收益建坝,为此必须收回运河主权。
纳赛尔政府从1953年起就与英国谈判。1954年10月19日签订了《关
于苏伊士运河基地的协定》,规定英军在签约后20个月内分批撤出埃及领
土。1956年6月12日在夕阳残照下,最后一批英军降下了英国国旗,撤离
了占领达74年之久的运河区。同年7月26日纳赛尔在亚历山大港庆祝革命
4周年的群众大会上宣布将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公司的全部财产、权
利及义务均移交埃及,原管理机构解散,由埃及成立新的机构管理运河航运。
埃及人民对政府果断维护独立主权的正义行动表示坚决支持,人们涌上街头
欢呼胜利。
英法对埃及政府的这一行动大为恼怒,立即对埃及进行经济制裁,冻结
… Page 122…
其在英法的资产,并在地中海调兵遣将,加紧军事部署。8月2日英法美三
国发表联合声明,强调运河是“国际水道”,应当实行“国际管理”。为此
提出召开有24个海运国参加的伦敦会议。8月16—23日英法美等国单独举
行伦敦会议,讨论运河国际化计划。会后委派一个“五国委员会”与埃及谈
判。埃及坚决反对任何国际管理机构来经营运河。9月12日第二次伦敦会议
又提出组织一个“苏伊士运河使用国协会”来管理的方案,同样遭到埃及的
抵制,加之美国与英法之间勾心斗角,这个计划遂遭破产。为了摆脱被动局
面,英法于9月23日将运河问题提交到联合国安理会进行讨论。10月13日
安理会通过了六项原则,内容包括尊重埃及主权、保证自由通航、埃及照顾
使用国利益等内容。英法的“国际管理”企图再次破产。于是,它们就准备
用武力来达到目的。
英法在进行政治谈判的同时就已在塞浦路斯集结军队,拟订作战计划,
成立了联军总司令部。法国最先要求以色列共同参加对埃作战。从9月1日
至10月24日三国经过多次密谈,最终达成协议。计划先由以色列向西奈半
岛发起进攻,以吸引埃军主力,再由英法进攻运河区,切断埃军退路,全歼
埃军。
1956年10月29日下午,以军兵分三路突袭西奈半岛,从而挑起了第二
次中东战争。埃及立即宣布全国总动员,驻扎在运河区的埃及装甲部队开往
西奈迎战。30日下午,英法向埃以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双方停火,并以“保
证运河的通航安全和自由”为借口,要求埃及以色列各自从运河区后退 10
公里。企图乘虚而入,占领运河区。这一无理要求立即遭到埃及政府的断然
拒绝。10月31日,英法出动大批轰炸机对埃及机场和基地进行轰炸,埃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