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尔马克解释其“社会市场经济”是要按市场经济规律行事,并辅之以社会保
障的经济制度。
艾哈德推行社会市场经济机制的政策目标是,实现最大限度的全面经济
发展,建立正常运转的货币秩序,保证价格稳定,实现社会安全、社会公平
与社会进步。改革首先从整顿货币体系入手,在以“捕当猎犬”为代号的行
动中,从美国运进重500吨的总值为57亿马克的新钞,于1948年6月19
日晚开始了全面换钞的货币改革,取得了预期效果。在此基础上,进而取消
配给,放开价格,推动西占区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过渡。同时,在促进生产
发展的前提下,进行以减税为内容的税收改革,刺激生产和投资的积极性。
改革期间,德国经济充满了风险与危机,其间,新政府能顺利渡过难关,美
援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根据马歇尔计划,1948—1952年间,美国援德资
①
金达16亿美元 ,为联邦德国解决了一系列诸如外汇短缺、生产资金不足等
紧迫问题。美援还为稳定过渡时期的社会心理发挥了重要影响。
1952年,联邦德国经济的主要指标均已超过战前水平,顺利实现了经济
复兴计划,开始进入经济高度增长时期。在1952—1965年的13年中,国内
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和年平均增长速度均保持在 9。8%左右,
增长速度一直居西方国家前列。到60年代初,这两项指标的绝对数额均已超
过英国和法国。至1970年,国民生产总值较1952年提高了6倍,经济实力
居西方国家第二位。这13年中,联邦德国工业生产增长速度平均高达7。9%,
均高于美、英、法三国,工业产值增长率超过美、英、法三国,仅低于日本。
高速发展的工业,促进外贸连年顺差,极大地改善了国际收支地位,黄金外
汇储备迅速增加,使联邦德国的绝对国力空前增强。
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消费物价的年上涨率却保持着 2。9%的低水平,
用它衡量的通货膨胀率长期呈“爬行式”状态。失业率也得到了有效控制,
甚至由于社会经济部门对劳动力需求的日益增长,出现了劳动力不足,大量
引进劳务的局面。由此,联邦德国的政治与社会呈长期比较安定的状态,也
有利于经济的增长。
促成联邦德国出现经济“奇迹”的因素较为复杂,但一些基本因素是很
明显的。从政治角度看,基督教民主联盟长期执政,形成了政策连续性、稳
定性的政治气候,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纵观战后风云变幻的国
际社会,这个因素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从经济政策角度分析,一是德国原
有的经济基础比较好,虽然固定资产遭到战争破坏,但企业布局、人员素质
等方面仍有巨大的潜力,尤其是劳动力素质方面保持着较高水平,为经济发
展提供了可靠保证。二是马歇尔计划援德资金的合理使用及其产生的社会影
响,促使联邦德国能尽快完成经济模式转轨,对经济发展起了稳定和促进作
用。三是长期保持较大规模的固定资本投资,1950年至 1965年的 16年间,
① 若加上优惠贷款,美援总数约为36 亿美元。
… Page 86…
投资总额达9 332亿马克,仅次于美国而居世界第二位。四是对外贸易稳定、
持续增长,促进了工业生产和整个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五是非军事化立国
的战后政策,使联邦德国可以集中有限的财力物力从事经济建设,不必为战
后东西方对抗局势背上沉重的军备竞赛的包袱。
三、意大利的政治和经济发展
共和国的建立 战争结束时,意大利约有50万人死亡或失踪,300万
人无家可归,北部地区主要铁路和桥梁均被炸毁,商船损失达75%,工业生
产尚不及战前水平的一半,农业减产几近一半。战后粮食和商品供应极度匮
乏,1945年夏,每人每天只能得到200克配给口粮。意大利面临着严重的社
会政治经济危机。
在纷繁复杂的矛盾与危机中,意大利战后发展道路问题最为急迫和最为
突出。战前,意大利一直是君主政体国家,近代以来,资产阶级仁人志士建
立民主共和国的努力从未间断,但始终未获成功。战争期间,从抵抗运动中
兴起并发展壮大的民主力量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它们渴望在战后建立
共和国。但是,意大利教会势力和萨伏依王朝的旧势力却企图重建君主政体,
和民主力量发生了尖锐对立。意大利面临着何去何从的严峻考验。
在这场斗争中,意大利共产党发挥了重要作用。意大利全境解放时,北
方抵抗组织拥有50余万武装,其中多数是打着红领带的意共游击队员,他们
在群众中有较好的社会基础。英美占领军战后宣布解散抵抗运动组织并要求
游击队缴枪。意大利共产党从战后大局出发,解散了自己的武装,但在重大
政治问题上,仍发挥着重要影响,并坚决主张建立意大利共和国。
1946年6月2日,意大利举行全民公决,投票结果,1270万张票拥护建
立共和国,1070万张票主张恢复君主政体,意大利民主力量获得了战后第一
个关键性胜利。在同时举行的制宪会议选举中,天主教民主党(简称天民党)
获207席,共产党获120席,社会党获115席,成为制宪会议中的三大党。
在天民党组织的内阁中,意共总书记帕尔米罗·陶里亚蒂出任副总理兼司法
部长。
天民党是在意大利特殊宗教环境中依靠宗教影响维系的社会集团联盟。
它的成员既有大中资产阶级、教会人物,也有信教的广大工农劳动群众。它
是战后意大利改革最具影响力的资产阶级政党。1947年初,该党领袖即内阁
总理加斯佩里赴美访问,寻求经济援助,此后便在美国支持下,采取排挤共
产党的政策。1947年5月,共产党和社会党退出内阁,成为在野党。天民党
在1948年4月的议会选举中获胜,再度组阁,并于1949年4月加盟北大西
洋公约组织。
跃入富国行列 天民党内阁在马歇尔计划的6亿美元支持下,在政府所
属企业和私人垄断企业合作下,使企业、产业合理化、集中化,从而逐步恢
复了被战争严重破坏了的经济,并不断推动意大利经济发展,取得了较为显
著的进步。从50年代初至60年代初的 10年中,意大利钢产量增加 300%,
汽车增产 500%,机械行业增产190%,电冰箱增产750%,洗衣机增产400
%,住宅增加146%。10年中,由于经济发展,农业人口比例由40%下降到
27%。正是由于经济发展的原因,天民党在战后较长时间内能不断取得选举
胜利,控制着议会和政府权力。
… Page 87…
第二节 西欧、北欧各国的经济恢复和社会改革措施
一、英国的国有化和福利国家政策
第三届工党政府 英国工党始建于1900年,40年代前,曾两次在选举
中获胜组织工党内阁。1940年,工党领袖艾德礼和格林伍德进入保守党领袖
丘吉尔的战时内阁,工党领袖贝文等人还得到劳工与兵役、军需、海军、经
济作战等四个大臣职务。战时,工党主要政策是配合丘吉尔内阁进行反法西
斯战争。战争结束前夕,工党与保守党之间的矛盾表面化,战时内阁解体。
工党希望在秋季举行大选,以利于宣传准备,但丘吉尔决定提前至7月举行
大选,期待利用战时获得的威望在大选中取胜。然而,7月大选的结果却是
工党大获全胜。在总数为604个议席中,工党393名议员当选,在议会议席
中超过了其他政党议席的总和。英国历史上第三届工党政府建立,工党领袖
艾德礼出任首相。
工党之所以能在丘吉尔内阁威望正高时击败保守党,其中有着深刻的社
会历史根源。战前保守党内阁推行绥靖政策不得人心,英国公众对保守党失
去信心。战争结束前夕,英国元气大伤,沦为二流国家,国内政治经济矛盾
重重,但保守党内阁依然推行传统政策,人民群众深为不满。在这种历史背
景中,工党提出了民主社会主义的政治纲领。提出了顺乎民心的社会改革措
施,因此吸引了期待社会改革的大批选民。
工党的政治纲领包括四项主要内容,即以最低工资限额和最长工作时限
等保障国民最低生活标准;实行工业民主监督,实行工业国有化;向高收入
者和资本家征重税,用此办法维持公共服务业;利用国家财政发展文化教育
事业等。艾德礼解释民主社会主义时说,这是一种把个人自由同计划经济、
民主同社会公正结合起来的制度,社会主义将在民主和自由的道路上建立起
来。
国有化的措施 由于工党在议会中占据绝对多数,所以艾德礼政府在实
行国有化改革方面比较顺利,有关国有化的立法在议会顺利通过。1945年
底,议会通过大英银行国有化法案,建立了英国史上第一个国家银行,并将
银行股票换成了国家股票。1946年开始实施煤炭工业国有化。政府用1。6亿
英镑的补偿费,将全国800家公司收归国有,并建立煤炭工业管理局统筹经
营。1947年8月以后,政府先后依据一系列国有化法令,在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