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五四问:若谓和尚乃一门顿超之法,应如何理解?
一五五问:内地习禅宗者所言,极似支那堪布大乘和尚之见,对宗主达摩应如何理解?
一五六问:有谓「禅宗之禅,非四禅八定之禅,任何不起分别,乃修空性慧度,以但学慧度,余何须用。」对如是之言,应如何解答?
一五七问:若谓:「非废止施等诸度,唯修慧而施等自具,谓于彼等任何亦不思维,则皆全矣,以不耽者能施、所施、施故物,而无缘之施即全,如是余等亦全。经中亦说,于一一地中摄六度故耳。」作此言时,当作何解?
一五八问:支那堪布大乘和尚引经说:「于施等六度,现行耽着,是魔之业。」三蕴经亦说:「由堕所缘而行布施,及执戒为胜,守护戒等,彼等一切,皆当忏悔。」梵问经说:「尽其所有一切行之观察者,分别也,无分别者菩提也。」如是等处,当作何解?
一五九问:恩师说:「破支那堪布,应知其与教相违,与理相违,自语相违。」当如何知其此等相违?
一六○问:于菩萨学处求学,及学已受菩萨戒之程序?
一六一问:菩萨应行应断纲要?
学行六度、四摄法门中所出问题如下:
一六二问:菩萨应依何学处?
一六三问:诸学摄于六度,弥勒所著大乘经庄严论中,如佛密意(如佛说:「善男子,应修布施乃至智慧波罗密多,而得圆满菩提。」)而为显释,其中六种数决定之理,试验期要?
一六四问:兼则六度次第决定,有何次第及其概要?
一六五问:何谓施之自性?
一六六问:何谓圆满施度?
一六七问:施之差别?
一六八问:施度于身心生起之法?
一六九问:修施时意化身受用善根等,无尽施于有情,有何意义?
一七○问:菩萨于受用衣食等之意乐,何谓成染犯,非染犯?
一七一问:应布施之十种对境?
一七二问:于十种对境,应具何种殊胜心?
一七三问:布施应遮止何种心?
一七四问∶施不应行法?
一七五问∶舍不舍之理?
一七六问:应圆满具足六戒正学而施,何谓六种正学?
一七七问:每度摄六度,如以布施应如何摄六度而修学?
一七八问∶所施之身、受用、善根,应如何修学舍、护、净、增
一七九问∶于前中士道已说三学,既已说戒,何以于此六度又重说戒?
一八○问∶戒之自性(即何者是戒)?
一八一问∶戒之差别?
一八二问∶于身心如何生起持戒之法?
一八三问:有说∶「初业有情以律仪戒为首要,如行菩萨以摄善法戒为首要,地上菩萨以饶益有情戒为首要。」,是否应理?
一八四问:何者为忍之自性?
一八五问∶忍之差别?
一八六问:修忍于身心如何生起之法?
一八七问:修三忍之理,有何要义?
一八八问:何者为精进之自性?
一八九问:精进之差别?
一九○问∶精进于身心生起之法?
一九一问∶何者为静虑自性?
一九二问:静虑之差别?
一九三问∶于身心如何生起静虑之法?
一九四问∶何者为智慧之自性?
一九五问∶智慧之差别?
一九六问∶智慧于身心如何生起之法?
一九七问∶何者为生清净慧正因?
学行四摄成熟他有情科目申所出问题如下:
一九八问:何以菩萨成熟他有情,次应学行四摄?
一九九问:菩萨万行,皆可以六度、四摄摄之。从初发心,乃至未得〃无学位〃前,皆须勤行六度。试略言由此而经道位概况。
学习第三章止观修法亦即示后二度学处——禅定与清净正见之修要所出问题如下:
二○○问∶止观乃内外道所共,而菩萨于六度,应修学之止观,为何种止观?
二○一问:修「止」经教,已有与佛密意相合之经庄严论、辨中边论、瑜伽行论中声闻地等,何以宗喀巴大师尚须造论?
二○二问:何者为修定之顺境?
二○三问:何者为修止所依之资粮?何故须此诸资粮?
二○四问:修定应以何为加行?
二○五问:何谓止观自性?经说三乘一切功德,皆是止观之果,应如何正解?
二○六问:远离二障,须修止观,当如何解释二障,及彼二与止观关系?
二○七问:有认「定境」为证真如者,及有不依所缘而修者,其误点安在?
二○八问:若忍、若乐、若觉、若见、若观,有认为皆「观」之异名,即是观量,是否应理?
二○九问:忘如何认识止道于观道之差别及其要义?
二一○问∶心为外境所夺之义,应如何了知?
二一一问:或问菩萨岂非未具真实明显现证空性耶?以声闻多生重「专住」时长,菩茫注重「观察」时长。
二一二问:有谓先即以空性,为修止之所缘,故同时即可得胜观。因止亦可以真俗二谛,随一为所缘,何必先止后观?
修止法门中所出问题如下∶
二一三问:修定初修时,选择所缘之法,应如何选择?
二一四问:一心专注所缘之法,试言其要?
二一五问:初观所缘应注意事项?
修止法门中离五过修八对治法等所出问题如下:
二一六问:未得定者,如何对治懈怠?
二一七问:修定勤时,久住所缘,则沉掉自生,心即不善住所缘,是为忘念过失,应如何对治此过?
二一八问:心住定时,沉掉二者为过失,应如何对治?
二一九问:沉掉生起之因?
二二○问:何谓正念、正知,及其差别?
二二一问:欲除沉掉,先须认识沉掉体相,应如何认识及如何对治?
二二二问:应于何时放缓?将何放缓?
修止法门中九住心、六力、四作意等所出问题如下:
二二三问:试略言九住心相?
二二四问:依师传教授:九住心修时,不能置书于面前,最略须将离五过、八断行、九住心等领会于心中(修菩提道次第各法门之纲领料目亦然),例如九住心须逆溯、顺次均能熟记其要于心中。以此试言九住心逆溯、顺次之概况。
二二五问:六力之概要?
二二六问:四作意之概要?
二二七问:真实成止之量?
二二八问:无著声闻地说:「贤首,当知如是所缘,甚为微细,难可通达!汝应发起猛利欲乐为求通达,发起精进。」吾人对此论义,应如何正解,而生起认识?
二二九问:得远离沉掉,入定出定皆得圆满殊胜轻安之三摩地,究于五道,属何道呢?
二三○问:总依具明分、住分、轻安之三摩地,所趋之道?
修观法门中所出问题如下:
二三一问:观之略义?
二三二问:修观资粮中,何为修观之主要因素?
二三三问:修观闻思应依何种经教?
二三四问:修中观见,应依了义教,然吾人智浅,于三时教,不能抉择何者了义,何者不了义。若依语不依义,则佛语第三转法轮,方是了义。又二大车轨,所言又互相异,究竟何所适从?
二三五问:了义与不了义之义,应如何简释?
修观法门中别明抉择见二目中一目明染污无明科目中所出问题如下:
二三六问:试略言自宗认识无明烦恼之情况?
二三七问:摄要而言,云何为我执及无我义?
二三八问:对于我执及无我义,应成、自续两派之差别?
二三九问:云何我执为烦恼之根本?
二四○问:云何萨迦耶见,分我及我所二种,及其与我执之差别?
二四一问:执蕴无明(法我执),萨迦耶见(人我执),同为烦恼之裉本,得毋疑乎二执混而为一乎?
二四二问:设有难则问:如宝论说,无明为生死根本;又如入中论说,诸烦恼过患,见由坏聚见(即萨迦耶见)而生。生死根本不应有不同之二,应作何解?
二四三问:萨迦耶见,以我为所缘,生起实有执,同时与我相连之贪着随起之概况?
二四四问:云何愚痴无明遍一切烦恼?若知愚痴无明,是烦恼与轮回根本,如提婆说:「能诛愚痴,即诛诸惑。」然则用何法以诛之?
二四五问:本宗说:染污无明为流转生死根本,指俱生我执,非分别我执。试明其义?
二四六问:我与自性,乃无明耽着之境,是所应断。此于依道断,依理断二者中属何种?
二四七问:问谛实(我或自性)若有,如何能断?若无则何须断(自性既无,将以何为所断)?
二四八问:内道佛子,依佛密意,决分几派?试说各派之密意,及各派认识之「所断」。
二四九问:云何各派于应破之量,所许不同?不易合量(或太狭,或太过),试言其概。
修观法门中明抉择见二目中第二目寻求无我见科目中所出问题如下:
二五○问:欲断无明,须求通达无我见,以是否唯依显教而说,密宗为迅速成佛之法,或有他径?
二五一问:云何于我执,损与不损之义?
二五二问:由法我执而后有人我执,云何依修见次第,先说补特伽罗无我,后说法无我?又由此所引发诸义?
二五三问:本宗应成派认识补特伽罗之不共特法(不共余宗),及他宗之认识?
二五四问:菩提道次第广论中说:「唯由分别有有性,若无分别无有性。」应如何显此唯分别安立之义?附唯由名言安立一问题应注意四点。
二五五问:总说应如何抉择明我无自性?
二五六问:应如何始见障真实空见之障——我执?
二五七问:云何肯定其(所执之状之我)所属为一为异?
二五八问:应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