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候,都要到内室向她征求意见,每合石敬瑭之意。三几句话,就坚定了石敬瑭决断的意志。因此石敬瑭对她青眼相看,既敬又怕。后晋建立,百废待兴,形势不稳,但他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准大臣所奏,下诏册立晋国长公主李氏为皇后。但是,册立的诏书虽已下达,却由于条件所限,一直没有举行册立仪式。
那时,后晋小朝廷是借契丹人的力量建立起来的,做什么都不能理直气壮。石敬瑭卖国求荣,内遭中原人民的唾骂,外受契丹人的钳制,在朝廷又害怕诸臣谋反。面对乱局,终日惴惴不安,一筹莫展。只有借契丹之力,虚张声势,为自己壮胆,这样就使得他更加深入的陷入契丹人的泥淖而不能自拔。石敬瑭对契丹唯唯诺诺,如履薄冰,生怕得罪,凡契丹所求,无不答应。除割让燕云十六州,称臣称儿外,还有每年30万匹的贡帛,也就是说,人口不足30万的契丹族平均每人每年都可以得到一匹绢帛。既然是儿皇帝,那孝敬钱就更少不了了。每逢契丹的吉凶庆吊之事,岁时节日,又不时得孝敬,而契丹的庆吊之事也真他妈的怪,忽然就蹭蹭的多了起来,以致赠送珍奇好玩的车队日夜不绝于途。石敬瑭在位六年,有国书记载的向契丹派遣使者即达43次之多,朝廷上下都觉得丢脸。为了满足契丹的贪欲,石敬瑭只有把灾难转嫁到老百姓头上,可惜刚刚得到喘息机会的老百姓,再次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为此,他发明了剖心、剥皮、油煎等酷刑,民怨更加沸腾。那么他的官员如何呢?当时有个节度使叫安重荣,看不起石敬瑭,对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十分不满,常对路过的契丹使节箕踞谩骂,肆意侮辱,甚至对契丹人扬言迟早要灭了契丹。安重荣又常招纳契丹叛臣,暗杀契丹过路使臣,并上表数千言,公开指斥石敬瑭“称臣奉表,罄中国之珍,贡献契丹,凌虐汉人,意无厌足”。安重荣的所作所为自然为石敬瑭所不能容忍。石敬瑭遂残杀了安重荣,并把他的头献给契丹以取媚。
尽管如此恭顺,如此奴颜卑膝的谄媚契丹,“父皇帝”对他仍不满意,仍然征求无厌,今日索金,明日要银。每当契丹使臣至,石敬瑭都得毕恭毕敬地拜受诏敕。稍不如意,辄来责难。还时不时的发兵扰边,简直不把儿当儿了。石敬瑭常在宫中辗转不安,不知那天是个头。就连标志国祚皇威的宗庙都议了几次,但几次都不敢建立。正因为后晋是历代王朝中唯一没有皇家宗庙的王朝,所以,晋国长公主虽有皇后之名,但却是没有举行过册封大典的皇后。而没有经过告庙仪式的皇后,就多少有些来路不正。
后晋天福二年(937)暮春,有人再次奏请举行皇后的册封仪式,石敬瑭深恐契丹误会,要与他们平起平坐,就以宗庙未立为借口,再次推迟了这一建议。
实际上是形势严峻,有几件事捆住了他的手脚。当时,洛阳宫室残破,无法立足,石敬瑭便匆忙迁都汴州(后来又把汴州升做东京开封府),奔波劳顿,无暇顾及。加之割燕云十六州后,整个中国的形势都发生了变化,后晋北部边防一片空虚,契丹又移军云州,成肘腋之患,石敬瑭日夜忧惧,不得不背着契丹加强防御。而最大的威胁还是国内的藩镇,对石敬瑭仰契丹人鼻息,心怀不满。虽然他听从李皇后的意见,极力笼络,但效果不佳。大同节度使判官吴峦,闭城不受契丹命。应州指挥使郭崇威,挺身投南。朝廷上下,离心离德。
李皇后深深理解丈夫的处境,她并没有因未举行册封仪式而心生怨责。相反,她多方面留心政事,支持丈夫采取各种措施巩固政权,真正做到了与丈夫忧戚与俱,患难与共的地步。使石敬瑭深受感动,他向李皇后发誓说,这一辈子,一定要让她一圆真皇后之梦。
后晋天福二年(937年)夏五月,局势稍有稳定,他即命有司准备举行册封仪式。不料这时天雄军节度使范延光反于魏州,册封仪式不得不再度搁置了下来。石敬瑭命东都巡检张从宾出兵讨伐,不料张从宾与他同反。侍卫将军杨光远自恃重兵,干预朝政,屡有抗奏。石敬瑭常屈意服从之。后晋天福四年(940),杨光远擅杀大臣,石敬瑭因畏惧杨光远,以致连问一声的胆量都没有。儿皇帝如此窝囊,都是因为他卖国求荣的结果,既不能服众,又有愧于心。
后晋天福七年(942年)5月,焦头烂额的石敬瑭在契丹和藩镇的双重压力下,忧惧而死。李皇后哭得死去活来,既为丈夫的一生所为而悲,也为丈夫如此不堪的凄凉结局而哀,更为自己今后的命运而担忧。
忍辱苟活
石敬瑭病危时,曾以幼子石重睿托付宰相冯道。石重睿是晋国长公主李氏所生,也是石敬瑭存活下来的唯一的儿子。其他六个儿子在战乱中不是早殁就是被杀或者失踪,石重睿硕果仅存,这也是帝王之家最终的宿命。但石重睿尚在冲龄,不足以担当军国大任。况国家多艰,非长君不足以定危局。冯道便与当时掌握实权的侍卫亲军都指挥使景延广密谋,违背石敬瑭托孤之言,擅立年长的石重贵为新君。齐王石重贵是石敬瑭的侄子,其父石敬儒早逝,石敬瑭遂将他收为己子。当年石敬瑭准备从子侄中挑选一人镇守晋阳时,也诚惶诚恐地征求耶律德光的意见,身材矮小、相貌猥琐的石重贵被一眼看中,任命为北京留守、太原尹、河东节度使。可见这样的长君也不咋的。但权臣提议,李氏也没有办法,只好同意。石重贵即后晋出帝。
后晋天福八年(943),正式册封李氏为皇太后。李氏虽然未行册立皇后,但皇太后却是真正册立的。
李氏被封为太后,也是给足她荣誉,确立她的历史地位而已,实际上是不让她再插手军国大事。后晋与契丹本是父子之国,石重贵即位,得有契丹主的批准,方才有效。但如何向契丹主耶律德光报告,成了难题。后晋君臣对石敬瑭卑顺契丹,咸以为丢脸,希望能稍作更改。尤其是景延广傲气十足,力主向契丹称孙不称臣,只承认亲属关系,不承认君臣关系。结果耶律德光大为恼火,他不能容忍这种更改,并以此为借口,兴师问罪。
后晋开运元年(944年),契丹兵分数路向南推进,攻陷贝州(今河北清河)、入雁门,长驱直入。石重贵在众将的簇拥下御驾亲征,他看不到中原士民同仇敌忾杀敌的决心,还没有交战,他唯恐大祸临头,先自胆怯,遣人低声下气地致书契丹主,求修旧好。契丹主正志得意满,岂肯中途罢兵。求和遭到拒绝,只好请求叔母李太后出面求情了。耶律德光对这位比自己年长的“儿媳妇”以礼相待,自儿皇帝石敬瑭死后,每逢要事,他都要致书李太后,承认她的太后尊位,他要依靠李太后收揽中原民心。李太后为了后晋的苟安,不惜低声下气,以晋室媳妇李氏妾的身份向“皇帝阿翁”求情,希望爷有爷量,宽恕孙儿少不更事。同时她也劝导出帝重贵,要他勤俭治国,振兴家邦。这样,李太后的政治地位又一次凸显出来了。
可是契丹两次南侵,两次失败。特别是公元945年3月,后晋在阳城之役中大获全胜,石重贵凯旋还朝,便忘乎所以,以为从此天下太平,根本不把李太后放在眼里,又过起醉生梦死的生活。“自阳城之捷,谓天下无虞,骄侈益甚。四方贡献珍奇,皆归内府;多造器玩,广宫室,崇饰后庭,近朝莫之及;作织锦楼以织地衣,用织工数百,期年乃成;又赏赐优伶无度”(《资治通鉴》卷285)
。将士效死疆场,所赏不过数匹帛;优伶一谈一笑,往往赐束帛、万钱、锦袍、银带等物。他本来就是个声色犬马之徒,视国事为儿戏。石敬瑭尸骨未寒,梓宫在殡,石重贵就纳自己的寡婶冯夫人为妃,并恬不知耻地问左右说“我今日作新婿何如”。行为如此荒唐,古今罕有其匹。
后晋开运三年(公元946年)秋,耶律德光经过重整旗鼓,又大举南下,石敬瑭的妹夫、后晋大将杜重威作战失利,契丹许诺,若他投降,则扶他做中原皇帝。杜重威经不住引诱,投降契丹。契丹兵趁势一举攻克汴京,后晋全军溃败,皇宫被围。耶律德光致书李太后,说明晋军已全部投降,希望她携重贵归顺。李太后居于深宫,昧于时事,当她看到契丹的来书后,才知宫外发生了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大惊失色,踉跄奔出,找到了准备投降的石重贵,哭着说:“你与冯氏肆意妄行,胡闹到这等地步,如何保全社稷?如何对得住先人?”
石重贵心烦意乱,见太后哭闹,也无心行礼,只呆呆地站立一旁,李太后尚欲再责,外面又有人趋入道:“敌兵已入宽仁门,专待太后及皇帝回话!”太后乃问重贵道:“你打算怎么办?”重贵答不出一句话儿,只赧然地将刚刚草就的降表奉给李太后阅看:
孙男臣重贵,祸至神惑,运尽天亡。今与太后及妻冯氏,举族于郊野面缚待罪次。遣男镇宁节度使延煦,威信节度使延宝,奉国宝一,金印三出迎。
太后约略一瞧,又恸哭起来。
石重贵令人在宫中放火,李太后拉着石重贵及宫妃10余人,准备效法后唐李从珂、曹太后、刘皇后、雍王李重美及宋审虔等人自焚,恰巧石重贵亲军将领薛超赶到,同翰林学士范质伏地劝阻,乞请太后与皇帝保全身家,留得青山,以图后计。范质认为:契丹送来劝降书,无甚恶意,只要奉表请罪,或许还能保全晋室宗社。此时宫中多处火起,石重贵忙命士卒扑灭烟火。后妃们相聚而泣,他命令打开所有的宫门,迎接契丹人。李太后也放弃了轻生的念头,但又实在想不出别的办法,徐徐对范质说道:“祸及燃眉,也顾不得许多了。他既致书于我,我也只好覆答一表,卿且为我缮草罢。”
其文云:
晋室皇太后新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