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落架的凤凰-第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仰,而且成为后世中国妇女学习的典范,史书对她多所誉词。贞观八年,长孙皇后随唐太宗巡幸九成宫,路染风寒,引起旧日痼疾,从此一病不起。两年之后,崩逝于立政殿,享年仅36岁。 
  唐太宗一生共与嫔妃生有14个儿子21个女儿,光与长孙皇后就生有三男四女,可见夫妻恩爱,伉俪情深。三男四女为: 
  常山王李承乾(太宗长子),濮王李泰(太宗第4子),高宗李治(太宗第9子); 
  长乐公主(太宗第5女)、东阳公主(太宗第9女)、晋阳公主(太宗第19女)、新城公主(太宗第21女)。 
  由于长孙皇后睿智明达,风范高标,曾写下《女则》一书,对后宫嫔妃及公主宗女们严加约束和教育。所以,长孙皇后所生的女儿们,在史书上都留下了很好的名声。并不像太宗的其她公主,或多或少都有风流韵事流布街衢。 
  下面,我将一一叙述长孙皇后所生的几个嫡出女儿的生平行状,一言以蔽之,都是:贵不可言,人命危浅。 
  长女长乐公主无疑是唐太宗与长孙皇后的掌上明珠,下嫁给长孙冲,是长孙皇后的娘家侄子。长乐公主出嫁时是贞观六年,那时四海升平,国库充盈。太宗由于感激长孙皇后,爱屋及乌,就把嫁女的规模比照李渊的女儿永嘉公主出嫁时的前例,搞得奢华无比,并且奁资较前翻了两番,受到魏征的强烈谏止。太宗很是恼火,借机想杀掉魏征,长孙皇后却向太宗祝贺:主明臣直,嫁一女而得一直臣,可喜可贺。并要太宗厚赏了魏征。 
  可惜长乐公主人贵命薄,身体很弱。虽是皇家血脉,却不能保证富贵永久。就在长孙皇后病逝没有几年,长乐公主也追随她母亲的步履去了。史书上没有留下她过多的行踪,后人多推测,长乐公主也如她的母亲一样,是因为某种疾病的折磨而早逝的。由此推测,长孙家族或许有一种遗传病因在女性之中遗传。因为长孙皇后的舅族来源于北齐的高氏一族(详见本书北齐几篇)。长孙皇后的母亲高氏早逝,长孙皇后早逝,长乐公主更没有活过36岁。证据就是《高宗实录》里的记载,长乐公主在她出嫁18年后,她的弟弟高宗李治继位,然而在李治的行踪里,却找不到任何关于长乐公主的片言只字,只有他探望异母姐姐高阳公主等人的文字记载。按道理,他应该首先去看望长乐公主,因为长乐公主是他的同胞姐姐,血缘更近,而长孙无忌又是扶持李治登基的权臣。那么唯一合理的解释只能是长乐公主早逝了。 
  而长孙皇后的第三位女儿晋阳公主,则完全可以称为“殇”了(长孙皇后的第二位女儿东阳公主和第四位女儿新城公主将在后面详细叙述)。 
  晋阳公主闺名李明达,乳名兕子,意思是母犀牛。犀牛是一种强健的动物,给女孩儿起这样的乳名,可见晋阳公主的身体之弱。民间都有这样的风俗,贵命贱养,希望借此皮实动物的健康形象,能够给晋阳公主带来健康成长的福音。可惜她少年悲苦,疼爱她的生母长孙皇后在她四岁时就撒手尘寰了。 
  那时,晋阳公主还懵懂无知,不谙世事,似乎悲伤离她还很遥远,她唯一感到变化的或许只是孤独,因为宫中的嫔妃争宠日盛,同袍哥哥承乾与李泰为争夺太子之位,闹得水火不容。父亲家国两忙,没有时间来照顾晋阳公主和比她更小的新城公主。唯一能够给晋阳公主和新城公主安慰的,是仅比晋阳公主大八岁的姐姐东阳公主。东阳公主性情温和宽厚,照顾两个妹妹无微不至。残酷的政治斗争,复杂的后宫生活,兼具母亲良好品质的遗传以及东阳公主温婉性情的影响,使得晋阳公主懂事过早,也养成了她聪明内敛的个性,虽然她稚气未脱,却已经“喜怒不形于色”了。深得太宗喜爱,有时上朝也带上她,膝前承欢。她心地善良,很有主见。每当太宗发怒训人的时候,她很像她的母亲长孙皇后一样,向父亲说出自己的看法,只不过是以小女儿的娇态,为挨训的人说项。以至宫中女眷及达官近臣,对小公主都是一片赞誉之声。太宗曾自豪地对大臣们说:“此女肖母。” 
  晋阳公主还写得一手极佳的“飞白”书法。“飞白”是书法中的一种枯笔,字体苍劲,神韵悠远。同她的父亲李世民的书法摆放在一起,几可乱真。 
  然而,天妒英才,天妒红颜。天分极高、品貌兼优的晋阳公主,遭到了这双重的妒忌,最终没能躲过母亲和姐姐一样的宿命。公元644年,年仅12岁的晋阳公主就像一朵未曾绽放的蓓蕾过早地凋谢了。 
  至此,长孙皇后所生的四个女儿,现在只剩下了次女东阳公主和小女儿新城公主了,虽然她们暂时摆脱了母亲家族显性病因的影响,但另一种更为悲惨的命运却在不远的拐角正等待着她们,而伸向她们的黑手正是毁灭之手,她们从此将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东阳公主   
  在这里,说到贬谪为民的的命运,一定要牵扯到新城公主。而说到惨死的新城公主的命运,也一定要牵扯到东阳公主一样。正像说到高履行,就一定要说到长孙家族一样,说到长孙家族,也一定要说到高履行家。两个姊妹的命运,两个家族的命运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因为老高家是长孙家的舅族,而长孙家又是当今皇家的舅族。他们都是居功至伟的显赫家族,在朝廷中位高权重,也只有他们才有和皇家联姻的资格。但伴君如伴虎,家族的男性所承担的政治风险也就或多或少左右着她们的命运。 
  东阳公主虽然是长孙皇后所生,似乎唐太宗并不特别宠爱,在《太宗实录》里并没有太多的记载,不像她的大姐长乐公主和妹妹晋阳公主,得到太宗的格外关照。但东阳公主性情宽厚,与同样不大受重视的哥哥李治、小妹妹新城公主姊妹情深。 
  根据欧阳修所撰的《新唐书?东阳公主传》记载:“东阳公主,下嫁高履行。高宗即位,进为大长公主。韦正矩之诛,主坐婚家,斥徙集州。又坐章怀太子累,夺邑封。以长孙无忌舅族也,故武后恶之。垂拱中,并二子徙置巫州。” 
  同样的记载在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卷第204里也有:“武周则天顺圣皇后垂拱四年(688)戊子(6月16日),丁亥朔,日有食之。壬寅,作神皇三玺。东阳大长公主削封邑,并二子徙巫州。公主适高履行,太后以高氏长孙无忌之舅族,故恶之。” 
  从这两段话可以看出,东阳公主完全是“以长孙无忌舅族也”的原因而一贬再贬,而她的“主坐婚家”(即为新城公主做媒),只是受遣的借口而已,她,实质是无辜的政治斗争的牺牲品罢了。 
  长孙无忌的外祖父是高敬德,是北齐皇帝高欢的堂弟高岳的后代,曾为扬州刺史,为隋唐望族,高敬德之子是高士廉,也就是长孙皇后的舅舅。高士廉生有六子:履行、质行、纯行、真行、审行、慎行。其中履行最知名,娶了长孙皇后之次女东阳公主为妻。 
  这样算来,辈分就有些乱,长孙皇后与高履行是姑表兄妹,那么,高履行就是东阳公主的表叔了,东阳公主显然比丈夫低一辈。 
  像这种异辈婚姻在当今被斥为乱伦,而在封建社会鼎盛期的唐王朝,异辈通婚现象却很普遍,尤以皇族内部最为突出。翻看新旧《唐书》,随便就可以捡出不少这样的事例:如唐太宗曾娶大臣徐坚的长姑为妃,而唐高宗则娶其次姑为妃,父子俩分娶姐妹俩,父子关系变成了连襟关系。还有唐高宗娶太宗之妃武则天为后和唐玄宗娶儿子寿王之妃杨玉环为妃。前者是儿子娶庶母,后者是公公娶儿媳妇。唐肃宗的外孙女嫁与肃宗曾孙顺宗皇帝,妇比夫高一辈。唐代宗外孙女郭氏嫁与代宗曾孙宪宗皇帝并被立为后,也属于此类情形。性关系如此混乱,所以后世才有“脏唐”之说。 
  皇家之所以热衷于异辈婚姻,除唐朝皇族传承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异辈婚遗风外,还与自身受鲜卑化程度影响深厚的原因有关,而最主要的则是要通过政治联姻,以婚姻的形式寻求政治势力的平衡。 
  这样便不难理解了皇族婚嫁不论辈分的原因了。皇家娶妻如此,皇家嫁女亦如此。例子又是不胜枚举 
  除太宗女东阳公主下嫁高履行外,同样的道理,她的妹妹新城公主又下嫁给了长孙诠,而长孙诠是长孙皇后的堂弟,这样新城公主则是嫁给了自己的舅舅;玄宗之女太华公主下嫁给了杨奇,太华公主死后,万春公主又嫁之,而杨奇是玄宗妃杨玉环的堂兄,显然他比太华公主和万春公主姐妹俩高一辈;德宗女郑国穆公主下嫁张茂宗,而顺宗女襄阳公主又下嫁茂宗之弟张克礼,兄弟俩娶了姑侄俩;中宗女安定公主下嫁韦濯,而韦濯是中宗皇后韦氏的从祖弟,是堂甥女嫁给了堂舅舅。 
  辈分如此混乱不堪,令人眼花缭乱,无法称呼不说,还增加了我们读史的难度,简直就像数学试题一样的艰涩。不过,从中我们可以窥探到政治婚姻的影子,皇帝与之联姻之家无不都是当时的权贵勋臣。 
  公主既然是皇帝的女儿,待遇仪仗、言行举止,乃至人生命运,自然都紧紧地与皇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她们没有自己的好恶,支配不了自己的命运,在享受皇家富贵尊严的同时,也分担着皇家的政治风险,有时更不得不成为皇室利益的祭品。 
  东阳公主如此,新城公主亦如此! 
  唐太宗贞观十二年(638),高履行娶东阳公主后即拜为驸马都尉,后历任户部尚书;高宗文徽元年(公元650年)任检校太子詹事、太常卿、卫尉卿,进加金 
  紫光禄大夫,其父高士廉死后,袭爵申国公。显庆元年(公元656年),和其父一样,出任益州(今成都)大都督府长史,“亦有善政,大为人吏所称”。高履行外为能吏,内为孝子,声誉天下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