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落架的凤凰-第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太后哭道:“逆子,我将收尔骨于箩泉之上。” 
  果然不出尹太后所料,沮渠蒙逊设下布袋,与儿子沮渠牧犍埋伏半道,李歆很快入了蒙逊的圈套,与北凉沮渠蒙逊遇于箩泉(今甘肃高台县西),被打得大败,却又固执己见,不听将帅之言,坚持打消耗战,不肯退兵,结果全军覆没。李歆于临泽被俘后,很快死于沮渠蒙逊之手,蒙逊随之入据酒泉。 
  酒泉失守后,李歆弟李恂,带领残部,西奔敦煌,撄城固守。并在敦煌草草继位。沮渠蒙逊亲率精兵二万督战攻城,一连数月不下。最后,沮渠蒙逊利用河水和雨水,派兵在敦煌城外垒起堤坝准备蓄水。李恂和西凉兵看了半天都不明白北凉兵到底要干什么,以为是准备修营垒打持久战,也不以为意。后来明白过来,沮渠蒙逊是要“三面起堤,引水灌城”,但为时已晚,堤已筑成。李恂派壮士出城掘堤,均被擒获。几天后暴雨骤至,形成山洪,沮渠蒙逊遂决堤灌城,敦煌地势低洼,全城被淹,人为鱼鳖。李恂没办法,只好自杀。蒙逊纵兵屠城。西凉残部李 之孙李宝、唐契被俘,解送武威,后伺机逃到伊吾,依附于柔然。 
  河西走廊尽为沮渠蒙逊所有。 
  西凉政权历两代三王,自李 至李歆、李恂,共21年。 
  沮渠蒙逊灭西凉后,将李 皇后尹氏掳来姑臧,囚禁在姑臧城西五里处的窦融台上。现在武威还有皇娘娘台景点,就是当时囚禁尹氏的住处。唐时将姑臧窦融台重加整修,命名为尹夫人台。因尹夫人是皇后娘娘,民间也叫皇娘娘台。台上有寺,名为“尹台寺”。唐朝边塞诗人岑参曾登临此台,有《登凉州尹台寺》一诗: 
  胡地三月半,梨花今始开。 
  因从老僧饭,更上夫人台。 
  清唱云不去,弹弦风飒来。 
  应须一倒载,还似山公回。 
  可见尹台寺最迟从唐代始,就因尹夫人的缘故而留下了盛名。 
  尹太后在被押往张掖途中,见到了北凉国君沮渠蒙逊。她见蒙逊主动向她走来,便故意转过身去,不理会他。蒙逊没有计较这些,仍然走到她的跟前,向她问好,并打算将她收入宫中。尹太后一听,不卑不亢地说:“你已把李家政权消灭了,还说这种好没廉耻的话!”始终不肯就范,并故意冒犯沮渠蒙逊。这时,有人担心尹太后的安危,好心的劝她要谦虚些:“你母子性命抓在人家的手里。为什么还如此傲慢;而且你国破家亡,子孙被杀害,为何不悲伤?”尹太后扬了扬头,慷慨激昂地说:“生死存亡,都是天意。我已年过半百,国破家亡,生有何趣?再去给别人当小老婆,让祖宗蒙羞,还是人吗?我现在只求速死。谁要杀我,老身感激不尽。”沮渠蒙逊听了尹太后的话,赞赏她的忠贞,也为她的无畏精神所感动,不仅不加害于她,反而让自己的儿子沮渠牧犍娶她的女儿李敬受为正妻。 
  公元433年,沮渠蒙逊死后,沮渠牧犍继承了北凉王位,尹太后的女儿被封为王后。但好景不长。公元437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为了控制北凉,便把他的妹妹武威公主嫁给沮渠牧犍为妻。 
  武威公主的到来,给李敬受皇后带来的悲伤和痛苦是巨大的。武威公主很快便取代了她北凉皇后的位置,可见公主的婚姻就是国家的势力,是以政治砝码来衡量、维系的。 
  李敬受虽然是沮渠牧犍的发妻,但已是昔日的公主,国灭族散,失去了依靠,连宋繇这样的至亲重臣,对自己侄女的皇后之位的保护都无能为力,她还指望谁呐?武威公主这一边的砝码的重量,她是清楚的。李皇后理解沮渠牧犍的难处,北魏的态度,就是北凉的生死。她必须得让出后位,为了取得主动,以免难堪,李皇后征得母亲尹夫人的同意,上书沮渠牧犍,辞皇后位。沮渠牧犍果然慑于强势,假惺惺安慰几句,很快便封拓跋氏(武威公主)为正妻,即皇后位。沮渠牧犍还不算薄情,把李敬受安置于酒泉,这也是她们故国的首都啊!这是在残酷的政治斗争中,给予她们唯一的温情。她们可以在亡国之日,到李 的坟茔薄祭一壶浊酒了。同年年底,尹太后和女儿只好辞别宫阙,一起搬到酒泉居住。   
  亡命天涯   
  尹太后母女到了酒泉不久,看到故国景物,已是旧宫倾圮,物是人非,不免触景伤怀,心情郁闷异常。特别是她的女儿李敬受,更是心情悲苦。皇家的公主,在常人看来,总是享尽荣华,一生幸福。其实,由于她们的命运与政治的需要和政权的兴衰联系太紧,她们有时甚至比平常人家的女儿更难把握自己的命运。而且,由于她们锦玉衣食惯了,一旦遭遇不幸,在前后生活的强烈对比之下,感觉像天都塌了。因此,李敬受不久就凄惨的死去。 
  尹太后双手抚摸着女儿渐渐冰冷的身体,悲愤地说:“孩子,我们国破家亡,本该早点离开人间,你今天才死,死得太晚了啊……”尹太后自女儿咽气到被安葬,不曾恸哭过。国仇家恨,已使她虽心中大悲而眼中无泪。她出奇的冷静,几乎让人觉得她的无情,她实在是看透了人生的无奈。 
  当时,沮渠牧犍的弟弟沮渠无讳为酒泉太守,想以尹太后的名义招降她的孙子李宝(李 第六子李翻的儿子),于是便对太后说:“太后的几个孙子都在伊吾(今新疆哈密),不知太后是否想去?” 
  尹太后揣测不出沮渠无讳的真实用意,怕是圈套,不敢贸然回答。但由此也知道了国亡后离散子孙的下落了,沮渠无讳的话无意中提醒了她。尹太后掩藏住内心的想法,假装安于现状似的说:“我的孙子们到处逃亡,流落天涯,在他乡异域寄身。我还能活几天,就死在这儿吧,何必去做游牧地区的游魂野鬼呢?” 
  但她却在暗地里,偷偷做着投奔伊吾的准备。不久,她趁沮渠无讳疏于防范,带上贴身丫鬟放马出奔。沮渠无讳派骑兵追赶,尹夫人对追赶她的骑兵说:“沮渠无讳曾答应我回西方与子孙相聚,为什么还要派兵追赶?为什么这么快就出尔反尔?既然无信,就拿我的人头回去交差吧!纵死,我也不会再回去了。”追兵也不知就里,见尹夫人置生死于度外的态度如此坚决,也不敢过分逼迫,只好无奈地返回复命。 
  尹太后在路上走了几天,人困马乏。在荒无人烟的戈壁流沙,她们终于高兴的碰到了一群人,却是一伙乱兵,她的贴身丫鬟和马匹都被抢走。她因为年老色衰,被遗弃沙漠,让她自生自灭。她在沙漠中苦苦挣扎了两天,天苍苍,野茫茫,仿佛世界只剩下了流云和风声。饿了,只能捡马粪充饥;渴了,也只能把自己的尿液当作甘露。一代皇后,竟如此凄惨。历史总以它的浮浮沉沉的假象,演绎着不同人的不同的人间悲欢故事,即使你贵为皇后。她不禁向上天发问,你灭了我的国家,还要我受如此的折磨,这难道是命吗?眼看就要支撑不住了,正巧远方的地平线出现了一批驼队,那是北魏出使西域的使节,她这才遇救,被带到了伊吾。 
  尹夫人在伊吾与儿孙团聚后,鼓动孙子李宝不忘家仇国恨,要时刻想着复仇。当初,西凉灭亡后,李宝被俘囚于武威。后伺机西逃伊吾,同时随去的还有敦煌民众2000余人。所以,西凉在伊吾还保存了一股残余势力,并力图收复敦煌。但不久,尹太后由于年老多病和长途跋涉的折磨,没有看到收复敦煌的时日到来,就含恨客死在异乡他国了,时年75岁。 
  公元442年(北魏太平真君三年),北魏消灭北凉,统一了北中国。原北凉酒泉太守沮渠无讳西奔敦煌,继续与北魏对抗,太武帝拓跋焘派兵穷追猛打。沮渠无讳招架不住,以乏食故,率众万余弃敦煌西走,命弟沮渠安周击善鄯(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若羌县)以安身。 
  此时李宝乘敦煌空虚之时从伊吾打回敦煌,总算多少实现了尹太后的愿望。但敦煌经过战乱,早已人去城空,一片狼藉。好在李宝干练,迅速“修缮城府,规复先业”。在政治上又有远见,敦煌稍有恢复,他就向拓跋焘奉表归城,降于北魏,深得宠信。北魏便封李宝为镇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领护西域校尉、沙州牧、敦煌公。同时封其弟李怀达为敦煌太守,共镇敦煌。三年后,李宝奉命入朝,遂留于京师平城,后卒于官(《魏书?李宝传》)。 
  从此,李氏确立了在北朝的尊崇地位,后世更是名人辈出,被史家称为“自周迄隋,郁为西凉盛族”。唐朝的开国皇帝高祖李渊,就是李 的第6代裔孙。所以,唐人在修《晋书》时,为了美化自己的祖宗,把十六国时期称王图霸的人,都称作伪,而独奉李 为正宗。 
  十六国时期是一个民族分裂时期,同时又是民族大融合的时期。经由这场动乱,内迁各族的社会形态、生活结构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有的进一步接受汉族成熟了的封建制度,有的由家长奴隶制进入封建社会。各族成员都按照各自的阶级成分,逐渐地,分别与汉族地主和农民两大阶级融合。在136年中,有的种族名称基本上已经消失,例如匈奴、羯、巴、氐、河西鲜卑等,都已融合到汉民族之中了。     
  婚姻筹码:武威公主的婚姻险途 
  五胡世代居住在中国的西北部,早就觊觎中原王朝的富庶和仰慕华夏文明的博大精深,长期内迁依附,这其中就有匈奴别种沮渠氏建立的北凉。在中原地区政治经济的影响下,当时迁居塞内的匈奴人的社会结构、生活习性发生了很大变化。先后分解出屠各胡、临松卢水胡、铁弗匈奴三个分支集团。沮渠氏属“临松卢水胡”一支,居于今甘肃省河西走廊与青海省之间。祖先曾是匈奴的左沮渠(一种官职),于是子孙便以官为姓。由于长期和汉族交往相处,汉化很深。晋末动乱,五胡民族乘势而起,纷纷叛晋自立,逐鹿中原。虽然他们受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