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贞观大闲人-第5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忙着安抚晋阳百姓,前后奔波善后事宜的这些日,范阳卢氏与太原王氏之间开始激烈交锋,互碰火花,双方门下的儒士口诛笔伐,互相伤害,以各自的地盘为据点,在民间制造舆论,到最后,文斗渐渐发展成武斗,双方家族各自在自家地盘清场,断对方的商道和人脉,驱逐与对方有干系的地主富户,向官府施压,你来我往,各有胜负,闹得不可开交。

    直到晋阳的善后接近尾声时,李治以晋王的名义向范阳卢家修书一封,书信中语气严厉,斥责卢氏治家无方,致使分支煽动灾民,妄图谋反,居心不轨,殊为大逆,晋王奉旨平乱,严命卢家追查自省,否则必传檄天下,共谴****叛逆。

    措辞严厉的书信递到范阳卢家后,卢家顿时熄了火不敢再吱声。

    情势已经很明朗了,卢家分支在晋阳搞出的事情,范阳卢氏不可能不清楚,甚至,这个分支本就是受范阳卢家的指使而遣去晋阳定居的,现在太原王家忽然撕毁协议,背后狠狠捅了一刀,而朝廷借势问责,集结了兵马虎视眈眈,卢家的家主并非愚蠢之辈,自是识得时务,眼下的情势很显然,卢家败了,既然败了,就要做出失败者的姿态,此时若还趾高气昂态度嚣张,无疑是不智之举,若刺激到了朝廷,李世民正好对这些千年门阀忌惮又戒意颇深之时,岂能不趁势派兵把整个卢家灭了?

    于是卢家家主马上转变了态度,向长安城快马递送了一份认罪奏疏,奏疏中毫不犹豫地把那个卢家的分支当成了替死鬼顶了上去,言称范阳卢氏对此毫不知情,此皆卢家分支所为,范阳卢氏已召集全族老少祭拜祠堂,并宣布将晋阳卢家从族谱中除名,并向朝廷请罪朝廷严旨追查,范阳卢氏绝不偏袒包庇,家主自罚断食七日以赎罪云云……

    蝮蛇蛰手,壮士断腕,衡量利害之后,卢家做出了最正确最理智的决定。

    而这场门阀争斗中的小虾米齐州陈家,在李素派禁卫赴齐州锁拿人犯时,陈家的家主自知大势已去,在禁卫登门之前,家主连同此案有关的族人和门客全部自尽,只留下一家妇孺老小,仍被禁卫锁拿入长安。

    至此,晋阳乱局渐渐平定,恩怨皆了,善恶有报。

    此时晋阳的上空,一轮艳阳高照,冰雪化冻,万物重生,处处鸟语虫鸣花香,迎接这个迟来的春天。(。)

    p

第六百一十六章 赐婚联姻() 
晋阳事定,李素和李治一封联名奏报飞马送入长安,长安城的反应很迅速,五日内便有信使至晋阳,除了褒扬李治李素一行,言明回长安再行封赏外,还严命将犯官孙辅仁及家眷,以及卢家谋反的各种证据送入长安,虽然卢家百余口都死了,但姿态还是要做的,所以人犯虽然带不走,但当时验尸的资料报告以及仵作差役人等,也要去长安向大理寺述职。

    谋反案处置完毕,李世民又单独给王家下了一道旨意,这道旨意有点怪,宦官宣旨之前还把王家的家主王呈召到了晋阳城,命他和李治等人一同接旨。

    很蹊跷的旨意,李素和李治都满头雾水,面面相觑间,皆不知其意。

    王呈来得很快,这次是隆装而来,而且还带上了王家里面有头有脸的宿老和晚辈,一副被国家元首接见的隆重态度。

    人是来了,而且来了不少,只不过面对狠狠坑了王家一次的李素,王家人基本都没什么好脸色,一大群人看到李素,涵养好一点的还知道敷衍式的行个礼,闪电般的速度拱拱手马上收回,涵养差一点的年轻一辈就不客气了,见了李素不但不行礼,还恶狠狠怒哼一声,表达王家上下集体对李素的愤怒。

    李素苦笑不已,这个梁子结得有点深,以后怕是无法化解了。

    想想也理解王家的举动,如果换了他被人如此坑了一回,并且挑动两家门阀斗得差点两败俱伤,他估计也没什么好脾气,王家没有直接抄刀把他剁了,说明千年门阀的良好教养确实很有成效,当然,也不排除李素的脸太过完美无暇,人家不舍得破坏这件完美的艺术品。

    宣旨的是一位姓崔的中书舍人,刚奉了旨意从长安赶到晋阳,满身风尘,神情疲惫,涵养却很不错,耐心也很好,一直笑吟吟的与李治李素和王家人闲话家常,一点也不见倦怠之色,反而精神饱满,妙语如珠,对王家和李素之间明显存在的敌意和火药味也完全视而不见,一副世界和平的模样,嗯,是个久经风浪的老官油子了。

    能动用中书舍人跑来晋阳宣旨,本身便可看出李世民对太原王氏的重视程度,待到相关人等到齐,全部集中在晋阳县衙的庭院中,这位中书舍人这才清了清嗓子,笑吟吟的模样刷的一下变得严肃凝重,宝相庄严,庭院里的李治和王家众人也纷纷露出肃然之色。

    摆香案,面北而拜,院子里黑压压全矮了一头,然后便听到抑扬顿挫的宣旨声。

    圣旨很,四六骈赋作得文采飞扬,每一个字吐出来皆是朗朗正音,回荡天地,可以肯定是三省某位大儒朝臣的代笔,李世民绝不会花太多时间干这种咬文嚼字的无聊事,他能做的大概只是在圣旨最末龙飞凤舞签个名,盖个大印,收工。

    耳里听着圣旨,李素的心神却不知不觉飘散了。

    他对这道圣旨没什么兴趣,更的是,他……根本听不懂。

    而且他可以肯定,这道圣旨必然是以安抚太原王氏为主要目的,安抚的手段无非是赏赐金银布帛良田和封官晋爵之类的,总之,满满都是套路。

    既然圣旨与自己无关,而且自己文化水平太差劲又听不懂,李素走神自然是题中应有之义。

    自省一下晋阳平乱的经过,李素觉得这桩差事干得有好也有坏,好的是晋阳之乱确实平息了,明一路,暗一路,再加上李绩的并州两万兵马,恩威并济,软硬兼施,阳谋阴谋样样上齐,杀人放火坑蒙拐骗……

    想到这里,李素情不自禁地啧了一声。

    平乱的经过不太善良啊,不管了,能抓到老鼠的就是好猫,坏的也很明显,有些黑锅李素背不起,于是毫不犹豫地扔给了李世民,李世民猝不及防也吃了李素这个闷亏,不得不咬牙把锅背在身上,而且还要给李素擦,比如眼前这道抑扬顿挫的圣旨,便属于擦的。

    得罪王家的是李素,李世民却不得不出面安抚,赏什么赐什么封什么,皇恩浩荡之下,其实也是强颜欢笑,李素有点担心,回到长安怕是李世民对他没什么好脸色……

    思绪繁多,混乱如麻,就在李素的神思渐渐飘游太虚无妄之境时,一句话把他拉了回来。

    “……朕闻太原王氏仁祐之幼女,门袭钟鼎,训彰礼则,幽闲表质,柔顺为心。贵而不恃,谦而益光。惟皇九子晋王治服寐思之,朕躬垂之,可立王氏幼女为晋王妃……”

    李素听到这里,不由倒吸一口凉气,接着“噗”的一声打算喷笑,幸好反应及时,飞快垂下头,捂住了嘴……

    李治的反应更激烈,听到这里愕然抬头盯着那姓崔的中书舍人,无比震惊且悲愤地脱口道:“你是不是念错了?凭啥是我?我干了什么……哎呀!”

    李素眼疾手快朝跪在他前面的李治狠抽了一记,李治一声痛呼,顿觉失言,扭头再看王家众人,却已迟了,王家以王呈为首,一众人神情不善,恶狠狠地瞪着李治,显然刚才李治脱口而出的那句话已深深伤害了王家一众脆弱的玻璃心。

    姓崔的中书舍人被李治这一打断,神情有些不悦,但毕竟打断他的是皇帝的亲儿子,而且还是嫡皇子,他也不便说什么,只温和地笑了笑,宣旨。

    小屁孩的表情更受伤,无比幽怨地瞥了李素一眼,认命地闭上眼,轻叹口气,伏首恭顺状听崔舍人宣旨。

    李素憋得满脸通红,想笑,又很感慨。

    历史果真不是那么容易改变的,就算稍稍偏离了轨道,可它还是硬生生的扳正回来了。

    太原王氏幼女,王家的掌上明珠,未来的高宗王皇后,将来要跟萧妃和武妹妹扳腕子决生死的人物,李世民终究还是将她赐婚给了李治。

    李素没想到的是,居然是因为这件事而赐的婚,李王两家结成姻亲,安抚王家的意图非常明显,尽管如此,可王家还是很买帐,圣旨念到尾声,王家众人已纷纷露出满意的笑容,虽然刚才李治的态度令众人很不满,可是……这是政治婚姻,儿女皆是政治棋盘上的棋子,棋子的满意与否,对政治大局毫无影响,下棋的人不需要知道棋子的喜与恶,哪怕你将来把王家幼女扔在宫殿中不闻不问,但她仍是明媒正娶的晋王妃,王家也是堂堂正正的天家外戚。

    这就够了,要的就是这个身份,享受的也正是这个等级的安抚,至于个人感情,是这场彼此心照不宣的政治婚姻里最不值一提的东西。

    冗长罗嗦的圣旨终于念完,崔舍人松了一口气,将圣旨卷了起来,双手捧到王呈面前,王呈神情肃然双手接过,高举过顶,伏首道:“太原王氏领旨,叩谢天恩浩荡。”

    众人起身,崔舍人拂了拂衣袖,先朝李素和李治笑了笑,又与王家众人寒暄片刻,便施然告辞,回长安复命去了。

    走了一个润滑剂,县衙庭院内的气氛顿时变得很尴尬。

    王呈等人瞪着李素,不住地嘿嘿冷笑,李素仰头望天,嘴里喃喃念叨“小透明,我是小透明无视我……”

    李素不接招,王家众人只好将目光转向小屁孩李治……

    李治咧了咧嘴,挤出一个难看的表情,看不出是想笑还是想哭,面孔涨得通红,对王家众人的集体注目,李治不知如何反应,挣扎片刻,还是以婿礼事之比较稳妥,于是朝王呈长揖到地。

    “那个,啊,孙婿……治,拜见王爷爷。”

    王呈眉梢一挑,不咸不淡地道:“殿下免礼,老夫可不敢当。”

    李治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