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权道同谋-第6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想法,是用这几处隐晦的地方作一个最终的要挟。

    你林江越确实城府甚深,也很少露出马脚,但我季如河还是有对付办法的。在手札里写得少,并不意味着证据收集得少。

    比如说,西京驻京办主任赵其武,送了林江越五十万,还送了不少价值不菲的古玩。这件事情季如河就知道,含糊其词地写到了手札里,还收集到了一些林江越将古董变卖的发票之类的证据。说一千到一万,就是想把这样的东西,留到保命的时候用。

    这一次被“双规”,也不知道撞了什么邪,好象是有一个如影子一般飘忽不定的“神机诸葛”在后面坐阵,自己处处被算计和限制,甚至费尽心思保护的权场手札和金银古董都被一网打尽。

    当那十来箱手札如天外之物一样出现在面前的时候,他真的是差点儿背过气去。怎么也想不通,自己明明启动了连续引爆装置,早已经灰飞烟灭的东西,为什么还会“死而复生”

    一开始还心存侥幸,以为是他们故意引自己上钩的复制品,可是当他们打开箱子让自己观看实物时,才明白是真的。

    后来,这些纪委的人又指着那些金银古玩实物让自己看,这才逐渐想明白了,自己启动引爆装置是真的,但什么也没炸着。地下室的这些东西,早就被他们给“狸猫换太子”了。但是,他们是如何打开自己精心设置的密码门呢

    。。。,。请:

第七百零三章 帅之何以为帅() 


    这个问题一直到现在,这位老刑警出身之人还是百思不得其解,只是隐隐约约感觉到,或许和那次莫名的“失火”有关。但是那一天自己并没有什么失误啊,如果仅凭那一次就能破解三道密码门,这个“神机诸葛”也太强大了吧

    怀揣着这样的忐忑之情,季如河还是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而此时的唐卡,正领着老姜等人,做着非常精细的准备。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是极难。要说他这些天正和路晴讨论这“演戏”之事,晴儿已经作出了榜样,把台下工作做得极好,所以台上才能演得。而一直作为幕后指挥的他,不能只知部署,不会亲为,自己这边,也要弄得有声有色才行。

    所以,为防不测,他开列了一张单子,把能够想到的关键环节一一列出,既确保不落项,又便于大家认领任务。

    时间,提升速度,他边拉单子、边讲解、边布置。

    单子拉完了,任务也就交代完了。只用了半个小时的时间,他就已经完成了一个谋划者和指挥者的全部职责。这些简单而明了的方式,也特别被半军事化的调查小组成员所接受。

    只此短暂时间,就达到了将帅相和,共同用命,真是高效有力。多少人费尽心力,用了很长时间试图就是这样的团队凝聚力与和谐氛围,他却只是信手拈来、浑然天成。

    布置完后,他并没有环顾四周,而是径直看向了老姜,问出一句:“怎么样能听明白么”

    他之所以选择重点相问,是有道理的。

    作为总指挥,如果管得太细太宽,反而让手下人无所适从。而现在这个老姜,已经是很好的领头人。那就充分发挥其作用,告知核心任务,再让其去做详细布置,最后有什么责任也让其承担。权责相应,就能更好地发挥老姜的作用。

    果不其然,老姜没有觉得不妥,而是很好地服从于他的领导,担当起了“二把手”的角色,痛快答道:“没问题听明白了他们这些也都是老手,应该没问题”

    “没问题就好”他笑着将这张单子交到了老姜的手里:“老兄从现在开始,我可就得充当隐形人的角色了因为这个季如河不知道我到了这儿,所以接下来我还是不露脸为好。你们哥几个该吃吃,该喝喝,该演演。至于我嘛,给找一个僻静点儿的宿舍,中午送一份盒饭,就把我当作被你们双规的家伙就好哈哈哈”

    “那怎么能行”老姜高高扬起了眉,吩咐刚才那个配合唐卡扮演老先生的人过来:“小林,你去,带咱们唐组长到咱们的专区休息,找一个条件最好的单间,中午让厨房给专门两个好菜”

    “是”小林应道:“唐组长,您这边请”

    他也不客气,冲老姜和众人招了招手:“众位辛苦,我这见不得光的影子军师,只能选择暂时遁了,一会儿等着听你们的好消息”

    “好”老姜和众人都痛快答应:“您就放心吧,这个狐狸马上就会自己把尾巴露出来了”

    小林带着唐卡七绕八绕,来到了一个**专区,这是一个很僻静的房间,休息正好。

    经过刚才的演戏交锋,小林对唐卡很是佩服,所以态度很是恭敬:“组长,您休息吧桌台上有茶水,还有水果,您都可以选用”

    他摆了摆手:“好啦小林,不用客气招呼我啦你忙去吧,刚才咱俩可是经过现场教学的。以你这悟性,必须承担一项最的任务。一会儿你和老姜说他把那个诱敌深入的活儿交给你,事成之后,给你单独请功”

    小林大喜过望:“谢谢组长抬爱我真是不知道说什么好了今天才认识您,可真是感觉与您相见恨晚对了,组长,一会儿您要是对我们现场大戏不是很满意的话,可以通过系统指挥。只要从这个休息室出去右转,进到旁边的中控室就能到各个房间的镜头了”

    “哦”他笑了笑:“你们这还是很先进的嘛”

    “是”小林笑道:“这个秘密审讯点是省纪委的重点项目,今年初才完工,无论硬水平,都能在全省纪委系统排上了”

    “嗯我想想”他略作思忖,对小林这番主动表达的好意并没有着急表态。过了好一会儿,才笑道:“还是算啦我就是出出点子而已你们都是行家,这些都是雕虫小技,真正要行动起来,你们肯定没问题”

    其实,要说他现在有些言不由衷,还真是这样作为一个指挥官,最的就是掌握现场情况,临场应变。

    这一点,不光正面的指挥官如此,反面的指挥官也是如此。不少大案要案的始作俑者,都喜欢在事件发生后,再度亲临现场,不光是观看众多警察的现场忙碌,以满足终于得逞的虚荣心,更多的是希望借此掌握一些现场情况,进而对下一步行动作出和修正。

    所以,要说唐卡此时内心的真实想法,是很希望看到一会儿的“现场大戏”的。但是他犹豫了一会儿,还是决定不这么做。

    为什么

    其原因有二。

    第一,自己毕竟初来乍到。虽然说通过方才出点子,已经树立了一些威望,但是时间还是太短,不便干预过多。如果盯着监视器现场指挥,会给老姜等人一种不信任的感觉。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既然已经决定用老姜作“二把手”,那就索性信任到底,给其最大的自主权。

    最近研究近现代战争史,他看了不少对比老毛和老蒋的书籍和文章,觉得有一个观念比较正确。那就是二人在指挥风格上的差异,或许是导致毛胜蒋负的一个核心原因。

    老蒋打仗,喜欢亲历亲为,经常飞临一线指挥,既给前线官兵打气,又直接掌控现场局势。看上去很是科学,其实不然。老蒋之所以这么做,有一个不得不为的客观原因。

    那就是国民党军队内部派系繁多,虽然表面上政令统一,但地方军与中央军之争,一直就存在。甚至到了后期,中央军也派生出很多如陈诚土木系、胡宗南系、汤恩伯系等,各自掣肘,互相不服。

    于是,老蒋不得不亲临指挥,经常一杆子绕过战区和兵团司令,将命令插到军师一级,其最常使用的就是“手谕”,甚至还发生过把手谕发给团一级指挥官的“奇迹”。

    于是乎,手谕满天飞,但指挥的成效却远远达不到预期。拥兵自重、保存实力的现象屡有发生,强令三天内解围,往往三十天都到不了。

    所以,后来曾有人将此编成了一个笑话。说效仿刘邦问韩信,能带多少兵,韩信说刘邦最多只能带十万兵,但自己却“多多益善”。老蒋也问手下,自己能带多少兵,想着哪怕不是“多多益善”,也会是“十万”。却没想到,手下很是直率,说你动不动把手谕下到一个团,那你也就只能带一个团左右的兵,多的肯定就带不动了。

    这虽然是一个流传的笑话,却很有道理。

    作为一军统帅,对手下带兵将领不信任,不给予自主权,一味强调中央意志,那就会极大扼杀将领的积极性。明明有战区司令和兵团司令,却绕过他们给军长和师长甚至团长下手谕,那这个仗就没法打了。

    而反观老毛,要说在东躲**时期,被追得满处跑,那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可自从在陕北立住了脚跟,老毛就很少挪窝,也就胡宗南重点进攻直逼延安时被迫搬过一次家。再后来就进驻西柏坡,再往后就直接入住中南海了。根本不会象老蒋那样,动不动就飞临前线指挥。

    这还不是主要的,老毛指挥部队,不写手谕,发电令。虽然说很多电令都是出自于老毛本人手笔,但老毛在每封电令的最后,都有这么一句话:“以上只是大致方略,你们是前线指挥员,战场上瞬息万变,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出现紧急情况,一切由你们自行裁断,不必事事报告”

    于是乎,一个动不动飞临现场,亲历亲为,一个坐钓鱼台,岿然不动。一个把手谕都写到了团长一级,一个只是针对兵团几位首脑发去电令,什么林罗刘、刘邓、饶陈栗、彭习,这些人都是后来四大野战军的首脑。一个用语从来都是务必、必须、一定要,一个却是自行决定,伺机而动。

    于是乎,胜败已在大战之前就有了分晓。事事干预者,往往是救火队长,火越来越大,人却越来越少。而懂得放权者,人越来越多,权也越来越大。

    眼下,唐卡面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