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狩宋-第3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继冲笑嘻嘻地看着,一边和几个老乡杀鱼。王婉容也在旁边剥葱蒜。

    白氏表扬道:“教得不错。警惕性和反应能力在野外非常适用。”

    高继冲和王婉容也没有吝啬地给予了夸奖,几个老乡就过去摸了摸儿子的头,算是奖励。

    带着室昉过来的是金德县政府的一个办事员,室昉开始以为能够带着他见渤海王一定是一个要员,至少也是长史或者县尉。谁知就是一个负责农业的小吏。一路上了解后,室昉就有些晕。

    “难道时都能见王爷?”

    “谁都能见。不过得过王爷的护卫这一关。王爷见什么人没有要求。不过王爷的安全谁都不敢马虎。”小吏笑嘻嘻地,一点也没认为这有什么不妥。

    “那朝中大员要见王爷,也是这么去?”室昉问。

    “朝中大员?您说总理府?还是说老太后,冯太师那些人?”小吏问。

    室昉响起在渤海,官员的地位好像不太高这件事,苦笑了一下道:“是啊。”

    “一样的,不过王爷会自己去见他们,次数比见我们多一些。”小吏笑道。

    因为一路上经常遇见野兽,所以这个小吏身上也带着弓弩和短剑匕首。只是马匹上带着了一个小包裹,说是送给渤海王的土特产。室昉不肯这么随便,他带了两个护卫,护卫的身上背的是辽世宗还在的时候挑选的礼物。

    路上状况不断。护卫们都很紧张,可是小吏除了一次遇到规模有些大的狼群下马躲避,并出手杀了一头狼以外,十分放松。奇怪的是,这里的浪费非常怕人,见到人会远远地离开。

    密林的树上,室昉甚至见到了一只豹子。不过这头还没有成年的小豹子。似乎是人的宠物。因为他看见一个身上的武器比小吏多了很多一个人再驱赶那头豹子。

    没有杀,而是驱赶,豹子也还真的走了。

    王爷的护卫是女人,这似乎也合乎情理,不过出现的方式有些特别,就仿佛是从草丛中突然冒出来的一样,她们的身上穿着绿色带着色块的衣服,帽子和衣服上披着好像长满了草一样的披风。

    两个女卫只是稍微检查了一下,就把他们放了进去。连护卫身上的长剑都没有动,难道她们不怕渤海王遭到刺杀?

    两个护卫很紧张,因为女卫很快走进了小树林,而他们已经完全不能发现她们了。

    “你们的武器还是要收的,不过现在不能收,因为你们可能会遇上危险。王爷就在那么村子里面,你们进了村子,就会收掉武器。我的也会收掉。”

    走进了村子,才发现这个村子其实很大。因为里面能够听见隐隐约约的孩子们的读书声,人数还不少。

    一只在他们前面走进村子的驮马队消失得无隐无踪不知道跑到什么地方去了。房屋是新建的,但是一个古树却有百年的历史。树下长了一些灌木和草丛,一条石板路穿过其中,把住户们连接起来。不过树上爬满了藤萝,没人去砍它。

    房子大半是靠着,但是靠得不是那么紧密,一条类似街道的道路两边,还有商店。

    室昉受到了盘查,不过不是渤海王的护卫,而是村里的民兵。所有的武器都留在了村口的商店。

    然后民兵指着不远处的像校场的地方笑道:“王爷在那边,你们过去吧。”

    哪里一队民兵在操练,都是十四五岁的年轻人。还有七八个女子站在一边,不是媳妇打扮。而是和所有人一样穿着衣裤。这种衣裤虽然还是以绿色和黄色为主,也有穿白色的,但是脱不了渤海特有的简约和实用风格。把女子的身材不加掩饰的暴露出来,让室昉不得不让两个护卫非礼勿视。

    一群农人在敞开的院子里做事,一个水井边上,洗衣服的,洗菜的,杀鱼的,晾晒粮食和药材的,还有一些三四岁的小孩子在院子里东奔西跑捉迷藏。

    室昉是真没看出来谁是王爷和王妃。因为所有人都穿得差不多,所有人手里都在做室昉看来王爷绝对不会做的事情。

    要说明显有区别的,就是校场边上的一个教头,还有坐在校场边上竹椅上的一个白衣女子比较显眼。不过一个是二十多岁的小伙子,一个是三十来岁的少妇。

    渤海王肯定在这些人里面,因为有几个人明显用戒备的眼神看着室昉一行人。

    很快所有的人都看过来。

    室昉冷汗禁不住流了下来,因为他仍然不知道该怎么走,该找谁。

    倒是小吏大步走到一群杀鱼的人旁边,对着一个十岁左右的孩子行礼道:“王爷,辽国的使者室昉到了,还有田仙长让我给您送过来一些猴头菇,还有一根人参,据说有百年以上了。”

    小吏直接把小包袱提了过去。

    高继冲其实早就看见室昉了,只不过有老乡和他说话,没理会而已。

    室昉看见这个穿着普通人衣服的孩子直接接过了小包袱,从里面抽出一个显然是装人参的盒子,然后把包袱顺手递给了一个老头:“人参帮我们留着。这蘑菇炖了吧,大家都尝一尝。”(未完待续。(。))

第一百四十三章 别样的会谈() 
王妃亲自下厨煎鱼熬鱼汤,不仅是村子里的大人小孩过来凑热闹,连金德县的那个小吏一点也没觉得自己身份低下,帮忙砍柴挑水,看来是铁下心来混一餐。

    离奇的事情看多了,自然也就不离奇了。

    期间还是有些人过来低声与渤海王说些事情。这个九岁的娃娃听得很认真,还能低声安排事务,大多时候他都会和王妃低声商量。不是那种刻意的询问意见,而是只是相互交流一下,自然而温馨,连手边上的一些事情都没耽误。

    室昉送来的礼物,渤海王居然直接交给了白衣的少妇,连打都没打开看过。反而是一些老乡拿来的腊肉什么的,他会一遍遍地道谢,会把送礼的人送到门口,并邀请这些人过来吃饭。

    室昉总算是明白金德县的县长会送食材和药材。那根人参按道理来说不便宜,可是渤海王也是直接扔给了白衣少妇,然后就再没过问。

    与室昉的会谈也是在这种很随意的状态谈的。

    高继冲问了一些辽国平叛的消息以及耶律贤的事情。

    “你们是对的,契丹与中原的交往数百年,大唐历代都有怀柔之心,不过是提倡民族的融合,其中最终的要文化的认同,比如朝政和军事体制,这其中包含着我们特有的礼仪,中华原本就是礼仪之邦。只要认同了这些东西,就没有必要分的那么清楚。”

    高继冲很给室昉面子,没有提什么投身异族的事情。这是辽国汉人最不能触及的部分。

    “中原视契丹如蛮夷,但是辽国得了渤海与大燕之后,就在南院宰相韩延徽老大人的主持兴办教育。现在皇族之中汉学流行,昔日人皇王诗词书画武艺不精通,人皇王归唐,与各大家向往深厚。而今经过世宗大力倡导,之风并不弱于中原。”室昉的意思是想让这个娃娃王增加对辽国的好感。如有可能,能够改弦更张,投靠辽国。

    高继冲没有接这个话头。

    “我从没有把契丹人当外人看待,就是现在,所有的牧人都能从辽河一直放牧到东海。只不过因为渤海郡不同于其它地方,一路上您也看到了。比较危险。所以对牧人的素质有一些要求,再就是到了我渤海郡,就需要让小孩子接收我们的教育。室昉先生也看到了,我们这里凡属七岁以上的孩子,都是要上学的。渤海郡也不同其它地方的文化。渤海创立科学,也就是百科之学,儒佛道法墨,甚至名家阴阳家都能够在科学中找到应有的地位。所以我们这里是平等且不会排外。辽国现在还做不到这一点。”

    高继冲说得随意,但是意思却说得很明白,辽国在怎么样也是跟中原学的。渤海不介意接纳契丹人,但是不意味着可以加入辽国。

    “辽国虽然起于湟河与土河,不过辽河才是辽国的根本。有些事情辽国很难妥协。”室昉站在厨房里看着渤海王和王妃忙碌,觉得十分怪异。圣人说君子远庖厨,就是不要让这些家务小事消磨了志向。可是现在这对小夫妻做起来十分熟稔。

    “室昉先生。现在不是说这个时候。这要看心是不是往一起想。室昉是代表辽世宗来的,可是世宗已经去世了,而世宗唯一的后人耶律贤应该不到四岁。如果我猜得不错,正因为南院和北院之争才导致世宗被弑。现在保住耶律贤的性命尚且是个问题,室昉先生谈这些事还早了一点。”

    高继冲根本没看他,而是关小了沼气灶上的开关。

    高继冲到这个村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看看这些农户对沼气的实际运用怎么样。所以也不是随意到的村子打扰别人。

    室昉脸红了,现在辽国自己政权不稳。打还打不过人家,现在让人归顺。室昉自己也觉得底气不足。

    “如果辽国做到了这一点。又当如何?”

    高继冲抬起头,认真地看着室昉:“辽国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协调多少势力?这需要多少时间?就算世宗还在,恐怕也还要死很多人才行。室昉先生,我虽然年纪小,可是终究在王爷这个位置上坐了三年。我的几位老师也都教导过,我知道这有多难。抛开我个人能不能接受辽国这一点不谈,我等不得,我也不会等。”

    高继冲见室昉有上了至尊的感觉,笑着缓和了一下气氛:“室昉先生,我现在还小,只想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我只想当这些老百姓不在是奴隶,能够和所有人一样接受教育,不会饿着,有房子住,有衣服穿。也许他们会累一点,危险一点,但是总好过做牛做马还朝不保夕。”

    王婉容已经炒出了两个菜,进来端菜的两个妇人笑道:“王爷,您虽然小,但是是一个好王爷,把我们这些穷人看得重。您我们都回去去真一观给您烧香,求老天保佑您不受契丹人的诅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