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弘冀把泗州连接起来,动作小,可是却十分恶心人。这是刘承祐一心要扶持起来的自己的势力,虽然是小败,而且也算不上败,因为本来就是诱敌之计,可是别人不是没上当,还把底盘给吃下去了吗?
刘承祐命令郭荣进兵光州和宿州,打算挽回面子。水军对付不了你,难道陆军还对付不了你?
可是这条命令被郭威和史弘肇,王章等人制止了,因为黄河大水,朝廷需要荆襄的钱粮赈灾,楚国大乱,虽然现在没有出兵,但是那是迟早的事情。总不能让蜀国,南唐和南汉把楚国瓜分掉。如果楚国拿下,就绕过了江防,南唐必然会把兵力收在江南。拿下淮南也是迟早的事情。
刘承祐也是一时意气用事,被群臣阻止后也只能无可奈何。整个北汉,有成型的水军的,只有荆襄啊。荆襄水军不动,刘承祐也确实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李弘冀在淮南耀武扬威。(未完待续)
第四十三章 战争创伤()
整个八月,辽东半岛都是平静的。
归胜县和来远县都在修路。一些实习官员到达了两个县,协助哪里的老百姓新建学校,处理政务,并担任哪里蒙学和扫盲班的先生。
新兵团的人数在增加,又到了四百多人,主要是来苏县扫盲成果和外来的兵源。实际大幅度增加的还有林场和牧场。毕竟能够入选士兵的人少,而选不上的人多。这些人大多数都进了林场和牧场,他们是准军事组织啊。
一个个林场的建立,除了增加了山地种植面积以外,就是对森林进行了控制和管理。大量枯死的树木被拖出了森林,枯枝烂叶被埋入泥土,在掘地动物和啮齿动物数量不足的情况下,人充当了它们的角色。这样能够保证森林即便是被雷霆击中,也不会起火,因为森林中的可燃物减少,就是在森林纵火,把它们点着也还有点难度。
林场与各团的团部之间的道路,林场以外界的道路,也开始修建。以保证物资能够运进来。
整个八月,高继冲大部分时间都在林场和军队之间往返。
一场小规模的战争,带给他的“创伤”持续的时间有些长。一些新兵战士也有类似的心理创伤,不过持续时间很短,因为每天的训练,以及不停地战斗让他们认识到了作为一个战士,这是他们的本职。
高继冲的创伤是旧伤,是因为他经历了太多杀戮,经过了这么多年的沉淀,又穿越到了历史之中,怎么能够不让对战争的意义进行反思?
战争容易,可是建设很难。而只有建设才能稳定国家,给老百姓一个好的生活,才能将战争消融。
高继冲的这种心情没有办法跟别人说。所以能够理解他的只有王婉容。
而其他人,都以为这是高继冲年纪太小。第一次接触杀戮而影响了心境。就连吕岩和白氏也是如此认为的。
所以当石重贵派卫建前来请求增援的时候,吴夏和敬梁都拒绝直接出兵,连见都没让见高继冲。而是提出让石重贵向刘承祐上表,就说同为汉人,为抗辽而生,为抗辽而死,请刘承祐派员支持辽阳。
刘承祐其实只要一个面子。当然石重贵也要面子,他已经到了这个地步。就是死也不会在向谁称臣。但是可以感以民族大义,将辽阳处于北汉实际管理当中,这对于刘承祐以及北汉的朝廷来说是可以接受的。
何况数月前,高继冲已经在郭威和符彦卿等人面前打好了基础。现在郭宗谊和符金定还在旅顺蒙学和中学读书呢。
石重贵答应了。
一场大战过后,辽军和晋军都在修整和积蓄力量。辽军其实处于与高继冲、高丽相似的局面,那就是本身实力有限,都是在强大的兵威之下,投靠过来的诸多北方部族集合起来的部队。高继冲还致力于治理地方,高丽与汉民相似,也是与农耕和渔猎为主的民族。而辽军则是以游牧和狩猎为主的民族。他们人数不多,但是战斗意识和集中兵力的速度要比农耕民族快得多,需要的粮草也要少得多。
这是辽军对汉军一直保持优势的原因。可是他与高继冲相同的弱点就是本部人口太少。和石重贵这样硬拼一场,本部人马实力大损,对其它部落的控制力就会减弱。
所以石重贵打不起,耶律阮更加打不起。虽然耶律阮采取了比较柔和的汉人的政策。想要把汉人融入本民族之中。但是这是有条件的,那就是汉人中没有贤明的君主。
现在石重贵,郭威,甚至年纪幼小,但是实力已经展露的高继冲都在汉人的心目中成为了贤明的君主的象征。
而耶律阮,凭借的是父亲耶律陪和他本人在汉民中良好的声望才勉强稳定了局面。可是想要汉人卖死力打仗。那是不可能的。他甚至不敢让南面宫帐军道前线去。害怕他们一旦反叛,那么辽军就会一溃千里。
所以耶律阮需要努力协调汉民和各部族之间管理。许以利益,才能重新形成攻势。
随着卫建的到访以及吴夏派奚常出使开封。高继冲的情况传播开来。人们才恍然大悟。高继冲再天才,他也是一个孩子,他需要时间来成长,需要人教导和辅佐。这样,一场战争,就“吓”住了。
高保融也非常担心,和郭荣一起晋见郭威,说要想高继冲在辽东稳定局面,还需要时间,这孩子年纪这么小,做到现在这个地步,已经是极致。张昭和吴夏等人要缓一下是对的,总不能培养出一个嗜杀的渤海王吧?
郭威也是一惊,石重贵上表,那就是表示可能已经支持不住了,如果这个时候把高继冲推到前台,要么就是辽东直接崩溃,要么就是像高保融说得,把高继冲培养成一个从小嗜杀的王。那对任何人都不是一件好事。
辽东一定,辽国的主要兵力必然南下报复,那个时候,好不容易得来的修生养息的机会就没有了,也必然会影响南方的战事。
他连夜赶回了开封,杨邠、史弘肇和苏逢吉也为辽东战事着急,好在奚常送过来的石重贵的表章似乎对刘承祐起到了作用。最后同意了派人到辽阳,只是人选有些争议。不过随着郭威造访冯太师府之后,基本定了下来。
不过郭威决定亲自到辽东一趟,高继冲对于辽东战事的影响表面上似乎不大,但是他对于读书人,特别是儒家的冲击很大。渤海王因为年纪太小,被妖人蛊惑,抛弃了圣王之道,沉浸于旁门左道,爱好奇巧淫技。无视尊卑,中道墨、重商、重工、重农,轻视读书人的议论声几乎与渤海王的传说同时流传开来。有人推崇就有人诽谤。不同的是,反对渤海王的几乎是整个士族阶层,代表着统治阶层。冯道之所以答应去辽东,其实就因为郭威说现在的渤海王太小,被人带到了歧途,需要一个有威望,有才能的人去纠正过来。
冯道是答应了,郭威还不放心,决定在冯道去之前,首先到辽东看看,如果渤海王的手下人实在不像话,那么郭威作为一国之宰,完全可以用高保融等高氏族人挟持高继冲让步。(未完待续)
第四十四章 见郭威()
高继冲跟在新兵的后面,努力迈动双腿。
王婉容跟在他后面,两个人都穿着普通的军装。只是王婉容年纪要大一些,已经能够跟得上新兵。不过为了照顾高继冲,也落在了后面。杨继嗣和李燕儿已经在新兵队列的前面了。
其实吕岩和白氏并没有要求高继冲一定要跟上新兵,他们和新兵的训练方向不太一样。一个讲究锻炼身体,延年益寿,所以训练虽然苦,可是所有的训练都很柔和,没有要求爆发力,而要求有更加长久的耐力,对呼吸的控制要求更加严格。
这也是高继冲落在队列后面的原因。
“所有的动作都要求自然,如行云流水,不要过分,你不是战士,你是王,你的训练在于你对身体和掌控能力,对自然的感知能力。”这是吕岩对高继冲的要求。
不过人总有极限,高继冲能够掌握吕岩所要求的技巧,他还是每天把自己练到一个极限。
高继冲已经没有办法在控制呼吸了,所以停了下来。
“姐姐,你还没有到极限,别陪着我了,你还需要两到三圈。”高继冲走到了一株大树下面,接过女卫送过来的水喝了一口,就找了一个草地盘腿而坐,调整呼吸和身体。
负责监督的白氏则送过来了了调制好的果汁,以补充营养。
高继冲的呼吸缓过来,才笑着接过了果汁。
这段时间的高继冲的身体变化很大,充足的睡眠和适当的锻炼让他的脸色红润起来。个头也长高了半个头,总算有了七八岁的样子。
远远地就看见王朴和敬梁带着一个身体健硕,但是头发和胡子花白,胡子很短,脸上有些横肉。但是总体看起来很慈祥,身穿带着凤池纹紫色官服的人走过来。在他的身后还有身穿轻甲和盘龙紫色官服的符彦卿,穿着山形纹绯色官服的李谷。
看到老头牵着的郭宗谊。以及冲着父亲撒娇的符金定,高继冲已经猜到了来人可能就是郭威。
他没有起身。而是假装累了,还在喝果汁和调息。心里却在想,这可不是小事。郭威和符彦卿都不是普通人,符彦卿上次来就没有穿着这么正式。而这次包括后面的李谷也是一本正经的样子。
众人已经走得很近了,高继冲在做出要起身的样子。
郭威笑着说:“你不用起来,要是宜哥儿像你一样,我还不心疼死。”
高继冲还是起身行礼:“见过郭大人,秦王。李先生。”
郭威笑:“看来我们这身行头来这里是错了。”
郭威径直盘坐在了地上,招呼高继冲等人也坐下来。郭威很好奇地看着高继冲身上的棉质练功服:“你这里的白叠子产量很大吗?”
高继冲摇头道:“今年产量应该还不错,不过这衣服是去年荆州产的白叠子与麻线混纺后的